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距离自动巡检绞车无线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夏晨阳 王卫 +6 位作者 任思源 张杨 赖娜 谷志鹏 刘海伟 吕龙彪 刘锋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5,共5页
针对煤矿井下绞车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长距离自动巡检绞车无线供电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无线供电模式,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系统的输出功率、输出效率随原边线圈内阻的增大而减小,随逆变器开关频率的增大而增加;根据该结论及井下绞车... 针对煤矿井下绞车供电问题,设计了一种长距离自动巡检绞车无线供电系统,重点介绍了该系统的无线供电模式,并通过理论分析得出系统的输出功率、输出效率随原边线圈内阻的增大而减小,随逆变器开关频率的增大而增加;根据该结论及井下绞车长距离导轨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分段供电模式。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距离绞车 自动巡检 无线供电 分段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碳约束下的煤矿综合能源系统多目标配置双层优化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宏旭 梁睿 +3 位作者 张小彤 陆梦恬 王琛 张鸽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31-1741,共11页
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下,实现煤矿用能低碳化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根据煤矿生产场景,利用煤矸石、瓦斯、乏风等衍生资源,抽象出衍生资源利用设备特性,建立煤矿综合能源系统配置-运行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在日内运行阶... 在我国“30·60”双碳目标下,实现煤矿用能低碳化成为我国能源革命的迫切需求。根据煤矿生产场景,利用煤矸石、瓦斯、乏风等衍生资源,抽象出衍生资源利用设备特性,建立煤矿综合能源系统配置-运行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在日内运行阶段基于日前预测数据,考虑能量转换、设备启停等物理约束,最小化系统运行经济成本;在配置规划阶段基于日运行成本,考虑资源、设备容量约束,进行碳排放与经济效益的多目标优化配置。提出多种群协作的NSGA-II算法,在双层优化框架下进行两阶段滚动优化,生成煤矿综合能源系统的多目标配置方案Pareto解集。以我国山西省太原市的某真实煤矿为例建模,采用现场生产数据进行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各类衍生能源利用对于煤矿综合能源系统节能减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煤矿综合能源 衍生能源利用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负载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方法 被引量:22
3
作者 夏晨阳 李玉华 +2 位作者 雷轲 柳玉玲 陈国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857-1866,共10页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 为满足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实现电能正向无线传输的同时,对副边电路状态信息的采集与反向传输,基于ICPT系统电能耦合传输通道,提出了一种在负载变化情况下,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并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该系统在副边增加信号调制电容,检测负载大小以确定具体的信号调制方案,通过切入与切出该调制电容以改变原边电流波形包络,进而将数字信号调制到系统中,这样原边在发射电能的同时接收来自副边的状态信息,最后通过设计信号解调机构,复原信号。首先介绍了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ICPT系统;然后,通过对该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负载变化情况下不同的信号调制策略,并对系统变负载情况下系统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最后,针对理论分析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实验实现了ICPT系统在电能正向传输情况下的信号的反向低误码率传输。该研究结果可以为ICPT系统电能与信号反向同步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 变负载 信号 反向 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LCL补偿ICPT系统双谐振点特性及最大输出功率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夏晨阳 解光庆 +4 位作者 林克章 陈国平 王延熇 任思源 张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5200-5208,5401,共10页
针对LCL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全谐振状态且处于轻载工作模式时,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和稳态输出功率较小问题,推导分析双LCL补偿ICPT系统双谐振点特性,并基于该特性,提出一种在轻载时将... 针对LCL型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nductive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系统在全谐振状态且处于轻载工作模式时,逆变器输出电流波形畸变和稳态输出功率较小问题,推导分析双LCL补偿ICPT系统双谐振点特性,并基于该特性,提出一种在轻载时将系统频率切换至次谐振点的系统工作模式。在有效避免输出电流波形畸变的同时,实现了系统在变负载条件下的最大功率输出。论文首先分析单LCL网络特性,进而在双LCL补偿ICPT系统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系统的两个谐振点,并且验证次谐振点可有效消除电流波形畸变的问题;接着,通过公式推导和软件仿真得到系统输出功率以及效率与负载和频率的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双LCL补偿ICPT系统双谐振点工作特性、最大输出功率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双LCL补偿 双谐振点 输出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负载恒流供电复合谐振网络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被引量:30
