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影响因素研究——对江苏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振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77,共6页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必然有一个逐步磨合的过程。通过定量化的模型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影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因素是多元的,收入水平、宗教信仰、民族类别等因素的影响在模型中均不显著;显著的影响因素除了性别、文化水平和配偶情况之外,还包括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信息来源和地方政府是否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历史文化方面,对流入地宗教的看法及流出地域等文化和历史造成的因素影响显著;经济方面,收入高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行业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社会生态价值损失及区域差异研究
2
作者 许恒周 郭忠兴 郭玉燕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由于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农地资源价格扭曲,造成人们决策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具有社会生态价值的农地资源在非农化过程中的隐性消耗。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社会生态价值的损失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 由于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以及由此造成的农地资源价格扭曲,造成人们决策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具有社会生态价值的农地资源在非农化过程中的隐性消耗。以江苏省为例,深入分析了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地社会生态价值的损失及其空间格局。研究表明,2000—2007年期间,江苏省因农地非农化导致的农地资源社会生态总价值的损失达到9.93×106万元。从单位农地社会生态价值来看,该价值较大的地区大部分集中在长江以北的江苏北部,而长江以南的苏南大多数地区的农地非市场价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社会价值 生态价值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成教育:青少年社会化视角下的县域职业教育
3
作者 袁梦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2,13,共10页
办好县域职业教育对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青少年社会化视角,考察中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实践和运作机制。在流动性家庭、单中心教育和群体性文化的结构条件下,中职青少年成为县域社会制造出来的教育难点。为改... 办好县域职业教育对青少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青少年社会化视角,考察中西部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实践和运作机制。在流动性家庭、单中心教育和群体性文化的结构条件下,中职青少年成为县域社会制造出来的教育难点。为改善教育质量,中职学校直面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采用教官制管理、多样化发展和创建班集体等方式,形成了行为规范、因材施教和组织动员的养成教育机制。中职学校的养成教育实践有效回应了县域社会的教育需求,这对当前乡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是对农村家庭教育和乡村基础教育不足的必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社会 中等职业学校 青少年社会化 养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调节效应的中外比较研究——兼论共同富裕政策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雨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 收入分配是影响共同富裕状态与水平的基础性因素。国外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集中于两方面:“托底”与“限高”。在调节效应上呈现出双重悖反性:“托底”上的功能积极性与“限高”上的结构局限性,并以悬置分配正义的结构性争议为代价。国内收入分配在政策取向上面临后发追赶型现代化“效率”要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公平”要求的双重压力。从调节效应上看,收入分化已经成为影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突出问题。这与收入分配领域中的多轨并行、制度缺位、过程正义不完善密切相关。以收入分配为政策干预抓手,推进共同富裕的建议有:扩大居民部门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在全体人民中的比重;坚持收入分配规范的法治化取向;维护社会保障体制的分配正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调节效应 中外比较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济阶段农地非农化速率及空间差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金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6-189,229,共5页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农地非农化也是一种要素投入,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要素投入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阐明农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引入占用耕地动态度和农地... 农地非农化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相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农地非农化也是一种要素投入,但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这种要素投入的作用是不同的。为了阐明农地非农化空间差异程度及其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引入占用耕地动态度和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推进,从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高级阶段,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是逐渐下降的;各种地类中,城市用地和工矿用地占用耕地增加速度是最快的。与此同时,农地非农化相对于GDP、二三产业产值的不平衡性在不断增加,而对于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不平衡性则有所减缓。从总体上来说,江苏省农地非农化的地域差异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基本上是相适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非农化 空间差异 不平衡指数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统一战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卫 王振卯 岳少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9-93,共5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战线是党的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社会政治团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和...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把握好的重点工作。统一战线是党的特殊的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维护社会政治团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功能不变,功能外延将进一步扩大和明确化。在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统战工作要确定着力点,找准切入点,做出新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和谐社会构建 关系协调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科学的有效性问题——马克斯·韦伯论因果关系的客观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荣山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75,共6页
