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与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设计哲学出场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林青 朱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3-177,共5页
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 文化工业作为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第一阶段,市场自发地以科技改变文化的表现和传播形式为文化的市场化和大众化做出重要贡献。以英国创意经济为标志的新兴产业可作为文化与科技的整合阶段,因其自觉地对创意设计的创造性和人文性的重视,使文化成为主导,科技为人所用,重新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设计哲学用创造性和人文关怀重新对文化与科技加以整合,它的出场不仅给创意工业乃至国民经济注入活力,还暗合了以"创造"为焦点的经济社会实践诉求的现代性转型,人本身能动性、创造性、艺术化生活追求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越来越明显地成为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强调文化和科技的整合而非融合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科技融合 文化工业 创意工业 设计哲学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文化产业集团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明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8-200,共3页
当前,江苏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面临着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选择。本文结合现行文化体制和江苏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实际,提出江苏文化产业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应完成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应在整合集团资源、... 当前,江苏文化产业的集团化发展进入了转型期,面临着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选择。本文结合现行文化体制和江苏文化产业集团发展实际,提出江苏文化产业集团新一轮的发展应完成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在发展路径上应在整合集团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进行有序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团化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情画意”城市的创造性未来——兼论新时期的“江苏文化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吕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63,共3页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江苏将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是在追问,江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创新发展中,江苏究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自我主体?江苏的文化足迹表明,江苏文化是一种充满活力而又精致典雅,奋发进取而不...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时,江苏将向世界展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这是在追问,江苏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创新发展中,江苏究竟创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自我主体?江苏的文化足迹表明,江苏文化是一种充满活力而又精致典雅,奋发进取而不断以创造性开拓未来的优秀文化,为中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江苏文化不但成就了江苏历史上的"鱼米之乡"、"人间天堂",创造出充满诗情画意的城市和城市生活,而且孕育了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萌芽,推动了江苏工商城市的崛起,使江苏走上了率先发展之路,并以创造性开拓江苏新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诗情画意 江苏文脉 创造性 江苏形象 城市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发展江苏创新文化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日昌 王维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0-214,共5页
江苏创新文化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新一轮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江苏创新文化内涵及其理论构建应当随着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进一步提升。江苏应当认真总结与不足,针对创新文化建设,... 江苏创新文化发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新一轮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文化氛围和人文环境。江苏创新文化内涵及其理论构建应当随着江苏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进一步提升。江苏应当认真总结与不足,针对创新文化建设,积极建构新的社会价值体系、大力营造舆论引导氛围、大力推进创新能力机制、大力加强创新文化系统工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文化建设 江苏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文化学发凡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日昌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12,共8页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文化学 宇宙本体论 关系主义哲学 中国 当代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走向文化的路径——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特征综述
6
作者 余日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8-9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当代哲学研究 方法论 人本主义 划分标准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江苏率先发展的文化根源
7
作者 吕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41-244,共4页
工艺文化是江苏自古以来率先发展的主要源头活水和内源性文化机理。当代江苏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而江苏工艺文化正是支持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文化资源。应该积极推进江苏工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首先实现"江苏产品向江... 工艺文化是江苏自古以来率先发展的主要源头活水和内源性文化机理。当代江苏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而江苏工艺文化正是支持江苏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文化资源。应该积极推进江苏工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首先实现"江苏产品向江苏精品"工艺美学的转型,最终实现"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分工 工艺文化 精致典雅 江苏率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间”的文化思考
8
作者 吕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时间观念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意识。人类期望生命“永恒”与生命的死亡激发了人类 希望控制自然的价值意愿。现代复杂科学发现“生机与有序”正源于不可逆的时间之中。以此参照, 可发现,计划体制根本问题正在于“时间的缺损”,因此社会... 时间观念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意识。人类期望生命“永恒”与生命的死亡激发了人类 希望控制自然的价值意愿。现代复杂科学发现“生机与有序”正源于不可逆的时间之中。以此参照, 可发现,计划体制根本问题正在于“时间的缺损”,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走一条 政府的理性指导与市场的自然演化相结合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热力学 市场经济 演化与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记忆到人类记忆共同体——论意义生产中的道德固守 被引量:20
9
作者 李昕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0-176,178,共8页
文化记忆深植于人类的文化结构,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相比,文化记忆更能体现人的文化存在。以文化记忆为基础构建人类记忆共同体是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前提。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到文化记忆,再到人类记忆... 文化记忆深植于人类的文化结构,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相比,文化记忆更能体现人的文化存在。以文化记忆为基础构建人类记忆共同体是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重要前提。从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到文化记忆,再到人类记忆共同体,是意义生产从个人层面、集体层面到文化层面深度共享的过程。道德性是共同体的本质属性,人类记忆共同体的道德性体现在以文化记忆构建记忆共同体的过程中,受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制约而形成的一系列记忆选择、遗忘和再阐释的道德标准。这套道德标准对于维护特定群体的记忆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构建人类记忆共同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局限性。正确认识文化记忆及记忆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意义生产的独特属性,勇于承担人类记忆共同体构建中的道德责任,对于构建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人类记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人类记忆共同体 意义生产 道德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市场”还是“文化例外”——美国与法-加文化产业政策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宁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6-109,共4页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政策主要有美国模式和法-加模式两种类型。美国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强调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的高度市场化;而法国、加拿大等国则强调政府对本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理性规划。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政策 文化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 被引量:27
11
