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连两优931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1
作者 刘金波 迟铭 +9 位作者 杨波 李健 王德荣 孙志广 徐波 李景芳 卢百关 刘艳 王宝祥 徐大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5年第4期167-168,189,共3页
连两优9312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9311S为母本、自育恢复系连恢931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抗倒性强,202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及选... 连两优9312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自育光温敏核不育系9311S为母本、自育恢复系连恢9312为父本进行杂交选配而成的两系杂交籼稻品种。该品种产量高、米质优、抗病性强、抗倒性强,202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并总结了其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要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籼稻 连两优9312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中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Meta分析
2
作者 唐志伟 翁颖 +7 位作者 尹春 张琪南 赵佳凝 何逸飞 唐璇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6,共11页
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还田会影响小麦籽粒的营养质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各试验站点2023年9月30日前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综合了65篇文献中393个观测值,以施氮量、土壤本底有机质、年均温、年均降雨量等亚组,评估有机物料还田对... 有机物料(秸秆、有机肥)还田会影响小麦籽粒的营养质量。本研究基于中国各试验站点2023年9月30日前发表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综合了65篇文献中393个观测值,以施氮量、土壤本底有机质、年均温、年均降雨量等亚组,评估有机物料还田对中国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提升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rain protein content,GPC)。综合比对秸秆还田不同亚组发现,151~200 kg·hm^(-2)施氮量下秸秆还田对小麦GPC提升效果最佳,秸秆还田量>9000 kg·hm^(-2)对小麦GPC提升最大,秸秆还田下土壤本底有机质≥21 g·kg^(-1)可显著提升小麦GPC,水稻和玉米秸秆还田对提升小麦GPC有显著的正向效应,21~25℃年均温和>800 mm年均降雨量下秸秆还田对小麦GPC提升最好。有机肥还田降低了小麦GPC,其中有机肥替代75%和100%无机肥显著降低小麦GPC,有机肥替代25%和50%无机肥对小麦GPC降幅较小。综合比对有机肥还田下不同亚组发现,151~200kg·hm^(-2)和251~300 kg·hm^(-2)施氮量下,有机肥替代25%和50%无机肥可提升小麦GPC,高比例有机肥替代无机肥下土壤本底有机质≥21 g·kg^(-1)可降低对小麦GPC的部分损失,且有机肥替代50%无机肥在年均温21~25℃和年均降雨量>800mm下均可提升小麦GPC。秸秆还田对于中国小麦GPC的响应均呈正效应,而有机肥还田以负效应为主。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有机物料还田提高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料 小麦籽粒 蛋白质含量 秸秆还田 有机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再生芽萌发期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谢源泉 杜康 +3 位作者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6-71,共6页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 基于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纳溪和叙永等6个气象站1951—2007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再生稻作物需水量,并结合同期降水量,以自然降水量/作物需水量(R/ETc)为指标,探讨了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芽萌发期(即7月下旬—8月中旬)的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的地区差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遂宁、内江、泸州、纳溪、宜宾和叙永再生芽萌发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56.7、175.4、168.5、66.7、227.5 mm和153.4 mm。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141.5、138.6、144.5、146.0、128.5 mm和142.7 mm。除了纳溪外,其余各地区再生芽萌发期的降水量均高于其作物需水量。从自然降水量和作物需水量之间的关系上看,宜宾、内江、泸州及叙永均较适合再生稻发展,而纳溪则存在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内江、泸州再生芽萌发期作物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从1951—2007年,内江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63%,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1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为12%。从1951—2002年,泸州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1的年份占了52%,比值在0.85~1之间的概率为13%,比值在0.5~0.7之间的概率为21%,降水量与需水量的比值〈0.5的概率为4%。相对而言,内江中稻再生芽萌发期仍然存在较大的受旱风险。根据以上结果,探讨了川东南再生稻发展适宜区及高产栽培策略,纳溪受旱风险较大不宜晒田,遂宁、宜宾、内江、泸州、叙永均能进行中期晒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芽萌发期 降水量 作物需水量 年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YUC12a对大豆侧根发育和抗旱性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齐玉军 邢兴华 +5 位作者 李思梦 徐泽俊 童飞 王好让 江海东 王幸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8,共11页
