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丁琪 李明熹 +1 位作者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48,共7页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 近些年来,微纳米复合材料发展十分迅速。微纳米复合材料通常由两种或以上的不同材料组成在一个单元结构里,藉此具有多功能的、功能增强或协同增强的特性。含银微纳米复合材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分支,在当前生物医学应用中取得了众多的功能集成或功能增强等研究成果。主要综述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两类微纳复合材料,首先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微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乳液聚合法、原位生成/还原法、空穴法、离子交换法、一锅法、种子法、静电作用法以及胶束法等;其次,总结了银/聚合物和银/氧化铁复合材料在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学成像、抗菌抗癌、免疫检测、电化学检测、催化降解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聚合物微纳米复合材料 银/氧化铁微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医学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诊疗用磁性微纳材料
2
作者 蔡晓巍 阮晓博 +2 位作者 房坤 杨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6,55,共7页
磁性微气泡是由包膜微气泡和磁性纳米粒子组成的微纳复合结构,由于其具有超声对比剂和核磁共振对比剂的双重特性,已被应用于双模造影领域。声致穿孔现象(Sonoporation)使得磁性微气泡能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使其在药物输运和基因转染等... 磁性微气泡是由包膜微气泡和磁性纳米粒子组成的微纳复合结构,由于其具有超声对比剂和核磁共振对比剂的双重特性,已被应用于双模造影领域。声致穿孔现象(Sonoporation)使得磁性微气泡能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使其在药物输运和基因转染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而磁性微气泡与各种生物分子(抗体、肿瘤标记物等)的偶联,又扩展了磁性微气泡的应用领域,可用于分子影像诊断和靶向治疗肿瘤等方面,可以说磁性微气泡是新一代的生物医学诊疗用磁性微纳材料。总结了磁性微气泡的制备方法,磁性纳米颗粒与微气泡的结合方式,磁性微气泡的功能扩展,以及磁性微气泡在生物医学诊疗领域的实验研究,最后对磁性微气泡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构想,展望了磁性微气泡在诊疗学上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微气泡 诊疗学 微纳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钛对大鼠的亚急性肺毒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常旭红 陈璐斯 +2 位作者 杨天 唐萌 王蓓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6-620,共5页
雄性SD大鼠气管滴注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每周2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CRP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纳米TiO232 mg/kg组血常规中NEUT计数增加,纳米TiO2引起肺组织中... 雄性SD大鼠气管滴注不同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每周2次,连续4周,染毒结束后,检测大鼠血常规、肺组织氧化应激指标和CRP表达,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纳米TiO232 mg/kg组血常规中NEUT计数增加,纳米TiO2引起肺组织中SOD,GSH和CAT含量降低,组织病理学显示随着纳米TiO2染毒剂量增加,肺泡扩张不良、闭塞比例增加,肺内吞噬棕黄色颗粒的巨噬细胞数量增加,肺泡间隔内淋巴细胞和纤维细胞增多;超微结构发现纳米TiO2主要引起Ⅱ型肺泡结构改变.结果显示,在本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使大鼠的肺组织受到氧自由基的攻击,肺脏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弱,并引起肺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肺毒性 氧化应激 亚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药动学模型在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晋都 薛玉英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药动学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预测化学物质... 以生理学为基础的药动学模型,简称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或其他动物的解剖和生理知识及其生物化学数据建立,通过数学方法模拟化学物质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进而实现剂量外推和种间外推,预测化学物质在特定组织或时间内的剂量水平。在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方面,纳米银、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以及多聚纳米材料等都逐步建立了PBPK模型。PBPK模型不仅能提供纳米材料在体内动态变化情况,也对定量评价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将是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及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药动学 毒理学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elf-assembled Nanomicelle for Realizing Tumor Photodynamic Therapy via Increasing Drug Accumulation and Prolonging Retention Time
5
