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情境走向境脉的“生物学实验史”教学探索
1
作者
王慧敏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共4页
境脉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脉络,通过情境脉络将生物学课堂各个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物学实验史情境为脉络,以光合作用重要过程的建构为主线,探索从情境走向境脉的教学方式,...
境脉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脉络,通过情境脉络将生物学课堂各个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物学实验史情境为脉络,以光合作用重要过程的建构为主线,探索从情境走向境脉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连续、动态的境脉,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脉教学
生物学实验史
光合作用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本解读:教师视角向学生视角的过渡和融合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X期18-21,共4页
文本解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解读,即教师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学生解读,即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这两个解读由于主体学识、认知、阅历、修养等的差距,其结果往往存在着明显的高低...
文本解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解读,即教师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学生解读,即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这两个解读由于主体学识、认知、阅历、修养等的差距,其结果往往存在着明显的高低、深浅、上下之分。文本解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把教师解读结果呈现、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言语运用能力,而由教师解读过渡到学生解读,这中间还隔着“万水千山”。这是一个不断引导、启发、靠近、碰撞、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
教师视角
阅读文本
解读文本
运用能力
解读能力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本细读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3,共3页
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
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语文老师
教学特征
教学方法
实践过程
语文味
课改
误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问题解决视野下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的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栋梁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2,共4页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显然,课程标准不仅把问题解决...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显然,课程标准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物理学习的目标,还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鉴于此,与问题解决思想相关的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尽管这些模式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材
题解
新课程标准
现状
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
科学探究
物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X期16-19,共4页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中的基础,是关键中的关键。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扣住了最重要的抓手。然而,如何具体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却是...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中的基础,是关键中的关键。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扣住了最重要的抓手。然而,如何具体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却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语文教学向来以阅读教学为主体,其主要形式是以问题研讨为主要抓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着重进行的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鉴赏、审美、评价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建构
实践路径
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为主
语文教学
问题研讨
教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文文本解读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受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等多种文本阐释观的影响,语文文本解读的标准一向比较模糊。本文认为,要实现正确的文本解读,就要坚持"一主三辅"的文本解读观,即要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编者的...
受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等多种文本阐释观的影响,语文文本解读的标准一向比较模糊。本文认为,要实现正确的文本解读,就要坚持"一主三辅"的文本解读观,即要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编者的选文目的、尊重读者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文本
解读
困境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文体悟教学思想发展探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59,共2页
“体悟教学”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正在逐步被重视并兴起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著名的特级教师、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唐江澎老师给“体悟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就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
“体悟教学”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正在逐步被重视并兴起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著名的特级教师、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唐江澎老师给“体悟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就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和方法(如换位、参与、设境、对比、援例、譬喻等),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
思想发展
体悟
学习经验
新课程改革
教材编写者
教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学解读”区别于“文学解读”的四个原则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Z期14-17,共4页
“教学解读”的提出很有价值,它与个人解读、文学解读不能混为一谈,具有独特的对象和路径。对文学类文本而言,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一样,都是读者带着自己的阅历、经验等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从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鉴赏文本、评...
“教学解读”的提出很有价值,它与个人解读、文学解读不能混为一谈,具有独特的对象和路径。对文学类文本而言,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一样,都是读者带着自己的阅历、经验等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从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鉴赏文本、评价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解读
教学解读
文本对话
文学类
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题“小”点又何妨
被引量:
1
9
作者
曹加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83-84,共2页
教育教学中的小课题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小课题"小"在来源"小"、起点"低"、规模"小"、形式"小"、过程"实"、作用"小",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实在、...
