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监管建议 被引量:15
1
作者 宗雯琦 朱谦让 吴雨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15-919,共5页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相关监管建议。方法:收集2015—2017年江苏省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2017年餐饮类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46起,占68.91%,发病4211例,占75.17%。餐饮类暴发事件场所主要集中在宾馆饭店,事件报告数共133起(54.07%),发病人数2146例(50.96%);其次为单位食堂56起(22.76%),发病人数1053例(25.01%)。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由于餐饮类单位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报告数、暴露人数和发病人数均最多。建议完善对各类餐饮单位卫生巡检制度,加强日常卫生巡检,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类 食源性疾病暴发 流行病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江苏省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耐药状况及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沈赟 秦思 唐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19-1321,1330,共4页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状况、抗菌药物耐受性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特点,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菌种进行复核鉴定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 目的:研究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血清型的分布状况、抗菌药物耐受性和相关基因的突变情况。更好地了解江苏省沙门氏菌耐药性的产生和特点,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菌种进行复核鉴定和血清分型。沙门氏菌药敏性的测定使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推荐的肉汤稀释法,用PCR和基因序列测定方法确定沙门氏菌中耐喹诺酮类药物的gyr A、gyr B、par C、par E基因及其突变状况。结果:全省疾病监测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29%。其中主要的血清型为肠炎沙门氏菌(23.4%)、鼠伤寒沙门氏菌(15.1%)、拉古什沙门氏菌(8.3%)、布利丹沙门氏菌(5.2%)等。沙门氏菌主要耐受的抗生素包括:红霉素(100.0%)、氨苄西林(68.8%)、四环素及萘啶酸(52.6%)。沙门氏菌多重耐药率达64.7%,最多耐受8类抗菌药物。耐萘啶酸沙门氏菌gyr A基因在Ser83位或Asp87位密码子处发生突变,gyr B、par C和par E未发现突变。结论:江苏省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沙门氏菌的耐药状况严重,血清型分布与其他省份存在差异,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 A基因突变是导致沙门氏菌耐药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分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关系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周永林 戴月 +1 位作者 朱谦让 张静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 :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 目的 :探索江苏省成年居民膳食模式与代谢综合征(MS)之间的关系,为开展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全省10个调查点10 568名18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一般情况调查、膳食调查及医学体检,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膳食模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模式因子得分分位数组间患病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膳食模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结果:因子分析得到4种主要膳食模式:传统模式、动物模式、快餐模式及豆类模式;传统模式对超重/肥胖患病率有影响(χ2=15.2,P<0.05),豆类模式对超重/肥胖、高血压、MS患病率有影响(超重/肥胖:χ2=30.1,P<0.01;高血压:χ2=18.9,P<0.01;MS:χ2=8.3,P<0.05);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发现,传统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41),豆类膳食模式是超重/肥胖、高血压、MS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6、0.79、0.91)。结论:膳食模式与MS及其代谢组分相关,适当增加豆类食物摄入,控制能量摄入有助于降低MS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模式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零售生鲜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吴云凤 袁宝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4-287,共4页
目的 :对南京市零售市场上鸡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了解其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选取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分别采用PCR方法和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risk风险评估软... 目的 :对南京市零售市场上鸡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了解其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 :选取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分别采用PCR方法和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risk风险评估软件,用Cumulative分布拟合阴性和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用Discrete分布拟合所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结果:288份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14.9%,6种不同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无差异,农贸市场零售鸡类食品沙门氏菌的阳性率高于超市;在8个抽检月份中,6、7月份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7.5%和20.0%。阴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0.009 MPN/g,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1.080 MPN/g,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平均污染水平为0.018MPN/g。