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D-loop序列的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1
作者 鲁苏皖 徐宇 +5 位作者 李佳佳 高志宝 严维辉 许志强 王兴强 李旭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江苏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近年来繁养模式不断变化,多代繁养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尚未可知,以及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数据尚不清楚。为研究当前江苏主产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来自江苏... 江苏是我国克氏原螯虾的主产区,近年来繁养模式不断变化,多代繁养后的遗传多样性变化情况尚未可知,以及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特征数据尚不清楚。为研究当前江苏主产区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对来自江苏南京、徐州、连云港、扬州、淮安、无锡、泰州兴化和宿迁泗洪的8个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样本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基因片段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分析了不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特点。共测序获得了8个群体223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序列,比对长度包括863个位点,其中,变异位点95个,简约信息位点25个。基因序列中AT含量(80.01%)高于CG含量(19.99%),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223个样本共定义了37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ap 1为8个群体的共有单倍型。泗洪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多,泰州兴化群体独有的单倍型最少。本研究所涉及的养殖群体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39,总体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3 37,遗传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宿迁泗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Hd为0.632),兴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Hd为0.228)。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总体较小,其中,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相对较大(0.005),提示南京群体与其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少。8个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219 6~0.317 33,徐州、扬州、无锡及连云港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负值,表明这些群体间存在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95.35%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少(4.65%)。最小跨度网络图和系统发育分析均未显示出单倍型与不同群体的对应关系,提示当前江苏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间的基因交流较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江苏地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高温低氧胁迫应激及生理响应研究进展
2
作者 朱云宽 胡宇宁 +3 位作者 徐宇 李佳佳 郭慧 许志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2-39,共8页
克氏原螯虾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当前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淡水虾类。克氏原螯虾的许多生命活动均会受水生环境因素影响,其中,溶解氧和温度是影响克氏原螯虾生长、代谢和发育的2个关键环境因子。在养殖过程中,低氧和高温胁迫... 克氏原螯虾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当前养殖产量最大的经济淡水虾类。克氏原螯虾的许多生命活动均会受水生环境因素影响,其中,溶解氧和温度是影响克氏原螯虾生长、代谢和发育的2个关键环境因子。在养殖过程中,低氧和高温胁迫会诱发克氏原螯虾的应激反应,不仅会抑制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发育进程,降低其免疫能力,严重时可导致滞后性死亡,给相关从业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关于克氏原螯虾的高温、低氧胁迫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不同氧气和温度条件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发育、生理代谢和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阐明可通过调节抗氧化能力、消化酶活性、能量代谢方式及发展生理适应策略等多种途径,来应对低氧和高温造成的环境胁迫压力;并进一步从存活率、生长繁育、消化酶活性及各项免疫指标等方面对当前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对克氏原螯虾应对低氧和高温胁迫的多环境因子联合机理等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克氏原螯虾养殖中对高温低氧应激的应用研究和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低氧 高温 环境胁迫 生理响应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克氏原螯虾肠道组织形态与转录组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包志明 邹永烽 +4 位作者 曹攀辉 张嘉媛 徐宇 许志强 郭慧 《南方水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7,共13页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 为探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肠道在接近其生理极限的高温胁迫下的作用机制,对其进行32和37℃的高温胁迫实验,分别于胁迫24、72 h后收集肠道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高温对克氏原螯虾的肠道组织结构造成了明显损伤,且随着胁迫温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损伤加剧。与对照组(26℃)相比,在32℃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2 462和4 619个差异基因;在37℃胁迫24和72 h条件下,分别鉴定到1 825和7 298个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基因在内质网蛋白加工、代谢途径等通路中显著富集,其中在同一胁迫时间内胁迫温度从32℃升至37℃时,内质网蛋白加工通路富集频率升高,表明其在应对高温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GO功能注释显示,差异基因主要在碳水化合物代谢、蛋白质折叠等相关过程中显著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高温胁迫 转录组学 肠道 石蜡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低氧胁迫下中华绒螯蟹表皮基因表达谱分析
4
作者 张婷 储俊东 +5 位作者 王丹 周军 邓燕飞 张慧敏 许建和 李旭光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4-732,共9页
为探究急性低氧胁迫下蜕壳后期中华绒螯蟹表皮基因表达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使用Illumina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了对照与急性低氧胁迫处理[(1.0±0.1 mg/L处理1 h)]处于蜕壳后期的中华绒螯蟹表皮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 为探究急性低氧胁迫下蜕壳后期中华绒螯蟹表皮基因表达响应特征,本研究通过使用Illumina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了对照与急性低氧胁迫处理[(1.0±0.1 mg/L处理1 h)]处于蜕壳后期的中华绒螯蟹表皮基因表达谱差异。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处理中华绒螯蟹蜕壳后期表皮基因与对照相比有691个差异表达,主要富集在角质层结构成分、几丁质结合等生理活动和氮代谢、甘油酯代谢、糖酵解途径等代谢通路,从中筛选出9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本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处于蜕壳后期的中华绒螯蟹表皮应对急性低氧胁迫的分子机制,为后续深入开展低氧胁迫对中华绒螯蟹蜕壳生长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急性低氧胁迫 蜕壳后期 表皮基因 转录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