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利工控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剑波 左翔 +2 位作者 丛小飞 叶瑞禄 刘威风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7-178,共12页
【目的】针对水利工控网络流量数据集不平衡、特征维数多和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条件生成对抗网络(ICGAN)、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ICGAN构建了网络流量平衡数据集... 【目的】针对水利工控网络流量数据集不平衡、特征维数多和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改进条件生成对抗网络(ICGAN)、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RSN)、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的流量异常检测方法。【方法】利用ICGAN构建了网络流量平衡数据集,利用DRSN-LSTM混合深度学习模型对网络异常流量数据进行检测,其中DRSN负责提取数据的空间特征,其残差连接可以解决网络退化与过拟合问题,压缩和激励网络可自动为每个特征图分配权重系数以提高检测效果,LSTM负责提取数据的时间特征。【结果】以秦淮河武定门闸站为应用场景对该方法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ICGAN优化后的数据集训练的各类检测模型,其流量分类精度高于原始数据集。DRSN-LSTM的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总体准确率达到了98.76%,其中正常数据分类的P、R和F1值,分别达到了99.22%、99.69%和99.46%,在评价指标上优于比较模型。【结论】融合ICGAN、DRSN和LSTM算法优势的水利工控网络流量异常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改善原始数据集中的类别不平衡性问题,提高对异常工控网络流量的检测能力,保障水利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控 网络流量异常检测 深度学习 条件生成对抗网络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装配式测压管设计原理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津磊 李星 曹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5,共6页
为解决水利工程中测压管易堵塞且清洗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结构的新型装配式测压管,该测压管由内层管和外层管组成,其中内层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拔出以便清洗或更换。对新型测压管的管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 为解决水利工程中测压管易堵塞且清洗困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双层结构的新型装配式测压管,该测压管由内层管和外层管组成,其中内层管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拔出以便清洗或更换。对新型测压管的管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推导探讨了管径对测压管水位监测滞后时间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内径的小幅变化对监测滞后时间影响有限,建议可将外层管径增大至约100 mm,以便于制作和安装。在秦淮新河闸站的工程实践表明,利用现有施工技术可以顺利制作并安装该新型装配式测压管,内层管可拔出的设计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水利工程渗流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监测 装配式测压管 渗压计 监测滞后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量调度对内秦淮河水质改善的效应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夏琨 王华 +1 位作者 秦文浩 钱钧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5年第2期74-78,110,共6页
为了分析论证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和存在问题,采用MIKE11模型对河网进行概化,建立了一维河网数学模型。以枯水期为例,选取6个控制断面的氨氮浓度为水质评价指标,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进行模拟与计算。结果表... 为了分析论证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和存在问题,采用MIKE11模型对河网进行概化,建立了一维河网数学模型。以枯水期为例,选取6个控制断面的氨氮浓度为水质评价指标,运用验证后的模型对内秦淮河现状引调水的效果进行模拟与计算。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内秦淮河水体污染较严重,水源地水质和引水流量达不到引水冲污的要求,需改善水源地水质,加大引水流量;每条引调水线路均存在引水盲区,引水冲污应采取4条线路联合引调水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秦淮河 水量调度 引水冲污 一维河网数学模型 水质改善效应 效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成本效益评估的内秦淮河最佳引水流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秦文浩 胡光亮 +4 位作者 朱亮 夏琨 郭志阳 钱钧 傅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33,共4页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为例,基于MIKE11的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的引水流量工况,以引水改善水质后降低的河流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与效益评估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 以南京市内秦淮河为例,基于MIKE11的一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模拟不同的引水流量工况,以引水改善水质后降低的河流污水处理费用作为工程经济效益指标,提出了成本与效益评估法用以评估计算引水流量与工程经济效益、工程运行成本、净效益的定量关系,最后分析得到合理的引水流量范围和最佳引水流量。结果表明,随着引水流量的增加,净效益先增大后减小,每次引水的净效益最大值为2.5万元,相对应的最佳引水流量为3.7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秦淮河 引水调控 水量水质模型 成本效益评估 最佳引水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UAL2K模型的秦淮河水质优化方案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乐 钱钧 +1 位作者 吴玉柏 金秋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3期51-55,共5页