作者 AN Yaolong LI Zi-Heng WU Fu-Gen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A nanomicelle(denoted as TPGS/Ppa)was fabricated via the coassembly of the amphiphilic 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and the hydrophobic photosensitizer pyropheophorbide a(Ppa)for photodynami... A nanomicelle(denoted as TPGS/Ppa)was fabricated via the coassembly of the amphiphilic 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and the hydrophobic photosensitizer pyropheophorbide a(Ppa)for photodynamic therapy(PDT).The obtained nanomicelle possessed a spherical structure with a diameter of(18.0±2.2)nm and a zeta potential of approximately -18 mV.Besides,the nanomicelle exhibited excellent photostability,biocompatibility,and phototoxicity,and could effectively reach the tumor region via the 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effect.Additionally,it could be found that the TPGS/Ppa nanomicelle exhibited higher phototoxicity against 4T1 murine mammary cancer cells than free Ppa.In the 4T1 tumor-bearing mouse model,the nanomicelle showed an excellent antitumor therapeutic effect.This study develops a new type of photodynamic nanomicelle TPGS/Ppa,which can increase the accumulation of drugs and prolong their tumor retention time,providing a feasible strategy for realizing the delivery of small-molecule hydrophobic drugs and tumor PD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dynamic therapy Nanodrug PHOTOSENSITIZER 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 Cell apopto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靶向热疗用磁性纳米材料 被引量:9
6
作者 谢俊 陈玲 +3 位作者 严长志 杨文清 张宇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1-568,共8页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故可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但是,如何实现经静脉被动或主动靶向磁感应热疗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面临着重大挑战,这需要... 基于磁性纳米材料的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肿瘤治疗手段,因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少,故可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但是,如何实现经静脉被动或主动靶向磁感应热疗并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面临着重大挑战,这需要进一步提升磁性纳米颗粒的单分散性和交流磁热效应,增加靶组织或靶细胞累积、联合多靶点、多机制协同杀灭肿瘤细胞,聚焦磁感应加热以及依赖于多模成像的精确引导等,其中蕴藏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急需突破。在介绍热疗用高性能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概况的基础上,对肿瘤靶向磁感应热疗当前的研究进展与技术发展的关键点进行探讨,阐述了其优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靶向磁感应热疗 疗效 制备 表面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亚细胞损伤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姚影 陆杰 +1 位作者 唐萌 张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光学、电学及抗菌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从纳米材料的特性出发,阐述了纳米材料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和溶...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理化、光学、电学及抗菌特性,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随着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文章从纳米材料的特性出发,阐述了纳米材料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和溶酶体等细胞器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并对可能影响纳米材料亚细胞毒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和讨论,对深入认识纳米材料毒效应和进一步开展纳米材料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毒性效应 亚细胞结构 结构功能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铁基纳米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博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18,共8页
铁基纳米材料是指以天然或人工方法得到的纳米尺度范围的铁、铁氧体及铁合金等的功能性材料。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磁性氧化铁微球、磁性铁蛋白、磁小体、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及铁合金纳米粒等。铁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 铁基纳米材料是指以天然或人工方法得到的纳米尺度范围的铁、铁氧体及铁合金等的功能性材料。根据结构组成可分为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磁性氧化铁微球、磁性铁蛋白、磁小体、磁性氧化铁脂质体及铁合金纳米粒等。铁基纳米材料具有优良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与量子效应,尤为重要的是独特的磁学性质,使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包括核磁共振造影、体外生物分离、肿瘤磁热疗、药物递送及组织工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且已有产品被批准上市或处于临床试验研究。理想的药用铁基纳米材料应具有结构明确、性质稳定、高度分散、可规模化生产以及体内应用安全有效等特性。限制铁基纳米材料医学应用的问题在于铁离子在体内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与铁过载对机体的毒性。综述了药用铁基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基纳米材料 药用 制备方法 临床研究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化构效关系研究方法及其在金属纳米材料毒性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应佳丽 张婷 唐萌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47-951,共5页
