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儿童文学50年发展之回顾
1
作者 金燕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140-145,共6页
江苏儿童文学50年可以分为文革前17年和文革后20年两个时期,其真正繁荣 就是改革开放的20年。在新时期,江苏儿童文学形成了一支人数可观、颇具实力、极有影响的创作 队伍,这支队伍有四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为老作家群;第二... 江苏儿童文学50年可以分为文革前17年和文革后20年两个时期,其真正繁荣 就是改革开放的20年。在新时期,江苏儿童文学形成了一支人数可观、颇具实力、极有影响的创作 队伍,这支队伍有四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为老作家群;第二梯队是中年作家群;第三梯队是以知 青一代为主体的青年作家群;第四梯队是60、7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作家群。江苏儿童文学的每一 个梯队都为江苏儿童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最终造就了与北京、上海三足鼎力的局面,也 形成了江苏儿童文学的特色和优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儿童文学 50年 发展 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被引量:3
2
作者 陈辽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16-117,共2页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 一门新学科的建立,当然要具备诸种条件。但某部著作的出版,亦往往成为一门新学科建立的标志,“文化大革命”前,我国有“五四”至新中国成立前的“新文学史”这门学科。“文化大革命”后,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分家,而1980年《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出版,则标志着“当代文学”这门新学科的建立。从1979年起,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被介绍到了大陆,随后一些学者开始认真研究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特别是台湾文学),台港澳文学又有独立出来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史 新文学史 台湾文学 现代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 “五四” 学科 学分 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的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
3
作者 陈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关键词 孙中山 文艺思想 《孙中山全集》 伦敦被难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中国文学 文艺问题 清政府 中国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越三个社会的文学批评——论二十年来我国文学批评的嬗变
4
作者 陈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7-130,共4页
社会的急剧变化 ,导致了文学批评的快速嬗变。在农业社会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是文学为政治服务 ,强调文学的教育、认识、审美功能 ;在工业社会 ,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强调文学的娱乐、宣泄、审美、认识、教育功能 ;在... 社会的急剧变化 ,导致了文学批评的快速嬗变。在农业社会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是文学为政治服务 ,强调文学的教育、认识、审美功能 ;在工业社会 ,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强调文学的娱乐、宣泄、审美、认识、教育功能 ;在信息社会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更加宽泛、宽松 ,趋向于整合 ,文学的功能将以审美为主 ,并把审美、娱乐、宣泄、认识、教育五大功能加以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人文传统对李汝珍创作之影响
5
作者 张蕊青 《学海》 1999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关键词 《镜花缘》 李汝珍 人文传统 《西游记》 《三国演义》 《儒林外史》 《水浒传》 云台山 吴敬梓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6
作者 陈辽 《学海》 1996年第6期97-100,共4页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陈辽中国当代文学史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进行教学。这是应该这样做的。现代文学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但现代文学史早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讲授多年。当代文学至今已有47年(1949—1996...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陈辽中国当代文学史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进行教学。这是应该这样做的。现代文学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但现代文学史早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讲授多年。当代文学至今已有47年(1949—1996)的历史,为什么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思潮 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史研究 十七年 两条道路 新时期文学 马克思主义 “左” 当代文学思潮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
7
作者 刘红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3-147,共5页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在今天,女性对男性的隶属关系已经打破,可是,由于时代局限,新型的两性关系还不能完全建立起来。在这个新旧交替的夹缝中,女性“拜社会现代化之赐”,有了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在社会现象上,便是女权运动的勃兴以及新女性主义的抬头。但是,仍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群体却不甘愿放弃自己的既得利益,封建的、落伍的男性沙文主义也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于是,两性之间有史以来的战争不得不扩大化并呈现出新的样貌,反映在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一言以蔽之,就是两性关系的无情、疏离与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主义文学 两性关系 "无情时代" 疏离意识 两性对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写在林健民文学生涯65周年之际 被引量:1