根据秦淮河水情水质特点,结合QUAL2K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DO、NH3-N、COD作为模拟因子,在汛期与非汛期,分别对南河莲花闸及象房村泵站是否开闸引水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和参数率定,构建秦淮河水质优化管理模型。结果表明:在南河、内秦淮河... 根据秦淮河水情水质特点,结合QUAL2K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DO、NH3-N、COD作为模拟因子,在汛期与非汛期,分别对南河莲花闸及象房村泵站是否开闸引水两种工况进行模拟和参数率定,构建秦淮河水质优化管理模型。结果表明: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引水的情况下,汛期引水量为40m3/s时基本满足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引水量为60~70 m3/s时全段达到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达到Ⅳ类水标准;在南河、内秦淮河泵站(含闸段)均不引水的情况下,汛期长江自流流量为30 m3/s时能达到Ⅴ类水标准,非汛期当抽水站抽水流量为40~50 m3/s时达到全段Ⅴ类水标准,其中秦淮新河段水质达到Ⅳ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L2K模型 水质模拟 参数率定 优化方案 秦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江苏省河湖空间管控框架 被引量:8
6
作者 尹鑫 沙海飞 +4 位作者 张海滨 耿雷华 刘寒 欧建锋 马剑波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6-92,共7页
为解决当前我国河湖在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河湖空间管控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四大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省内的自然地理、水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自然地理、水资源、行政水系、防洪... 为解决当前我国河湖在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河湖空间管控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四大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省内的自然地理、水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自然地理、水资源、行政水系、防洪除涝、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保护分区,并基于协同理论对分区进行空间融合,得到最终分区方案,进而对分区内河湖的主次功能进行分析归总,并依据现有范围规定和管控红线需求对各分区进行管控范围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湖功能 水功能分区 水资源 空间融合 协同理论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淤积成因及流态改善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世昭 唐洪武 +4 位作者 俞扬 刘涵心 王冬生 孙勇 蒋涛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易淤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对闸上游河道淤积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建导流墙对闸前河道流态改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闸上游弯道影响形成偏流,闸前河道两侧产生左... 针对南京市外秦淮河武定门闸上游偏流易淤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试验,结合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对闸上游河道淤积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增建导流墙对闸前河道流态改善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受闸上游弯道影响形成偏流,闸前河道两侧产生左大右小两个明显回流区,导致左侧河床较右侧淤积明显;水闸常年运行,大部分时间闸前河道水流动力较弱,易形成缓流淤积。通过闸前设置导流墙,可以改变闸前河道流态,使左右两侧回流区范围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定门闸 淤积成因 物理模型试验 流态改善 导流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排水体制对内秦淮河污染负荷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钱钧 刘祥 +1 位作者 秦文浩 朱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4期4367-4370,共4页
排水体制和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排水体制对流域水环境污染存在明显差异.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秦淮河流域分流制条件下,全年COD、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1 057.2 t、15.9 t,其中51.0%、48.4%来源于中雨径流... 排水体制和管网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排水体制对流域水环境污染存在明显差异.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秦淮河流域分流制条件下,全年COD、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1 057.2 t、15.9 t,其中51.0%、48.4%来源于中雨径流雨水;合流制条件下,全年COD、NH3-N平均入河总量分别为1 517.6 t、29.9t,其中82.2%、74.9%来源于大雨污水溢流.负荷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排水体制在3种雨型条件下,各河段NH3-N负荷无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中雨COD负荷不同.中雨时,分流制雨水中COD负荷约是合流制溢流污水的2~3倍;而大雨时,合流制溢流污水与分流制径流雨水负荷相近.总之,分流制雨水径流污染不容忽视,合流制溢流污水污染应结合降雨强度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体制 内秦淮河 污染负荷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淮河流域“2007·7”暴雨洪水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闻余华 陈靓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0-21,24,共3页