量化构效关系(QSAR)是用来预测单一系列化合物结构和效应关系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纳米材料毒性高通量筛选和预测。本文结合传统QSAR研究方法以及金属纳米材料结构和毒性特点,探讨目前金属纳米材料QSAR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仪器测量和... 量化构效关系(QSAR)是用来预测单一系列化合物结构和效应关系的方法,近年来逐渐应用于纳米材料毒性高通量筛选和预测。本文结合传统QSAR研究方法以及金属纳米材料结构和毒性特点,探讨目前金属纳米材料QSAR研究方法,主要针对仪器测量和量子化学等结构描述符获取方法,金属纳米材料毒理学实验数据质量评定标准,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等模型构建方法,留一法、留多法等模型验证方法的研究进展及所面临的研究难点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学 纳米结构 量化构效关系 金属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的生物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晓洁 孔璐 薛玉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9,共8页
纳米银(AgNPs)以其独特的抗菌性能在生物医药和消费品中得到大量应用。然而,随着人类接触AgNPs的机会增多,AgNPs暴露的潜在危害也不容忽视。体内研究表明,AgNPs可以通过经口、呼吸、腹腔、静脉等途径进入机体,进而通过血液或淋巴液的流... 纳米银(AgNPs)以其独特的抗菌性能在生物医药和消费品中得到大量应用。然而,随着人类接触AgNPs的机会增多,AgNPs暴露的潜在危害也不容忽视。体内研究表明,AgNPs可以通过经口、呼吸、腹腔、静脉等途径进入机体,进而通过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不同组织器官。而不同的暴露方式、暴露剂量、AgNPs粒径、表面包被和电荷以及暴露器官本身的特点可能对AgNPs在体内的分布与蓄积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系统地总结了AgNPs进入生物体的途径及其在生物体内的组织分布,讨论了影响AgNPs体内生物分布和蓄积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暴露 分布 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纳米生物保存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海靠 张淼 顾宁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3-1011,共9页
低温保存技术能够延长生物材料的保存时间,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细胞、胚胎等小尺寸生物材料的低温保存,但对器官等复杂组织而言,传统低温保存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真空及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 低温保存技术能够延长生物材料的保存时间,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功实现了细胞、胚胎等小尺寸生物材料的低温保存,但对器官等复杂组织而言,传统低温保存技术仍然面临许多挑战。真空及纳米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些难题。利用真空及纳米技术对冰晶的成核与结晶过程进行调控,能够提升过冷系统的稳定性,优化大体积玻璃态生物材料的复温过程,从而提升器官等复杂组织的低温保存效果。本文将聚焦于真空及纳米技术在过冷保存及无冰晶的玻璃化保存中的应用,分别从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技术 纳米技术 低温保存 过冷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磁性纳米材料在神经调控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柳东芳 顾宁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69-678,共10页
铁基磁性纳米材料能够将外部磁场转化为局部的热、电、机械力等刺激信号,实现对神经元的远程无线精准调控,在研究神经网络功能和神经疾病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遗传学、磁热遗传学、磁电效应、磁致机械... 铁基磁性纳米材料能够将外部磁场转化为局部的热、电、机械力等刺激信号,实现对神经元的远程无线精准调控,在研究神经网络功能和神经疾病治疗领域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从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遗传学、磁热遗传学、磁电效应、磁致机械力和磁化学遗传学神经调控5个方面综述磁性纳米材料介导的神经调控技术,讨论磁性纳米材料在脑内的植入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及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并对用于神经调控的铁基磁性纳米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材料 神经调控 磁场调控 氧化铁纳米颗粒 磁遗传学 磁热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的体外细胞膜毒性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秋云 唐萌 +2 位作者 谢彦昕 石亚娟 杨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7-445,共9页