教育教学中的小课题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小课题"小"在来源"小"、起点"低"、规模"小"、形式"小"、过程"实"、作用"小",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实在、易行、细微、灵活、切实、有用,因此,只要一线教师对小课题研究不厌其"小",扎扎实实地投身小课题研究,课题"小"点又何妨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题
实在
有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而征一国者”中“而”义辨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42,共2页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而征一国者”,苏教版教材注为“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将“而”理解成了连词。人教版教材将此句中的“而”注为:“通...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而征一国者”,苏教版教材注为“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将“而”理解成了连词。人教版教材将此句中的“而”注为:“通‘耐’,能。”我们经过仔细辨析,觉得这两种注释都不太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
人教版教材
《逍遥游》
苏教版
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用型教学须处理好三种关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1,36,共4页
当前,语用型教学正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正确开展语用型教学,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
语用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81,共3页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常会出现问题:一是题目用语不明,导致学生摸不透答题意图;二是设题者以自己个性化理解设置答案,不一定符合文本本意或读者共识;三是设题求深求新,甚至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难以认同。面对问题,要采取对策...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常会出现问题:一是题目用语不明,导致学生摸不透答题意图;二是设题者以自己个性化理解设置答案,不一定符合文本本意或读者共识;三是设题求深求新,甚至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难以认同。面对问题,要采取对策提高设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
阅读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使谁“勿知”,语用得知──《段太尉逸事状》文本细节的审美价值
13
作者
曹加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Z期37-38,共2页
教学柳宗元的名篇《段太尉逸事状》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段太尉“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中的“使勿知”,到底是使谁“勿知”呢?是使农者勿知,还是使焦令谌勿知呢?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极有语用价值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探究文本审美价...
教学柳宗元的名篇《段太尉逸事状》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段太尉“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中的“使勿知”,到底是使谁“勿知”呢?是使农者勿知,还是使焦令谌勿知呢?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极有语用价值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探究文本审美价值的深处,于是趁势引导学生对此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段太尉形象的理解,而且感悟到了古文大家柳宗元的“搏兔之力”。文本细节处的精心伏笔和照应,可以激发学生的细节意识,从而感受文本细处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太尉逸事状》
探究文本
审美价值
语用价值
引导学生
柳宗元
古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本解读应该尊重的四个标准
14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37,共3页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接受美学等理论的影响,主观性、随意性很大,很多解读看似新颖深刻,其实并不准确。这些并不准确的解读有时还被当作创意解读、深度解读的典范,刊载在一些主流刊物上,这无疑会给其他教师树立...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接受美学等理论的影响,主观性、随意性很大,很多解读看似新颖深刻,其实并不准确。这些并不准确的解读有时还被当作创意解读、深度解读的典范,刊载在一些主流刊物上,这无疑会给其他教师树立一个不好的示范。那么,语文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正确合理的文本解读呢?我认为应该尊重以下几个标准。一、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文本解读,就是要去深入品味作者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字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效果
于勒
文章篇
语言能力
语言意义
语言运用
写作方法
选文
解读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商榷二则
15
作者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8,共2页
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岈然”注为“山谷空阔的样子”。这是不准确的。这一句采用了并提或分承的修辞方法。并提或者分承。即“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
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岈然”注为“山谷空阔的样子”。这是不准确的。这一句采用了并提或分承的修辞方法。并提或者分承。即“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
高中语文教材
2008年
修辞方法
遣词造句
苏教版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选修课程开发实践标准例谈
16
作者
潘井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3,共4页
有人说课程就是师生学习的痕迹,这样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对于语文选修课程而言,一篇篇课文讲下去,充其量只是课,而不是课程。课程不光要有血肉,更要有一以贯之的灵魂。灵魂与血肉的有机统一方能造就生机勃勃课程。
关键词
课程开发
选修课程
标准
实践
一以贯之
灵魂
学习
师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积威约之渐也”的断句和理解
17
