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北部内陆水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特征及时空格局 被引量:1
1
作者 殷稼雯 李加男 +7 位作者 张增 刘小维 张振宇 刘燕山 谷先坤 李大命 张彤晴 许浩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1期261-268,共8页
为了解江苏省北部内陆水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通过多样性指数进行生态健康评价,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江苏北部内陆水域10个水体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设置87个采样点,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8种,隶属于3门8纲22科,其中腹足纲所占... 为了解江苏省北部内陆水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并通过多样性指数进行生态健康评价,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3月对江苏北部内陆水域10个水体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设置87个采样点,获得大型底栖动物68种,隶属于3门8纲22科,其中腹足纲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寡毛类。调查水域的群落结构存在季节性和地域间差异,群落数量特征和结构复杂性表现为春季、夏季和冬季均高于秋季。10个水体年平均密度为64.64ind./m^2,各湖泊间在季节梯度上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而水体之间密度除春季和冬季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季节均呈显著差异(P<0.05)。水质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水体间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都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江苏北部内陆水域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相对复杂,整体水质仍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水域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大型底栖动物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Ⅰ基因的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5 位作者 唐晟凯 刘燕山 蒋琦辰 何浩然 沈冬冬 张彤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77-181,共5页
为探究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种鲌类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评价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技术,获得长度为630 bp 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鲌类COⅠ... 为探究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3种鲌类遗传资源状况,利用线粒体DNA COⅠ基因序列评价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及种群历史动态。通过PCR技术和测序技术,获得长度为630 bp 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3种鲌类COⅠ基因序列碱基组成相似,且具有明显碱基组成偏向性,A+T的含量高于G+C的含量。翘嘴鲌的46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了4种单倍型(Hq1-Hq4),翘嘴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2和0.00085;蒙古鲌的20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4种单倍型(Hm1-Hm4),蒙古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95和0.00190;达氏鲌的41条COⅠ基因片段发现4个变异位点,定义5种单倍型(Hd1-Hd5),达氏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230和0.00053。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显示,3种鲌类在历史进化过程中经历了不明显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滆湖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种鲌类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群遗传组成趋于单一化,需要采取措施增加鲌类种群数量,提高其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遗传多样性 COⅠ基因 翘嘴鲌 蒙古鲌 达氏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秋冬季鱼类资源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朱滨清 唐晟凯 +4 位作者 李鹏 张彤晴 张伟 李大命 刘燕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58-162,共5页
2017年对骆马湖秋冬季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54种鱼类,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1.1%,新记录的种类为纹缟鰕虎鱼。4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刀... 2017年对骆马湖秋冬季鱼类资源进行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54种鱼类,隶属于7目、14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1.1%,新记录的种类为纹缟鰕虎鱼。4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刀鲚、鲤等。4个监测点的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S1的H′、J′均值均显著高于S2、S3(P<0.05),S1与S4的D、H′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J′均值差异显著(P<0.05)。整体上看,在4个监测点中,S1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其次为S4,S2与S3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对4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S4与S2、S3的鱼类群落组成比较接近,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S4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资源,建议优化增殖放流品种结构,保护和修复底质环境,同时须重视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2
4
作者 杨颖 王芸芸 蒋琦辰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0年第5期24-28,共5页
槲皮素是自然界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下调活性氧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抗菌和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本文简述了槲皮素在自... 槲皮素是自然界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干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下调活性氧介导的下游信号通路等方式,发挥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症、抗菌和保护心血管等药理作用。本文简述了槲皮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并阐述其药理价值和近年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抗氧化 抗肿瘤 抗菌 抗炎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的江淮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大命 杨子萍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20,共8页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 以线粒体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长江、淮河下游6个湖泊翘嘴鲌群体共262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及历史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翘嘴鲌Cytb基因序列全长为1141 bp,碱基A+T的含量(55.9%)高于G+C含量(44.1%)。