结论 :南京市零售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未来应加强对沙门氏菌污染的定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鸡肉 定量监测 污染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多重耐药谱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云凤 袁宝君 +5 位作者 乔昕 符晓梅 沈贇 王燕梅 马恺 倪云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目的:为了解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方法:根据GB/T 4789—2008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肉鸡胴体沙门氏菌... 目的:为了解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多重耐药状况及耐药程度,对样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方法:根据GB/T 4789—2008对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株的耐药性。结果:肉鸡胴体沙门氏菌的检出率高达34.8%;样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血清型主要为奥尔巴尼型(29.6%)和印第安纳型(50.7%);药敏试验显示,大多数沙门氏菌至少对3种以上的抗生素产生耐药,耐3~7种药物的有24株(33.8%),耐8~12种药物的有19株(26.8%),耐13~16种药物的有26株(36.6%);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是:萘啶酸(100%)、磺胺嘧啶(98.6%)、氨苄青霉素(97.2%)、复方磺胺甲恶唑(85.9%)、四环素(85.9%)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4.5%)。结论:肉鸡胴体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现象严重,沙门氏菌耐药或多重耐药现象十分普遍,未来应加强对鸡胴体中沙门氏菌感染及耐药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属 血清学鉴定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半定量风险评估 被引量:13
6
作者 孔媚兰 袁宝君 +4 位作者 朱谦让 甄世祺 郑东宇 王燕梅 符晓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961,964,共4页
目的:调查南京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探索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方法: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Risk Ranger软件结合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微生物的检测使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结果:副溶血性弧... 目的:调查南京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探索生食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方法:按照微生物风险评估的程序,应用Risk Ranger软件结合检索到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风险评估,微生物的检测使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结果:副溶血性弧菌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平均检出率为44.12%。南京市每人每天因生食海产品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患病概率为8.22×10-6,每年因生食海产品引起的病例数为1.84×104人,风险等级为53。结论:生食海产品为高度风险,建议消费者减少生食海产品,同时加强市场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半定量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吊浆粑中米酵菌酸含量的影响
7
作者 卢宇剑 乔昕 +2 位作者 陈玉婕 刘华良 周永林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79-84,共6页
探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酵亚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在吊浆粑中的产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特征及环境温度、湿度对其产BA的影响。在吊浆粑样品中接种BGC,调整接种浓度(103、105、107 CFU/mL)、... 探究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椰酵亚种(Burkholderia gladioli pathovar cocovenenans,BGC)在吊浆粑中的产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特征及环境温度、湿度对其产BA的影响。在吊浆粑样品中接种BGC,调整接种浓度(103、105、107 CFU/mL)、培养环境的温度(10±1、15±1、20±1、25±1、30±1和36±1℃)和湿度(20%、40%和60%),以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BA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实验组的吊浆粑样品在培养1天后即可检出BA。当接种浓度为103 CFU/mL时,BGC在吊浆粑中产生并积累的BA含量高于接种浓度为105和107 CFU/mL的组别,组间差异为1~3μg/kg。较低温度(10±1、15±1和20±1℃)和较低湿度(20%)的环境可减少BGC在吊浆粑中产生BA。提示居民应食用新制作的吊浆粑,避免长时间贮存于高温、潮湿环境,以降低食物米酵菌酸中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 米酵菌酸 吊浆粑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类雌激素活性联合作用模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何颖 张晖 +3 位作者 甄士琪 张丽娟 曹驰程 章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9-746,共8页
环境雌激素对生命健康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现行污染物环境标准制订和风险评价只针对单一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效应,不足以保护生命安全与人类健康。为探讨环境雌激素的混合物效应,选择对雌激素敏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雌二醇(E2... 环境雌激素对生命健康影响受到广泛关注,现行污染物环境标准制订和风险评价只针对单一化合物而非混合物效应,不足以保护生命安全与人类健康。为探讨环境雌激素的混合物效应,选择对雌激素敏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实验,检测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DBP和DEHP)的单一及其联合雌激素活性;基于单一化合物的浓度-反应曲线,运用浓度相加(CA)和独立作用(IA)模型对混合物的毒性进行预测,并将模型预测结果与混合物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E2、DBP、DEHP对MCF-7细胞的单一作用数据可通过Weibull方程拟合,由拟合方程得到的半数效应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3.450×10-6(2.373×10-6~1.675×10-5)、5.138(1.489~1.082×10)、1.186(4.478×10-1~2.24)μmol·L-1;3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数据亦可通过Weibull、Logistic和Exp Gro1方程进行有效拟合,混合物效应与化合物单独作用产生的效应具有显著性差异;3种化合物表现非相似联合作用,利用独立作用(IA)模型预测混合物效应较为可靠,外源性环境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联合作用产生的混合效应显著。环境雌激素混合物毒性可以通过相加作用模型预测,为环境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酯类 MCF-7细胞 雌激素活性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