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江苏农业现代化
1
作者 包宗顺 严英龙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1-27,共7页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江苏农业现代化包宗顺,严英龙世界农业发展趋势自本世纪中叶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包括北美和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先后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运用... 世界农业发展趋势与江苏农业现代化包宗顺,严英龙世界农业发展趋势自本世纪中叶起,世界上发达国家,包括北美和欧洲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先后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运用现代工业提供的机械技术、化学技术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趋势 农业机械化 现代农业 江苏省 世界农业 发展水平 江苏农业 持续农业 机械化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山东加快西部发展经验 缩小江苏苏南苏北发展差距
2
作者 严英龙 徐志明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江苏省1984年苏北四市(徐淮盐连)与苏南三市(苏锡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到1994年苏北上升到2787元,苏南上升到12310元,两者之比上开到1:4.42.农民人均纯收入,1984年苏北与苏南之比为1:1.66,1994... 江苏省1984年苏北四市(徐淮盐连)与苏南三市(苏锡常)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96元和1354元,两者之比为1:2.27;到1994年苏北上升到2787元,苏南上升到12310元,两者之比上开到1:4.42.农民人均纯收入,1984年苏北与苏南之比为1:1.66,1994年上升到1:2.46.经济发展的这一状况,不反江苏存在,在山东的鲁东、鲁西之间,广东的粤南、粤北之间同样存在.山东省近几个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缩小东西差距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创造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2+4”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山东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江苏 苏南地区 苏北地区 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扬州规模经济经验 促进江苏经济健康发展——“扬州规模经济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任新保 吴先满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199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政府和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扬州规模经济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在扬州召开,省及省辖市的经济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省委常委、省社科院院长胡福明和扬州市委书记... 1994年11月16日至17日,由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政府和江苏省社科院联合举办的“扬州规模经济的实践与理论”研讨会在扬州召开,省及省辖市的经济研究部门和实际工作部门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省委常委、省社科院院长胡福明和扬州市委书记李炳才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表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规模经济 扬州市 综述
全文增补中
江苏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条件、制约因素与途径探讨
4
作者 包宗顺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1-14,共4页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我国农业的改革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指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早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而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为核心的第二个飞跃却进展不快,即使象苏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亦难例外.本... 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我国农业的改革发展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指以家庭联产承包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早已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而以发展农业规模经济为核心的第二个飞跃却进展不快,即使象苏南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亦难例外.本文将结合江苏的情况,分析实现农业第二个飞跃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探讨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业经济 地方农业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府组建企业集团引出的理论思考
5
作者 吕方 《江苏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8-21,共4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已逐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组建企业集团。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环境已逐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继续完全以政府的意志行为,以政府的行政手段来组建企业集团,像现在某些地方政府所进行的那样,以下指标、派任务、“拉郎配”的方式建造“航空母舰”,还是以市场为基础理性地指导、推动企业集团的组建、发展?这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集团 政府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