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再生素激活PC12细胞ERK1/2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强亮 顾星星 丁斐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9-372,共4页
本实验初步探讨了神经再生素 ( NRF)作用于 PC12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采用 MTT法检测 NRF对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用磷酸化的 Elk单克隆抗体 ,通过 Western blot法观察 NRF的不同浓度 ( 10、10 0、10 0 0 ng/ m l)及不同... 本实验初步探讨了神经再生素 ( NRF)作用于 PC12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采用 MTT法检测 NRF对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用磷酸化的 Elk单克隆抗体 ,通过 Western blot法观察 NRF的不同浓度 ( 10、10 0、10 0 0 ng/ m l)及不同作用时间 ( 0 min、15 min、3 0 min、1h、2 h)对无血清培养的 PC12细胞 ERK1/ 2活性的影响 ;还运用 MEK1/ 2阻断剂 U0 12 6,观察NRF激活 ERK1/ 2是否需要其上游信号蛋白 MEK1/ 2的激活。结果表明 ,NRF作用于无血清培养的 PC12细胞 ,可以激活ERK1/ 2 ,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依赖作用 ,在 10 0 0 ng/ ml浓度下最大 ,作用 2 h时达峰值 ;U0 12 6作用后 ,可抑制 NRF作用于 PC12细胞引起的 ERK1/ 2的激活。由此可见 ,NRF对无血清培养的 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可能通过激活 ERK1/ 2磷酸化级联途径来介导这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ERKl/2 U0126 PCI2细胞 信号传导途径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实验性高眼压兔视网膜i-NOS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管怀进 黄正如 +1 位作者 丁斐 顾晓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神经再生素(NRF)对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灌注法建立兔右眼实验性高眼压模型,分别给予NR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NRF组(n=6)在灌注前、灌注后4d、7d玻璃体腔内多点注... 目的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神经再生素(NRF)对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前房灌注法建立兔右眼实验性高眼压模型,分别给予NRF和磷酸盐缓冲液(PBS)。NRF组(n=6)在灌注前、灌注后4d、7d玻璃体腔内多点注射NRF4.5μg;PBS组(n=6)在灌注前、灌注后4d、7d玻璃体腔内注射等量0.1mol/LPBS;两组兔的左眼为正常对照组(n=12)。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兔眼视网膜i-NOS基因表达量。结果NRF组兔视网膜i-NOSmRNA的表达量低于PBS组(P=0.000),但高于左眼正常对照组(P=0.000)。结论神经再生素能抑制青光眼视网膜i-NOSmRNA的表达,对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可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实验性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正如 管怀进 +1 位作者 丁斐 顾晓松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1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神经再生素(nerve regeneration factor,NR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hyper-intraocular pressure,HIOP)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NRF)组... 目的探讨中药提取物神经再生素(nerve regeneration factor,NRF)对实验性急性高眼压(hyper-intraocular pressure,HIOP)兔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16只健康中华大耳白兔随机等分为实验(NRF)组和空白对照(PBS)组,前房灌注法建立右眼实验性急性HIOP模型,左眼作正常对照(NC)。于灌注前、灌注后4 d、7 d,NRF组和PBS组右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NRF4.5μg或等量(5μL)0.1 mol.L-1磷酸缓冲液。实验兔第14天安乐致死。实验兔致死前48 h以辣根过氧化物酶逆向标记双眼RGCs,视网膜铺片后以3,3’,5,5’-四甲基联苯胺法呈色,计数下半视网膜距视盘边缘为2 mm、4 mm、6 mm处的RGCs密度。结果距视盘边缘分别为2 mm、4 mm、6 mm处,NC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621±407)mm-2、(762±235)mm-2、(366±125)mm-2;NRF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268±378)mm-2、(699±253)mm-2、(284±104)mm-2,距视盘边缘2 mm、6 mm处,NRF组与NC组RGCs密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06);PBS组的RGCs密度分别为(1 002±410)mm-2、(627±211)mm-2、(264±107)mm-2,与NC组RGCs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距视盘边缘2 mm处,NRF组与PBS组的RGCs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NRF可提高实验性急性HIOP兔眼RGCs的存活率,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神经保护 实验性高眼压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皮层细胞基因表达影响的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丁斐 顾星星 +1 位作者 王东 顾晓松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体外培养的胚鼠大脑皮层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ICR胚鼠 (15d)大脑皮层细胞 ,无血清培养。实验组加入神经再生素 (2 μg/ml) ,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液。培养 6h后 ,抽提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体外培养的胚鼠大脑皮层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ICR胚鼠 (15d)大脑皮层细胞 ,无血清培养。实验组加入神经再生素 (2 μg/ml) ,对照组加入等量基础培养液。培养 6h后 ,抽提实验组和对照组皮层细胞总RNA ,经反转录分别用Cy5、Cy3荧光标记成cDNA探针。将荧光标记的cDNA与MGEC 40s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 ,芯片扫描、数据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大脑皮层细胞出现 64条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呈现上调的基因有 :钙调素结合蛋白、锌指蛋白激酶、核糖体蛋白等基因 ;下调基因有 :抑制细胞分裂因子等基因。