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丙烯/三聚氰胺泡沫高吸油韧性材料 被引量:1
1
作者 戴天 金玄懿 +5 位作者 任强 乔长宇 刘一凡 吴盾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0-85,共6页
采用聚丙烯甲苯溶液对三聚氰胺泡沫进行浸渍处理得到改性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聚丙烯成功包覆在三聚氰胺泡沫骨架表面,形成了微纳级凹凸结构。改性泡沫表现出吸油拒水的特点,水接触角均在130&... 采用聚丙烯甲苯溶液对三聚氰胺泡沫进行浸渍处理得到改性三聚氰胺泡沫材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聚丙烯成功包覆在三聚氰胺泡沫骨架表面,形成了微纳级凹凸结构。改性泡沫表现出吸油拒水的特点,水接触角均在130°以上。改性泡沫材料吸收柴油和多种溶剂的量在45~98 g/g之间,重复吸油100次后的吸油能力保持率在93%以上,表明该材料具有高吸油效率及可重复使用性。拉伸测试表明改性泡沫相对于未改性泡沫的韧性得到提高。该方法工艺简单,原料成本低,容易工业化,为高吸油韧性吸附剂的制备以解决油污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三聚氰胺泡沫 油污染 吸附剂 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自修复及环境响应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晓宇 殷鹏 +7 位作者 林文博 王若童 张禹 李宁 曾芳磊 刘海龙 伊港 王忠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9-128,共10页
通常自修复聚氨酯的耐高温性及疏水性欠佳,且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室温等温和条件下修复缓慢等问题,因此限制了自修复聚氨酯的广泛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合成预聚... 通常自修复聚氨酯的耐高温性及疏水性欠佳,且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室温等温和条件下修复缓慢等问题,因此限制了自修复聚氨酯的广泛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PTMEG)和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合成预聚体,以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ODD)作为含有动态二硫键的刚性扩链剂,4-甲基伞形酮(4-MU)作为含有可逆环结构的封端剂,制得室温下具备红外光照修复功能的有机硅改性聚氨酯(SiPU)。研究了含有二硫键的刚性扩链剂(ODD)的添加量对SiPU各项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OH)对SiPU耐热性、疏水性的影响。再将自制的聚吡咯修饰碳纳米管(PPY/CNTs)作为导电填料,将其与SiPU超声共混制得具备多重响应性的自修复有机硅改性聚氨酯(CSiPU)。通过光学显微镜、3D光学干涉仪、万能试验机等证明了SiPU均可实现在室温(25℃)10μm红外光照射下的自修复,其中多元醇与扩链剂摩尔比为3:1的SiPU3修复效果最佳,全切修复效率达到88%,划痕修复效率达到100%;通过热失重分析及接触角测量表明,有机硅结构的引入使SiPU的热稳定性及疏水性有一定提升;通过数字万用表验证了CSiPU可实现对温度及化学环境的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 自修复 聚氨酯 导电高分子 环境响应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低分子量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为模板的聚3,4-二氧乙烯噻吩水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宝坤 李坚 +1 位作者 任强 汪称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09-2317,共9页
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其次以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水分散体,研究了作为模板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的不同分子量对PEDOT:PSS水分散体结... 通过RAFT聚合,制备了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其次以低分子量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为模板制备了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水分散体,研究了作为模板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的不同分子量对PEDOT:PSS水分散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核磁氢谱(1H NMR)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分子量为3900,4900,9600和18300的聚乙烯基苯磺酸钠。用荧光探针法发现低分子量PSS在水中能形成胶束,临界胶束浓度在10^(-6) g·ml^(-1)左右。用四探针表面电阻测试发现,低分子量PSS为模板可明显提高PEDOT薄膜的导电性,最大提高了近3倍。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研究发现,以低分子量PSS为模板使PEDOT的透明性有一定的下降,这主要是由于RAFT试剂部分和PEDOT:PSS的相分离造成的。热稳定性的测试表明,低分子量PSS为模板对PEDOT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二氧乙烯噻吩 聚乙烯基苯磺酸钠 低分子量 导电性 RAFT 聚合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环境响应特性的可光热修复聚(硅氧烷-氨酯)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宁 王璐瑶 +5 位作者 冯国飞 殷鹏 叶历 缪培峰 曾芳磊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39,共10页
