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蛋白吸附的光谱分析方法及其对生物材料的合成指导 被引量:2
1
作者 徐东 周宁琳 沈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81-3284,共4页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和血液接触后,不同血浆蛋白组分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材料表面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有重要影响,具有表面自由能小、亲水性强、带有负电荷和存在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材料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抗...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和血液接触后,不同血浆蛋白组分在材料表面的竞争吸附行为;材料表面特性对血浆蛋白吸附有重要影响,具有表面自由能小、亲水性强、带有负电荷和存在有微相分离结构的材料均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吸附,表现出良好的抗凝血性能;总结了红外、圆二色谱、核磁、荧光等光谱学手段在蛋白吸附表征方面的研究进展,XPS、Raman、AFM等现代仪器也崭露头角,其中,石英晶体微天平对吸附机理的研究显得更直观;探讨了指导抗凝血生物医用材料的设计思路,指出蛋白吸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生物材料设计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吸附 材料设计 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氨蝶呤/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能调控及细胞生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霍晓磊 柳素青 李淑萍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1338,共8页
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以氨水为沉淀剂共沉淀合成了甲氨蝶呤/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TX/LDH)纳米复合物,采用控制水热处理时间的方式来调控其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 在乙醇-水混合体系中,以氨水为沉淀剂共沉淀合成了甲氨蝶呤/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MTX/LDH)纳米复合物,采用控制水热处理时间的方式来调控其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MTX分子以单层倾斜或垂直方式插入LDH层间,随着水热处理时间的不同,MTX在层间的倾斜角度发生了变化;水热处理时间对产物的结晶度、粒径和层间排列方式都有影响,当水热处理时间为12h时,得到的MTX/LDH纳米复合物的结晶度最高,单分散性最好。在磷酸缓冲液中考察了MTX/LDH纳米复合物的缓释性能,结果表明样品均呈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释放速率先快后慢。重点考察了这几种MTX/LDH纳米复合物作用于肺癌细胞A549的细胞生物实验,研究表明这几种复合物对肺癌细胞A549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效果与纳米复合物的单分散性和粒径有密切的关系,单分散性越好,粒径分布越均匀,对A549癌细胞的抑制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层状化合物 缓释性能 抗癌效果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制备、功能化及在化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21
3
作者 胡耀娟 金娟 +2 位作者 张卉 吴萍 蔡称心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73-2086,共14页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碳材料 石墨烯氧化物 石墨烯功能化 石墨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俞琛捷 莫祥银 +2 位作者 康彩荣 倪聪 丁毅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8-470,454,共4页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制备和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磷酸... 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由于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原材料来源广泛、无环境污染等优点被公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锂离子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综述了近年来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在制备和改性方面的最新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未来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制备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 综述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水热合成法、超声合成法及微波合成法等在制备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中的应用和发展;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稀土磷酸盐纳米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着重讨论了稀土离子掺杂、壳核结构及形貌和晶型结构对稀土磷酸盐纳米材料发光特性的影响;为更加深入探索和研究稀土纳米发光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发光材料 荧光性能 壳核结构 稀土磷酸盐 稀土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康彩荣 沈丽娜 +1 位作者 丁毅 莫祥银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3,共4页
锂离子电池是绿色高能可充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无毒、成本低、电容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但在高温环境下,锰酸锂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是绿色高能可充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比能量大、自放电少、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无环境污染等突出优点。尖晶石型锰酸锂正极材料具有无毒、成本低、电容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但在高温环境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充放电容量迅速下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缺点。从锰酸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方面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极材料锰酸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_(1-2x)Mn_xMg_xPO_4/C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康彩荣 莫祥银 +3 位作者 丁毅 陆春华 许仲梓 沈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0,共3页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以MnCO3为锰源、(MgCO3)4·Mg(OH)·5H2O为镁源,葡萄糖为碳源,在氩气气氛下合成二元掺杂Mn、Mg的LiFe0.8Mn0.1Mg0.1PO4/C和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以MnCO3为锰源、(MgCO3)4·Mg(OH)·5H2O为镁源,葡萄糖为碳源,在氩气气氛下合成二元掺杂Mn、Mg的LiFe0.8Mn0.1Mg0.1PO4/C和LiFePO4/C正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结构表征,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实验研究了LiFe0.8Mn0.1Mg0.1PO4/C和LiFePO4/C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二元掺杂Mn、Mg的LiFe0.8Mn0.1Mg0.1PO4/C呈现橄榄石结构,无杂质产生。与未掺杂的LiFePO4/C相比,掺杂后LiFe0.8Mn0.1Mg0.1PO4/C提高了电导率,0.1C倍率下放电可逆容量为131mAh/g,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磷酸铁锂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磷酸铈纳米材料的水热法合成及荧光性能 被引量:7
