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的江苏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李大命 刘燕山 +4 位作者 唐晟凯 张增 王超群 穆欢 王华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 为掌握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资源状况,利用COⅠ基因序列研究了6个湖泊(太湖、滆湖、长荡湖、高邮湖、洪泽湖和骆马湖)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分析的630 bp COⅠ基因片段中,碱基A+T含量(55.3%)高于C+G含量(44.7%)。223条COⅠ序列检测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494~0.66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9~0.0019,总体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576和0.0012,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点,表明6个湖泊鳙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99.39%),总遗传分化指数为0.0061,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为-0.0228~0.0445,遗传距离为0.0012~0.0027,表明群体间没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单倍型系统发育树和网络结构图显示,单倍型在6个群体中混杂分布,未形成特定的湖泊分支。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表明,整个鳙群体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结果表明,江苏湖泊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结构趋于同质化,需要采取措施提高鳙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Ⅰ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春雷护渔”专项执法行动启动
2
作者 《科学养鱼》 2025年第4期89-89,共1页
为确保湖区春季禁渔秩序平稳,严厉打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滆湖禁捕成效,近日由江苏省滆湖渔政监督支队联合省厅品牌中心、宣教中心、常州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和武进分局以及武进区和宜兴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的“春雷护渔”专项执法... 为确保湖区春季禁渔秩序平稳,严厉打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巩固滆湖禁捕成效,近日由江苏省滆湖渔政监督支队联合省厅品牌中心、宣教中心、常州市公安局水警支队和武进分局以及武进区和宜兴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开展的“春雷护渔”专项执法行动在滆湖渔政二大队执法基地启动。启动仪式上,滆湖渔政支队分管负责同志作动员讲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违规行为 滆湖 专项执法行动 春季禁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滆湖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养护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晓峰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8期50-51,共2页
滆湖是苏南太湖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维系着沿湖百万大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沿湖各级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环境生态得到逐步好转... 滆湖是苏南太湖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湖上游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维系着沿湖百万大众生产生活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近十年来,沿湖各级政府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业部门大力开展资源养护、生态建设,环境生态得到逐步好转。从某种意义上说,滆湖渔业资源养护的好坏,决定着滆湖渔业生态修复的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资源养护 滆湖 生态环境 湿地生态系统 区域经济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漾湖鱼类群落调查
4
作者 沈冬冬 刘燕山 +3 位作者 李大命 孔力豪 王华 王彬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长漾湖的鱼类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对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 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长漾湖的鱼类群落和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等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尺度排序(NMDS),对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监测到鱼类32种,隶属于5目7科25属32种,其中鲤形目最多,占总种类数的78.13%。长漾湖鱼类以定居性鱼类、中上层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占比较高。长漾湖第一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nasus),其次为达氏鲌(Culter dabryi)、鳙(Aristichthys nobilis)、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似刺鳊鮈(Paracanthobrama guichenoti)。H’、d和J分别为1.51~2.19、2.00~3.38和0.65~0.77。聚类分析表明,长漾湖各季节不同点位的鱼类群落相似性均高于49.01%。