作者 杨明辉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美国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带来了更重要的政治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本文... 美国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带来了更重要的政治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产业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及美国政府的关系,表明美国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文化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文化产业 对外文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记忆与社会认同:南京大屠杀历史认知的公共建构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昕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7-163,共7页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 南京大屠杀是二战历史上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作为典型的创伤记忆,南京大屠杀受害者正经受一场不易察觉却又不容忽视的社会认同危机。无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耻论,还是为了维护民族自尊心而刻意放大大屠杀中的反抗,都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面临的社会认同危机的现代表征。南京大屠杀迄今已80周年,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浩劫的人来说,往往过度苛责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缺乏反抗精神。产生这种质疑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于南京大屠杀发生时的真实状况的了解及大屠杀受害者面对屠杀时极端无助的心理状态的正确认识,低估了极端情况下情境的力量,从而产生了基本归因错误。因此,必须从自身和社会两个层面构建全人类共同的创伤记忆,并通过这一建构,为南京大屠杀受害者获取最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创伤记忆 社会认同 历史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 被引量:18
13
作者 吴芸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135,共4页
和谐社会的建构,不仅要求企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更要求其为社会承担相应的责任。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自身应树立正确理念,培养道德操守,社会舆论与政府也应引导和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企业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产业分工与中国文化产业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吕方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4-118,共5页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 人类的经济活动是沿着从农业、工业再到服务业这样一个轨迹发展的。而文化产业的出现,则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推进三次产业的发展。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目前中国虽然在制造业具有某种比较优势,但却处在国际制造业的低端,获取的利润很少。这就需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尤其是以创造为核心的创意产业,来推进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中国的制造业,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占有更为有利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次产业 国际产业分工 创意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公众话语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97-100,109,共5页
娱乐文化借助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影响了当代中国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公众话语系统,使公众话语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改变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随着娱乐元素的加深和人们感觉的钝化,公众话语权又会从强到弱、从有到无。... 娱乐文化借助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在中国的兴起,影响了当代中国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公众话语系统,使公众话语权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种改变有其积极的一面,但随着娱乐元素的加深和人们感觉的钝化,公众话语权又会从强到弱、从有到无。娱乐文化和媒体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二者的共谋会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娱乐元素的不断增多会使人们感觉钝化,不再思考,甚至主动放弃话语权,将人的个性消除,变成媒体的奴隶,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娱乐文化 公众话语 私人话语 媒体话语霸权 日常生活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身份社会到契约社会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刚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从身份到契约是梅因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著名概括?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进程也可从此角度作一理解。一方面,旧的身份传统如宗法观念家族关系和相对较新的政治身份如家庭出身、阶级成分、所有制之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从身份到契约是梅因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著名概括?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进程也可从此角度作一理解。一方面,旧的身份传统如宗法观念家族关系和相对较新的政治身份如家庭出身、阶级成分、所有制之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冲击而逐渐淡化或退出历史舞台,契约关系与契约观念逐渐生根;另一方面,某些旧的身份传统仍严重存在,如城乡之别、官民之别、家族关系等。超越身份传统走向契约社会的关键是平等化、民主化、市场化和观念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社会 契约社会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昕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2-186,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抵制外域文化霸权的渗透,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提升本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文化主权,获取文化认同。更重要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平衡发展,保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抵制外域文化霸权的渗透,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提升本国的文化竞争力,维护文化主权,获取文化认同。更重要的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维护世界文化的平衡发展,保证人类文化发展的可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认同 文化主权 文化竞争力 文化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基石 被引量:4
18
作者 吕方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7-230,共4页
本文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视野中论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平、公益、均等的文化服务,现代文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保障国民基本文化素... 本文从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视野中论述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意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通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平、公益、均等的文化服务,现代文明社会建立起了一种保障国民基本文化素质,守护国民民族特性,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文明底线。20世纪中叶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引导创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力量。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提到重要的位置,成为支持科学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世界文化发展 英国文化艺术 又好又快发展 新江苏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选择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珊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82-184,共3页
2001年以来,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江苏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全省文化产业整体稳步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多点突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步显现、竞争优... 2001年以来,在《江苏文化大省建设规划纲要》和《加快文化大省建设若干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支持下,江苏的文化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全省文化产业整体稳步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多点突破、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步显现、竞争优势正在形成等特点。但同时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问题和瓶颈,如江苏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到位、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偏少等,需要予以关注、研究并加以解决。这里,我们撷取了几篇江苏文化产业研究的稿件,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江苏文化产业的关注,共同为加快江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体制 机制创新 江苏 地方文化产业 现代企业制度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文化一体化中的长三角区域文化产业 被引量:9
20
作者 吕方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推动这个地区以竞合的方式在一个更大的区域市场空间来优化资源配置,以发展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过程中,共同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经济人格采取亲密合作的态度,从而有助于一个更大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形成。长三角区域不但有着优越的自然禀赋,而且有着充满巨大活力的吴越文化。吴越文化以其“经世致用”的价值内涵和精致典雅的文化气质,不但创造了古代太湖流域的灿烂文明,而且在其现代演进中,促成了长三角区域强势经济圈的形成。“十五”以来,长三角区域各地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大市建设,文化产业也方兴未艾,逐步建立起一种经济、社会与文化互动发展的新模式。同时,长三角区域文化也进入了一种自觉合作的时代,这将更进一步地增强长三角区域的经济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吴越文化 文化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