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七氟醚与地氟醚麻醉对成人骨科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志勇 朱美华 +2 位作者 郑俊飞 张晨叶 张家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60例。在拔管前按照改良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估EA程度,术后按照数字评价量表(nmeric rating scales, NR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分析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和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改良PAED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恢复室15 min NRS评分、拔管时间、寒战、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氟醚麻醉的成人骨科患者术后尽管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更快,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程度较七氟醚麻醉更为严重。在地氟醚麻醉中认识到苏醒期躁动的风险性并预防重大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七氟醚 地氟醚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2
作者 曹国平 张家敏 +1 位作者 牛聪 朱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改善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睡眠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骨科老年手术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75~93岁,BMI 18.5~23.9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所...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改善老年骨科患者手术后睡眠质量。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骨科老年手术患者120例,男66例,女54例,年龄75~93岁,BMI 18.5~23.9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缝皮时停止使用麻醉药物,静注托烷司琼5 mg后接静脉自控镇痛(PCIA)并开启术后镇痛,D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1.5~2.5μg/kg+托烷司琼5 mg+右美托咪定2μg/kg。C组镇痛药物为舒芬太尼1.5~2.5μg/kg+托烷司琼5mg,泵注速度1.0~2.5ml/h,单次追加量为0.5ml,锁定时间15min,总容量100ml。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3分时患者行自控镇痛或非甾体抗炎药物辅助。自主呼吸恢复后拔管前给予静注氟马西尼0.3~0.5 mg、新斯的明0.5~1mg、阿托品0.2~0.5mg。于术前1天(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2天(T2)、术后第3天(T3)和术后第4天(T4)分别收集患者晨起第一次尿液2ml,检测并记录6-羟基硫酸褪黑素(aMT6s)浓度。于术前、术后24、48h和出院前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记录术后4、8、12、24和48h的VAS评分。结果 D组T1-T4时aMT6s明显高于C组(P<0.05)。D组术后24、48h和出院前PSQI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骨科手术后睡眠质量有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尿6-羟基硫酸褪黑素 睡眠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丙泊酚对无痛胃镜检查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3
作者 朱姝 陈志勇 朱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5-706,共2页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不适及恐惧感。随着短效静脉麻醉药的出现,无痛胃镜检查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丙泊酚麻醉意识消失确实,起效迅速,苏醒完全,已被广泛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本文观察...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但在检查过程中患者有明显的不适及恐惧感。随着短效静脉麻醉药的出现,无痛胃镜检查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丙泊酚麻醉意识消失确实,起效迅速,苏醒完全,已被广泛用于无痛胃镜检查[1]。本文观察三种不同剂量丙泊酚静脉麻醉对胃镜检查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择期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均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男15例,女45例,年龄20-5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痛胃镜检查 苏醒质量 短效静脉麻醉药 静脉麻醉 上消化道疾病 意识消失时间 知情同意书 注药速度 睫毛反射消失 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肺损伤鼠中性粒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解珂 陶富盛 +4 位作者 房晓云 张艳华 王丹丹 徐晓红 陈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5-377,共3页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肺损伤模型组、黄芪高剂量组(0.4mg/100g)、黄芪低剂量组(0.2mg/100g)和空白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β2整合素(CD18)和选择素L(CD6... 目的研究黄芪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时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肺损伤模型组、黄芪高剂量组(0.4mg/100g)、黄芪低剂量组(0.2mg/100g)和空白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β2整合素(CD18)和选择素L(CD62L)的表达,放免法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生成。结果0.4mg/100g的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抑制CD18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减少CD62L的脱失,减少血清中TNFα、IL6的生成;0.2mg/100g黄芪抑制CD18、CD62L的作用不明显,但是也能抑制血中TNFα、IL6的生成。结论0.4mg/100g黄芪注射液能抑制PMN的粘附功能,减少血清中TNFα、IL6的生成,减轻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急性肺损伤 中性粒细胞 Β2整合素 选择素L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库溴铵与阿曲库铵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房晓云 徐巧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58-858,共1页
关键词 腹部手术患者 血液动力学 全麻诱导期 阿曲库铵 罗库溴铵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2
6
作者 郑俊飞 陆晔 +3 位作者 陈志勇 吴丹 张家敏 朱美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探讨电针用于临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7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探讨电针用于临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7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联合丙泊酚组(E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患者取左侧卧位,E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接受电针疗法,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给药前(T0)、睫毛反射消失时(T1)、过脾曲时(T2)、过肝曲时(T3)和镜检完成时(T4)的HR和MAP,以及术中丙泊酚的追加量和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后腹痛评分、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等。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时R组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E组和R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量明显低于P组,体动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腹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R组术后麻醉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电针联合丙泊酚能够更好地为肠镜检查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无痛肠镜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牛聪 陈志勇 +1 位作者 朱美华 张家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1-654,共4页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8.5~23.9kg/m2,ASAⅡ或Ⅲ级,按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SM组)和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0岁,BMI 18.5~23.9kg/m2,ASAⅡ或Ⅲ级,按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参麦组(S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椎管-硬膜外联合麻醉。SM组于止血带充气前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0.6ml/kg(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C组于止血带充气前15min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分别于止血带充气前10min(T0)、松止血带后5min(T1)、松止血带后15min(T2)和松止血带后30min(T3)各时点采集两组患者的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记录并计算两组患者的PaO2、PaC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呼吸指数(RI);并采集动脉血,测定并记录血浆血栓素B2(TXB2)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2和T3时两组PA-aDO2明显升高(P<0.05),T2和T3时C组RI明显升高(P<0.05),T1-T3时两组TXB2和MDA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2和T3时SM组PA-aDO2和RI明显降低(P<0.05),TXB2和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老年患者下肢止血带引起的缺血-再灌注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肺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