8
作者 杨丽格 周泊 +1 位作者 陆天虹 蔡称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701,共5页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 利用水热法成功地合成了不同晶型结构和形状的CePO4纳米发光材料。采用XRD、TEM、SEM及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溶液pH值、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其晶型结构、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溶液中(pH=1)制备的CePO4呈现纳米棒状并具有很好的结晶度,而在碱性溶液中(pH=12)制备的样品则为球状的纳米颗粒,结晶度较低。CePO4纳米材料的晶型结构也受制备温度的影响,在溶液pH=1时,120℃下制备的样品具有六方晶型;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逐渐有单斜晶型的产物生成,当温度达200℃时,制备的样品为纯单斜晶型。荧光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条件下所制备的CePO4纳米材料均在300~400nm之间有强的发射谱带,但单斜晶型CePO4的荧光强度要远大于六方晶型的荧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 CEP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改秀 孔晓英 +3 位作者 孙永明 李连华 袁振宏 陆天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 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中,以氧为电子受体具有很多优点,但氧阴极还原的反应动力学慢,会造成阴极电势的损失。因此,提高阴极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和降低催化剂的价格是MFC非生物阴极催化剂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MFC中非生物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贵金属Pt、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以及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氧还原的电催化活性。其中,非贵金属氧化物及过渡金属大环化合物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价格低廉,有望成为MFC非生物阴极Pt基催化剂的替代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阴极催化剂 氧还原 电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慧 蔡炳锋 +1 位作者 赵波 王正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32-1335,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结合常数K=3.84×107L/mol,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苏丹红Ⅱ与肌红蛋白(Mb)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二者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结合常数K=3.84×107L/mol,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用分子柔性对接技术模拟确定了它们之间的作用位点、作用力类型及相互作用能。理论计算的结果表明,苏丹红Ⅱ和Mb相互作用的势能为-9 419.9 kJ/mol,静电能为-7 468.8 kJ/mol,范德华能为-1 951.0 kJ/mol。苏丹红Ⅱ与Mb中H is64残基形成氢键,苏丹红Ⅱ也能与疏水氨基酸残基,如能产生内源荧光的Phe33、Phe43、Phe106和Phe138等发生作用,这与苏丹红Ⅱ能使Mb荧光猝灭的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红Ⅱ 肌红蛋白 相互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静 刘红科 +1 位作者 刘平生 李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5,共9页
水凝胶是化学或物理交联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网络中含有大量的水并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是一种特殊的半固体材料。水凝胶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传统水凝胶的力学性... 水凝胶是化学或物理交联而成的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其高分子网络中含有大量的水并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是一种特殊的半固体材料。水凝胶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质,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传统水凝胶的力学性能差,限制了其应用。因此提高水凝胶力学强度的研究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了近年来几种主要类别的高强度水凝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及理论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纳米复合凝胶在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结果,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 水凝胶 力学性质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识别Cu^(2+)的中氮茚衍生物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巧荣 江玉亮 王炳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822-1824,共3页
合成了荧光性能良好的中氮茚化合物5,用IR、1 H NMR等手段表征其结构;研究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能显著地猝灭其荧光,而余者则几无影响;其紫外吸收峰值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者存在着化学反应。此化合... 合成了荧光性能良好的中氮茚化合物5,用IR、1 H NMR等手段表征其结构;研究各种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2+能显著地猝灭其荧光,而余者则几无影响;其紫外吸收峰值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二者存在着化学反应。此化合物有望作为重金属离子Cu2+的荧光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氮茚衍生物 邻硝基苯甲醛 荧光探针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并[2,1,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Cu^(2+)荧光探针行为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安博 王炳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2-495,共4页
设计合成了吡咯并[2,1,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6.测试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铜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6作为铜离子荧光探针,受常见离子干扰较小,对于铜离子有着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出限.