5
作者 夏晨阳 陈国平 +3 位作者 任思源 雷轲 张杨 孙彦景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52,共7页
针对传统LC谐振拓扑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在负载动态变化时,无法实现负载恒流供电及系统工作频率失谐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一次侧LCL、二次侧LCC复合谐振网络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漏感模型建立了磁路机构等效电路,得... 针对传统LC谐振拓扑无线电能传输(WPT)系统在负载动态变化时,无法实现负载恒流供电及系统工作频率失谐问题,提出一种新型一次侧LCL、二次侧LCC复合谐振网络无线电能传输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漏感模型建立了磁路机构等效电路,得到了谐振频率和输出电流表达式;然后,通过系统参数优化设计,进一步推导出了复合谐振网络中实现负载恒流供电以及系统谐振工作频率稳定的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参数优化设计的新型复合谐振网络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能够实现负载无线恒流供电,并且系统工作频率稳定。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复合谐振网络 漏感模型 恒流源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重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 被引量:51
6
作者 马草原 孙展展 +2 位作者 尹志超 刘建华 李春晓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0-128,共9页
为进一步优化配电网运行结构,将混合蛙跳思想引入粒子群算法,结合配电网结构简化、支路分组,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策略。为提高粒子搜索效率、防止算法早熟,首先,等效简化配电网结构图,对支路分组,缩短编码维数;... 为进一步优化配电网运行结构,将混合蛙跳思想引入粒子群算法,结合配电网结构简化、支路分组,提出一种基于双重混合粒子群算法的配电网重构策略。为提高粒子搜索效率、防止算法早熟,首先,等效简化配电网结构图,对支路分组,缩短编码维数;其次,将各粒子依据一定规则分组,采用基于混合蛙跳思想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进行支路组搜索,且对粒子历史最优值进行多次分组,组内搜索采用二进制粒子群搜索算法。运用该方法分别对IEEE33节点配电系统和136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并与遗传算法和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收敛速度快,可得到最优网络重构结果,有效降低网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重构 混合蛙跳思想 双重混合粒子群算法 组内二进制粒子群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LCL拓扑ICPT系统恒频恒流稳压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夏晨阳 邵祥 +4 位作者 李玉华 林克章 谷志鹏 赖娜 周诗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6-163,共8页
针对负载动态变化及切换易造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频率失谐和负载输出电压变化的问题,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一种实现原边线圈中电流幅值恒定、负载端稳压输出并保证工作频率稳定性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拾取侧LCL拓扑电路的恒... 针对负载动态变化及切换易造成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频率失谐和负载输出电压变化的问题,基于双LCL拓扑电路,提出一种实现原边线圈中电流幅值恒定、负载端稳压输出并保证工作频率稳定性的设计方法。首先分析拾取侧LCL拓扑电路的恒压特性,结合ICPT系统拾取端反射阻抗呈阻容性且容性部分与负载变化无关这一特点,提出两种原边补偿电路设计思路,同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原边LCL拓扑实现原边线圈恒流工作的特性条件。然后给出了双LCL拓扑ICPT系统同时实现原边线圈电流恒定、负载端电压稳定、工作频率稳定的总体条件,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LCL拓扑 恒频 恒流 稳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绕组电机共直流母线双逆变器调制策略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颖杰 许家斌 +1 位作者 王亮 魏晨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5594-5604,5736,共11页
针对双逆变器调制产生的零序电压在共直流电压母线结构时形成的零序电流损害半导体开关器件和开绕组电机绝缘的问题,利用空间电压矢量解耦思想和正态分布原理提出了一种双逆变器零序电压消除和输出电压频谱优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实现... 针对双逆变器调制产生的零序电压在共直流电压母线结构时形成的零序电流损害半导体开关器件和开绕组电机绝缘的问题,利用空间电压矢量解耦思想和正态分布原理提出了一种双逆变器零序电压消除和输出电压频谱优化的新方法。该方法在实现过程中无需进行相应的查表和扇区判断,直接利用解耦后的三相给定相电压的瞬时值来计算相应开关管的切换时刻,实现了双逆变器的零序电压瞬时值的消除。同时,利用正态分布原理对有效时间的置放位置进行修正,在不影响零序电压消除效果的前提下,优化了逆变器输出电压的频谱,降低了输出电压谐波含量。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逆变器 零序电压 空间电压矢量解耦 正态分布 有效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谐振控制器的MMC简化环流抑制策略 被引量:14