韦伯的科学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因果学说。在韦伯那里,社会文化科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本文考察了两种因果关系(因果法则与具体因果关系)的逻辑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客观性(法则的客观性与价值关联的客观性),指出价值关... 韦伯的科学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因果学说。在韦伯那里,社会文化科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本文考察了两种因果关系(因果法则与具体因果关系)的逻辑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客观性(法则的客观性与价值关联的客观性),指出价值关联客观性对保证具体因果解释客观性的关键作用,并比较了李凯尔特与韦伯对价值关联客观性的论述,最终澄清了韦伯对社会文化科学有效性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科学 因果关系 价值关联 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乡社会质量比较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永亮 崔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157,共10页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城乡社会实现均衡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也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城乡居民差异化的社会需求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使用201... 社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是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城乡社会实现均衡发展的过程。当前我国城乡社会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也有着不同的社会需求。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满足城乡居民差异化的社会需求是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使用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的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的社会质量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1)农村居民对社会整体发展质量的评价低于城市居民;(2)城乡居民评价社会发展质量好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社会质量各维度在城乡居民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上也存在差异,社会经济保障维度中的底线保障对农村居民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城市居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质量 城乡发展 社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视域下的农村社会质量研究:现状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永亮 张宾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4-122,共9页
以中国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质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和扩展,利用CSS2017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质量、社会质量的内部(城乡之间)差异以及中国农村社会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做量化分析。通过对农村社会质量现... 以中国行政区划意义上的农村为研究对象,对社会质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阐述和扩展,利用CSS2017调查数据对中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质量、社会质量的内部(城乡之间)差异以及中国农村社会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做量化分析。通过对农村社会质量现状和城乡社会质量比较分析发现,农村社会质量在整体上弱于城市社会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质量这一概念的现代化属性有关;农村地区居民在社会底线保障对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效应上要高于城市地区。社会质量研究的意义和价值除在于讨论个体与社会关系及社会整体运行状况外,同时也是一种城乡社会现代化的综合评估方式,在这一分析过程中既可以看到城乡在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上的差异,也可看到传统乡村社会中所具有的现代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质量 空间分布 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非农收入与农村土地流转关系的协整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48
10
作者 许恒周 郭玉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66,共6页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流转... 农村土地流转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规模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而农地流转能否增加农民非农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是农地流转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调查数据为例,采用协整方法对农民非农收入影响农地流转的长期均衡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非农收入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却存在波动。同时,农民非农收入水平与农地流转之间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而且早期农地流转对农民非农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弱。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提供农民非农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与素质;培育完善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非农收入 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社会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地方养老服务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卫 张春龙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42,共4页
我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使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目前各地推行的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需要坚持"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市... 我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使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目前各地推行的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观念、机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养老服务社会化是解决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需要坚持"鼓励支持+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模式,而各级政府需要在领导重视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实现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政府的监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 社会化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路径创新:信任与合作秩序的视角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华 丁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8-233,共6页
信任与合作秩序是有效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从我国的实践看,政府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双重缺失及其叠加效应导致了合作秩序的脆弱,并导致社会治理的低效。而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从观念、制度和行动等层面重建信任,扩展合作秩序... 信任与合作秩序是有效社会治理的关键因素。从我国的实践看,政府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双重缺失及其叠加效应导致了合作秩序的脆弱,并导致社会治理的低效。而要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从观念、制度和行动等层面重建信任,扩展合作秩序,创新社会治理路径。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即以社会中间组织为载体重构集体认同,以制度政策的完善提供明确的社会预期,大力发展公共交往体系,从而不断深化信任与合作,提高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合作秩序 社会治理 中间组织 公共交往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福利与生育率影响机制的理论探微及实证辨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友华 苗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3,共9页
作为社会福利的子集,生育福利被多数研究和政策实践认为有助于生育赤字治理。但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过度的生育福利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部分国家因此陷入“福利陷阱”,拖累了经济增长,生育福利“错配”甚至导致某... 作为社会福利的子集,生育福利被多数研究和政策实践认为有助于生育赤字治理。但发达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过度的生育福利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部分国家因此陷入“福利陷阱”,拖累了经济增长,生育福利“错配”甚至导致某些国家民族结构出现较大改变,给未来带来隐忧。基于理论—实证双重视角,社会福利对生育率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其净影响究竟如何,理论层面难以定论。经验数据表明,社会福利与生育率间呈微妙的负相关关系,生育福利短期或许有助于低生育率的轻微反弹,但长期看不容乐观。“福利陷阱”与“低生育率陷阱”两者共生是人口和家庭再生产激励倒置的必然后果,只有降低子孙后代的公共产品属性,提升生育行为的家庭回报率,把适度生育福利供给与中华优秀传统生育文化复兴紧密联系起来,配合其他公共政策强化对新生代的婚育教化,实行东方之治而非西方模式才能克服人口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生育率 福利陷阱 低生育率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卫 王振卯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72,共5页