2007年7月上旬,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暴雨中心最大1、37、d雨量均超历史最大雨量,致使流域形成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分析了这次暴雨的时空分布和洪水特点,并与历史典型年暴雨和洪水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最后针对分析中... 2007年7月上旬,秦淮河流域出现了大范围持续性降雨过程,暴雨中心最大1、37、d雨量均超历史最大雨量,致使流域形成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分析了这次暴雨的时空分布和洪水特点,并与历史典型年暴雨和洪水进行了多方面比较,最后针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为该流域今后的防汛调度和防洪规划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水 洪水分析 秦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蓉 顾杰 叶婷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3年第11期58-60,共3页
农田水利建设有助于增强农业农村的抗灾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保障。首先对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建设有助于增强农业农村的抗灾能力,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条件,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保障。首先对当前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益、农民参与积极性等方面展开论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包括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等,以期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闸控湖泊水生植物恢复的敏感生态水位研究——以固城湖为例
11
作者 谢得宝 周敏 +3 位作者 冯俊 姚亚芹 郭刘超 陆海明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4,共11页
水位变化对湖泊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分析了固城湖2006—2023年水位、2013—2021年水生植物变化特征,探讨了固城湖水生植物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基于水生植物恢复的闸控湖泊敏感期生态水位。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 水位变化对湖泊水生植物生长发育有着重要影响。分析了固城湖2006—2023年水位、2013—2021年水生植物变化特征,探讨了固城湖水生植物对水位变化的响应关系,提出了基于水生植物恢复的闸控湖泊敏感期生态水位。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1年固城湖平均水位为8.47m;2012年新建出入湖水闸投入使用,为提高水资源利用量,固城湖汛后蓄水位由8.50m提高到9.50m,2012—2015年平均水位达到9.69m;2016年以来,受芜申航道通航影响,湖泊水位年内波动较大,2016—2023年平均水位为8.98m。(2)2013—2021年固城湖水生植物种类呈下降趋势;优势种由菹草、竹叶眼子菜、荇菜转变为菹草,水生植物群落逐渐趋向单一化,存在由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变的趋势。(3)固城湖3—4月、12月—次年4月水位超过9.00m的天数与5月份水生植物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生植物萌发的关键时期保持较高的水位状态,是水生植物生物量明显下降的重要原因。(4)2024年水碧桥泵站的建成启用为进一步加强固城湖水资源精细化调度提供客观条件,为恢复水生植物多样性,初步拟定7.50m作为固城湖水生植物萌发的敏感生态水位,湖泊水位在敏感期(3—4月)可根据水生植物萌发情况在7.50~8.50m之间适当调整,使之与湖泊水资源利用及通航需要相协调。建议加强湖区水生态监测,进一步确定水生植物恢复的关键时期和重点区域;加强水利枢纽工程调度管理,制定精细化的调度方案,营造有利于恢复水生植物的水位变化过程,统筹实现防洪、供水、灌溉、生态、航运等多个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闸控湖泊 敏感生态水位 水生植物 固城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流动及压力脉动特性优化研究
12
作者 袁聪 蒋涛 +3 位作者 王康生 邵园园 徐连琛 郑源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8-191,共4页
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涡带及压力脉动特性是机组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为缓解尾水管涡带并降低压力脉动幅值,设计了两种结构优化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尾水管内的流动特性及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尽管安装导流装置或... 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涡带及压力脉动特性是机组稳定运行的最大威胁。为缓解尾水管涡带并降低压力脉动幅值,设计了两种结构优化方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尾水管内的流动特性及压力脉动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发现,尽管安装导流装置或加沟槽后,压力脉动幅值均能有效降低,但增加尾水管导流装置的效率更高。最终认为,在尾水管中增加导流板可以有效的优化机组的稳定性,提高机组宽负荷运行性能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式水轮机 尾水管 涡带 压力脉动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臼湖泥沙淤积时空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万思成 徐毅 +3 位作者 陆晓平 王茂枚 石雯倩 朱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泥沙淤积为湖泊自然演变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湖泊功能,并对区域水利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重要影响。