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阳洋马药材基地抗癌植物资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汤新慧 傅春艳 +1 位作者 姚金平 祁立勇 《江苏林业科技》 2007年第2期33-35,39,共4页
对盐城市射阳洋马药材基地的抗癌植物资源按种属进行了整理、分类,结果表明该基地的抗癌植物约57科117种。概述了其中主要抗癌植物的药用部位及活性成分,分析了基地抗癌植物开发利用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抗癌植物资源的对策。
关键词 射阳洋马 抗癌植物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4-295,共2页
测定和分析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泥螺软体部(干重)中含水分6.38%,粗蛋白质53.72%、粗脂肪5.48%、灰分17.05%、总糖12.83%;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EAA/AAT为0.38,EAA/NEAA为0.61,与FAO/WHO蛋白质理想模式接近;氨基... 测定和分析盐城沿海滩涂泥螺软体部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泥螺软体部(干重)中含水分6.38%,粗蛋白质53.72%、粗脂肪5.48%、灰分17.05%、总糖12.83%;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EAA/AAT为0.38,EAA/NEAA为0.61,与FAO/WHO蛋白质理想模式接近;氨基酸中呈味氨基酸达44.4%;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中,第1、2限制性氨基酸分别为蛋氨酸+胱氨酸和缬氨酸。泥螺软体部含有15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3∶1∶2;EPA和DHA含量达到脂肪酸总量的2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营养成分 营养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甘紫菜挥发油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兴宽 郁建平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3-274,共2页
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的干燥藻体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是不加乙醚的挥发油提取器的水提取法,收油率为0.98%;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干燥藻体挥发油对二苯代苦味肼基... 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的干燥藻体挥发油的提取方法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方法是不加乙醚的挥发油提取器的水提取法,收油率为0.98%;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干燥藻体挥发油对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有较为明显的清除作用,在0.01—1.00g/L浓度范围内随剂量增加,清除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紫菜 挥发油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雁形目鸟类分类及其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加连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9-41,共3页
为进一步探讨雁形目复杂富有争议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获取27属50种雁形目鸟类Cyt b基因,采用贝叶斯方法重建系统发育树。通过与现有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比较,支持将雁形目分为鸭科、鹊雁科、树鸭科和鸭... 为进一步探讨雁形目复杂富有争议的系统发育关系,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获取27属50种雁形目鸟类Cyt b基因,采用贝叶斯方法重建系统发育树。通过与现有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比较,支持将雁形目分为鸭科、鹊雁科、树鸭科和鸭科,鸭科分为硬尾鸭亚科、雁亚科和鸭亚科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T B基因 分类 系统发育 雁形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小洋河的水质
5
作者 汤新慧 张丰 +2 位作者 丁文英 周旭 刘冠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07,共2页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 采用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技术,测定微核率,对小洋河市区段河水进行遗传毒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小洋河市区段各采样点河水组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且蝌蚪红细胞对致突变物质的敏感性高于泥鳅红细胞。小洋河水质对泥鳅及蝌蚪红细胞均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水样中有致突变活性物质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泥鳅 红细胞微核技术 小洋河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资源植物播娘蒿的特征特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延球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8期179-180,183,共3页
初步研究了在全国广泛分布的、多用途的野生资源植物播娘蒿的植物学和农业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食品、食用油、营养保健、化工、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各种用途,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一野生资源植物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播娘蒿 野生资源植物 特征特性 开发利用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甘紫菜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7
作者 刘兴宽 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15-10516,共2页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的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 [目的]研究沿海滩涂甘紫菜的挥发油成分及抗菌活性。[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进行分析,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应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干燥藻体挥发油中分离出43种成分,鉴定出28种,鉴定率为65.12%。主要成分是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含量为40.96%;其次是肉桂酸乙酯,含量为23.68%。抗菌活性研究表明,沿海滩涂甘紫菜的干燥藻体挥发油对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枯草杆菌和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甘紫菜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滩涂甘紫菜Porphyra tenera Kjellm.色素的抗氧化性研究