结论 :神经再生素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胚鼠大脑皮层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皮层细胞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对PC12细胞Caspases-3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柯开富 张琦 丁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74-477,共4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 PCR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及Bax、Caspases 3mRNA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Casp... 目的 :探讨神经再生素抑制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RT PCR ,观察神经再生素对无血清状态下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及Bax、Caspases 3mRNA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再生素可抑制无血清培养的PC12细胞Caspases 3活力 ,并可使Bax、Caspases 3mRNA的表达减少。结论 :神经再生素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s 3基因表达和活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PC12细胞 凋亡 Caspases-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再生素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 被引量:1
6
作者 周鸣鸣 张俊芳 丁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37-940,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RF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坐骨神经夹伤术后10、15、20d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分离出大鼠双侧坐骨神... 目的:探讨神经再生素(NR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NRF低、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坐骨神经夹伤术后10、15、20d测定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分离出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行电生理学检测,计算神经干动作电位恢复率;各组随机选取2只大鼠,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再生坐骨神经超微结构;其余大鼠行光镜下观察脊髓腰膨大(k~k)、夹伤远端处坐骨神经、损伤侧腓肠肌组织,并测定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等指标。结果:术后10d各组SFI无显著差异,术后15d仅仅高剂量组SFI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0d高、低剂量组SFI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术后20d高、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恢复率分别为(57±26)%、(44±15)%、(31±9)%,其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高剂量NRF组的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对照组,而变性纤维少于对照组;光镜下NRF高剂量组再生神经纤维排列致密整齐、结构均匀,腓肠肌肌细胞饱满、排列整齐,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更接近;NRF高剂量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计数、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NRF高、低剂量组腓肠肌肌细胞截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NRF能促进坐骨神经再生及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素 坐骨神经 创伤和损伤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模拟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的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
7
作者 秦建兵 金国华 +3 位作者 朱培培 李浩明 田美玲 杨伟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3-577,共5页
目的:探讨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体内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正常侧和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切割组,... 目的:探讨用切割穹窿海马伞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体内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下,对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制备正常侧和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实验分为对照组、正常组和切割组,分别在海马NSCs中加入DMEM/F12培养基、含正常侧海马提取液及切割侧海马提取液的DMEM/F12培养基。用WST-8和Ki67/Sox2免疫荧光检测NSCs的增殖,用DCX免疫荧光检测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情况。结果:切割组与正常组及对照组相比,WST-8检测OD450比值明显增高(P<0.05);Ki67阳性细胞和Sox2阳性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01)。结论:用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提取液在体外模拟海马神经再生微环境,可以促进海马NSCs的增殖和向神经元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切割海马伞 海马提取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焦海山 姚健 +2 位作者 任艳玲 王晓冬 杨宇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97-602,620,共7页
探讨壳聚糖导管乙酰化反应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先将脱乙酰度92.5%的壳聚糖经溶解、冷冻、成形、中和、干燥等步骤制成壳聚糖导管,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备成甲壳素神经导管。以该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 探讨壳聚糖导管乙酰化反应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先将脱乙酰度92.5%的壳聚糖经溶解、冷冻、成形、中和、干燥等步骤制成壳聚糖导管,再经乙酰化反应制备成甲壳素神经导管。以该神经导管桥接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术后16周,通过电生理、组织形态学等方法评价神经导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显示,术后16周再生神经已通过甲壳素神经导管长入远端,坐骨神经干重新恢复连续性,再生神经具有电传导功能,并实现对靶肌肉的再支配。缺损组则未观察到神经再生。实验表明,壳聚糖导管乙酰化而成的甲壳素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壳聚糖 神经导管 外周神经再生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蛋白壳聚糖神经导管组织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小华 邱伟 +3 位作者 李舒梅 董明华 张宏宇 杨宇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59-1361,共3页