侧根对作物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明确Gm YUC12a在大豆侧根生长发育和抗旱中的作用,为探究大豆侧根发育响应干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徐豆18和徐9302在5%(m/V)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内源生长素(IAA)... 侧根对作物抗旱具有重要作用,明确Gm YUC12a在大豆侧根生长发育和抗旱中的作用,为探究大豆侧根发育响应干旱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徐豆18和徐9302在5%(m/V)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根系形态特征、根系内源生长素(IAA)含量、IAA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叶片净光合速率(P_(n))和相对含水量(RWC)的变化。干旱胁迫下根系IAA含量、Gm YUC12a、Gm TIR1A和Gm AFB3A表达量变化趋势与侧根数、侧根长、总根长一致,徐9302各项指标均较对照增加,徐豆18则相反,因而徐豆18叶片P_(n)和RWC下降幅度较大。通过发根农杆菌侵染徐9302下胚轴,获得转基因毛状根嵌合植株。干旱胁迫下Gm YUC12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根系IAA含量、Gm TIR1A、Gm AFB3A表达水平、叶片P_(n)和RWC以及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高于空载毛状根嵌合体。与之不同,干旱胁迫下Gm TIR1A、Gm AFB3A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较空载毛状根复合体无变化,而GmTIR1A和Gm AFB3A同时过表达毛状根嵌合体侧根数量和长度显著增加。可见,干旱胁迫下Gm YUC12a诱导GmTIR1A和Gm AFB3A表达,进而Gm TIR1A和Gm AFB3A协同调控侧根生长发育,提高植株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侧根 GmYUC12a GmTIR1A GmAFB3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KH_(2)PO_(4)提高倒春寒胁迫小麦功能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活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黄伟祥 代雯慈 +8 位作者 陈甜甜 蔡洪梅 翁颖 唐志伟 尹春 王捧娜 郑宝强 李金才 陈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2-1233,共12页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 【目的】倒春寒是影响黄淮麦区小麦产量形成的主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KH_(2)PO_(4))被广泛应用于减轻倒春寒对小麦的伤害。研究喷施磷酸二氢钾对低温胁迫下小麦花后功能叶与根系生理活性的调控效应,为小麦生产中的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盆栽试验在田间条件下进行,选用抗倒春寒性强的小麦品种烟农19(YN)和抗倒春寒性弱的小麦品种新麦26(XM)为试验材料,设置常温对照+喷施清水(CK)、倒春寒处理+喷施清水(T1)、倒春寒处理+喷施KH_(2)PO_(4)(T2)3个处理。在小麦幼穗分化到四分体期,将T1和T2处理的盆栽移入人工气候室内(−4℃)处理4 h,然后移出,24 h后进行喷施处理。于小麦花后7、14、21、28天测定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旗叶与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综合评价倒春寒对小麦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理活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两小麦品种T1处理的旗叶SPAD值和抗氧化酶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13.94%~35.03%、16.09%~32.84%(SOD)、18.16%~50.10%(POD)和19.21%~75.40%(CAT),MDA含量显著增加了29.55%~124.56%;T1处理的根系活力显著降低了44.00%~75.63%,SOD和POD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42.42%~86.11%和31.00%~66.67%,MDA含量增加了61.54%~330.11%。与T1相比,两品种T2处理的旗叶SPAD值显著增加了7.90%~23.38%,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0.63%~32.28%、14.20%~57.20%和10.75%~115.56%,MDA含量显著降低了6.66%~36.08%;根系活力上升了44.71%~139.75%,根系SOD、POD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12.13%~102.01%和21.05%~146.61%,根系MDA含量显著降低了12.01%~51.23%。选定的花后28天地上部与地下部9个生理活性指标之间关系密切,一个主成分其可解释9个变量82.82%的变化,其综合生理活性指数的排序为:YNCK>XMCK>YNT2>XMT2>YNT1>XMT1。【结论】受倒春寒影响后,施用KH_(2)PO_(4)可提高小麦花后旗叶SPAD值、根系活力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旗叶和根系的MDA含量,从而延缓旗叶和根系的衰老,减轻倒春寒对小麦花后旗叶和根系生理活性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氢钾 小麦 倒春寒 根系活力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糯性突变体r162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何羽喆 徐善斌 +6 位作者 陈彦宇 杨雪 段二超 滕烜 王益华 董慧 万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81,共14页
直链淀粉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由Waxy(Wx)基因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 GBSSⅠ)介导合成。本研究从宁粳2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材料中筛选到了... 直链淀粉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重要因素,主要由Waxy(Wx)基因编码的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granule-bound starch synthaseⅠ, GBSSⅠ)介导合成。本研究从宁粳2号的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材料中筛选到了一个糯性突变体r162,与野生型相比,其籽粒外观呈不透明的云雾状,种子和糙米的粒长、粒宽以及千粒重显著下降。通过扫描电镜对淀粉形态进行观察,发现突变体的淀粉颗粒上存在孔洞。半薄切片碘染结果表明,突变体r162发育时期胚乳的造粉体排列结构与野生型相似,但碘染后颜色更浅。理化性质分析发现,突变体r162的总淀粉、总蛋白质和总脂肪含量与野生型相比无显著差异,但是表观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下降、胶稠度极显著增加,糊化特性发生明显改变,并且淀粉的崩解值、回生值、回复值以及米粉在尿素中的膨胀体积均小于野生型。