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江苏儿童文学50年发展之回顾 |
金燕玉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0 |
|
2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新学科建立的标志——读《海外华文文学史初编》 |
陈辽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3
|
|
3
|
孙中山的文艺思想和文学创作 |
陈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4
|
跨越三个社会的文学批评——论二十年来我国文学批评的嬗变 |
陈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5
|
江苏人文传统对李汝珍创作之影响 |
张蕊青
|
《学海》
|
1999 |
0 |
|
6
|
当代文学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
陈辽
|
《学海》
|
1996 |
0 |
|
7
|
无情·疏离·对抗——台湾女性主义文学中的两性关系 |
刘红林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0 |
|
8
|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写在林健民文学生涯65周年之际 |
梦花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8 |
1
|
|
9
|
1987年道教与文学研究述评 |
钟来因
|
《江苏社会科学》
|
1988 |
0 |
|
10
|
话本小说结构体制演进之考察 |
胡莲玉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9
|
|
11
|
真实性·学术性·科学性——评沈伯俊《三国演义》校理本 |
陈辽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2
|
何其芳的美学思想 |
陈辽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3
|
“孔”中所见──从《大系》理论集中的“序”看中国文论 |
陈辽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4
|
论《金瓶梅》和文化传统 |
陈辽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5
|
郑板桥的“绝”和“怪” |
王同书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16
|
主体、反映与个性化的自然 |
王学钧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17
|
《三国演义》中文人形象扫描 |
张蕊青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6 |
0 |
|
18
|
双悬日月照乾坤──中国诗与酒文化扫描 |
王同书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4 |
0 |
|
19
|
论寄意时俗——明清小说理论笔札之一 |
吴圣昔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20
|
《彷徨》折映的鲁迅心境 |
刘福勤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