作者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65,共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中有句“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对于“积威约之渐也”.文中注为:“积累长期的威力制约.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状况。威约,威力制约。”①显然。编者将“威...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中有句“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对于“积威约之渐也”.文中注为:“积累长期的威力制约.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状况。威约,威力制约。”①显然。编者将“威约”当作一个整体,一起做动词“积”的宾语;认为本句的断句应该为“积威约/之渐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句
《报任安书》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威力
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老王》:一曲淳朴人性的颂歌
18
作者
梁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0,共3页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回来查查资料,才知道大家对《老王》主题的讨论很热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2007年第1期,《语文教学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王》
《语文教学之友》
颂歌
人性
淳朴
助人为乐
语文建设
老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语病设置不能走向误区
19
作者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3-55,共3页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高考语文的常见题型,作为基础知识题,本来不应是一个较难的题目.因为考生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寻找语病很有经验;而且所考查的病句类型只有六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然而,由于部分出题者并不愿设置考生...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高考语文的常见题型,作为基础知识题,本来不应是一个较难的题目.因为考生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寻找语病很有经验;而且所考查的病句类型只有六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然而,由于部分出题者并不愿设置考生容易发现的语病,喜欢增加语病设置的“隐蔽性”;或偏执于严格的语法要求,视很多正常的句子为“非法”,于是编出一些自以为设错高明、颇具新意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却不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下面以2013年高考中部分地区的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病
多面性
主语
多向性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者意图在文本解读中的困惑及对策
20
作者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56,共3页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否联系作者意图情况复杂。本文认为当作者意图不可考时,文本理解应以文本实际表达的意义为准。当作者意图可考时,如果作者意图和文本实际意义刚好一致,则作者意义就是文本意义;如果作者意图小于文本意义时,有时应以...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否联系作者意图情况复杂。本文认为当作者意图不可考时,文本理解应以文本实际表达的意义为准。当作者意图可考时,如果作者意图和文本实际意义刚好一致,则作者意义就是文本意义;如果作者意图小于文本意义时,有时应以作者意图作为理解文本的标准,有时应以文本意义作为理解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意图
文本理解
困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情境走向境脉的“生物学实验史”教学探索
1
作者
王慧敏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32,共4页
文摘
境脉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脉络,通过情境脉络将生物学课堂各个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物学实验史情境为脉络,以光合作用重要过程的建构为主线,探索从情境走向境脉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连续、动态的境脉,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境脉教学
生物学实验史
光合作用
核心素养
Keywords
context teaching
history of biological experiments
photosynthesis
core literacy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本解读:教师视角向学生视角的过渡和融合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X期18-21,共4页
文摘
文本解读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解读,即教师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是学生解读,即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本的印象和理解。这两个解读由于主体学识、认知、阅历、修养等的差距,其结果往往存在着明显的高低、深浅、上下之分。文本解读教学,不是简单地把教师解读结果呈现、传递给学生就可以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言语运用能力,而由教师解读过渡到学生解读,这中间还隔着“万水千山”。这是一个不断引导、启发、靠近、碰撞、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
教师视角
阅读文本
解读文本
运用能力
解读能力
教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本细读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被引量:
4
3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1-53,共3页
文摘
在当前后课改时代,文本细读被许多语文老师当作最能展示教学功底、代表语文教学特征、体现“语文味”的教学方法。然而,具体实践过程中,不少老师对文本细读存在着误解,文本细读教学也走进了种种误区。如何进行正确的文本细读呢?我认为要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关键词
文本细读
语文老师
教学特征
教学方法
实践过程
语文味
课改
误解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问题解决视野下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的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
3
4
作者
周栋梁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2,共4页
文摘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显然,课程标准不仅把问题解决作为物理学习的目标,还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鉴于此,与问题解决思想相关的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尽管这些模式不尽相同,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材
