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医院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世晴 鲍军 +1 位作者 蔡崔春 陈莹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10期45-47,共3页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区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评估、签署"预防跌倒告知单"、高危警示标识的应用、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 目的:通过建立与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病区住院患者实施预防跌倒管理流程,主要内容包括入院评估、签署"预防跌倒告知单"、高危警示标识的应用、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强化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不良住院环境的改善等。结果:实施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可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助于建立合作性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 跌倒 危险因素 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于浩 陈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糖尿病患者特异的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南京市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医药费用形式、...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国内研制的糖尿病患者特异的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南京市1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收入、医药费用形式、合并症情况、健康教育知识。结论应重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加强社会支持力度、减少合并症的发生,以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磁图与脑电图阳性率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变荣 时建铨 +2 位作者 张颖冬 石静萍 徐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3-85,共3页
比较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治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41例患者均行MEG、EE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73%(30/41),E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3... 比较脑磁图(MEG)和脑电图(EEG)在癫痫诊治中的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癫痫患者,41例患者均行MEG、EEG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及影响因素。结果:M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73%(30/41),EEG检出癫痫波阳性率为37%(15/41);病程>5年的MEG阳性率(92%)明显高于病程<5年的MEG阳性率(43.75%);发病年龄<30岁的MEG阳性率(90.5%)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MEG阳性率(55%);年龄<30岁的EEG阳性率(57.1%)明显高于年龄>30岁的EEG阳性率(15%);特发性癫痫与继发性癫痫的MEG及EE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显示年龄是MEG及EEG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小,MEG及EEG阳性率越高。结论:MEG检测阳性率明显较EEG高;罹患癫痫的病程长短对MEG阳性率有影响,但对EEG阳性率没有影响;患者发病年龄对MEG及EEG阳性率均有显著影响,年龄是MEG及EEG阳性率的独立影响因素;而癫痫病因分类对MEG及EEG阳性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磁图 脑电图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P波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熊亚晴 潘梓青 +1 位作者 郭红梅 程学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7-818,826,共3页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和血浆脑钠肽水平(BNP)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方法:观察34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A组,平均年龄70岁)的血浆BNP水平、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Pd、左房内径(LA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34例无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高血压病患者(B组,平均年龄71岁)比较。结果:血浆BNP水平:A组显著高于B组,(63.75±54.29)ng/L比(32.72±23.37)ng/L,P<0.01;Pd:A组显著高于B组,(69.72±25.04)ms比(28.22±14.15)ms,P<0.001;PmaxA组显著高于B组,(140.02±20.15)ms比(110.35±18.83)ms,P<0.001;LVEF:A组显著低于B组,(61.84±9.01)%比(67.72±5.18)%,P<0.05;Pmin、LAD两组差别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BNP水平和Pd均能预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伴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钠肽 P波离散度 高血压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何畏 陆辉 斯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25-1026,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结果: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以女性为主,女:男比例为2.27:1;40岁以下发病率69.4%,发病年龄较轻。临床类型以骨型为主(72.2%),肾型其次(11.1%),其他(16.7%)。88.9%患者血钙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100.0%升高。91.7%术后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发;5.6%为甲状旁腺腺癌;2.8%为甲状旁腺增生。36例均有误诊,其中9例误治。结论:本组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发病年龄轻,女性多见,临床上以骨型为主,少数患者血钙可以不升高,但血甲状旁腺素均升高,病理类型以单发腺瘤最多见。本病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治疗糖尿病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顾永辉 蒋琳 +2 位作者 唐伟 茅晓东 刘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研究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经肌肉注射将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MV/proinsulin DNA裸质粒直接导入糖尿病大鼠体... 目的:研究肌肉注射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SD大鼠糖尿病模型,经肌肉注射将大鼠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CMV/proinsulin DNA裸质粒直接导入糖尿病大鼠体内,与转染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以及体内胰岛素表达的变化。结果:①接受肌肉注射重组质粒的治疗组(A组)糖尿病大鼠血糖下降约4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②肌肉注射胰岛素原基因治疗后,治疗组血糖明显低于接受pCMV空载质粒对照组(B组)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P<0.05),治疗组胰岛素浓度也明显高于这两个对照组(P<0.05);③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能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而对照组则为阴性;治疗组大鼠胰腺胰岛素原基因mRNA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组织可见胰岛素表达,而对照组则无表达;治疗组胰腺组织胰岛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大鼠裸质粒肌肉注射转基因治疗可获得胰岛素的有效表达,并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原基因 基因治疗 肌肉注射 裸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燕 仲肇舒 丁林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8-910,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高低分为3组,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设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及3组组间比较,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的增加,心脏左心室重量(LVM)、室间隔厚度(IVS)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EF)减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明显延长。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的不断增加预示着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不断恶化,可以提供心肌损害程度的判断依据,且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及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脑卒中患者的咽部MRI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伍琦 张丽霞 +3 位作者 张虔 陆甘 袁勇 王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7-513,共7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与非OSA患者咽部形态进行比较,了解咽部形态与脑卒中OSA的关系。方法发病30 d内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夜间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分为脑卒中OSA组及脑卒中非OSA组,两...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与非OSA患者咽部形态进行比较,了解咽部形态与脑卒中OSA的关系。方法发病30 d内的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夜间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后分为脑卒中OSA组及脑卒中非OSA组,两组患者均行咽部MRI检查并测得腭后距离、舌后距离、软腭长度、舌长、咽侧壁软组织的厚度、高口咽区面积、低口咽区面积、咽部最小面积等相关数值,将两组患者咽部测得相关值进行比较,将腭后距离与其他口咽测量指标、AHI、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年龄、病程、BMI、颈围行Pearson相关分析,并将腭后距离作脑卒中OSA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结果脑卒中OSA组患者腭后距离较非OSA患者的偏小(P=0.002),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舌后距离呈相关(R=0.502, P=0.017);脑卒中OSA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较非OSA患者偏高(P=0.049);脑卒中OSA患者腭后距离与AHI值呈负相关(R=-0.873, P=0.000),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腭后距离对于脑卒中OSA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结论咽部形态学改变与脑卒中OSA相关,腭后距离对脑卒中OSA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腭后距离与脑卒中OSA严重程度有关;脑卒中OSA患者的洼田饮水分级较非OSA患者高,脑卒中患者OSA可能与吞咽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图 口咽部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sIL- 2 R、sIL-6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顾永辉 陈定 刘俊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50-1150,1156,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 受体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SIL-2R SIL-6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