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地区粮食生产“十二五”情况及“十三五”展望——以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金达来 宋文红 +3 位作者 吴建中 徐楷 王珊 徐俊成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305-307,共3页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在讨论盐城市盐都区"十二五"时期粮食生产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粮食产业的规划目标及对策措施,旨在通过切实保护耕地良田、改革粮食生产方式、实施高... 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粮食生产的主产区,在讨论盐城市盐都区"十二五"时期粮食生产取得的主要成绩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十三五"粮食产业的规划目标及对策措施,旨在通过切实保护耕地良田、改革粮食生产方式、实施高产创建、开展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的有效措施,促进粮食产业安全和粮食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 “十二五” “十三五” 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的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金达来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8期206-206,共1页
休闲农业开展的主要形式是游客置身其中不仅可以观光还可以采果,在高强度城市生活之余通过体验农作来释放繁重的生活压力,并从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农民的生活形态,从而享受乡土情趣带来的快乐。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乡镇的休闲农... 休闲农业开展的主要形式是游客置身其中不仅可以观光还可以采果,在高强度城市生活之余通过体验农作来释放繁重的生活压力,并从中更深层次地了解农民的生活形态,从而享受乡土情趣带来的快乐。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乡镇的休闲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休闲农业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的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建中 吴玉涛 +4 位作者 王受荣 刘春来 蔡红俊 胥益锋 何宜玲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46-47,51,共3页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则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因此,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240万/hm^2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啤5号 最佳播期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麦8号小麦晚播适宜密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达来 吴建中 +3 位作者 徐楷 孙慧 宋文红 王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寻晚播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苏麦8号小麦为试验品种,播种期分别为11月12日、11月18日、12月5日,播种量分别为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分析不同播种量处理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目的]探寻晚播小麦不同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方法]以苏麦8号小麦为试验品种,播种期分别为11月12日、11月18日、12月5日,播种量分别为150.0、187.5、225.0、262.5、300.0、337.5 kg/hm^2,分析不同播种量处理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11月12日播种,播种量337.5 kg/hm^2处理的小区倒伏严重,产量较低,其他处理产量均达6 000.0 kg/hm^2以上,且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播种量262.5、300.0 kg/hm^2产量最高,均达6 750.0 kg/hm^2以上。11月18日播种,不同处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单产均达6 000.0 kg/hm^2以上,其中播种量300.0、337.5 kg/hm^2处理产量较高,达6 750.0 kg/hm^2以上。12月5日播种,因播种过迟,烂耕烂种,出苗严重不全不匀,产量普遍较低,播种量300.0、337.5 kg/hm^2处理产量较高,达5 250.0 kg/hm^2以上。[结论]11月中旬播种,大面积播种量控制在262.5~300.0 kg/hm^2较为适宜;12月上旬过晚播种,大面积播种量控制在337.5 kg/hm^2以上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密度 晚播 苏麦8号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适宜密度研究
5
作者 熊圣国 吴建中 +4 位作者 王永超 张卫清 潘玉良 武绍富 郭早兄 《农业科技通讯》 2012年第4期44-48,共5页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5.9万~17.3万/亩,单产均达到600 kg/亩以上,基本苗在7万/亩左右时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 早熟中粳镇稻99直播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直播稻群体自我调节和产量结构相互协调补偿的能力很强,密度对直播稻产量影响不显著。基本苗5.9万~17.3万/亩,单产均达到600 kg/亩以上,基本苗在7万/亩左右时产量最高。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总的趋势是上升的,每穗总粒数直线下降,千粒重振动式下降,但不同处理间差距很小。基本苗6万/亩时茎秆抗倒伏能力最强,且单位面积稻穗干物重、植株地上部分干物重及经济系数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密度 镇稻99 产量 茎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