通过基因定位和测序发现,突变基因Wx位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Wx基因第7个内含子的第1个碱基(Int7-1)由鸟嘌呤(G)替换为腺嘌呤(A),造成Wx基因的编码区存在10个碱基的缺失,导致其编码的GBSSⅠ蛋白自第256位氨基酸起出现错误翻译,使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因此将该等位变异命名为Wx-r162。进一步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突变体中的GBSSⅠ蛋白水平极显著下降。酶活性测定也证实,突变体r162中GBSSⅠ活性明显降低。综上所述,Wx-r162基因被视为一个新的等位变异,这种突变导致GBSSⅠ活性下降,进而造成突变体r162表观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和籽粒表现出不透明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 Waxy(Wx)基因 颗粒结合淀粉合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与生物炭对棉田碱性土壤NH_(3)挥发与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儆瑜 金文 +3 位作者 刘志涛 程照瑞 赵文青 孟亚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51,共10页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 为探究秸秆和秸秆生物炭连续添加5 a后对土壤氨(NH_(3))挥发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影响,并确定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以降低碱性棉田氮损失。本研究基于等碳量输入,设置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秸秆生物炭翻埋和不还田对照共4个处理,氮磷钾肥统一施用。结果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下土壤NH_(3)挥发和N_(2)O排放分别较不还田对照显著降低27.3%和56.7%,主要归因于生物炭显著抑制土壤羟胺还原酶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棉花氮吸收量,也与生物炭自身的强吸附能力有关。而秸秆翻埋、秸秆催腐+覆盖还田分别较对照增加NH3挥发37.2%和21.2%,但减少N2O排放17.1%和38.3%,这两种秸秆还田方式均显著促进土壤有机氮矿化和羟胺还原酶活性,抑制硝酸还原酶活性。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羟胺还原酶和棉花氮吸收是土壤NH3挥发和N_(2)O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解释率分别为64.8%和20.1%。研究表明,秸秆生物炭翻埋对NH_(3)和N_(2)O减排的综合效果优于秸秆,是碱性棉田土壤值得推荐的氮减排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生物炭 NH_(3) N_(2)O 氮循环酶 碱性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1
8
作者 马尚宇 王艳艳 +5 位作者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hm 2(M1)、3.00×106 株·hm 2(M2)和 3.75×106 株·hm 2(M3)], 每个播量设置 3 个施氮量[纯 N 150 kg·hm 2(N1)、225 kg·hm 2(N2)和 300 kg·hm 2(N3)], 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 3 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 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 ST 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 LT 处理。在 ST 和 LT 处理条件下, M2 和 M3 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 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 M1, M2 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 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M1 和 M3。N3 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 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N1 和 N2。在 ST 处理条件下 M1、M2 处理和 LT 处理条件下 所有播量处理均以 N3 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 增施氮 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 1216’在 10 月 12 日播种, 播种密度 3.00×106 株·hm 2、 施氮量为 300 kg·hm 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的伤害效应及其防御对策 被引量:12
9
作者 尤翠翠 贺一哲 +5 位作者 徐鹏 黄亚茹 王辉 何海兵 柯健 武立权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2,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颖花育性、活性氧积累与膜损伤、光合作用、内源植物激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提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天气频发,高温热害已成为严重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概述了高温胁迫对水稻生长发育、颖花育性、活性氧积累与膜损伤、光合作用、内源植物激素、产量和品质等的影响,提出水稻高温热害的防御对策,包括选育耐高温品种、合理调整播期、加强稻田水肥管理、合理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并对今后水稻高温热害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以期为开展水稻抗热栽培和耐高温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胁迫 生长发育 伤害效应 播期 水肥管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抗ALS类除草剂油菜种质创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胡茂龙 浦惠明 张洁夫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9-686,共8页