8
作者 梦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46-148,共3页
林健民是菲律宾著名的华文文学家,其作品表现了他善良、正直的品格和不凡的艺术功力,他为菲律宾文学也为世界华文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关键词 林健民 菲律宾 华文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7年道教与文学研究述评
9
作者 钟来因 《江苏社会科学》 1988年第4期36-40,共5页
1987年,道教(包括道家)与文学关系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势头。一是数量多,全国社会科学刊物出现了约四十篇论文。二是涉及到中国文学中不少大问题。现分类介绍如下。一、道家的主情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二条线索。杭州大学肖瑞锋《... 1987年,道教(包括道家)与文学关系研究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势头。一是数量多,全国社会科学刊物出现了约四十篇论文。二是涉及到中国文学中不少大问题。现分类介绍如下。一、道家的主情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二条线索。杭州大学肖瑞锋《关于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思考》是近年来古典文学方法论、宏观研究热潮中一篇有见地的论文,(《文艺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文化 道家道教 中国文学 六朝文学 古典文学 文学发展 社会科学 文艺理论研究 文学关系研究 道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本小说结构体制演进之考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莲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6-152,共7页
入话、头回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的那样 ,是话本小说结构的重要特征 ,具有入话、头回体例完整的早期话本小说并不多。冯梦龙始有意识强化入话、头回和正话之间的联系 ,奠定了话本小说的结构体制 ,但入话、头回的使用并不固定。凌初踵武其... 入话、头回并非如传统所认为的那样 ,是话本小说结构的重要特征 ,具有入话、头回体例完整的早期话本小说并不多。冯梦龙始有意识强化入话、头回和正话之间的联系 ,奠定了话本小说的结构体制 ,但入话、头回的使用并不固定。凌初踵武其后 ,并重入话和头回 ,对头回的重视更甚于入话。《型世言》重入话、压缩头回 ,其故事性减弱 ,论理性增强 ,构思完整 ,主题明确 ,促进了话本小说文人化的进程。这种变化的产生与作者个性、创作观念、创作目的等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本小说 结构体制 演进过程 入话体制 头回体制 《型世言》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实性·学术性·科学性——评沈伯俊《三国演义》校理本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127-128,共2页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一部妇幼皆知的古典名著,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通行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订正过的《三国演义》(简称毛本)。是一个为专家和普通读者所熟知的本子。但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一个下层文人,并非历史学家,... 《三国演义》在我国是一部妇幼皆知的古典名著,在国外也有很大影响。通行的毛纶、毛宗岗父子修改、订正过的《三国演义》(简称毛本)。是一个为专家和普通读者所熟知的本子。但由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一个下层文人,并非历史学家,因此原本《三国演义》中有不少明显的乖离历史、地理、历法、职官、人物实际的错误;毛本改正了一些。但《三国演义》中的这些错误仍然大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理 三国演义 天文历法 十三年 历史真实 历史地理 关索 学术性 三国志传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其芳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3-89,共7页
何其芳(1912—1977),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以1938年他进入延安为分界线,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以前,“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在他是最“可珍贵的东西”;而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开... 何其芳(1912—1977),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艺理论家。以1938年他进入延安为分界线,他的文艺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此以前,“美,思索,为了爱的牺牲”,在他是最“可珍贵的东西”;而在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和文艺观,开始指导着他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文艺思想 文艺批评 共同美 艺术美 何其芳 延安文艺 美学观 建国初期 自然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中所见──从《大系》理论集中的“序”看中国文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百年中国 新文学大系 中国文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文艺与政治 文艺理论 文艺思潮 文艺论争 导言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金瓶梅》和文化传统
14
作者 陈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6-81,共6页