262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42个变异位点,定义46个单倍型,总群体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16±0.010和0.00256±0.00008;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798±0.059)~(0.927±0.01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04±0.00027)~(0.00285±0.00018),表明翘嘴鲌遗传多样性属于高Hd和低Pi模式。基于单倍型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和进化网络图显示,6个群体的单倍型未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91.64%),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08362(P<0.01);6个群体间的F_(st)为-0.00427~0.15529,其中,长江群体和淮河群体间均具有显著中度或高度遗传分化(P<0.05)。中性检验结果显示,Tajima’s D和Fu’s F_(s)均为负值(P<0.05),核苷酸不配对分布曲线呈现单峰型,表明翘嘴鲌群体在历史上经历过显著的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江淮下游湖泊的翘嘴鲌野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长江水系群体和淮河水系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应采取措施恢复翘嘴鲌资源量及提高其遗传多样性,并将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湖泊群体划分为不同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CYTB基因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群历史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滆湖鲢、鳙种群生长特征及起捕规格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9 位作者 刘燕山 周志军 谷先坤 殷稼雯 刘洋 何浩然 沈冬冬 朱凛 李春宁 张彤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 2019年7—11月在滆湖采集了126尾鲢、153尾鳙样本,研究鲢、鳙年龄组成及生长特征。结果显示,鲢由0^(+)~5^(+)龄共6个年龄段组成,其中0^(+)~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1.0%。鳙由1^(+)~8+龄共8个年龄段组成,其中1^(+)~3^(+)龄的低龄组占据明显优势,种群数量占比为84.3%。鲢、鳙的体长与体质量符合幂指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m=0.011L^(3.149)和m=0.0273L^(2.9412)。鲢、鳙的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表示,鲢的生长方程为L_(t)=97.55[1-e^(-0.2052(t+0.4577))]和m_(t)=20203.64[1-e^(-0.2052(t+0.4577))]3.149,鳙的生长方程为Lt=108.48[1-e^(-0.16(t+1.008))]和mt=26456.54[1-e^(-0.16(t+1.008))]2.9412。根据鲢、鳙的生长方程计算出生长速度和生长加速度方程,并得出鲢、鳙生长拐点分别为5.13、5.73龄。综合考虑鲢、鳙的生长特征、生态作用及市场需求,建议选择5^(+)龄作为滆湖鲢、鳙的起捕年龄。研究结果为滆湖鲢、鳙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及滆湖生态环境修复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滆湖 年龄 生长特征 捕捞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的洪泽湖湖鲚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大命 张彤晴 +5 位作者 唐晟凯 关浩勇 刘燕山 穆欢 黄越峰 潘建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36-39,共4页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简称Cyt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调查洪泽湖湖鲚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碱基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显示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40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14个变异位...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简称Cytb)基因和控制区(D-loop)序列作为分子标记,调查洪泽湖湖鲚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碱基A+T含量均高于G+C含量,显示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40条Cytb基因序列检出14个变异位点,定义13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 762±0. 067、0. 0018 2±0. 000 28,平均碱基差异数为2. 073; 40条D-loop区序列检出54个变异位点,定义17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 727±0. 078、0. 006 10±0. 001 00,平均碱基差异数为7. 378。13个Cytb基因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 001~0. 004之间,17个D-loop区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 001~0. 018之间,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简称NJ)系统进化树显示单倍型聚为1支。Cytb基因和D-loop区序列中性检测Tajima's D和Fu's F_s结果产生的D和F_s值为负值,且Cytb基因的F_s值统计结果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同时,Cytb基因序列的岐点分布图呈现单峰型,均表明洪泽湖湖鲚近期经历了种群扩张。整体来看,洪泽湖湖鲚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鲚 遗传多样性 线粒体DNA CYTB基因 控制区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夏季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空间分布 被引量:7
8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4 位作者 李大命 李强 高军 刘小维 刘燕山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期107-111,共5页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 于2013—2015年对骆马湖夏季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鱼类群落组成、优势种、多样性、空间分布等。共监测到鱼类57种,隶属于8目15科,其中鲤形目占总种数的64.9%。3个监测点的鱼类优势种有所差异,共同优势种为鲫(Carassius auratus)、鲤(Cyprinus carpio)、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3个监测点相比,S1点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较高(P<0.05),S2、S3的H'、J'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对3个监测点的鱼类种类组成进行了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监测点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S2与S3的鱼类群落相似性程度较高,S1的鱼类群落结构与S2、S3差异相对较大。为保护骆马湖鱼类多样性,建议加强对水生高等植物的保护,进一步优化增殖放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湖 鱼类资源 群落结构 空间分布 多样性 增殖放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唐晟凯 张彤晴 +5 位作者 崔晓翠 李大命 刘燕山 穆欢 黄越峰 朱滨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196-199,共4页