自修复聚氨酯存在较低温度下难以修复,修复手段单一以及耐热性能差等难题,限制了其在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和端羟基聚硅氧烷(PDM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4,4’-二... 自修复聚氨酯存在较低温度下难以修复,修复手段单一以及耐热性能差等难题,限制了其在智能穿戴、柔性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和端羟基聚硅氧烷(PDMS-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4,4’-二氨基二苯二硫醚(4-SO)和4-甲基伞形酮(4-MU)分别作为扩链剂和封端剂、并以自制的聚吡咯修饰的银纳米线(PPy/AgNWs)作为光热转换导电助剂,最终制备了一系列可光热修复的聚(硅氧烷-氨酯)导电弹性体(SiEPU)。研究了PPy/AgNWs的添加量对SiEPU各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表明了SiEPU的成功制备;通过光学显微镜、3D轮廓仪等证明了SiEPU可实现在室温(25℃)和多波段光照条件下的双重自修复功能,且SiEPU3在100℃下,10 min即可完成自修复;通过万用试验机验证了在相同条件下,随着PPy/AgNWs含量的增加,SiEPU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一系列SiEPU在75℃加热条件下均具有超过85%的全切修复效率;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分析说明,随着PPy/AgNWs含量的增加,SiEPU的热稳定性有一定提升,SiEPU3的残碳率较SiEPU0增大了近20%;通过数字万用表证实了SiEPU可实现对温度及化学环境的响应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氧烷-氨酯) 自修复 银纳米线 导电高分子 环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炔点击反应制备具有红移发射的非传统荧光化合物及性能
5
作者 张红燕 蒋其民 +2 位作者 史凌月 张彤 蒋必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8-242,共5页
以丙炔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2-二乙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经常温羟基-炔点击反应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得到三组含叔胺和乙烯基醚非传统发色团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 以丙炔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2-二乙基氨基乙醇、N-甲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经常温羟基-炔点击反应在无催化剂和无溶剂条件下制备得到三组含叔胺和乙烯基醚非传统发色团的有机荧光化合物。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确证所得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荧光分光光度计探究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表明:所得三组化合物均表现出浓度增强发光及激发波长依赖荧光特性。以三乙醇胺、N-甲基二乙醇胺和2-二乙氨基乙醇分别反应所得化合物的发射波长依次红移,且其红移程度依赖于化合物的浓度,表现出结构和浓度依赖红移荧光特性。该方法实现了简单调控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得到长波长的非传统有机荧光化合物,这为设计长波长非传统荧光材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击反应 有机荧光化合物 非传统发色团 红移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i和PPBBA复配阻燃PET的燃烧性能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永萍 罗钟琳 王标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3,共7页
采用二乙基次膦酸铝(Al Pi)和聚丙烯酸五溴卞酯(PPBBA)复配,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阻燃性能。测定了阻燃PET的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热失重分析、动态流变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燃烧炭层的形貌。结果... 采用二乙基次膦酸铝(Al Pi)和聚丙烯酸五溴卞酯(PPBBA)复配,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的阻燃性能。测定了阻燃PET的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性能、热失重分析、动态流变性能,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测了燃烧炭层的形貌。结果表明,Al Pi∶PPBBA分别以5∶5和10∶5复配,添加量分别为10%和15%时,LOI达到28.0%和33.3%,垂直燃烧测试均达到V–0级。复配阻燃体系的加入促进了PET的提前分解,阻燃剂主要在气相发挥阻燃作用,同时有利于成炭。当添加15%复配阻燃剂时,相比于纯PET,阻燃PET的最大分解速率降低21.2%,残炭率提高97.6%,提高了阻燃PET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在角频率为1 rad/s条件下,当添加10%和15%复配阻燃剂时,体系的复数黏度由39.4 Pa·s分别提高到296 Pa·s和1 970 Pa·s,具有较高的抗熔滴性能。烧结后的残留物高倍膨胀,炭层致密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二乙基次膦酸铝 聚丙烯酸五溴卞酯 协同阻燃 抗滴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核壳型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酸丁酯为模板的聚3,4-二氧乙烯噻吩水分散体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顾佳欢 李坚 +2 位作者 任强 汪称意 盛刚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5-242,共8页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Na)为壳的核壳型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酸丁酯(PSSNa/PBA),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核壳型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水分散体,研究了核壳型模板对PEDOT水分散体结构...