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学认识史中的协同学
被引量:4
- 1
-
-
作者
钟明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学海》
1998年第3期35-40,共6页
-
文摘
继本世纪60年代末比利时化学家普里戈金(I.Prigogine)提出耗散结构论①之后,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于70年代初又创立了协同学。协同学旨在通过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寻求关于复杂系统的普适理论。在“协同”思想的指导下,哈肯先后提出了协同...
-
关键词
协同学
序参量方程
复杂系统
耗散结构论
系统演化
自组织过程
宏观方法
认识史
开放系统
混沌运动
-
分类号
N94
[自然科学总论—系统科学]
-
-
题名科学认识史中的耗散结构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钟明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学海》
1997年第3期48-54,共7页
-
-
关键词
耗散结构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远离平衡态
普里戈金
非平衡态热力学
系统演化
认识史
热力学第一定律
微分方程
物理学
-
分类号
O415.3
[理学—理论物理]
-
-
题名发展中国家经济与科技战略情报系统概述
- 3
-
-
作者
孙肖远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7-29,35,共4页
-
文摘
一、战略情报系统的发展趋势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各国经济发展的程度与技术和市场两大因素息息相关。一方面,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信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其传播空间,缩短了传播时间;另一方面,国际经济摩擦加剧,全方位和深层次的竞争使信息的交流又受到限制。在工业革命前,大多数经济学说都是在假定经济变化不受技术和市场信息影响的前提下创立的,而当今信息社会。
-
关键词
情报系统
情报科学
经济变化
经济摩擦
信息影响
经济发展
商业需求
经济学说
国家情报
工业部门
-
分类号
F2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论东亚地区内部贸易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4
-
-
作者
孙肖远
李庆生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6-20,共5页
-
文摘
一、加强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客观动因80年代后半期,东亚地区各国的经济在特殊的外部环境影响下,开始进行结构调整。经历了一段时期后,东亚地区的内部市场已形成了一种既有竞争又有互补的衔接机制,并逐步形成既有高科技产品又有初级产品、劳动密集产品的多层次结构。由于东亚地区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日本、'亚洲四小'和东盟四国经济发展水平显然处于三个不同的层次,因此,其贸易交往总体上呈现一定的互补性,
-
关键词
地区内部贸易
经济发展
地区经济
既有竞争
外部环境影响
东盟国家
贸易交往
衔接机制
经济增长
各国经济
-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亚太地区经济继续高速增长,发展前景良好
- 5
-
-
作者
田伯平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7,共2页
-
文摘
江苏省世界经济研究会于1992年12月24日在南京召开了世界经济形势讨论会。于会40余名专家学者,对'199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及'关贸总协定与中国和江苏'两个专题进行了讨论。现将部分同志的口头或书面发言摘登如下。
-
关键词
亚太地区经济
世界经济形势
发展前景
书面发言
经济增长情况
垂直分工
亚洲开发银行
经济增长速度
苏联东欧
经济发展
-
分类号
F1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国外史学动态
- 6
-
-
作者
阚岳南
-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情报所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1982年第5期43-44,共2页
-
文摘
美围《亚洲研究》杂志1981年各期共发表了二十多篇有关中国历史的论文和书评。其中有三篇论文直接评论我国史学界著名学者和教授,如刘大年、陈振汉、傅衣凌、李文治等二十多人的著作,评述了我国打倒了“四人帮”以后的整个史学界的学术论争。这三篇文章的译文将自今年五月起在江苏社会科学院出版的《国外社会科学情况》上分期刊载。现简介三篇论文的题名、作者、主要内容如下:1.《从对农民造反的讨论看毛以后的中国史学界》,载该刊1981年第二期。
-
关键词
史学界
社会科学院
中国历史
李文治
学术论争
中国史学
亚洲研究
评述
论文
太湖流域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