通过对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为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洪泽湖河蚬在1^+~5^+龄阶段各年龄组的壳长、壳宽、壳高、带壳湿质量和软体部分湿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通过对洪泽湖不同年龄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为其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显示:洪泽湖河蚬在1^+~5^+龄阶段各年龄组的壳长、壳宽、壳高、带壳湿质量和软体部分湿质量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2^+龄河蚬脂肪含量最高,为(13. 13±0. 38)%,4^+龄河蚬蛋白质含量最高,为(62. 65±0. 63)%;共测出17种氨基酸,3^+龄河蚬的总氨基酸含量[(446. 89±0. 75)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171. 54±0. 26) mg/g],鲜味氨基酸含量[(162. 80±0. 38) mg/g]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76. 76±0. 12)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 <0. 05);共测出20种脂肪酸,各年龄组脂肪酸含量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含量>饱和脂肪酸总含量。从营养利用的角度出发,建议将洪泽湖河蚬起捕年龄定为3^+~4^+龄,对应的起捕规格为壳长26. 4~29. 9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河蚬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tyb基因的滆湖3种黄颡鱼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大命 刘洋 +3 位作者 刘燕山 唐晟凯 谷先坤 殷稼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1期105-108,121,共5页
为掌握滆湖3种黄颡鱼野生资源的种质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tyb基因探索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动态。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3种黄颡鱼的Cty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138 bp。3种黄颡鱼Cytb基因... 为掌握滆湖3种黄颡鱼野生资源的种质遗传状况,采用线粒体Ctyb基因探索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历史动态。通过PCR扩增、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3种黄颡鱼的Ctyb基因全序列,长度均为1 138 bp。3种黄颡鱼Cytb基因的碱基组成具有偏倚性,碱基A+T的含量(55.6%)高于G+C的含量(44.4%)。49尾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3个多态位点,定义1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903,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40;40尾光泽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5个多态位点,定义17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936和0.004 59;32尾长须黄颡鱼的Cytb基因序列有20个多态位点,定义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9和0.002 25。整体来看,3种黄颡鱼的单倍型多样性较为丰富,但核苷酸多样性较低。黄颡鱼、光泽黄颡鱼和长须黄颡鱼的种内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6、0~0.012和0~0.008。3种黄颡鱼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78~0.138,长须黄颡鱼与黄颡鱼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光泽黄颡鱼的亲缘关系较远。Tajima’s D和Fu’s F_s中性检验值均为负值,且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3种黄颡鱼经历过明显的种群扩张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滆湖3种黄颡鱼的种质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CYTB基因 黄颡鱼 光泽黄颡鱼 长须黄颡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马湖大银鱼、太湖新银鱼线粒体Cytb和COⅠ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大命 唐晟凯 +7 位作者 刘燕山 谷先坤 刘小维 李强 高军 张伟 穆新武 张彤晴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1期47-52,共6页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 为了解江苏省骆马湖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和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遗传多样性水平,科学管理保护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种质资源,利用线粒体DNA Cytb和COⅠ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研究了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遗传多样性。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获得长度为1141 bp和630 bp的Cytb和COⅠ基因序列。64条大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0个多态性位点,定义9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824±0.025和0.00149±0.000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696;64条大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753±0.025和0.00198±0.00013,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247。大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高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35条太湖新银鱼Cytb基因序列检出11个多态性位点,定义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449±0.103和0.00092±0.0003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1.045;35条太湖新银鱼COⅠ基因序列检出5个多态性位点,定义6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分别为0.361±0.103和0.00062±0.00020,碱基平均差异数为0.393。太湖新银鱼遗传多样性具有低单倍型多样性和低核苷酸多样性特征。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的Cytb和COⅠ基因单倍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分子系统进化树聚为一支,说明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单倍型未出现遗传分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的Tajima s D和Fu s F s中性检测结果为负值,且核苷酸错配分布图呈现单峰型,表明骆马湖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进化历史上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结果为骆马湖银鱼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细胞色素B基因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 大银鱼 太湖新银鱼 骆马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NA技术的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燕山 孙晶莹 +6 位作者 朱明胜 李大命 唐晟凯 钟立强 张增 王超群 沈冬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6,共11页
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开展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并结合传统形态学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初步探索eDNA技术在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太湖16个点位共检出鱼类8目20科47属54种,其中鲫、蒙古鲌和刀鲚丰度相对较高;e... 基于环境DNA(environmental DNA,eDNA)技术开展太湖鱼类多样性调查,并结合传统形态学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初步探索eDNA技术在鱼类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太湖16个点位共检出鱼类8目20科47属54种,其中鲫、蒙古鲌和刀鲚丰度相对较高;eDNA与传统形态学调查共同检出鱼类37种,占eDNA检出鱼类序列总数的91.89%;eDNA检出的鱼类中有45种鱼类在太湖鱼类志中有记载,占检出鱼类序列数的95.09%;2种方法得出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均为太湖东部和太湖南部相对较高、太湖北部和太湖西部相对较低,太湖鱼类的生态类型(洄游性、栖息水层和食性)也高度一致;eDNA技术单个频次检出的鱼类物种数和单个点位的种类检出数均高于传统形态学方法,检出效率较高。综上,eDNA技术可用于鱼类资源调查,且在鱼类物种检出效率上优于传统形态学,与传统检测相结合,可以进一步增加监测调查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鱼类多样性 (宏)条形码技术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