以石臼湖为例,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提取湖泊水域边界,结合水位资料构建2023年湖区地形,与已有2005年湖区地形勘测资料对比分析了... 泥沙淤积为湖泊自然演变的主要形式,它改变了湖泊功能,并对区域水利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造成重要影响。以石臼湖为例,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提取湖泊水域边界,结合水位资料构建2023年湖区地形,与已有2005年湖区地形勘测资料对比分析了泥沙淤积空间分布规律,采集沉积物样品进行210Pb同位素分析获取沉积年龄,探讨了泥沙淤积时间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近20年来,石臼湖湖区总体表现为微淤趋势,淤积速率总体小于1 mm/a,明显淤积区域主要分布在各入湖河道的口门处,以湖区西部的水阳江出入湖口表现格外显著;在时间变化上,2个典型区域采样点的210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淤积速率在20世纪约为0.5~1.0 mm/a,到了2000年之后开始明显增加,达到2~3 mm/a。综合分析可知,水阳江为石臼湖泥沙的主要来源,而自从修建港口湾水库后,其对泥沙淤积的贡献有所减弱,然而淤积速率仍然增加,说明湖区人为活动在2000年后对石臼湖泥沙淤积贡献更多。研究结果可为石臼湖的治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淤积 水域边界提取 同位素分析 石臼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劲松 包婷婷 《水利经济》 2023年第3期106-112,126,共8页
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迎来新挑战,水利行业亟需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水利发展。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对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特征展开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梳理总结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力特征... 新时代背景下,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迎来新挑战,水利行业亟需培养高素质水利人才以适应新时代的水利发展。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对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特征展开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行为事件访谈法梳理总结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力特征,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构建胜任特征模型,对不同维度的胜任特征内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利行业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由5个维度、18个胜任特征要素构成,利用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均通过了信度、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对水利行业干部管理与队伍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行业 领导干部 胜任特征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流动传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妍 耿伟轩 +1 位作者 许啸 刘锐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跨临界LNG在临界点附近物性变化剧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通道和Zigzag型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和常物性对流动传热性能,分析了LNG跨临界变物性和常物性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Re为9 816、16 956、24 164和31 390时,直通道定物... 跨临界LNG在临界点附近物性变化剧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直通道和Zigzag型微通道内超临界LNG变物性和常物性对流动传热性能,分析了LNG跨临界变物性和常物性的偏差。研究结果表明,在Re为9 816、16 956、24 164和31 390时,直通道定物性和变物性的对流传热系数偏差为1.95%、-3.37%、-6.48%和-9.11%。Zigzag通道的变物性和定物性对流传热系数偏差为-0.11%、-5.47%、-7.84%和-5.83%。Zigzag对流传热系数按节距周期性变化。靠近半圆角位置涡的增大对传热有良好的强化作用。在直通道和Zigzag通道中,变物性的压降比定物性更小,但摩擦因子f比定物性更大。在Zigzag通道中物性对摩擦因子f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超临界流体 数值模拟 Zigzag通道 变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轴双向泵装置压力脉动特性相似律
16
作者 张仁田 朱峰 +4 位作者 夏正创 邵园园 刘雪芹 周伟 李辰霄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3-1180,共8页
压力脉动特性是影响立轴双向泵装置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该泵装置开展原型和模型压力脉动特性相似性研究非常必要。以某立轴双向泵站为例,采用非定常三维模拟方法对模型泵装置和原型泵装置关键位置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预测... 压力脉动特性是影响立轴双向泵装置运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针对该泵装置开展原型和模型压力脉动特性相似性研究非常必要。以某立轴双向泵站为例,采用非定常三维模拟方法对模型泵装置和原型泵装置关键位置的压力脉动特性进行预测,并在模型试验装置和原型泵装置中测量相应测点和工况下的压力脉动幅值,分析原型和模型泵装置压力脉动之间的相似关系。结果表明:泵装置压力脉动幅值与外特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模型泵装置试验测试脉动信号的频谱比原型泵装置丰富得多,但两者在3、6、9倍转频处均存在压力脉动峰值,在这些频率处的压力脉动表现出很好的相似性;原型和模型压力脉动数值模拟结果完全相似,主频下原型实测幅值与模型实测幅值误差在3%左右,与模拟预测值幅值的误差约为16%,均为偏安全,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脉动 相似律 双向泵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实证研究