目的:探讨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6-1997,评价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植入家兔背部皮下组织后第1、2、4、12周的组织相容性。结果:皮下植入术后家兔一般情况正常,伤口愈合... 目的:探讨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参照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GB/T16886.6-1997,评价低蛋白含量壳聚糖神经导管植入家兔背部皮下组织后第1、2、4、12周的组织相容性。结果:皮下植入术后家兔一般情况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大体观察发现,神经导管大小随植入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并和周围组织结合日益紧密,以植入后第4周变化明显。组织学检测表明,术后第1周,导管结构依稀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浸润导管周围,未见成纤维细胞;术后第2周,导管与周围组织边界尚清楚,几乎没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导管周围有成纤维细胞附着;术后第4周,导管表面出现分支,与真皮组织分界欠清,并有少许血管出现,导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减少;术后第12周,导管表面分支逐渐增多,与真皮组织界面模糊,新生血管进一步增多。结论:低蛋白壳聚糖神经导管的组织相容性好,可降解并且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神经导管 组织相容性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引导大鼠再生坐骨神经通过10mm缺损早期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文 张天一 +2 位作者 张沛云 姚健 王晓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7-152,共6页
本实验采用壳聚糖导管和聚乙醇酸(PGA)纤维支架构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对早期神经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沿PGA支架纤维... 本实验采用壳聚糖导管和聚乙醇酸(PGA)纤维支架构成的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对早期神经再生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沿PGA支架纤维有序地生长。术后4、7、10和14d,新生轴突和Schwann细胞沿支架由近及远长入的距离分别约150μm、500μm、1.3mm和3.5mm。术后4周,新生轴突前沿已经通过整段移植物长到远侧神经端。实验表明,该移植物有利于Schwann细胞和新生轴突的有序导向生长,能够有效地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周围神经再生 壳聚糖 聚乙醇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半个月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巍巍 姚健 +3 位作者 施伟 焦海山 李奕 王晓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2,共6页
为了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非新鲜损伤的修复作用。我们在成年SD大鼠左侧股中部切除部分坐骨神经制造神经缺损模型。15d后,实验组(9只)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自体神经修复作为阳性对照(6只),保持神经缺损为... 为了观察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大鼠坐骨神经非新鲜损伤的修复作用。我们在成年SD大鼠左侧股中部切除部分坐骨神经制造神经缺损模型。15d后,实验组(9只)用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缺损,自体神经修复作为阳性对照(6只),保持神经缺损为阴性对照(6只)。第二次手术后3个月,电生理学、形态学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虽略差于自体对照组,但明显优于缺损对照组,腓肠肌的萎缩形态学指标变化则较接近自体对照组。实验结果表明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对已缺损15d的大鼠周围神经具有较好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人工组织神经移植物 非新鲜损伤 神经再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促进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再生的研究
12
作者 杨伟伟 金国华 +2 位作者 秦建兵 李浩明 田美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7-882,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CNP)对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后,术后连续5d腹腔注射BrdU,经侧脑室分别注射HCNP和人工脑脊液(ACSF),每3天1次,共6次。切割术... 目的:探讨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HCNP)对切割穹窿海马伞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促进作用。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切割右侧穹窿海马伞后,术后连续5d腹腔注射BrdU,经侧脑室分别注射HCNP和人工脑脊液(ACSF),每3天1次,共6次。切割术前、术后及治疗术后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术后第35天,灌注取脑行溴脱氧尿苷(5-BrdU)、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免疫荧光检测;提取总RNA,RT-PCR检测ChAT mRNA表达量;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ChAT蛋白表达。结果:切割穹窿海马伞后,两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AEL)均明显增加,记忆力下降,经过治疗后,实验组大鼠AEL显著缩短,对照组无改善,两组AEL有显著性差异(P<0.05);HCNP组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及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ACSF组仅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未见ChAT阳性神经元;RT-PCR结果显示,HCNP组ChAT mRNA约为ACSF组2倍(P<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ChA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12±0.018、对照组为0.218±0.01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NP可促进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其向胆碱能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刺激肽 海马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胆碱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周岚 梅晓云 +3 位作者 吴灏昕 谢辉 孙华林 赵宗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BYHWD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d,病理切片染...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BYHWD)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BYHWD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d,病理切片染色。