9
作者 伍小杰 杨超 +1 位作者 公铮 戴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74-81,共8页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内部环流主要由直流分量和偶次谐波分量组成。环流谐波分量会提高对开关器件的要求,严重时甚至会影响MMC稳定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环流进行抑制。为了获取环流直流分量,设计了数字低通滤波器,依据MMC环流成分组...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的内部环流主要由直流分量和偶次谐波分量组成。环流谐波分量会提高对开关器件的要求,严重时甚至会影响MMC稳定工作,因此有必要对环流进行抑制。为了获取环流直流分量,设计了数字低通滤波器,依据MMC环流成分组成公式计算出环流偶次谐波分量和,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多谐振控制器的MMC简化环流抑制策略。此外,构建了MMC环流闭环控制模型。在详细分析准比例谐振控制器各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二次准谐振控制器参数,为环流控制器参数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所提出的简化环流抑制策略能有效降低环流谐波分量,减小桥臂电流畸变,有利于MMC稳定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 环流 数字低通滤波器 多谐振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在生成机制的多尺度结构相似性图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孙彦景 杨玉芬 +1 位作者 刘东林 施文娟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4,共8页
该文针对多尺度结构相似性(Multiple-scale Structural SIMilarity,MSSIM)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对图像信息不确定部分度量能力的不足,结合人类视觉系统(HVS),提出基于内在生成机制(internal generative mechanism)的i MSSIM算法。首先采用... 该文针对多尺度结构相似性(Multiple-scale Structural SIMilarity,MSSIM)图像质量评价算法对图像信息不确定部分度量能力的不足,结合人类视觉系统(HVS),提出基于内在生成机制(internal generative mechanism)的i MSSIM算法。首先采用基于逐段式自回归(Piecewise Auto Regressive,PAR)模型的内在生成机制将失真图像和原始图像分解成采用MSSIM算法评分的图像内容预测部分和采用PSNR评分的图像信息不确定部分;然后采用均方误差(MSE)进行加权来联合这两部分评分获得最终结果。在基准数据库上完成的对比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在不同失真类型上性能最好,且在6个公开数据库上的性能优于现有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多尺度结构相似性 内在生成机制 逐段式自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力的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策略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婷婷 孙彦景 +1 位作者 徐钊 张晓光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53-1259,共7页
针对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过程中,固定Sink节点的虚拟作用力限制移动节点的位置移动,导致覆盖盲区得不到全局修复的问题,本文结合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基于Voronoi多边形形心引力的虚拟力覆盖优化算法(CAVFA)。虚拟力算法能有效指导... 针对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优化过程中,固定Sink节点的虚拟作用力限制移动节点的位置移动,导致覆盖盲区得不到全局修复的问题,本文结合计算几何理论,提出基于Voronoi多边形形心引力的虚拟力覆盖优化算法(CAVFA)。虚拟力算法能有效指导移动节点的散布过程,形心引力能更好地实现全局的覆盖优化。通过合理设置虚拟力的距离阈值参数和优先级,调整固定节点对移动节点的约束。仿真表明,相比传统VFA算法和CBA算法,本文提出的CAVFA算法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异构网络的覆盖率,且算法收敛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异构网络 网络覆盖 虚拟力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战环境下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理论与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2
作者 施文娟 孙彦景 +3 位作者 李松 翟文艳 谭泽富 蔡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0-25,共6页
针对挑战条件下复合介质中安全与环境监测的需求,为了克服路径损耗严重、信道条件动态变化和电源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复合介质应用的基于无线磁感应通信和磁感应波导通信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对无... 针对挑战条件下复合介质中安全与环境监测的需求,为了克服路径损耗严重、信道条件动态变化和电源条件受限等问题,提出了面向复合介质应用的基于无线磁感应通信和磁感应波导通信的理论模型,给出了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对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的研究方向及应用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开展相关研究的迫切性。无线磁感应传感网的研究对地下环境监测、长距离或人口密集区输油、输气、输水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挑战环境 磁感应 磁感应波导 无线磁感应传感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偿参数对串/串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望 伍小杰 +1 位作者 夏晨阳 刘旭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6-173,共8页
