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宋黄成
张松
+4 位作者
朱为民
虞聪
俞俊杰
刘一坤
袁斌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22-526,530,共6页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l33/CD34和CDll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l33/CD34和CDll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后第1~7天和对照组体检当天对外周血中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ll7^+/CD34^+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使用CELLQuest软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CD34‘细胞与KDR‘/CD34^+、CD133^+/CD34^+、CDll7^+/CD34^+细胞在出血性卒中后1—7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4^+和CDll7^+/CD34^+在1~2d时先下降,后逐渐上升;KDR^+/CD34^+和CD133^+/CD34^+细胞在1—5d时逐渐升高,均在5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8.4±3.5)×10^5和(16.7±3.3)×10^5。与1d时相比,CD34^+细胞在5、6d时分别为(27.44-6.3)×10^5和(25.4±5.7)×10^5,KDR^+/CD34^+、CD133^+/CD34^+细胞在4、5、6d时分别为(10.2±3.1)×10^5、(14.8±3.5)X10^5、(12.1±3.4)×10。和(14.3±3.6)X10^5、(16.7±3.3)X10^5、(13.1±4.0)×10^5,CDll7^+/CD34^+细胞在5d时为(21.3±4.2)×10^5,均高于脑出血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D34^+群体中,与对照组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1—7d时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CD34‘细胞比例在4d时为(65±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d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5d时为(55±6)%,CD133^+/CD34^+时为(65±4)%,CDll7^+/CD34^+细胞比例在4d和5d时,分别为(69±6)%和(72±6)%,均出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细胞及其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推测不同细胞亚群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潜能,KDR^+/CD34^+和CD133^+/CD34^+可能是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早期敏感指标,而CDll7^+/CD34^+则在早期即被大量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内皮祖细胞
CD34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1
作者
宋黄成
张松
朱为民
虞聪
俞俊杰
刘一坤
袁斌斌
机构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
医院
神经
外科
出处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22-526,530,共6页
基金
江苏省南通海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009)
文摘
目的探讨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KDR/CD34、CDl33/CD34和CDll7/CD34阳性细胞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9月—.2014年4月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30例,同时选取2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利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分别于急性出血性卒中患者脑出血后第1~7天和对照组体检当天对外周血中CD34^+、KDR^+/CD34^+、CD133^+/CD34^+和CDll7^+/CD34^+细胞水平进行检测,使用CELLQuest软件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外周血CD34‘细胞与KDR‘/CD34^+、CD133^+/CD34^+、CDll7^+/CD34^+细胞在出血性卒中后1—7d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34^+和CDll7^+/CD34^+在1~2d时先下降,后逐渐上升;KDR^+/CD34^+和CD133^+/CD34^+细胞在1—5d时逐渐升高,均在5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8.4±3.5)×10^5和(16.7±3.3)×10^5。与1d时相比,CD34^+细胞在5、6d时分别为(27.44-6.3)×10^5和(25.4±5.7)×10^5,KDR^+/CD34^+、CD133^+/CD34^+细胞在4、5、6d时分别为(10.2±3.1)×10^5、(14.8±3.5)X10^5、(12.1±3.4)×10。和(14.3±3.6)X10^5、(16.7±3.3)X10^5、(13.1±4.0)×10^5,CDll7^+/CD34^+细胞在5d时为(21.3±4.2)×10^5,均高于脑出血后第1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D34^+群体中,与对照组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1—7d时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33^+/CD34‘细胞比例在4d时为(65±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d相比,KDR^+/CD34^+细胞比例在5d时为(55±6)%,CD133^+/CD34^+时为(65±4)%,CDll7^+/CD34^+细胞比例在4d和5d时,分别为(69±6)%和(72±6)%,均出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细胞及其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推测不同细胞亚群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与潜能,KDR^+/CD34^+和CD133^+/CD34^+可能是急性出血性卒中的早期敏感指标,而CDll7^+/CD34^+则在早期即被大量动员。
关键词
卒中
出血性卒中
内皮祖细胞
CD34
细胞亚群
Keywords
Stroke
Hemorrhagic stroke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CD34
Cell subsets
分类号
R329.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出血性卒中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34阳性细胞不同亚群的变化及意义
宋黄成
张松
朱为民
虞聪
俞俊杰
刘一坤
袁斌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