关键词 吡咯并[2 1 5-cd]中氮茚酰腙衍生物 铜离子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氧酸盐/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稳定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蓉芳 杨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采用TG-DTA、XRD、FT-IR、低温N2吸附和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共价固定的Si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溶剂浸取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多金属氧酸盐物种SiW11O39[O(SiO-)2]6-的热稳定性比纯SiW11O39[O(... 采用TG-DTA、XRD、FT-IR、低温N2吸附和ICP-AES等分析测试技术考察了共价固定的SiW11/SBA-15介孔杂化材料的热稳定性、溶剂浸取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杂化材料中多金属氧酸盐物种SiW11O39[O(SiO-)2]6-的热稳定性比纯SiW11O39[O(SiOH)2]4-化合物略低,在通常的焙烧脱模温度(500℃)下不能稳定存在,分解为SiO2和WO3,因此样品不宜采用焙烧方法脱模。杂化样品中的多金属氧酸盐物种有很强的抗溶剂浸取能力,在常温水溶液中的溶脱流失率远低于浸渍样品,表现出化学固定的优越性。但在高温水溶液中由于Si—O—W键的水解,多金属氧酸盐物种有相当程度的溶脱。水热处理后,杂化材料仍然保持六方介孔结构,孔壁收缩,孔径、孔容增大。多金属氧酸盐物种脱除后介观结构仍然保持的事实表明,这些物种主要键联于孔道内的孔壁表面,没有进入孔壁内的SiO2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SBA-15 杂化材料 热和水热稳定性 溶剂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有序金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的DNA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常颖萃 杜江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用模板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具有三维有序多孔结构的金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电极(3DOM GTD/ITO),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制备的修饰电极三维结构规整有序、孔径均一。将标记有二茂铁(Fc)的DNA探针修饰到3DOM GTD/ITO电极上构建... 用模板法在氧化铟锡(ITO)电极上制备具有三维有序多孔结构的金掺杂纳米二氧化钛修饰电极(3DOM GTD/ITO),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制备的修饰电极三维结构规整有序、孔径均一。将标记有二茂铁(Fc)的DNA探针修饰到3DOM GTD/ITO电极上构建了一种新的标记型DNA生物传感器,通过Fc在DNA探针杂交前后的电化学信号变化可识别目标靶序列。采用循环伏安(CV)、示差脉冲(DPV)和交流阻抗(EIS)等方法对DNA探针在电极表面的固定和杂交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DNA生物传感器可以成功地识别乳腺癌基因靶序列,Fc的氧化还原电流与靶序列浓度在8.0×10-7~1.0×10-5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08,检测限为5.2×10-7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掺杂纳米二氧化钛 DNA杂交 乳腺癌基因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铝化合物与生物有机分子界面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丽 汤勇铮 +2 位作者 谢艳芳 陆天虹 杨小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1-938,共8页
本文概述了环境和生物体系中纳米铝化合物的存在形态,主要介绍了无机纳米形态铝化合物与生物有机分子的表面/界面的作用以及宏观、微观和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方法,展望了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纳米铝化合物 生物有机分子 界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中氮茚甲酰脲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作为pH值探针的研究
17
作者 韩巧荣 刘磊 +1 位作者 江玉亮 王炳祥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3-1515,共3页
设计、合成了N-中氮茚甲酰脲衍生物4;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其在乙醇中具有较明显的紫外吸收峰和较强的荧光,pH值=10.02~12.48时荧光较强,且荧光强度与pH值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该化合物有望作为10.02~12.48范围内的pH值探针。