形态学分析,计算胫前肌湿重比和横截面积。结果假手术组胫前肌横截面积较大,形态规则;模型组横截面积明显减小,结构紊乱,结缔组织明显增生;BYHWD各组与弥可保组横截面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BYHWD各组胫前肌横截面积明显增加(P<0.01);BYHWD高剂量组胫前肌横截面积与弥可保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相比,BYHWD高、中剂量组胫前肌湿重比明显增高(P<0.05或P<0.01)。BYHWD低、中、高组两两比较后,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表明BYHWD低、中、高剂量组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失神经 肌萎缩 大鼠 胫前肌 防治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旧性坐骨神经损伤后相关结构的组织学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姚健 李云恺 +1 位作者 肖永华 王晓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6-462,共7页
为了观察大鼠陈旧性神经损伤后相关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了解陈旧性神经损伤后多长时间仍有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学基础,本实验采用切断成年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 mm缺损.术后1~12月不同时间段取材后,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相应组织的形态变... 为了观察大鼠陈旧性神经损伤后相关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了解陈旧性神经损伤后多长时间仍有修复神经损伤的组织学基础,本实验采用切断成年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 mm缺损.术后1~12月不同时间段取材后,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相应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1)坐骨神经损伤后1月,同侧脊髓前角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减少,但随后未见进一步减少;(2)损伤远侧神经干中,伤后1月时椭圆形核细胞增生,形成Büngner带;2月时Büngner带断裂,梭形核细胞明显增生;6~12月时梭形核细胞明显减少,胶原纤维呈致密平行排列.神经损伤1~12月时,电镜下神经内膜管内出现指样突起的细胞,内膜管下及内膜管之间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3)损伤侧腓肠肌纤维萎缩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伤后4个月肌纤维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3~4月时,仍有神经修复的组织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损伤 坐骨神经 大鼠 组织学变化 神经损伤 相关结构 细胞增生 成年大鼠 胶原纤维 形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支架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衣昕 金国华 +4 位作者 田美玲 秦建兵 毛伟峰 黄镇 谭雪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06-510,共5页
为探讨壳聚糖多孔支架与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物相容性,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神经干细胞克隆球接种于壳聚糖支架载体上,分为NSCs+支架组和NSCs+支架+NGF组。培养2周后冰冻切片,行Nissl染色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 为探讨壳聚糖多孔支架与神经干细胞(NSCs)的生物相容性,应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壳聚糖多孔支架,将神经干细胞克隆球接种于壳聚糖支架载体上,分为NSCs+支架组和NSCs+支架+NGF组。培养2周后冰冻切片,行Nissl染色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2,3-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NP)免疫组化染色来检测NSCs的分化,并进行MAP-2阳性细胞计数、胞体面积、细胞周长的图像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壳聚糖支架孔隙率为90%,支架孔径为50~350μm。NSCs可以在壳聚糖支架上存活、迁移并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NSCs+支架+NGF组的MAP-2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NSCs+支架组,且胞体较大,突起较多且长。上述结果提示,壳聚糖支架与NSC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外源性的NGF能够促进壳聚糖支架中的NSCs向神经元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孔支架 神经干细胞 神经生长因子 生物相容性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α及与IL-11、LIF和GDNF联合诱导胚鼠皮质、中脑神经干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比较 被引量:9
16
作者 田美玲 金国华 +3 位作者 谭雪锋 朱惠霞 秦建兵 黄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6-660,共5页
为比较皮质和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情况,应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技术,分别从皮质和中脑组织中分离克隆、扩增NSCs,然后分成3组诱导分化:①对照组用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②IL-1α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 为比较皮质和中脑来源的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情况,应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技术,分别从皮质和中脑组织中分离克隆、扩增NSCs,然后分成3组诱导分化:①对照组用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②IL-1α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诱导分化;③联合因子组在10%胎牛血清的基础上加IL-1α、IL-11、LIF及GDNF进行诱导分化。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多巴胺神经元。在100倍镜下随机取5个视野,计数每个视野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并用图像分析软件处理TH阳性神经元的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皮质对照组中仅见极少的TH阳性神经元(0.25±0.163),中脑对照组中见少量TH阳性神经元(2±0.378);而皮质IL-1α组有较多的TH阳性神经元(15.5±0.866),中脑IL-1α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则为皮质IL-1α组的150%(22.875±1.517);皮质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5.75±0.940)与中脑联合因子组中的TH阳性神经元数(28.875±2.125)接近,无显著差异。胞体面积和细胞周长的结果显示出IL-1α组和联合因子组大于对照组、而联合因子组又优于IL-1α组的趋势。