17
作者 张利茹 王刚 +2 位作者 贺永会 袁海英 马剑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9-72,78,共5页
为提高天然河道河流流量在线监测精度,基于超声波时差法多层测流技术,提出并构建了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对江苏省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泄洪期进行了计算,并与同期开展的走航ADCP流量比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虚拟... 为提高天然河道河流流量在线监测精度,基于超声波时差法多层测流技术,提出并构建了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模型,对江苏省秦淮新河水利枢纽泄洪期进行了计算,并与同期开展的走航ADCP流量比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流量计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由于天然河道水情条件复杂而导致率定期长的难题,河道流量测验精度高,计算的泄洪期河道流量与走航ADCP测量数据基本一致,相关系数为0.999,相对误差均在15%以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洪水期河道流量测验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航ADCP 传统时差法 流量模型 双层虚拟垂线时差法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超支化聚合物淋洗重金属污染底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叶 陈靓 +4 位作者 徐帆 耿瑞雯 陈启光 白王军 祝建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30-2136,共7页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缩水甘油为聚合单体,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再加入正辛酸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一系列温敏性超支化聚合物,并主要选取第三代聚合物HPG-33采用振荡法研究了其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去除率和聚合... 以三羟甲基丙烷为核,缩水甘油为聚合单体,合成了超支化聚缩水甘油,再加入正辛酸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一系列温敏性超支化聚合物,并主要选取第三代聚合物HPG-33采用振荡法研究了其淋洗修复重金属污染底泥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去除率和聚合物分子量呈正相关关系,浓度在15mmol/L,固液比为1:10、淋洗时间为4h、pH为4时,Cd、Cu、Pb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6.33%、86.72%和49.86%,且制备的聚合物淋洗剂不会破坏底泥的酸碱度、团聚结构、内部矿物晶格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淋洗 温敏性 超支化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水文模型率定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左翔 马剑波 丛小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2,共11页
【目的】参数率定是影响水文模型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种群离散程度的自适应算子,对GA算法的交叉、变异和迁移过程进行自适应优化,并利用粗粒度并行计算模型提高... 【目的】参数率定是影响水文模型预报精度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效果。【方法】采用基于种群离散程度的自适应算子,对GA算法的交叉、变异和迁移过程进行自适应优化,并利用粗粒度并行计算模型提高种群进化效率,综合以上手段研究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策略的并行遗传算法。将传统遗传算法(GA),串行自适应遗传算法(AGA)和并行自适应遗传算法(PAGA),应用于屯溪流域新安江模型的参数率定,从率定效率、率定收敛性、率定稳定性和率定效果四个方面,验证PAGA算法的综合性能。【结果】结果表明:PAGA算法的计算加速效果显著,在10核环境下相对于AGA算法计算时间减少了87.9%;在进化后期,PAGA算法能够更加稳定的收敛于最优解,收敛后的目标函数值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在验证期的场次洪水模拟中,采用PAGA算法率定的模型模拟效果最优,总体洪水合格率大于90%,确定性系数均值为0.85。【结论】PAGA算法能够明显降低模型参数寻优耗时,改善模型率定效果和收敛性能,为水文模型参数的率定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遗传算法 自适应策略 新安江模型 并行计算 人工智能算法 径流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卧式轴流泵叶轮模态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新 郑源 +3 位作者 钱钧 傅捷 匡涛 张正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4-167,共4页
研究轴流泵转轮的振动特性,对于避免轴流泵工作时发生共振、保证水泵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结合流固耦合方法,分析某泵站卧式轴流泵的模态,计算轴流泵叶轮转子在空气和水中的各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并... 研究轴流泵转轮的振动特性,对于避免轴流泵工作时发生共振、保证水泵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 Workbench,结合流固耦合方法,分析某泵站卧式轴流泵的模态,计算轴流泵叶轮转子在空气和水中的各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并分析了叶轮固有频率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水介质会引起叶轮各阶固有频率的降低,各阶固有频率降低系数的范围为0.10~0.38,降低系数大小与各阶振型有关,水中振型和空气中的振型相似,振幅有所减小,水体的附加振动质量是引起叶轮各阶自振频率降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轮 流固耦合 模态分析 固有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