8
作者 刘兴宽 郁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11809-11810,共2页
[目的]为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色素,分别用Fenton反应法和DPPH法测定该色素对羟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当沿海滩涂甘紫菜藻体色素... [目的]为沿海滩涂甘紫菜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色素,分别用Fenton反应法和DPPH法测定该色素对羟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研究其抗氧化性。[结果]当沿海滩涂甘紫菜藻体色素、BHT的浓度为0.10 g/L时,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57.2%和67.8%。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色素对DPPH.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其清除作用在0.05-0.80 g/L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0.10 g/L的BHT对DPPH.的清除率为75.8%。当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色素、BHT的浓度均为0.10 g/L时,色素对羟自由基、DPPH.的清除率分别是BHT的84.4%和86.0%。[结论]沿海滩涂甘紫菜干燥藻体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滩涂甘紫菜 色素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P56和部分来源多糖裂解酶家族Ⅰ的其它蛋白的系统演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庆新 张宇玲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288,共7页
果胶裂解酶包含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和果胶酸酯裂解酶(pectin lyase)二种形式,是一类多糖裂解酶,由细菌、真菌、植物和线虫等生物产生,分布在5个多糖裂解酶家族,果胶酶在食品与饮料、纺织与洗涤、制药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利... 果胶裂解酶包含果胶酸裂解酶(pectate lyase)和果胶酸酯裂解酶(pectin lyase)二种形式,是一类多糖裂解酶,由细菌、真菌、植物和线虫等生物产生,分布在5个多糖裂解酶家族,果胶酶在食品与饮料、纺织与洗涤、制药等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利用NCBI BLASTX服务器,搜索与番茄P56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且都属于多糖裂解酶家族Ⅰ的果胶裂解酶蛋白序列共28条,用DNAMAN软件分析其保守区,用CLUSTALX8.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Bi-oEdit软件进行文件转换,进一步用PUAP4.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的MP树(phylogenetic trees)和NJ树(neighbor-joining)显示:来自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细菌的果胶酸裂解酶分别可聚为一个独立的类群;相对于细菌果胶酸裂解酶和真菌果胶酸酯裂解酶而言,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的果胶酸裂解酶A和植物的果胶酸裂解酶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的果胶酸酯裂解酶和真菌的果胶酸酯裂解酶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酸裂解酶 果胶酸酯裂解酶 多糖裂解酶家族Ⅰ 系统演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探讨鹿科动物系统发生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忠权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2,共4页
鹿类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獐亚科的设立与否。通过测定獐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并从GenBank获得鹿类另外14种动物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全序列,以水牛和绵羊作双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鹿类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及獐亚科的... 鹿类动物的系统演化关系一直存在争议,特别是獐亚科的设立与否。通过测定獐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并从GenBank获得鹿类另外14种动物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全序列,以水牛和绵羊作双外群,构建系统进化树,探讨鹿类动物系统发生关系及獐亚科的有效性。结果分析表明:(1)支持鹿科分为鹿亚科、麂亚科、獐亚科和美洲鹿亚科,麝科成立;(2)獐亚科有效,支持獐与原属美洲鹿亚科狍共同组成獐亚科;(3)毛冠鹿的分类地位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科 獐亚科 16SRRNA基因 系统发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色补血草的氨基酸含量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浩 别红桂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药用植物二色补血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N=58.7%、E/T=37.0%,与WHO/FAO提出E/N约为60%、E/T约为40%的理... 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药用植物二色补血草中各种氨基酸的组成,并对其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二色补血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各种氨基酸配比合理;E/N=58.7%、E/T=37.0%,与WHO/FAO提出E/N约为60%、E/T约为40%的理想模式接近;除赖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评分均在90分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色补血草 氨基酸 测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