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以聚丙烯酸丁酯(PBA)为核,聚乙烯基苯磺酸钠(PSSNa)为壳的核壳型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酸丁酯(PSSNa/PBA),并以此为模板制备了核壳型聚3,4-二氧乙烯噻吩(PEDOT)水分散体,研究了核壳型模板对PEDOT水分散体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通过透射电镜(TEM)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核壳型模板PSSNa/PBA和具有核壳结构的聚3,4-二氧乙烯噻吩:聚乙烯基苯磺酸钠/聚丙烯酸丁酯(PEDOT:PSSNa/PBA)水分散体。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以核壳型PSSNa/PBA为模板时,EDOT的聚合速率加快。表面方块电阻测试表明,较PEDOT:PSSNa薄膜,PEDOT:PSSNa/PBA薄膜的方块电阻降低近16倍,说明核壳结构的模板可改善PEDOT薄膜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3 4-二氧乙烯噻吩 聚乙烯基苯磺酸钠 聚丙烯酸丁酯 核壳结构 导电性 透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右旋聚乳酸共混物的耐热性能及结晶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邹国享 屈鑫 +1 位作者 赵彩霞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9-74,共6页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 以高光学纯度右旋乳酸(D-LA)为单体合成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右旋聚乳酸(PDLA),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工业级聚乳酸(PLA)/PDLA共混物。采用热变形温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别研究了PDLA含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对PLA/PDLA共混物维卡软化温度(VST)、晶体类型和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DLA的加入,PLA的VST从64.6℃上升到最高152.3℃,且PDLA相对分子质量越小,PLA/PDLA共混物VST越高;XRD和DSC的结果均表明工业PLA与PDLA在熔融共混可形成立构复合晶体(SC),且极速冷却的共混物中不含PLA同质晶体(HC),说明PLA/PDLA共混物VST上升主要是由于SC晶体含量上升所导致;DSC研究发现,加入10%PDLA时,PLA/PDLA共混物的结晶温度(Tc)从95.9℃提高到133.4℃,表明了SC晶体是PLA的有效成核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右旋聚乳酸 耐热性能 结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核壳粒子的制备及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与增韧 被引量:10
9
作者 黄力 李林娟 +2 位作者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43,共8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PBA/PMMA粒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反应,粒径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核壳粒子在环氧树脂...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成功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PB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纳米粒子,研究了其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通过红外光谱研究了PBA/PMMA粒子与环氧树脂间的相互反应,粒径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核壳粒子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将其用于环氧树脂增韧,探究了粒子核壳比以及粒子添加量对环氧树脂增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BA/PMMA粒子以后,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明显增加,核壳比在1∶1.5以下时,PBA/PMMA核壳比例的变化对环氧树脂冲击强度影响不大。环氧树脂的冲击强度随着粒子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核壳比为1∶1.5的PBA/PMMA核壳粒子添加量在15%时,其冲击强度可达到为23.2 kJ/m^2,是纯环氧树脂的2.7倍且拉伸强度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粒子 环氧树脂 分散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嵌段丙烯酸酯聚合物/环氧树脂自分层涂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1
10
作者 葛攀峰 任强 +3 位作者 卞建华 方建波 邓健 李坚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利用引发剂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ATRP)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可控的含有含氟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两嵌段丙烯酸酯聚合物,即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P(BMA-... 利用引发剂连续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ICAR-ATRP)合成了一系列结构可控的含有含氟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两嵌段丙烯酸酯聚合物,即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P(BMA-co-GMA)-b-PDFHMA,BGF]。将嵌段聚合物与环氧树脂混合制备自分层涂料。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仪(SEM-EDS)测试表明,当两嵌段聚合物中P(BMA)-co-GMA与PDFHM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5 300和2 300、GMA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占总相对分子质量的20%,且BGF用量为10%时,漆膜固化过程中含氟嵌段聚合物可以部分迁移到漆膜表面,共混漆膜氟元素自迁移效果较好,表层氟含量达到20%以上,且增加含氟树脂中GMA含量时漆膜氟元素迁移效果下降;耐紫外老化性测试结果表明,含氟树脂的加入使得漆膜的光泽保持率更好,耐黄变性变化不大;水接触角和耐盐雾性测试结果表明,相对纯环氧树脂,加入10%含氟嵌段聚合物使漆膜的水接触角均提高到了100°以上,自分层漆膜的耐盐雾性都有一定提高,可以有效防止漆膜的起泡。