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田玉龙 邢玉良 +1 位作者 葛中春 柏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12-214,217,共4页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负荷剂量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 目的:探讨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负荷剂量组两组,各6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另外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负荷剂量组于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给予40mg/d维持剂量,持续治疗4周后调整为20mg/d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活化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血浆内皮素-1(ET-1)、P选择素(CD62P)和糖蛋白(GP)Ⅱb/Ⅲa水平有所升高,一氧化氮(NO)水平有所降低,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负荷剂量组术后4周ET-1、CD62P和GPⅡb/Ⅲa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与PCI术前和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组PCI术后4周IL-6、TNF-α和hs-CR水平显著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荷量加高维持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管内皮功能 血小板活化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