探讨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体外培养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20nm、60nmSiO2及微米SiO2对RAW264.7巨噬细胞染毒后,分别采用MTT法、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能谱分析、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丙酮酸法、荧光探针2′,7′-二乙酰二氯荧光... 探讨不同粒径纳米二氧化硅对体外培养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20nm、60nmSiO2及微米SiO2对RAW264.7巨噬细胞染毒后,分别采用MTT法、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能谱分析、荧光漂白恢复技术(FRAP)、丙酮酸法、荧光探针2′,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测定染毒细胞的活性、形态及超微结构,细胞内外Si元素分布、膜流动性,细胞外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和细胞内活性氧生成。试验结果显示:20nm、60nmSiO2及微米SiO2粒子的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07、6.82和14.71mg/mL;染毒后细胞数量减少,呈气球样变,线粒体肿胀、破坏;细胞内吞噬泡和细胞间隙颗粒均含Si元素;31.25、125、500μg/mL的20nm、60nmSiO2组及500μg/mL微米SiO2组细胞膜荧光恢复率降低(P<0.05);125、500μg/mL两种粒径纳米SiO2组及500μg/mL微米SiO2组细胞膜扩散系数降低(P<0.05);两种粒径纳米SiO2组细胞外液中LDH活性升高(P<0.05),500μg/mL的20nmSiO2较60nmSiO2和微米SiO2致细胞荧光恢复率降低,LDH活性升高(P<0.05);两种粒径纳米SiO2及微米SiO2可致染毒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P<0.05)。结果表明,20nm、60nmSiO2可通过诱导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生长抑制、形态异常、超微结构改变和细胞膜损伤,相同剂量20nmSiO2产生的毒性效应较60nmSiO2明显,说明纳米SiO2的尺寸效应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RAW264.7细胞 细胞毒性 细胞膜流动性 乳酸脱氢酶(LDH) 活性氧(R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性聚硅氧烷改性天然乳胶的性能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国民 赵群 +3 位作者 顾学芳 张宇 王绪荣 葛存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1-154,共4页
以亲水性聚硅氧烷KGF-903共混改性天然乳胶,通过拉力试验、老化试验、接触角测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聚硅氧烷的添加量对天然乳胶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亲水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KGF-903含量在1.5%时拉伸强度有最佳的... 以亲水性聚硅氧烷KGF-903共混改性天然乳胶,通过拉力试验、老化试验、接触角测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了聚硅氧烷的添加量对天然乳胶力学性能、抗老化性能、亲水性能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KGF-903含量在1.5%时拉伸强度有最佳的改性效果;KGF-903添加量约为3%时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老化前后的断裂伸长率比改性前分别提高57%和50%。随着KGF-903含量的增加,改性天然乳胶片的水接触角逐渐减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表明,添加聚硅氧烷能改变乳胶的分散状态。利用小试的最佳配方(即KGF-903的添加量为1.5%)生产了2批次医用导尿管,其表面光洁度、导尿管球囊的成品率、管身硬度、连接器与导尿管排泄锥形接口所承受的拉力和充气漏斗与引流漏斗连接处所承受的拉力等均有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产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乳胶 聚硅氧烷 共混改性 力学性能 抗老化性能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姗姗 薛玉英 +4 位作者 唐萌 张婷 刘晓闰 张鹏 张智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8-392,共5页
将分散在生理盐水中的纳米银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体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利用DAS药物动力学软件分析其在血液中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银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 将分散在生理盐水中的纳米银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小鼠体内,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法检测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情况,并利用DAS药物动力学软件分析其在血液中的动力学参数.实验结果显示:纳米银经尾静脉注射进入小鼠体内后,血液中的w(Ag)在染毒1 h内呈快速下降趋势,其后的24 h内w(Ag)处于平稳状态;纳米银在体内的消除半衰期为22.8 h,分布容积为26.8 L/kg;进入体内的纳米银可随血液循环快速分布到全身各脏器,6 h后即可在小鼠的多个主要脏器中检测到银的存在,其中脾脏中的w(Ag)约为203μg/g;滞留在体内的银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脾脏中.由此可见,纳米银具有较高的组织亲和力,肝脏和脾脏可能是纳米银的主要蓄积作用靶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尾静脉注射 组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秀娟 薛玉英 唐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0-60,共11页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银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毒作用,且其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银离子释放、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的... 很多研究表明纳米银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多个系统均会产生毒作用,且其毒作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关于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发现纳米银的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银离子释放、活性氧自由基产生、氧化应激的发生、炎症反应等有关,最新研究指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还可能与内质网应激和自噬有关,本文将就纳米银的体内毒性及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活性氧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磁性纳米颗粒载药微囊的制备及肿瘤治疗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房坤 杨芳 顾宁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 通过磁场操控使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微囊富集在生物体特定部位,可实现微囊对特定组织或器官的靶向输送。负载抗肿瘤药物的磁性微囊既可以磁靶向到肿瘤组织,又有缓释、控释药物的优点,已成为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脂质体、聚合物电解质微囊、聚合物微球等药物载体携带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用于抗肿瘤药物载体的基础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纳米颗粒 磁靶向 磁性微囊 控制释放 热疗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形磷酸钙的硬脂酸表面改性及其改性后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延报 李怀栋 +3 位作者 程新 刘文浩 李东旭 许仲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07-711,共5页