关键词 中氮茚 溶剂效应 荧光 pH值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水解时间对多金属氧酸盐/介孔分子筛杂化材料结构的影响
18
作者 张蓉芳 杨春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3,共5页
采用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和一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K8S iW11O39.12H2O(S iW11)为无机前驱体,由溶胶-凝胶法经共缩合途径合成了具有六方介孔结构的杂化分子筛材料S iW11/SBA-15,着重考察了TEOS预水解时间的长短... 采用嵌段共聚物P123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和一缺位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K8S iW11O39.12H2O(S iW11)为无机前驱体,由溶胶-凝胶法经共缩合途径合成了具有六方介孔结构的杂化分子筛材料S iW11/SBA-15,着重考察了TEOS预水解时间的长短对杂化材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盐析作用,S iW11的引入导致体系中表面活性剂P123的临界胶束浓度降低,有序组装被破坏,因此足够的预水解时间是形成有序介孔的必要条件.而预水解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S iW11的用量,S iW11的用量越多,需要的预水解时间越长,所得材料的结构有序度也越低.另外,预水解时间的长短对样品中多金属氧酸盐的分布也有影响,在较长的预水解时间下,键联的多金属氧酸盐主要分布于SBA-15主孔道的孔壁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氧酸盐 介孔分子筛 杂化材料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3+)对过氧化氢酶生物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史红霞 周慧 +1 位作者 陆天虹 黄晓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采用紫外-可见(UV-V 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u3+与过氧化氢酶(CA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易与O键合,因此,Eu3+主要与CAT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的羰基氧配位,引起肽链构象的变化,而构象的变化又会诱导... 采用紫外-可见(UV-V is)吸收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Eu3+与过氧化氢酶(CAT)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由于稀土离子易与O键合,因此,Eu3+主要与CAT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中的羰基氧配位,引起肽链构象的变化,而构象的变化又会诱导CAT中的血红素结构的变化。当Eu3+浓度低时,Eu3+与CAT发生相互作用能使血红素的非平面性增加,转而使血红素中活性中心Fe(Ⅲ)的暴露程度增加,因此,使CAT的电化学活性和对H2O2还原的电催化活性提高。但当Eu3+的浓度高时,Eu3+会使CAT中血红素的非平面性降低,使血红素中活性中心Fe(III)的暴露程度降低,因此,降低了CAT的电化学和生物电催化活性。这说明不同浓度的Eu3+对CAT生物活性的影响不同,所以选择适当浓度的Eu3+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酶 H2O2 生物电催化活性 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萘酰亚胺的半胱氨酸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敬敬 俞岳文 +1 位作者 王炳祥 江玉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98-1202,共5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半胱氨酸的新型荧光探针乙二醛(N-羟乙基-1,8-二甲酰亚胺-4-萘基)单腙(NAD),该荧光探针对半胱氨酸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当半胱氨酸加入NAD溶液中,会形成分子内氢键,抑制C■N的异构化,导致荧光增强.此外,探... 设计合成了一种用于检测半胱氨酸的新型荧光探针乙二醛(N-羟乙基-1,8-二甲酰亚胺-4-萘基)单腙(NAD),该荧光探针对半胱氨酸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当半胱氨酸加入NAD溶液中,会形成分子内氢键,抑制C■N的异构化,导致荧光增强.此外,探针NAD可应用于细胞内半胱氨酸的检测,表明该类型探针在生物检测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半胱氨酸 细胞成像 1 8-萘酰亚胺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