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电路产业链的现代化:基于协同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程俊杰 刘建丽 《经济研究参考》 2023年第3期90-101,共12页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国家统筹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分别指科技、资本、人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提高...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国家统筹产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产业链现代化是一个系统集成的概念,包括横向协同和纵向协同,分别指科技、资本、人力等各类生产要素与企业之间的协同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提高产业链横向协同度和纵向协同度是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的突破口,这就需要优化技术路线与发扬工匠精神并重,制定产业链地图,提升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治理水平,提升政府基金投资效能,提升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电路 产业链现代化 协同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研究——基于效率视角的评价 被引量:23
2
作者 杜宇玮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7年第5期65-72,共8页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 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从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结构高度3个维度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升级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DEA方法,结合全国时序数据和省际截面数据,从效率视角评价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1999年以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综合促进作用明显改善,主要得益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模的持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对创新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却未有改观,对制造业结构高度提升的促进作用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此外,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效率还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和区域差异。结论意味着,应注重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推动产业价值链融合以及实施差异化的区域产业政策来促进制造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升级 数据包络分析(DEA) 效率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后期区域如何集聚高端要素——来自美国奥克兰郡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宇玮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15期92-102,共11页
一个国家、区域或城市的繁荣历程,是各种优质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以著名汽车产业城美国奥克兰郡为例,总结并探讨了其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及可能的成因,试图为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区域和城市集聚高端要素提供经验借... 一个国家、区域或城市的繁荣历程,是各种优质高端要素不断集聚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本文以著名汽车产业城美国奥克兰郡为例,总结并探讨了其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及可能的成因,试图为进入工业化后期的中国区域和城市集聚高端要素提供经验借鉴。分析表明,奥克兰郡经济增长奇迹的奥秘在于优质资本、高端人才、创新知识等高端要素的空间集聚。由于中国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Ⅱ型大城市与奥克兰郡在国家层面的经济基础和产业背景、区域层面的发展形势和城市层面的特征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奥克兰郡的发展经验可以为这些区域和城市的转型发展路径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具体包括,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集聚优质资本,以营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集聚高端人才,以及以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集聚创新知识,进而助力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培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端要素 创新要素 要素集聚 区域经济 工业化后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领军企业:责任使命、现实挑战和提升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顾丽敏 宋颖弘 《改革与开放》 2024年第12期43-47,共5页
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引领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责任与使命。当前,科技领军企业在企业数量与规模、自我定位与认知、创新链话语权、高端人才集聚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文章提出应从战略... 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引领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责任与使命。当前,科技领军企业在企业数量与规模、自我定位与认知、创新链话语权、高端人才集聚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文章提出应从战略引导、企业做强做优、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育高端人才等方面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领军企业 创新链 国家创新体系 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 被引量:8
5
作者 刘东皇 杜宇玮 谢忠秋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7年第8期1-5,共5页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的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但消费能力有待提升;消费结构持续攀升,但消费品供给体系有待完善;消费倾向有所提升,但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消费方式趋向现代,但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新常态下推进消费成长...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的现状特征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稳步增长,但消费能力有待提升;消费结构持续攀升,但消费品供给体系有待完善;消费倾向有所提升,但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消费方式趋向现代,但消费环境有待改善。新常态下推进消费成长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如何拓宽居民增收渠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攻克新"三座大山"。为此,相应的突破路径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多举措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夯实社会消费基础;多方向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多手段完善产品供给体系,引导国内消费增长;多层面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释放居民消费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消费 困境 路径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宇玮 《经济研究参考》 2020年第2期5-10,共6页
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需的创新引致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规模、需求结构、供给质量和制度环境着手,解决出口导向型... 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需的创新引致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规模、需求结构、供给质量和制度环境着手,解决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传统产业体系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开放条件下本土商品市场竞争力缺失、地区本位下本土企业可得市场空间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问题。这根本上需要分别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建设和产业投资、消除国内市场分割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和优化投资需求以及促成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效需求规模 消费 投资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资约束与企业出口产品转换——基于中国多产品企业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7
7
作者 桑瑞聪 杜宇玮 李雪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立足于中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发展实践和多产品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通过纳入时空双重维度,从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和产品集中度两个方面动态出发,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融资约束显著... 立足于中国不完善的金融市场发展实践和多产品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客观现实,通过纳入时空双重维度,从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和产品集中度两个方面动态出发,研究了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转换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融资约束显著降低了企业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但对出口产品集中度没有显著影响;从企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看,融资约束对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和国有企业的产品集中度具有抑制作用;从贸易模式看,融资约束降低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提高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出口产品集中度;从技术密集度看,融资约束越大时,低技术和高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出口产品进入退出率越低,低技术和中高等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出口产品集中度会相应提高。这一研究结论不仅展现了企业内资源配置影响因素方面的经验证据,还为优化资金结构、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资约束 出口产品转换 企业内资源配置 多产品出口企业 出口竞争新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时空格局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博 周睿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01-413,共13页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 正确认识和研判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变化特征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基于2002-2019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GS-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分别使用Malmquist指数、Dagum基尼系数以及Sigma收敛、Beta绝对(条件)收敛考察了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演变、空间差距和收敛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上而言保持提升趋势,且存在较大空间差距,超变密度对总体差距的贡献最大;长江经济带及其上、中、下游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几乎不存在Sigma收敛和Beta绝对(条件)收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之后,科技创新效率提高得更加明显,并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双重驱动转变为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效率的扩散状态更强.基于此,研究认为要科学辩证地看待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发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在提升和平衡科技创新效率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科技创新效率 时空格局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