化学除草是控制田间草害的有效手段,但我国油菜化学除草面积非常有限。创制对特定除草剂具有选择抗性的油菜新种质,选育抗性品种是实现我国油菜化学除草的有效途径。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量、选... 化学除草是控制田间草害的有效手段,但我国油菜化学除草面积非常有限。创制对特定除草剂具有选择抗性的油菜新种质,选育抗性品种是实现我国油菜化学除草的有效途径。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类除草剂具有高效低量、选择性强、杀草谱广等优点,在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述了ALS基因及其突变产生抗性的机制,着重介绍我国基于ALS靶酶突变的抗除草剂油菜种质创制、抗性生理生化和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抗除草剂新种质在油菜抗性新品种选育、杂交油菜制种及抗性基因在转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化学除草 ALS类除草剂 靶酶突变 种质创制 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耐盐性油菜阳离子积累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龙卫华 高建芹 +5 位作者 胡茂龙 陈松 张洁夫 戚存扣 张学昆 浦惠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92-597,共6页
为揭示不同耐盐性甘蓝型油菜生理差异,探索盐胁迫下油菜幼苗阳离子积累特征,采用梯度浓度盐溶液于苗期对两个耐盐性显著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品系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降幅均小于盐敏感品系WH... 为揭示不同耐盐性甘蓝型油菜生理差异,探索盐胁迫下油菜幼苗阳离子积累特征,采用梯度浓度盐溶液于苗期对两个耐盐性显著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胁迫。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耐盐品系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物质重降幅均小于盐敏感品系WH137。随着盐胁迫浓度的上升,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呈持续上升趋势,K^+、Ca^(2+)和Mg^(2+)呈下降趋势。两品系在Na^+和K^+变化模式上有显著不同,WH126地上部和地下部Na^+积累量增长更缓慢,同时地下部K^+降低幅度则更小。两品系地上部和地下部Ca^(2+)和Mg^(2+)积累量变化无显著差异。离子含量比(K^+/Na^+、Ca^(2+)/Na^+、Mg^(2+)/Na^+)与品系间的耐盐性差异并无相关。研究认为较强的"阻钠保钾"能力是油菜品系耐盐性强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苗期 离子积累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及其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庭木 王宝祥 +4 位作者 杨波 迟铭 李键 宋兆强 徐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5期3-5,7,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3因素随机裂区试验设计,给出了自由度与平方和分解方案,以及固定模型、随机模型及2种混合模型的均方构成,同时提出了随机模型误差方差计算方法。
关键词 3因素试验 随机裂区 统计模型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低温逆境化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翔 胡雨喆 +8 位作者 陈甜甜 代雯慈 李胜男 郭健鹏 高赛 王捧娜 翁颖 郑宝强 李金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3-1555,共13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低温气候灾害事件频发重发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提高小麦的抗低温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外源化控剂缓解小麦低温逆境胁迫的研究。本研究根据2000年1月1日至20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低温气候灾害事件频发重发已成为影响小麦生产高质高效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为提高小麦的抗低温能力、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前人开展了大量关于外源化控剂缓解小麦低温逆境胁迫的研究。本研究根据2000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与小麦抗低温化控技术有关的文献,依据外源化控调控剂的作用机理,将其分为改善光合系统、诱导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激素调节以及影响抗寒基因表达,共5大类,并总结了这5类作用机理相关的产品开发现状。今后应加强外源化控调控剂缓解低温逆境的机理研究,细化调控剂的施用时期、剂量范围及施用方法,不断优化化控产品生产工艺,以期充分发挥小麦化控抗低温技术在防灾减灾和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温胁迫 化控 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秸秆全量还田对夏玉米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翔 许波 +7 位作者 吴宇 许辉 蔡洪梅 孙东岳 于敏 刘绿洲 郑宝强 李金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3-1415,共13页
为探究长期不同季秸秆全量还田对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花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秸秆不还田(CK)、小麦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2)和玉米... 为探究长期不同季秸秆全量还田对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夏玉米花期根系分泌物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秸秆不还田(CK)、小麦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2)和玉米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3)的玉米根系分泌物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T1与T2处理的玉米根长、根表面积、根干物质重、根系活力较CK分别显著提高9.8%、21.2%、20.9%、16.4%与12.4%、23.9%、29.2%、21.3%。相较于CK,T1、T2与T3处理分别筛选出60、38与39种差异代谢物;差异代谢物包含9大类,秸秆还田主要影响根系分泌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类与氨基酸类;T1、T2、T3分别富集到45、56和39条显著差异代谢通路,秸秆还田主要影响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与氨基酸类代谢途径。与CK相比,T2处理下根系分泌物中甘油、蜜二糖上调使半乳糖代谢途径上调;L-酪氨酸、L-谷氨酰胺等氨基酸的上调,使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等通路显著上调;5-氨基水杨酸、丁二酸、氨乙基磷酸等有机酸上调。可见,小麦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玉米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通过增加玉米根系分泌物中糖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的相对含量,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增加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使根冠协同生长。本研究为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夏玉米高产高质高效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秸秆还田 玉米 根系分泌物 代谢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鲜食甜糯玉米育种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3