题解
新课程标准
现状
物理问题
物理学习
科学探究
物理原理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
2
5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X期16-19,共4页
文摘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中的基础,是关键中的关键。落实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扣住了最重要的抓手。然而,如何具体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却是广大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语文教学向来以阅读教学为主体,其主要形式是以问题研讨为主要抓手的师生之间的相互对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着重进行的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鉴赏、审美、评价等。
关键词
语言建构
实践路径
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
教学为主
语文教学
问题研讨
教学过程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文文本解读的困境和出路
被引量:
3
6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8-60,共3页
文摘
受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等多种文本阐释观的影响,语文文本解读的标准一向比较模糊。本文认为,要实现正确的文本解读,就要坚持"一主三辅"的文本解读观,即要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尊重作者的写作意图、尊重编者的选文目的、尊重读者的"普遍意义"。
关键词
语文
文本
解读
困境
出路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文体悟教学思想发展探究
被引量:
2
7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
灌南
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59,共2页
文摘
“体悟教学”是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正在逐步被重视并兴起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著名的特级教师、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编写者唐江澎老师给“体悟教学”下了这样的定义:就是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如调动主动性、鼓励参与和交流等)和方法(如换位、参与、设境、对比、援例、譬喻等),使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确实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经验(直接的生活经验和间接的学习经验、知识背景)与当前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能够产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形象的深刻感受和对方法技能的切实领会。
关键词
教学方法
中学语文
思想发展
体悟
学习经验
新课程改革
教材编写者
教学思想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学解读”区别于“文学解读”的四个原则
被引量:
1
8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Z期14-17,共4页
文摘
“教学解读”的提出很有价值,它与个人解读、文学解读不能混为一谈,具有独特的对象和路径。对文学类文本而言,教学解读与文学解读一样,都是读者带着自己的阅历、经验等走进文本,与作者和文本对话,从而感知文本、理解文本、鉴赏文本、评价文本。
关键词
文学解读
教学解读
文本对话
文学类
感知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题“小”点又何妨
被引量:
1
9
作者
曹加明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83-84,共2页
文摘
教育教学中的小课题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有效载体。小课题"小"在来源"小"、起点"低"、规模"小"、形式"小"、过程"实"、作用"小",小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实在、易行、细微、灵活、切实、有用,因此,只要一线教师对小课题研究不厌其"小",扎扎实实地投身小课题研究,课题"小"点又何妨呢?
关键词
课题
实在
有用
分类号
G40-03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而征一国者”中“而”义辨析
被引量:
1
10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1-42,共2页
文摘
庄子《逍遥游》中有这么一句:“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对“而征一国者”,苏教版教材注为“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将“而”理解成了连词。人教版教材将此句中的“而”注为:“通‘耐’,能。”我们经过仔细辨析,觉得这两种注释都不太妥当。
关键词
“而”
人教版教材
《逍遥游》
苏教版
注释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用型教学须处理好三种关系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21,36,共4页
文摘
当前,语用型教学正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正确开展语用型教学,须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
关键词
语文教学研究
语用
中小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的问题及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9-81,共3页
文摘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常会出现问题:一是题目用语不明,导致学生摸不透答题意图;二是设题者以自己个性化理解设置答案,不一定符合文本本意或读者共识;三是设题求深求新,甚至简单问题复杂化,导致学生难以认同。面对问题,要采取对策提高设题质量。
关键词
文学类文本
阅读
困难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使谁“勿知”,语用得知──《段太尉逸事状》文本细节的审美价值
13
作者
曹加明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Z期37-38,共2页
文摘
教学柳宗元的名篇《段太尉逸事状》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段太尉“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中的“使勿知”,到底是使谁“勿知”呢?是使农者勿知,还是使焦令谌勿知呢?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极有语用价值的问题,可以将学生引入探究文本审美价值的深处,于是趁势引导学生对此积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交流,不仅加深了对段太尉形象的理解,而且感悟到了古文大家柳宗元的“搏兔之力”。文本细节处的精心伏笔和照应,可以激发学生的细节意识,从而感受文本细处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
《段太尉逸事状》
探究文本
审美价值
语用价值
引导学生
柳宗元
古文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本解读应该尊重的四个标准