以串/串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S/S-WPT)系统为研究对象,为了给补偿电容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基于变压器T模型等效电路对S/S-W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了系统实现输出恒压时补偿电容参数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在该约束条件下,进一步... 以串/串补偿型无线电能传输(S/S-WPT)系统为研究对象,为了给补偿电容参数的优化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基于变压器T模型等效电路对S/S-WPT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得到了系统实现输出恒压时补偿电容参数需满足的约束条件。在该约束条件下,进一步分析补偿电容参数对输入阻抗、输出电压增益和系统效率的影响,并得出了输入阻抗为感性的条件、输出电压增益的调节方法以及系统效率的优化途径。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串/串补偿 补偿参数 恒压输出 系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系统的电磁耦合机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晨阳 马念 +3 位作者 陈锐 郑凯 任思源 陈俊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7-133,共7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 为解决现有基波—谐波双通路并行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研究采用双通路电磁耦合机构分离式设计导致体积较大、抗偏移特性较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电磁解耦。首先,对该电磁耦合机构的解耦机理进行分析,并利用Maxwell仿真软件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同时给出了优化设计方案,之后对双通路正交DD电磁耦合机构的横向和纵向偏移度进行分析,最终搭建系统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磁耦合机构发生横向或纵向偏移时,均可实现基波能量通路与谐波能量通路两通路之间的电磁解耦,验证了该电磁耦合机构的可行性与抗偏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正交DD 电磁解耦 基波 谐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电流增量的故障区间定位新方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宗伟林 邹运 +4 位作者 戴经纬 杨丽丽 王海波 张梦琦 骆德昌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8-134,共7页
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故障发生后健全线路及故障线路故障点下游暂态三相电流增量波形相似,而故障线路故障点上游故障相与非故障相暂态相电流增量波形差异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相电流增量的故障区间定... 为解决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定位效果不佳的问题,根据故障发生后健全线路及故障线路故障点下游暂态三相电流增量波形相似,而故障线路故障点上游故障相与非故障相暂态相电流增量波形差异较大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相电流增量的故障区间定位新方法。该方法利用各个检测点的三相电流增量求出各自的功率系数并发送到主机,通过对比相邻检测点的功率系数判断出故障区间。其优势在于仅利用电流作为故障区间定位特征量的同时减少了通信系统的压力。通过仿真和数据分析表明,该方法在各种初始电压相位下发生高、中、低阻接地时均能正确的判断出故障区间,具有原理简单、适用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单相接地 区间定位 相电流增量 功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内全双工无线通信自干扰消除及MAC调度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彦景 左海维 李松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73-887,共15页
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IBFD)无线通信允许节点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与传统双工相比理论上最大可成倍提高频谱利用率。分析了IBFD无线全双工通信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系统性地归纳了IBFD无线通信研究现状。介绍... 带内全双工(in-band full-duplex,IBFD)无线通信允许节点在同一频段上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与传统双工相比理论上最大可成倍提高频谱利用率。分析了IBFD无线全双工通信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系统性地归纳了IBFD无线通信研究现状。介绍了IBFD无线通信系统模型和关键技术,特别强调了自干扰消除方法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协议及调度机制的研究。最后结合当前研究和应用热点,提出了未来IBFD无线通信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内全双工 MAC协议 自干扰消除 频谱利用率 无线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T系统线性自抗扰恒压输出和最大效率跟踪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16