提出,应继续加大长漾湖的渔业资源养护力度,通过放流鲢鳙等净水物种、控制陆源污染物等方式,调节湖泊水域环境质量,恢复水生植被,提高鱼类产卵效能,关注保护物种资源变化规律,从而为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长漾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大食物观,江苏滆湖水中粮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索维国 杨连飞 《中国水产》 CAS 2023年第12期23-25,共3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滆湖通过深入学习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精神,凝练了建设水中粮仓的实践“三原则”,着力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规范试验运营、界定资源权属和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探索... 本文主要介绍了江苏滆湖通过深入学习大食物观的重要指示精神,凝练了建设水中粮仓的实践“三原则”,着力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规范试验运营、界定资源权属和落实监管责任等方面,探索出水中粮仓建设的五个核心要素,取得了良好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期为产业兴旺、保障退养退捕渔民生计作出重要贡献,助力十年禁渔政策落实落细落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渔业 粮仓建设 生态保护 产业兴旺 实施方案 监管责任 探索与实践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鲢、鳙种群生长特征及起捕规格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9 位作者 刘燕山 周志军 谷先坤 殷稼雯 刘洋 何浩然 沈冬冬 朱凛 李春宁 张彤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4.3%。鲢、鳙的体长与体质量符合幂指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m=0.011L^(3.149)和m=0.0273L^(2.9412)。鲢、鳙的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鲢的生长方程为L_(t)=97.55[1-e^(-0.2052(t+0.4577))]和m_(t)=20203.64[1-e^(-0.2052(t+0.4577))]3.149,鳙的生长方程为Lt=108.48[1-e^(-0.16(t+1.008))]和mt=26456.54[1-e^(-0.16(t+1.008))]2.9412。根据鲢、鳙的生长方程计算出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并得出鲢、鳙生长拐点分别为5.13、5.73龄。综合考虑鲢、鳙的生长特征、生态作用及市场需求,建议选择5^(+)龄作为滆湖鲢、鳙的起捕年龄。研究结果为滆湖鲢、鳙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滆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年龄 生长特征 捕捞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鲢和鳙肠道生长格局研究
7
作者 胡忠军 施玉雪 +4 位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孙宇 于文涵 刘其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99,共8页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 肠道形态种间差异是动物对食物质量的长期进化响应,本文研究了滆湖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nobilis)肠长(GL)和肠重(GM)两种肠道形态参数的生长格局,并探讨了它们对鲢鳙食性差异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滆湖鲢、鳙GL相对身体大小(体长BL和体重BM)、GM相对GL、肠道内含物重(GCM)相对BM均呈正异速生长或增加,鲢鳙GM相对BM分别呈等速和负异速生长。相对肠长(RGL)、ZI指数、相对肠道内含物重指数(RGCM)鲢显著大于鳙,GM/GL比值正好相反,相对肠重(RGM)鲢鳙间无显著差异。根据文献对比及RGL与营养级的经验公式,鲢鳙均为偏浮游植物杂食性鱼类,这与鳙为偏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的普遍认识不太一致,说明国内需要更多的研究以增加RGL对鱼类食性的指示作用。与鳙相比,鲢从更多且质量较低的食物中满足营养和能量需求的主要机制是增加肠道长度而不是分配更多组织给肠道。肠长能而肠重不能识别体型相似的2个近缘物种(鲢鳙)的食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肠道指数 异速生长 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孔优佳 徐东炯 +1 位作者 刘其根 胡忠军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4,共8页
在滆湖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为湖滨带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滆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实用示范技术。在太滆运河滆湖河口28.67 hm^2试验区内设置围隔,放养鲢鳙、细鳞鲴、三角帆蚌,保护和栽培水生... 在滆湖湖滨带进行生态修复试验,为湖滨带修复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滆湖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太湖流域湖滨带生态功能恢复提供实用示范技术。在太滆运河滆湖河口28.67 hm^2试验区内设置围隔,放养鲢鳙、细鳞鲴、三角帆蚌,保护和栽培水生植物等,对比分析各种工程技术措施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对营养盐削减效果,监测和评价水质。2008-2009年试验期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试验区综合污染指数1.76~1.79,为重污染水平;对照点(滆湖大湖区)为2.03~2.09,属严重污染水平,试验区污染程度较对照点降低了一个等级。以漂浮植物为主的湖滨带湖湾湿地生物群落发育良好,与对照点相比,试验区TN去除率达26.52%,TP为27.92%,而NH_3-N为46.15%~68.12%,但chl-a及COD_(Mn)则高于对照点。在试验区内的围隔试验中,以沉水植物为主的除磷效果最好,达37.06%。放养的鲢鳙有效控制了蓝藻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水生动物 水生植物 生态修复 滆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鲢鳙鱼增殖放流效果初步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孔优佳 花少鹏 +4 位作者 朱颖 刘其根 胡忠军 徐东炯 周巍 《水产养殖》 CAS 2015年第10期20-26,共7页