14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5-37,共3页
文摘
近年来的语文教学文本解读由于受后现代主义、接受美学等理论的影响,主观性、随意性很大,很多解读看似新颖深刻,其实并不准确。这些并不准确的解读有时还被当作创意解读、深度解读的典范,刊载在一些主流刊物上,这无疑会给其他教师树立一个不好的示范。那么,语文教学中到底怎样进行正确合理的文本解读呢?我认为应该尊重以下几个标准。一、尊重文本的客观表述文本解读,就是要去深入品味作者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字以及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效果
于勒
文章篇
语言能力
语言意义
语言运用
写作方法
选文
解读文本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商榷二则
15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58,共2页
文摘
1.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2008年第5版)“岈然”注为“山谷空阔的样子”。这是不准确的。这一句采用了并提或分承的修辞方法。并提或者分承。即“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两个句子的话,合并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
关键词
《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
高中语文教材
2008年
修辞方法
遣词造句
苏教版
句子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选修课程开发实践标准例谈
16
作者
潘井亚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3,共4页
文摘
有人说课程就是师生学习的痕迹,这样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对于语文选修课程而言,一篇篇课文讲下去,充其量只是课,而不是课程。课程不光要有血肉,更要有一以贯之的灵魂。灵魂与血肉的有机统一方能造就生机勃勃课程。
关键词
课程开发
选修课程
标准
实践
一以贯之
灵魂
学习
师生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积威约之渐也”的断句和理解
17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4-65,共2页
文摘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报任安书》中有句“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对于“积威约之渐也”.文中注为:“积累长期的威力制约.逐渐形成了目前的状况。威约,威力制约。”①显然。编者将“威约”当作一个整体,一起做动词“积”的宾语;认为本句的断句应该为“积威约/之渐也”。
关键词
断句
《报任安书》
高中语文
苏教版
威力
动词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老王》:一曲淳朴人性的颂歌
18
作者
梁杰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0,共3页
文摘
几天前我应邀为优课竞赛做评委,老师上课的文章自选。巧合的是几位老师不约而同都选了杨绛先生的《老王》,但他们的读解我不敢苟同。在课堂上,竟有老师认同学生这样的理解:“从老王身上,我们学到了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回来查查资料,才知道大家对《老王》主题的讨论很热烈,《语文建设》2006年第9期、2007年第1期,《语文教学之友》
关键词
《老王》
《语文教学之友》
颂歌
人性
淳朴
助人为乐
语文建设
老师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语病设置不能走向误区
19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3-55,共3页
文摘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历年各地高考语文的常见题型,作为基础知识题,本来不应是一个较难的题目.因为考生经过大量的实战训练,寻找语病很有经验;而且所考查的病句类型只有六种,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掌握.然而,由于部分出题者并不愿设置考生容易发现的语病,喜欢增加语病设置的“隐蔽性”;或偏执于严格的语法要求,视很多正常的句子为“非法”,于是编出一些自以为设错高明、颇具新意的题目来考查考生,却不想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下面以2013年高考中部分地区的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语病
多面性
主语
多向性
误区
分类号
G634.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意图在文本解读中的困惑及对策
20
作者
杨帆
机构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4-56,共3页
文摘
语文教学文本解读是否联系作者意图情况复杂。本文认为当作者意图不可考时,文本理解应以文本实际表达的意义为准。当作者意图可考时,如果作者意图和文本实际意义刚好一致,则作者意义就是文本意义;如果作者意图小于文本意义时,有时应以作者意图作为理解文本的标准,有时应以文本意义作为理解的标准。
关键词
作者意图
文本理解
困难
对策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情境走向境脉的“生物学实验史”教学探索
王慧敏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本解读:教师视角向学生视角的过渡和融合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文本细读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问题解决视野下高中物理教材重构的现状及思考
周栋梁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语言建构与运用”在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语文文本解读的困境和出路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语文体悟教学思想发展探究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教学解读”区别于“文学解读”的四个原则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课题“小”点又何妨
曹加明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而征一国者”中“而”义辨析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语用型教学须处理好三种关系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设题的问题及思考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使谁“勿知”,语用得知──《段太尉逸事状》文本细节的审美价值
曹加明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文本解读应该尊重的四个标准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始得西山宴游记》注释商榷二则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选修课程开发实践标准例谈
潘井亚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积威约之渐也”的断句和理解
杨帆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老王》:一曲淳朴人性的颂歌
梁杰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语病设置不能走向误区
杨帆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作者意图在文本解读中的困惑及对策
杨帆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