嵌段聚合物的加入量低于4%时,对漆膜的基本力学性能没有影响,但光泽有一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含氟丙烯酸酯 嵌段聚合物 环氧树脂 自分层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改性胺固化剂对环氧树脂防火涂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及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银龙 向艳丽 +3 位作者 向玉玲 任强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63,共8页
文中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改性三乙烯四胺固化剂,并将其用于制备环氧树脂基膨胀防火涂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得改性固化剂进行了表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结构引入固化剂分子... 文中利用Michael加成反应得到了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改性三乙烯四胺固化剂,并将其用于制备环氧树脂基膨胀防火涂料。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得改性固化剂进行了表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证明,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酯结构引入固化剂分子中可以有效对环氧树脂交联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调节(玻璃化转变温度在41.4~101.5℃之间变化);采用热失重分析和极限耐火测试对防火涂料的防火效果进行了测试;采用扫描电镜对耐火测试后炭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涂料的防火性能与固化剂的种类即固化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密切相关,当采用丙烯酸十二烷基酯改性三乙烯四胺为固化剂时,固化环氧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87.6℃,其防火涂料的极限耐火时间最长,达到43.2min,膨胀倍率为12,拥有致密、连续的炭层结构,其平均孔径为1.75μm。同时,丙烯酸酯改性三乙烯四胺制备的环氧漆膜的耐紫外老化性能和韧性都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改性胺固化剂 环氧树脂 玻璃化转变温度 膨胀防火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二异丙苯硫化制备增强耐热聚乳酸 被引量:6
12
作者 曹宏伟 杨荣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8-65,共8页
聚乳酸的链段结构对其热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通过反应性共混可以诱导聚合物分子链支化、交联,进行功能化改性。文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CP添加量的PLA/DCP共混物,重点研究了DCP含量对聚乳酸(PLA)熔... 聚乳酸的链段结构对其热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自由基引发剂,通过反应性共混可以诱导聚合物分子链支化、交联,进行功能化改性。文中制备了一系列不同DCP添加量的PLA/DCP共混物,重点研究了DCP含量对聚乳酸(PLA)熔融结晶行为、流变行为、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CP可以诱导PLA的分子链支化和交联。当DCP质量分数大于0.5%时,交联反应占据主导作用,共混扭矩显著升高、复数黏度增大。DCP引发PLA分子链自交联,不熔的PLA链段可以作为成核中心,大幅提高了PLA成核密度,进而提高其结晶速率和结晶度。DCP的添加可以有效地提高聚乳酸的拉伸强度,但对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的影响较小。经过退火,共混物的力学性能保持不变,共混物的耐热性能大幅提高。当DCP质量分数大于0.5%时,共混物的维卡软化温度可以提高到1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过氧化二异丙苯 成核 结晶 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含氟嵌段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涂料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俊 李天 +5 位作者 陈瑶 方建波 吴盾 任强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6,共9页
利用引发剂连续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ICAR-ATRP)合成一系列结构及组成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并用于制备涂料。探索了聚合物星形结构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 利用引发剂连续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ICAR-ATRP)合成一系列结构及组成不同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co-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b-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嵌段共聚物,并用于制备涂料。探索了聚合物星形结构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含量对聚合物性能和漆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接触角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同等化学组成下,星形含氟嵌段聚合物拥有比线型聚合物更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黏度和更好的疏水性能。当聚合物GMA结构单元的质量分数为10%时,固化漆膜的水接触角达到112°,采用自制的脂环胺固化剂使得漆膜具有较好的耐紫外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丙烯酸酯 嵌段聚合物 星形聚合物 固含量 疏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可加成反应偶氮苯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14