2014年在滆湖鲌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了(鲢)鳙标志放流试验,其中放流鲢鱼种71 296尾,规格为125 g/尾;鳙鱼种放流两种规格,共计99 268尾,其规格、数量分别为103.8 g/尾、77 929尾和265.7 g/尾、21 339尾。采用T型标志,标记鳙鱼种12 ... 2014年在滆湖鲌类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了(鲢)鳙标志放流试验,其中放流鲢鱼种71 296尾,规格为125 g/尾;鳙鱼种放流两种规格,共计99 268尾,其规格、数量分别为103.8 g/尾、77 929尾和265.7 g/尾、21 339尾。采用T型标志,标记鳙鱼种12 358尾,标志了其中规格为103.8 g/尾的鳙8 449尾,占68.37%。规格为265.7 g/尾的3909尾,占31.63%,标记率为12.45%。标志鱼于2014年元月2日放流入湖,在2014年8—10月分3批次试捕。统计结果表明,经9个月左右放流,鳙测试回捕率平均达53.17%。根据鲢、鳙测试渔获率,推算出鲢回捕率为39.18%。鳙平均增重达21.36倍,鲢20.96倍。鳙鱼种放流的经济效益达11.35倍,鲢鱼种为8.24倍。鲢鳙增殖放流效果显著。同时建议进一步增加鲢鳙放流量、提高夏花鱼种放流规格、建设夏花暂养区等措施,逐步修复鲌类保护区食物网结构,促进滆湖增殖保护型渔业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标志放流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甲鱼生态高效养殖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光明 耿建国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32-334,共3页
介绍了在草型浅水湖泊滆湖中进行甲鱼生态高效养殖的技术,包括湖泊中甲鱼生态养殖基地的选择标准、养殖模式及养殖设施、鳖种的放养、日常管理、越冬管理、捕捞及运输等。
关键词 甲鱼 滆湖 浅水湖泊 围网 生态养殖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红鲌湖泊网围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研究
11
作者 杨光明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6-36,共1页
为迎合市场消费需求,笔者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江苏省漏湖大水体内利用网围(围栏)进行了翘嘴红鲐健康高效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关键词 高效养殖技术 健康 网围 湖泊 养殖试验 消费需求 江苏省 围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头鲂“浦江1号”湖泊网围健康高效养殖技术
12
作者 杨光明 袁春霞 栾天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11期41-42,共2页
团头鲂“浦江1号”是1986年以来由上海海洋大学引进湖北省淤泥湖团头鲂原种,采用群体选育方法,精心选育而成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经10多年人工定向选育,其遗传性状稳定、纯度高,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适应性广和抗病能力强等优良性... 团头鲂“浦江1号”是1986年以来由上海海洋大学引进湖北省淤泥湖团头鲂原种,采用群体选育方法,精心选育而成的水产养殖优良品种。经10多年人工定向选育,其遗传性状稳定、纯度高,具有生长快、体型好、适应性广和抗病能力强等优良性状。国家级江苏涓湖团头鲂良种场经多年在漏湖水域网围内开展团头鲂“浦江1号”商品鱼健康高效养殖技术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养殖技术 浦江1号 团头鲂 健康 网围 湖泊 选育方法 海洋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鱼湖泊网围生态低碳高效养殖试验
13
作者 杨光明 袁春霞 栾天 《水产养殖》 CAS 2013年第12期26-28,共3页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 鲢、鳙鱼是我国传统四大家鱼中的两种,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我国鲢、鳙鱼的养殖从唐代鲤鱼养殖的衰败开始兴盛,一直到现在仍然是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但根据鲢、鳙鱼的生理和生态习性一般在养殖生产中都把其作为混养而非主养种类.江苏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随着周边经济的快速发展,滆湖近二十年来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监测结果表明,滆湖的总氮、总磷含量较20世纪80年代增长了近十倍,富营养化已导致滆湖从草型湖泊转变为现在的藻型湖泊,水生植被大量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试验 淡水湖泊 生态习性 鲢鳙鱼 低碳 网围 富营养化 滤食性鱼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控养水葫芦改善滇池外海水质效果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志勇 徐寸发 +7 位作者 闻学政 张晋华 秦红杰 张迎颖 杨光明 李晓铭 刘海琴 严少华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5-672,共8页
2011─2013年,在滇池外海水域实施了规模化控养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试验性工程,以及外海湖体与控养区内、外水质的变化分析,探讨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对外海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在滇池外海控养... 2011─2013年,在滇池外海水域实施了规模化控养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修复富营养化湖泊水体的试验性工程,以及外海湖体与控养区内、外水质的变化分析,探讨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对外海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在滇池外海控养水域生长迅速,安全可控,并未出现逃逸泛滥现象。2012和2013年水葫芦最大覆盖面积分别为556.39和257.87hm2,通过对其采收共计从外海水体带走氮691.89 t,磷57.40 t;工程实施期间,外海全湖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水体TP平均浓度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水体TN平均浓度显著下降,尤其2012年,外海湖体TN平均质量浓度由2011年的2.80 mg·L-1降至1.96 mg·L-1,同比下降了30.00%;水葫芦控养区内水体TN和TP平均浓度较控养区外分别下降了28.52%和13.04%。综上分析,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可削减水体大量的氮、磷,尽管水葫芦覆盖面积不足外海水域面积的2.00%,但仍对外海全湖水质改善具有一定效果。该研究为规模化控养水葫芦应用于大型富营养化湖泊的治理提供了工程实践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葫芦 水质改善 滇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