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江苏省某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本土疫情中疑似采样点继发感染情况及采样策略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楠 沈雅 +4 位作者 金广杰 王寅 李建军 胡建利 朱凤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疑似采样活动引发的新冠病毒继发感染等相关问题。方法 2021年7-8月江苏省某市暴发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疫情,以此期间江苏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检测信息为依据,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疫情中疑似采样活动引发的新冠病毒继发感染等相关问题。方法 2021年7-8月江苏省某市暴发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本土疫情,以此期间江苏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中的检测信息为依据,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实验室基因测序结果等,筛选出疑似因采样活动引发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继发病例单次暴露与关联病例发病/首次检测阳性的时间间隔,评估不同采样模式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结果 共有8个采样点疑似发生新冠病毒继发感染,涉及病例42例,其中L村开展的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活动涉及32例病例。42例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25例有明确感染来源并属于单次暴露感染,分别在与关联病例发病前3、7 d,关联病例首次检测阳性前0、1、3、4 d,以及首次检测阳性后1 d发生单次暴露,其中在关联病例首次检测阳性后1 d发生单次暴露的继发感染病例较多,占64.0%(16/25)。不同采样模式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为:大规模人群集中采样>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的采样>入户采样。结论 大规模人群集中采样发生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大,其引起后续疫情传播和扩散的风险较大,选择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的采样和入户采样的模式较优,但做好采样现场秩序维护和个人防护仍是避免采样点继发新冠病毒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核酸检测 继发感染 传染性 采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在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媛媛 李靖欣 +2 位作者 朱凤才 梁祁 戴启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3-647,共5页
目的:介绍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在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简称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的灵敏度,并探讨疫苗免疫后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以江苏省泰... 目的:介绍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在新型重组5型腺病毒载体埃博拉疫苗(简称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比较其与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的灵敏度,并探讨疫苗免疫后发热的影响因素。方法:本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Ⅰ期临床试验,以江苏省泰州市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18~60岁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对埃博拉疫苗接种后6 h内受试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同时用传统水银温度计每天测量体温1次。结果:无线体温监测系统测量并记录接种后6 h内总发热发生率及1级发热发生率均大于水银温度计,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显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是发热发生的保护因素(OR=0.752,P=0.001),免前5型腺病毒预存抗体高是发热发生的危险因素(OR=2.472,P=0.043)。结论:本研究首次将无线体温监测系统应用于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无线体温监测系统能连续监测体温,及时发现受试者体温异常改变情况。对于发热影响因素的探究有利于研究者正确解释发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体温监测 埃博拉疫苗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