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轨迹 经验 前景——谈江苏文学创作四十年 |
陈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2
|
寻找女人与女人寻找——新世纪女性文学的起点 |
金燕玉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0
|
|
3
|
中国文学中的别一景观──谈“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 |
陈辽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3
|
|
4
|
《燕山外史》与性灵文学思潮 |
张蕊青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5
|
鲁迅小说与现代喜剧文学传统 |
姜建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6 |
1
|
|
6
|
论台湾新闺阁文学对婚姻自主的诉求 |
刘红林
|
《东南学术》
|
2002 |
1
|
|
7
|
谈文学批评的话语 |
陈辽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8
|
论“开明派”的“真诚”文学观 |
姜建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9
|
民国传记文学的新探索——读《民国热点人物追踪》 |
陈辽
|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10
|
世纪的检阅与沉思──第八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概述 |
大壑
|
《学海》
|
1996 |
0 |
|
11
|
李商隐玉阳之恋补证 |
钟来茵
|
《中州学刊》
CSSCI
|
1998 |
6
|
|
12
|
李伯元与“谴责小说”的兴起 |
王学钧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5
|
|
13
|
明清时期江南文人治生及其“变异”现象 |
徐永斌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14
|
明清时期扬州与文人治生 |
徐永斌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15
|
三本《罗氏家谱》否定两个假罗贯中 |
陈辽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16
|
《三国演义》中的赋学史料及其与小说之关联问题 |
王思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4
|
|
17
|
明清时期杭州的文人治生 |
徐永斌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8
|
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文人与书画治生 |
徐永斌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19
|
小说文本视阈中的赋学形态与批评——以《镜花缘》中的赋与赋论为中心 |
王思豪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20
|
从“我们”到“开明” |
姜建
|
《浙江学刊》
CSSCI
|
200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