15
作者 郝德荣 冒宇翔 +4 位作者 陈国清 陆虎华 石明亮 黄小兰 薛林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综述甜糯玉米品种选育所采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总结了我国甜糯玉米育种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针对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育种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未来甜糯玉米育种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甜糯玉米 育种方法 育种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花品种泗棉103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卫军 刘晓飞 +1 位作者 孙宝林 崔小平 《中国棉花》 2023年第9期20-21,I0004,共3页
早熟棉花品种泗棉1035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中,其生育期105 d,株型紧凑、筒形,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吐絮畅,株高85.1 cm,第一果枝节位5.8,单株结铃13.6个,铃重4.9 g,衣分40.2%,籽指10.5 g,霜前花率84.1... 早熟棉花品种泗棉1035于202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区域试验中,其生育期105 d,株型紧凑、筒形,结铃性强,铃卵圆形,吐絮畅,株高85.1 cm,第一果枝节位5.8,单株结铃13.6个,铃重4.9 g,衣分40.2%,籽指10.5 g,霜前花率84.1%。概述了泗棉1035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栽培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泗棉1035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抗病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机采棉模式下新陆中67号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有武 王海洋 +5 位作者 王为 高永霞 张树艳 江卫 闫旭 潘宗瑾 《中国棉花》 2018年第7期43-45,共3页
依据新疆南疆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科学地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组装配套,提出了棉花新品种新陆中67号在新疆南疆优质高产栽培适用的选地整地、播种用种、化学除草、施肥浇水、化学调控、打顶、病虫害防治及机械采收等... 依据新疆南疆的土壤、气候、耕作制度等因素,科学地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进行了组装配套,提出了棉花新品种新陆中67号在新疆南疆优质高产栽培适用的选地整地、播种用种、化学除草、施肥浇水、化学调控、打顶、病虫害防治及机械采收等方面的一系列田间管理技术要求。以便于棉农进行田间管理操作,以帮助其扩大规模经营,促进棉花产业化的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采棉 新陆中67号 高产 栽培技术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连5041S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金波 王宝祥 +9 位作者 刘艳 李健 迟铭 杨波 徐波 孙志广 方兆伟 卢百关 李景芳 徐大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期19-20,共2页
连5041S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占63-4S为母本、天丰B为父本,进行杂交、回交选育而成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米质优,农艺性状优良,不育性稳定,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配合力强,2019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连5041S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苏玉30生长的调控效果 被引量:7
19
作者 冒宇翔 薛林 +7 位作者 陈国清 陆虎华 郝德荣 石明亮 黄小兰 周广飞 张振良 赵浚宇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322-1323,1327,共3页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矮壮素、锌大棒、玉小宝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在苏玉30第8张展开叶后喷施,能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提高单株干重,增加产量。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矮壮素1 250倍液和锌大棒500倍液...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矮壮素、锌大棒、玉小宝3种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在苏玉30第8张展开叶后喷施,能显著降低玉米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提高单株干重,增加产量。但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的调控效果存在差异,矮壮素1 250倍液和锌大棒500倍液较适合在苏玉30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调节剂 玉米 化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优质棉花品种盐丰39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宗瑾 王海洋 +3 位作者 高进 施洋 葛兆建 王为 《中国棉花》 2019年第10期34-35,共2页
简要介绍了盐丰39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棉花 盐丰39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