目前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见底迹象,未来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这场危机引起了我国出口型企业、外向型经济、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等经济领域的波动,现阶段经济社会走势处于经济风险向社会风险泛... 目前影响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尚未出现见底迹象,未来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这场危机引起了我国出口型企业、外向型经济、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等经济领域的波动,现阶段经济社会走势处于经济风险向社会风险泛化阶段。本文提出,在经济波动背景下应重点防范与控制体现在劳动就业、劳资矛盾和群体性事件、社会债务、要素分配及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社会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风险 社会风险 防范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变奏与个体化社会的兴起——乌尔里希·贝克“制度化的个体主义”理论述评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李荣山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2,共6页
"风险主题"和"个体化主题"是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两个重要论题。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前者,而或多或少忽略了后者。有鉴于此,本文以贝克夫妇的《个体化》一书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贝克的"制... "风险主题"和"个体化主题"是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两个重要论题。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前者,而或多或少忽略了后者。有鉴于此,本文以贝克夫妇的《个体化》一书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贝克的"制度化的个体主义"理论,并分析了其理论意义与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变奏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个体与普遍历史 历史主义脉络中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荣山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60,共28页
发端于18世纪的德国历史主义思想脉络中,包含着一种从历史个体到历史个体的普遍历史解释模式。这种独特的社会变迁思想是在同启蒙思想的对话中确立起来的。起先包裹在天意历史论的目的论外衣中,后来历史主义的发展逐步脱去了这层外衣,... 发端于18世纪的德国历史主义思想脉络中,包含着一种从历史个体到历史个体的普遍历史解释模式。这种独特的社会变迁思想是在同启蒙思想的对话中确立起来的。起先包裹在天意历史论的目的论外衣中,后来历史主义的发展逐步脱去了这层外衣,在解释社会学传统中演变成了一种经验科学意义上的独特社会变迁思想。随着社会理论对韦伯的去历史化,蕴含在解释社会学中的这种社会变迁思想逐渐被淹没了。有鉴于此,本文将在赫尔德以来的历史主义脉络节点中梳理这种社会变迁思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个体 普遍历史 历史主义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单身社会”:演变轨迹、生成逻辑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7
17
作者 何雨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4,共9页
单身社会的来临,是现代性后果之一。站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上看,“剩男”不是单身社会的新现象,“剩女”才是,故研究“剩女”型单身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单身社会。从演进轨迹上看,单身社会具有发生学上的普遍性,但又呈现出民族国家的在地性... 单身社会的来临,是现代性后果之一。站在传统与现代的视角上看,“剩男”不是单身社会的新现象,“剩女”才是,故研究“剩女”型单身才能从本质上理解单身社会。从演进轨迹上看,单身社会具有发生学上的普遍性,但又呈现出民族国家的在地性,而我国女性单身的形成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性与分布不均衡性的特征。单身社会是多重逻辑生成效应共同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是独生子女政策、教育性别赋权、就业平等赋权以及婚恋文化堕距等因素作用的综合效应。构筑一个迈向适度与合理的单身社会的应对策略有:一是涵养宽容性,尊重单身新形态;二是消解堕距性,适应择偶新常态;三是打破屏障性,营造交往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身社会 演变轨迹 生成逻辑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感知度与社会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琴 黄永亮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1,254,255,共9页
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质量理论视域中社会经济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政策实践聚焦于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均等化水平。但就现状而言,中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其感知度,依然表现为明显的差异化状态。... 基本公共服务是社会质量理论视域中社会经济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政策实践聚焦于以标准化建设推进均等化水平。但就现状而言,中国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及其感知度,依然表现为明显的差异化状态。而这种供给水平的感知差异又进一步影响了城乡居民对当前社会整体发展质量的评价。对2017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7)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关于不同类别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感知度有明显差异,并且对社会质量评价产生显著影响;关于养老、医疗和住房保障的供给水平感知度对农村居民社会质量评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而关于就业保障供给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感知度,则对城市居民社会质量评价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基本公共服务 感知度 社会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集体行动——对转型期社会控制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振卯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0-145,共6页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转型期社会控制方式与不断分化的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矛盾。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庇护主义"和"法团主义"相混合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社会控制方式的"排他性&qu... 从国家与社会关系变迁的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转型期社会控制方式与不断分化的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矛盾。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庇护主义"和"法团主义"相混合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决定了社会控制方式的"排他性":在社会结构分化过程中,社会控制网络之外存在大量边缘群体、利益受损群体,他们更多地采取集体行动的策略。因此,必须突出社会利益分配和社会管理服务体系的公共性,注重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并引导社会冲突走向有序化解决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国家与社会关系 庇护主义 法团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与社会的“相配”或“位育”——费孝通成熟期社会学思想的一条理论线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荣山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3,177,共7页
费孝通成熟期的著作是他一生中最少受外力因素影响、最富学术性、最成体系的研究。本文详细考察了这些研究,认为其中贯穿了一条内在的理论线索,即经济与社会的"相配"或"位育"。"志在富民"是费孝通一生的... 费孝通成熟期的著作是他一生中最少受外力因素影响、最富学术性、最成体系的研究。本文详细考察了这些研究,认为其中贯穿了一条内在的理论线索,即经济与社会的"相配"或"位育"。"志在富民"是费孝通一生的理想,农村经济问题自然成为他学术关注的焦点。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训练使他认识到,农村经济问题的根子,往往并不全在经济因素,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他用"相配"和"位育"概念来概括经济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考察了这种关系的变迁与重建。这种融经济与社会、功能与变迁于一体的视野,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学传统中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经济社会 相配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