作者 薛小强 王雪子 +3 位作者 黄文艳 杨宏军 蒋其民 蒋必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9,共8页
经过Diels-Alder反应等步骤制备了新型马来酰亚胺单体--甲基丙烯酸-4-(呋喃-马来酰亚胺乙基)酯(MMA-FMI),经过重氮、偶合等步骤制备了新型含呋喃环的偶氮苯单体--甲基丙烯酸-4-(4-呋喃-2-甲基-2-乙酸酯基偶氮)苯酯(MMA-FAzo),MMA-FMI、M... 经过Diels-Alder反应等步骤制备了新型马来酰亚胺单体--甲基丙烯酸-4-(呋喃-马来酰亚胺乙基)酯(MMA-FMI),经过重氮、偶合等步骤制备了新型含呋喃环的偶氮苯单体--甲基丙烯酸-4-(4-呋喃-2-甲基-2-乙酸酯基偶氮)苯酯(MMA-FAzo),MMA-FMI、MMA-FAzo再与甲基丙烯酸-4-(4-甲氧基偶氮)苯酯(MMA-Azo-OCH3)无规共聚得到含可加成反应偶氮苯聚合物(PAzo)。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聚合物的顺反异构化行为,发现聚合物的光致顺反异构化速率常数为0.217 s-1,聚合物PAzo具有快速光响应性能;通过热失重分析仪研究聚合物的可加成特性;通过热可逆实验证明,交联的聚合物仍具有可回收与再加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酰亚胺 呋喃 偶氮苯 可加成反应 热可逆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三嵌段热塑性弹性体增韧有机玻璃 被引量:4
15
作者 葛攀峰 张旸 +5 位作者 任强 吴盾 方建波 宋艳 汪称意 李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111,138,共5页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三嵌段热塑性弹性体(PMBM)对有机玻璃的冲击强度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加入少量链段组成为6k_(PMMA)-53k_(PBA)-6k_(PMMA)的PMBM能明显提高有机玻璃的冲击强度,当加入量为3%时,增韧效果最佳,冲击...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三嵌段热塑性弹性体(PMBM)对有机玻璃的冲击强度及其他性能的影响。加入少量链段组成为6k_(PMMA)-53k_(PBA)-6k_(PMMA)的PMBM能明显提高有机玻璃的冲击强度,当加入量为3%时,增韧效果最佳,冲击强度达到4.76kJ/m^2,提高了126%。当PBA段长度固定时,不同PMMA链段质量含量对增韧效果也有很大影响,当PMMA链段质量分数为42.5%,增韧效果最佳,冲击强度提高了86%。通过扫描电镜分析表明PMBM/有机玻璃共混物的断裂面表现出典型的韧性断裂特征。通过动态力学分析、透光率测试表明,PMBM的加入对有机玻璃的耐热性、光学性能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热塑性弹性体 有机玻璃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碳链长度二元酸的脂肪族聚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彩霞 柏祥 +2 位作者 王海涛 邹国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共8页
分别以5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族二元酸(C4、C6、C8、C10、C12)和丁二醇为单体,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法合成一系列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辛二酸丁二醇酯(PBSu)、聚癸二酸丁二醇酯(PBSe)和聚十... 分别以5种不同碳链长度的脂肪族二元酸(C4、C6、C8、C10、C12)和丁二醇为单体,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法合成一系列脂肪族聚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丁二醇酯(PBA)、聚辛二酸丁二醇酯(PBSu)、聚癸二酸丁二醇酯(PBSe)和聚十二烷二酸丁二醇酯(PBD)。研究了脂肪族二元酸单体的碳链长度对5种聚酯的结构、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5种聚酯的Mw在125000~250200之间,其结果与特性黏度具有一致性。随着脂肪族二元酸碳链长度的增加,聚酯的T_c,T_m和T_g均先降低后升高;PBSu(C8)的结晶度最高(71.2%),PBA(C6)的结晶度最低(33.8%)。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聚酯的初始分解温度逐渐向高温区移动,聚酯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PBS(C4)的拉伸强度最大(58.55 MPa),PBSu(C8)的断裂伸长率最大(897.2%)。5种脂肪族聚酯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聚酯 合成 碳链长度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备光热响应行为的自修复含氟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璐瑶 李宁 +7 位作者 李海松 殷鹏 冯苛玉 张承诺 康帝 曾芳磊 叶历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自修复聚氨酯材料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和室温(25℃)下难以修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子皮肤、柔性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自制含氟二元醇(FE-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以胱氨酸(L-C)和4-甲基... 自修复聚氨酯材料存在修复手段单一和室温(25℃)下难以修复等问题,限制了其在电子皮肤、柔性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文中以聚四氢呋喃二醇1000(PTMEG)、自制含氟二元醇(FE-OH)为软段,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硬段,以胱氨酸(L-C)和4-甲基伞形酮(4-MU)分别作为生物基扩链剂和封端剂,炭黑(N-C)作为光热转化剂,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含氟量的具备光热响应行为的聚氨酯弹性体(FPU)。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3D轮廓仪等研究了FPU的自修复性能与自修复机理,通过热失重分析仪和接触角测量仪研究了FPU的热稳定性及疏水性。结果表明,FPU可实现在室温(25℃)和多波段光照条件下的双重自修复功能。相同条件下,随着FPU中含氟量的增加,其完全自修复时间明显缩短、热稳定性逐渐提高、疏水疏油性能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自修复 含氟材料 光热响应 光热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彩霞 李鑫 +2 位作者 范期程 邹国享 李锦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6-43,共8页