《金瓶梅》是一部大作品,精华与糟粕杂陈。而我国文化传统则既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其严重的落后面。因此,探讨《金瓶梅》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时,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就《金瓶梅》产生前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 《金瓶梅》是一部大作品,精华与糟粕杂陈。而我国文化传统则既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又有其严重的落后面。因此,探讨《金瓶梅》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时,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就《金瓶梅》产生前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什么、《金瓶梅》继承了哪些文化传统、《金瓶梅》又反叛了哪些文化传统这三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治阶级 文化传统 华夷之辨 封建社会 统治者 西门庆 思想文化 玄学 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板桥的“绝”和“怪”
15
作者 王同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23-127,共5页
关键词 郑板桥 题画诗 综合效应 艺术家 写照传神 诗书画 郑氏 扬州八怪 书法 陶渊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反映与个性化的自然
16
作者 王学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5期57-61,共5页
这里要讨论的文学,仅指语言艺术作品.但文学不是'学',而是'艺'.它也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这类需要持殊技艺直接呈现于审美欣赏的视听艺术,而首先是诉诸阅读和理解的'文'.所以,称它为文艺才适当.但文艺一词在... 这里要讨论的文学,仅指语言艺术作品.但文学不是'学',而是'艺'.它也不同于美术、音乐、舞蹈这类需要持殊技艺直接呈现于审美欣赏的视听艺术,而首先是诉诸阅读和理解的'文'.所以,称它为文艺才适当.但文艺一词在我国已约定俗成用来统称文学和艺术,故这里仍按习惯使用文学一词.说文学理应称为文艺,便包含了对'文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文学的多样统一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需要作进一步的查考:它统一于什么?由这一统一性为何必然地生出多样性?探讨这个问题,有多种途径.但普泛性的艺术思维推及文学,特别是长篇叙事文学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欣赏 文学作品 个性化 语言 反映论 映象 欣赏者 文学形象 艺术思维 统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中文人形象扫描
17
作者 张蕊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24-126,共3页
关键词 《三国演义》 文人形象 《儒林外史》 诸葛亮 曹操 刘备 知识分子 全息图谱 群体效应 依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悬日月照乾坤──中国诗与酒文化扫描
18
作者 王同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17-119,共3页
关键词 酒文化 中国诗 中和之美 诗酒 诗与酒 华民族 杜甫 生理舒适 乾坤 “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寄意时俗——明清小说理论笔札之一
19
作者 吴圣昔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56-59,5,共5页
明代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这不仅确切地指出了《金瓶梅》的创作特点,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金瓶梅》的问世,在明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所显示的独创一格... 明代欣欣子在《金瓶梅词话序》中说:'窃谓兰陵笑笑生作《金瓶梅传》,寄意于时俗,盖有谓也'.这不仅确切地指出了《金瓶梅》的创作特点,而且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金瓶梅》的问世,在明代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所显示的独创一格和独辟蹊径的重大意义.寄意时俗这一理论的深刻性,既突出地表现在对《金瓶梅》的富有创作新意的理论评价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它又概括了某种类型小说作品的创作特征,从而有利于促进小说创作,并丰富了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宝库.因为所谓'寄意于时俗',就是说,作家专注于通过对现实社会中日常的普通生活内容的形象描绘,来寄托他那富有时代色彩的创作意图,对当时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作出深沉的回答.所以,寄意时俗,可以说既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创作思想,又是一种有着特定内涵的创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创作思想 小说创作 金瓶梅词话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创作意图 创作实践 重大意义 创作特点 世俗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彷徨》折映的鲁迅心境
20
作者 刘福勤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3期114-118,共5页
一一部文学作品的涵蕴,大致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看。说某作品是某时代社会生活等的“镜子”,是从“客观”着眼观照的结论,说作品是作者某些情感、心绪、思想等的“表现”,则是对作者“主观”内面世界观照的结论。鲁迅的小说集... 一一部文学作品的涵蕴,大致可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看。说某作品是某时代社会生活等的“镜子”,是从“客观”着眼观照的结论,说作品是作者某些情感、心绪、思想等的“表现”,则是对作者“主观”内面世界观照的结论。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可以说是两方面都达到了极高境界,而且是相互渗透着、密切结合着的。它在这方面达到的艺术境界,应该说比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更高。鲁迅《呐喊》写的多是“回忆”,即辛亥革命前后的题材,那时的人和事,如果说是“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结论 战士 精神文化 新文化运动 结合 辛亥革命前后 小说集 文学作品 新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