17
作者 夏晨阳 李晓丽 +3 位作者 韩潇左 杨旭浩 李欣宇 廖志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042-6052,共11页
为实现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系统在负载变化下的恒定电压和高效电能输出,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恒压输出和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跟踪的复合控制... 为实现感应电能传输(inductivepowertransfer,IPT)系统在负载变化下的恒定电压和高效电能输出,提出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LADRC)的恒压输出和基于阻抗匹配技术的最大效率跟踪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分析LCC-S型IPT系统的参数与效率、输出功率的关系,通过参数优化设计使最优效率达到最大化;然后,在副边采用基于Buck-Boost电路的阻抗匹配技术以实现最大效率跟踪,同时在原边设计一阶LADRC对输出电压进行闭环控制,并给出控制器参数选取规则,所提复合控制方法保证效率和电压2个控制回路之间的解耦运行;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当负载电阻从满载到轻载变化时,所提系统可以实现恒压输出,整体效率保持在85.7%,与比例积分控制相比,LADRC对负载扰动和参考电压扰动具有更好的输出电压动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电能传输 恒压输出 最大效率跟踪 线性自抗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能量高效的分布式非均匀分簇路由算法 被引量:19
18
作者 孙彦景 林昌林 江海峰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94-1200,共7页
针对分布式分簇路由多跳通信方式中出现的"热区"问题,在现有的分布式分簇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出了能量均衡前行路由算法(EBFA)。该算法采用非均匀分簇和簇间多跳转发策略,在多跳转发阶段,引入社会福利函数预先评估数据... 针对分布式分簇路由多跳通信方式中出现的"热区"问题,在现有的分布式分簇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改进,并提出了能量均衡前行路由算法(EBFA)。该算法采用非均匀分簇和簇间多跳转发策略,在多跳转发阶段,引入社会福利函数预先评估数据转发路径上节点间的能量均衡程度,选择能量均衡程度较好的作为转发节点。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LEACH和EEUC,此算法最大程度上延长了网络的生存周期,较好地均衡了节点间的能量,解决了多跳路由中热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NS 非均匀分簇 社会福利函数 多跳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 被引量:5
19
作者 夏晨阳 路强 +3 位作者 贾仁海 张杨 张望 伍小杰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92-98,共7页
为实现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负载及气隙变化时的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恒定,提出了一种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变压器漏感模型建立系统等效电路,得到了输出电压增益与输入阻抗的表达式;... 为实现感应耦合电能传输(ICPT)系统在负载及气隙变化时的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恒定,提出了一种采用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的电流型ICPT系统。首先,在基波条件下,依据变压器漏感模型建立系统等效电路,得到了输出电压增益与输入阻抗的表达式;然后,通过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推导出了动态负载下系统恒压供电和谐振工作频率稳定的条件。另外,当气隙变化时,利用动态调谐技术重新补偿耦合电感,可使得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在气隙变化前后保持不变。系统特性分析表明,所提出的CCL/LCC复合谐振网络电流型ICPT系统,在负载和气隙变化时可以保证输出电压和工作频率稳定。最后,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耦合电能传输 复合谐振网络 CCL/LCC 恒压稳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30
20
作者 夏晨阳 赵书泽 +1 位作者 杨颖 向付源 《广东电力》 2018年第11期3-14,共12页
电动汽车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有线充电带来的不方便、不灵活、易漏电等不足,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开始应用。目前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路-磁路设计、最优功率传... 电动汽车在未来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有线充电带来的不方便、不灵活、易漏电等不足,已经有了较大发展并逐渐开始应用。目前对于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路-磁路设计、最优功率传输、效率优化等方面,同时在磁路互操作性分析、异物检测、电磁屏蔽、电能与信号同步传输、动态无线充电路径导引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主要就目前国内外在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电路-磁路设计领域进行分析与总结。在电路设计和应用上,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高频逆变器电路拓扑,并对其进行对比;其次就目前几种较为常用的谐振补偿拓扑的补偿方式及特性进行了总结;在磁路设计和应用上,对国内外提出的一些典型磁路进行总结与对比,最后对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无线充电 磁路机构 电路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