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护士与患者评定的疼痛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臧鑫 张月鑫 李春娟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4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比较并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值与患者自评的疼痛分值的差异,并研究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6名护士和13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向研究对象提供疼痛数字评分量表,收集急... 目的比较并分析急诊科护士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估值与患者自评的疼痛分值的差异,并研究导致评估结果出现差异的可能因素。方法随机选取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26名护士和13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向研究对象提供疼痛数字评分量表,收集急诊科护士对患者疼痛程度的评分,以及患者的自评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另外,应用中文版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调查问卷,了解急诊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结果不同性别、工作年限和急诊工作年限的急诊科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科护士往往低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基于疼痛数字评分量表,患者自评的疼痛程度均值为6.63分,而护士评估的均值为4.89分,护士和患者之间的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3.85%(31例)的患者的疼痛程度被认定为轻度,70%(91例)被认定为中度疼痛和6.15%(8例)被认定为严重疼痛;而患者自评的疼痛程度仅有7例为轻度疼痛(5.38%),54例为中度疼痛(41.54%),69例为严重疼痛(53.08%)。结论急诊科护士在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准确度上仍存在不足,护理管理者应进行针对性培训,向护士展示急诊抢救室关于疼痛评估的真实现状,以增强急诊科护士疼痛管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抢救室 护士 疼痛 疼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宦燕 李婷婷 +1 位作者 顾伟伟 于靓靓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9年第11期13-15,共3页
本文介绍了急诊院前-院内衔接的现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主要概念、理论起源及构成以及其在急诊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在临床护理应用中的局限性,以期更好地发挥其前瞻性风险评估的价值。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急诊急救 应用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启章 陈茂刚 +1 位作者 徐格林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突变型INS2AKITA小鼠12只及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6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高TC饮食... 目的探讨p38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高脂饮食1型糖尿病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突变型INS2AKITA小鼠12只及同窝出生的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6只,小鼠分为3组:对照组,高TC饮食组,干预组,每组6只。各组小鼠于颈动脉损伤后28d处死并取右颈总动脉。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内膜磷酸化p38MAPK、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TC饮食组术后28d管腔面积明显缩小,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磷酸化p38MAPK、VCAM-1、8-OHdG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与高TC饮食组比较,干预组术后28d管腔面积明显增加,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内膜/中膜面积明显缩小,VCAM-1、8-OHdG、磷酸化p38MAPK表达明显降低(15.27±3.70 vs 28.39±5.33,P<0.05;8.75±3.32 vs 19.92±5.35,P<0.05;7.69±2.18 vs18.45±3.77,P<0.01)。结论 p38MAPK抑制剂可能主要通过减轻氧化应激及VCAM-1等炎性反应控制糖尿病高脂饮食小鼠颈动脉血管内损伤后内膜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糖尿病 1型 颈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昏迷患者留置鼻胃管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娜 沈旭慧 +1 位作者 顾正凤 陈茂刚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7期1569-1571,共3页
2016年国际疾病负担组(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在Lancet杂志发表的全球新的死因分析报告中指出,2015年因脑血管病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632.61万,跃升为人类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昏迷病人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早进行营养支... 2016年国际疾病负担组(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在Lancet杂志发表的全球新的死因分析报告中指出,2015年因脑血管病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632.61万,跃升为人类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昏迷病人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早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以有效地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留置鼻胃管 昏迷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春娟 顾洁 陈婷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5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降阶梯思维在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院后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降阶梯思维干预护理,比较两组院后预警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预警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交流、视觉、言语、听觉和运动以及唤醒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和颈椎损伤患者给予院后降阶梯思维实施急救护理,可提升患者各项急救应用时间,改善并发症,降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采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阶梯思维 颅脑损伤 颈椎损伤 院后急救护理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QRST”分诊模式对提高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婷婷 李春娟 宦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6期175-176,共2页
目的探讨"PQRST"分诊模式对提高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就诊腹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PQRST组和传统组,各120例,PQRST组给予"PQRST"分诊模式分诊,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分诊模式分诊,观察2组分诊准确率... 目的探讨"PQRST"分诊模式对提高腹痛患者分诊准确率的作用。方法选取急诊就诊腹痛患者240例,随机分为PQRST组和传统组,各120例,PQRST组给予"PQRST"分诊模式分诊,传统组患者给予传统分诊模式分诊,观察2组分诊准确率、分诊失误率、分诊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PQRST组分诊准确率高于传统组,分诊失误率低于传统组,分诊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QRST组患者对分诊总满意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痛分诊中应用"PQRST"分诊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分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痛 分诊 PQRST模式 急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顾正凤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1年第9期154-155,共2页
总结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对本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输液过程中发生的86例不良反应,按病人的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的种类、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结果等... 总结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避免医疗纠纷发生。对本科自2009年10月~2010年10月输液过程中发生的86例不良反应,按病人的年龄、性别、涉及药物的种类、临床表现、处理方法、结果等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护理。86例输液不良反应均得到了及时控制,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输液 药物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