将硬脂酸溶于热乙醇并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在回流的条件下对无定形磷酸钙(ACP)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活化率、接触角、红外谱图和热分析等研究了ACP的表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CP粉末表面有约4wt%的硬脂酸存在,硬脂酸可以与ACP以-COOCa和HPO... 将硬脂酸溶于热乙醇并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在回流的条件下对无定形磷酸钙(ACP)粉末进行表面改性.利用活化率、接触角、红外谱图和热分析等研究了ACP的表面改性效果.结果表明ACP粉末表面有约4wt%的硬脂酸存在,硬脂酸可以与ACP以-COOCa和HPO24-的形式发生化学作用,并在ACP粉末表面形成一层硬脂酸憎水层.通过红外谱图、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研究了表面改性对ACP稳定性的影响.发现采用乙醇回流法不会引起ACP的相转变,改性ACP粉末可存放超过一年而不发生晶相转变,这表明硬脂酸可以增强ACP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形磷酸钙 表面改性 硬脂酸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射强度和水储存条件对双重固化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孟翔峰 姚海 +1 位作者 骆小平 顾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水储存条件对不同光强度照射条件下的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ISO 4049标准,将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Linkmax HV,Nexus 2和VariolinkⅡ HV)制作成2 mm×2 mm×25 mm长方形试件,接受800,310和80 m... 目的:探讨水储存条件对不同光强度照射条件下的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机械性能的影响。方法:按照ISO 4049标准,将3种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Linkmax HV,Nexus 2和VariolinkⅡ HV)制作成2 mm×2 mm×25 mm长方形试件,接受800,310和80 mW/cm2光强度照射后,干燥储存1 d或水储存90 d。储存后的试件接受三点弯曲试验测量其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每种粘接剂的试验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光强度的减弱显著降低了3种树脂粘接剂的挠曲强度和弹性模量;而90 d的水储存只显著降低了Linkmax HV和VariolinkⅡ HV的弹性模量和挠曲强度,其中只有VariolinkⅡ HV的弹性模量在光照射条件与水储存条件间出现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的交互作用,随着光强度的减弱其弹性模量呈现出加速降低的趋势。结论: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仍然需要足够的光照射强度才能获得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性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固化树脂粘接剂 挠曲强度 弹性模量 光照射强度 水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纳米金和磷酸钙骨水泥支架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夏阳 陈慧敏 +3 位作者 胡姝颖 孙剑飞 郭宇 马珊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90-594,共5页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支架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活性而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缺损的修复中,但是其骨引导活性有限。因此考虑联合应用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 NPs)以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 目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支架以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活性而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骨缺损的修复中,但是其骨引导活性有限。因此考虑联合应用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 NPs)以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方法:以CPC支架作为基底接种牙髓干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5μg/m L Au NPs进行干细胞培养,以常规培养基组为对照。用透射电镜检测Au NPs的形貌。以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接种4 h后的黏附状态,以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并进行茜素红染色以说明矿化物形成情况。结果:Au NPs为均匀的球形,直径20 nm左右。细胞接种后4 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细胞黏附状态没有显著差异。CPC上Au NPs培养基中的细胞14 d时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且Au NPs培养基中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P<0.05),矿化物的形成也显著增多(P<0.05)。结论:CPC支架联合Au NPs可显著促进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磷酸钙骨水泥 牙髓干细胞 增殖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