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海马内5-HT_3受体参与神经免疫调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社兰 张小玉 许德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14-417,419,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不同部位 5 HT3受体对免疫的调制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腹腔和大鼠侧脑室和海马不同结构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PBG)后不同时间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对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 目的 :探讨大鼠海马不同部位 5 HT3受体对免疫的调制作用。方法 :通过小鼠腹腔和大鼠侧脑室和海马不同结构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 1 phenylbiguanide(PBG)后不同时间 ,用3H TdR掺入法观察对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 ,并观察选择性 5 HT3受体拮抗剂托烷司琼 (tropisetron ,Trop)对PBG作用的影响。结果 :小鼠腹腔注射、大鼠侧脑室和双侧腹侧海马注射 5 HT3受体激动剂PBG后可增强ConA、LPS刺激的脾T和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双侧背侧海马内注射PBG后抑制ConA刺激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而不影响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增殖效应 ;5 HT3受体激动剂对脾细胞增殖效应的影响可被同时给予的托烷司琼阻断。结论 :提示大鼠海马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神经免疫调制 5-HT3受体 脾细胞 增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内注射5-HT3受体激动剂后c-fos在不同脑区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社兰 张小玉 许德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4-455,458,共3页
目的 :探讨海马 5 HT3受体神经免疫调节的神经功能通路及可能的途径。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 ,测定不同脑区c fos的表达。结果 :给海马核团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l phenylbiguanide(1 PBG)后 1h ,海马及大脑皮层中有大量的c fo... 目的 :探讨海马 5 HT3受体神经免疫调节的神经功能通路及可能的途径。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法 ,测定不同脑区c fos的表达。结果 :给海马核团内注射 5 HT3受体激动l phenylbiguanide(1 PBG)后 1h ,海马及大脑皮层中有大量的c fos表达 ,随时间的推移表达量渐减少。下丘脑在注射1 PBG后 8h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在 16h出现有意义的表达。1 PBG诱导的c fos的表达可被其相应受体拮抗剂tropisetron(TROP)所阻断。结论 :海马 大脑皮层 下丘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形成一个神经网络 ,这个神经网络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 1-苯基双缩胍 免疫 C-FOS 神经免疫调节 5-HT3受体激动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HMW DNA的制备及酶切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筱青 喻晓蔚 +1 位作者 徐岩 顾玲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7-142,共6页
高质量粘粒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是HMW DNA的长度至少为粘粒载体容量的10倍,通常粘粒载体的容量为30-50kb,因此提取的HMW DNA应不小于500kb。HMW DNA在制备时不能受到任何物理的剪切力,以免DNA断裂和损伤。利用琼脂糖凝胶包埋制备的... 高质量粘粒基因组文库构建的关键是HMW DNA的长度至少为粘粒载体容量的10倍,通常粘粒载体的容量为30-50kb,因此提取的HMW DNA应不小于500kb。HMW DNA在制备时不能受到任何物理的剪切力,以免DNA断裂和损伤。利用琼脂糖凝胶包埋制备的DNA胶块经裂解和纯化后发现其DNA长度远大于500kb,明显优于商品化试剂盒提取和酚抽提法。用BamH Ⅰ、Sau3A Ⅰ、Xba Ⅰ和HindⅢ对DNA胶块进行不完全酶切研究表明,构建文库常用的Sau3A Ⅰ并不适合胶块内酶切反应,而BamHⅠ酶切B.cepacia HMW—DNA效果较好,产生的DNA片段集中在20-50kb之间,完全适合粘粒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为B.cepacia大插入片段基因组文库的构建以及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量DNA 粘粒文库 胶块 脉冲场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4
作者 肖大平 郭鹰 +4 位作者 张卫军 顾江 王海光 朱凤才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5-878,共4页
目的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介导和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相关基因tccP敲除菌株。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分别扩增克隆tccP基因两端外侧的DNA片段,并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 目的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介导和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相关基因tccP敲除菌株。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基因序列,设计PCR引物,分别扩增克隆tccP基因两端外侧的DNA片段,并与氯霉素耐药基因Cam连接后亚克隆于pBluescriptSKⅡ质粒,通过同源重组替换野生型tccP基因,采用PCR、RT-PCR以及Westernblot分别从DNA、RNA及蛋白质水平鉴定tccP基因是否被敲出。结果在DNA、RNA及蛋白质3个水平均证实Cam片段已成功替换tccP基因而整合进入O157∶H7基因组中。结论成功构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tccP基因敲除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tccP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