以4,4-二苯醚二甲酸(OBBA)、丁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PBSO),研究了二元酸单体SA与OBBA的摩尔比(10∶0、9∶... 以4,4-二苯醚二甲酸(OBBA)、丁二酸(SA)和1,4-丁二醇(BDO)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TBOT)为催化剂,采用先酯化后缩聚的两步聚合法制备了一系列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PBSO),研究了二元酸单体SA与OBBA的摩尔比(10∶0、9∶1、7∶3、5∶5、3∶7、1∶9、0∶10)对聚酯的结构、热性能、流变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成功地制备了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M_w在22070~43530之间,多分散性指数(PDI)在2.0左右。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BS和PBSO(9∶1)为结晶聚合物,结晶度分别为43%和24%,其它共聚酯均为无定形聚合物。随着共聚酯中OBBA单体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T_g逐渐升高。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共聚酯初始分解温度均高于275℃。流变性能分析表明,共聚酯均属于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中,PBSO(5∶5)的黏度对剪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拉伸测试结果表明,随着OBBA单体含量增加,聚酯拉伸强度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BSO(5∶5)的拉伸强度为1.2 MPa,断裂伸长率最大为1523.2%,表现出良好的韧性,且循环拉伸测试表明PBSO(5∶5)的拉伸永久变形在10~30℃内对温度具有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co-二苯醚二甲酸丁二醇)酯 结构 热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MoO3复合粉体的制备及对聚氯乙烯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昱臻 徐建平 +1 位作者 陆文文 方必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81,共8页
通过高速球磨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三氧化钼(MoO3)和钙铝水滑石(LDHs)复合粉体。考察不同配比复合粉体对聚氯乙烯(PVC)体系热稳定性能、阻燃抑烟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振磨使LDHs与MoO3分子间产生了化学键合,部分MoO42-进入... 通过高速球磨法制备了不同配比的三氧化钼(MoO3)和钙铝水滑石(LDHs)复合粉体。考察不同配比复合粉体对聚氯乙烯(PVC)体系热稳定性能、阻燃抑烟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振磨使LDHs与MoO3分子间产生了化学键合,部分MoO42-进入LDHs片层结构,可以抑制MoO3纳米片之间容易团聚的问题;当LDHs∶MoO3质量比为10∶1时,MoO3在LDHs片层中分散效果最佳;当添加6 phr时PVC烟密度较纯PVC降低了29%,极限氧指数(LOI)提高了28%,对力学性能影响不明显;LDHs-MoO3/PVC(质量比10∶1)的热分解活化能(Ea)由纯PVC的129.1 kJ/mol提高至136.2 kJ/mol;根据Kissinger分解动力学原理分析,复合材料补偿参数(Sp*)基本恒定,说明其未改变PVC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水滑石 阻燃抑烟 热分解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MWCNTs-g-PMMA及对PVDF微孔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文中 赵宇辰 +6 位作者 李玉雪 张鹏 贾天飞 杨海存 刘春林 陶国良 龚方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9-147,共9页
以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WCNTs-g-PMMA)。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MMA复合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考察了微孔膜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通... 以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多壁碳纳米管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WCNTs-g-PMMA)。通过非溶剂致相分离(NIPS)法制备聚偏氟乙烯(PVDF)/MWCNTs-g-PMMA复合微孔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考察了微孔膜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通过水接触角和水通量测试分析了膜的亲水性能,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膜的微观形貌和力学性能。随着MWCNTs-g-PMMA接枝率和含量的增大,PVDF复合微孔膜的结构和性能明显改善。当MWCNTs-g-PMMA接枝率和含量分别为28. 6%和1%时,PVDF复合微孔膜的亲水性能、结晶度、β相和力学性能相对纯PVDF膜提升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非溶剂致相分离 碳纳米管 微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