上述结果提示,中脑来源的NSCs本身具有一定的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区域特异性,而皮质来源的NSCs在IL-1α、IL-11、LIF及GDNF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可改变其区域特异性而分化为较多较为成熟的多巴胺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多巴胺神经元 分化皮质 中脑 区域特异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影响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志军 董玉林 +4 位作者 郁晓燕 何志贤 胡燕 杨学峰 倪衡建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用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1周。称子宫重量以确定手术是否成功及雌二醇(E2)的治疗是否有效。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b... 本文旨在研究染料木素(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切除2周后用genistein和雌激素替代治疗1周。称子宫重量以确定手术是否成功及雌二醇(E2)的治疗是否有效。用免疫组化染色、RT-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对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去卵巢3周后子宫变轻,雌激素替代治疗能增加去卵巢子宫的重量,而genistein替代治疗对去卵巢子宫的重量影响不明显;去卵巢3周后,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臂核(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雌激素和genistein替代治疗后能显著增加去卵巢大鼠MS和VDB内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ChAT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本研究结果提示:genistein对去卵巢大鼠基底前脑胆碱能神经元具有类似雌激素样神经保护作用,而对子宫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素 雌激素 胆碱乙酰基转移酶 胆碱能神经元 基底前脑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液对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俊芳 周鸣鸣 +1 位作者 刘梅 丁斐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液(nerve growth decoction,NGD)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行腓总神经夹伤术。实验分为五组:NGD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口服给药四周后行电生理、组织学...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液(nerve growth decoction,NGD)促进兔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大耳白兔40只,雌雄各半,行腓总神经夹伤术。实验分为五组:NGD低、中、高剂量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口服给药四周后行电生理、组织学检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NGD高、中剂量组和弥可保组在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及再生髓鞘计数均明显好于空白对照组(P<0.01)。超微结构观察给药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生长液能促进损伤周围神经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液/药理学 神经再生/中药疗法 周围神经损伤 弥可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复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及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袁颖 沈卫星 +2 位作者 张沛云 金淑仪 朱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996-1000,共5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及其活性成份银杏总内酯(Gin)对缺氧再复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表达影响。方法:选用胎龄15d的SD胎鼠的大脑海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缺氧再复氧海马神经元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及其活性成份银杏总内酯(Gin)对缺氧再复氧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表达影响。方法:选用胎龄15d的SD胎鼠的大脑海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建立缺氧再复氧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以下几组:正常组、缺氧复氧组、EGb组、Gin组、阳性对照组(MK801组)。应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法定量分析细胞凋亡以及NADPHd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细胞NOS的表达。结果:(1)TUNEL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预先加入EGb和Gin的药物组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2)NADPHd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预先加入EGb和Gin的药物组抑制神经元NOS表达,NADPH阳性细胞减少。结论:EGb及其活性成份Gin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可部分拮抗缺氧再复氧条件下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的凋亡,抑制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血清原代培养 海马神经元 缺氧复氧 银杏叶提取物 细胞凋亡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莉 秦婧 +4 位作者 沈爱国 刘海鸥 牛淑琼 高尚峰 史淑贤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 为了探讨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Src抑制的蛋白激酶C底物)在神经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本研究制备了成年SD大鼠坐骨神经夹伤模型,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表达的时空变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后,SSeCKS的表达迅速升高,伤后6h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SSeCKS在神经夹伤两端高表达,以近端明显,呈簇状聚集。夹伤远端表达较近端稍低。远离夹伤处及相应对侧,SSeCKS的表达水平有所下降且分布较为均一。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标记结果显示:夹伤两端SSeCKS与S100和NF200的共存不明显,但可见部分SSeCKS与GAP43双标纤维。本研究提示大鼠坐骨神经夹伤可引起SSeCKS的表达变化,该变化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某些伤害性刺激信号分子的转导并与损伤后神经的再生及功能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夹伤 SSECKS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TING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