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抗生素对3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陈列欢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83-486,共4页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 为研究盐酸恩诺沙星、乳酸恩诺沙星和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的体外抑菌活性,本实验通过测定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研究3种常用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对3种水产病原菌的体外药效学特性。结果表明:乳酸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和哈维氏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分别为0.244μg/mL和1.954μg/mL;盐酸恩诺沙星对鳗弧菌抑菌效果最好,MIC为0.122μg/mL;8 MIC的乳酸诺氟沙星药液在12 h内完全杀灭嗜水气单胞菌,在24 h内也能全部杀灭哈维氏弧菌,8 MIC的盐酸恩诺沙星药液在24 h内全部杀灭鳗弧菌。本研究为3种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嗜水气单胞菌 鳗弧菌 哈维氏弧菌 杀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水产常用抗生素对鳗弧菌的抗菌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陈列欢 李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3-796,共4页
为了解水产养殖业常用抗生素对鳗弧菌的抗菌后效应,本研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恩诺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等6种抗生素对鳗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6种抗生素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6种抗生... 为了解水产养殖业常用抗生素对鳗弧菌的抗菌后效应,本研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乳酸恩诺沙星、乳酸诺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等6种抗生素对鳗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6种抗生素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6种抗生素在1、2、4倍MIC时对鳗弧菌的PAE分别为:0.17±0.11,1.45±0.21,1.81±0.33(乳酸恩诺沙星);0.54±0.11,0.72±0.12,1.17±0.22(乳酸诺氟沙星);0.52±0.19,0.72±0.25,1.13±0.22(盐酸沙拉沙星);0.46±0.16,0.86±0.16,1.88±0.30(盐酸二氟沙星);0.68±0.21,1.42±0.34,1.91±0.20(盐酸恩诺沙星);0.67±0.13,0.79±0.12,1.25±0.17(烟酸诺氟沙星)。6种抗生素对鳗弧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生素后效应,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PAE的时间也延长,呈药物剂量依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鳗弧菌 抗菌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后效应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陈列欢 柏春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2-95,共4页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5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恩诺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盐酸恩诺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等5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恩诺沙星、烟酸诺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嗜水气单胞菌都有抗生素后效应,并随着抗生素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嗜水气单胞菌 抗菌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专用喹诺酮类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陈列欢 张永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39,44,共4页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乳酸恩诺杀星、盐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等1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氧...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了乳酸恩诺杀星、盐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等11种抗生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实验结果表明,盐酸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盐酸沙拉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抑菌效果最好,其MIC分别为0.012,0.024,0.024 mg/L。乳酸恩诺沙星,盐酸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活性最强,其MBC为1.56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喹诺酮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肉蛋白类呈味成分抽提最佳工艺研究初报 被引量:2
5
作者 刘亚 曾艳霞 许柳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4-125,143,共3页
对马氏珠母贝肉中蛋白呈味物质作热水抽提试验,进行了抽提条件的初步研究。以抽提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料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水料比为2∶1、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20min时,蛋白质抽提率最... 对马氏珠母贝肉中蛋白呈味物质作热水抽提试验,进行了抽提条件的初步研究。以抽提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水料比、水浴温度、水浴时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显示:当水料比为2∶1、水浴温度为80℃、水浴时间为20min时,蛋白质抽提率最高,抽提液海鲜风味浓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呈味成分 最佳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味药及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苏振霞 肖辉 +1 位作者 陈列欢 尹建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2-54,共3页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 本试验用煎煮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探讨了黄连、五倍子、大黄、诃子等中药单味药及中药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了抑菌圈大小。采用双倍试管稀释法测得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16种中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五倍子、黄连、诃子、大黄的水提物的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7.81mg/mL、15.63mg/mL、31.25mg/mL、62.50mg/mL。五倍子作为主药,分别与诃子、黄连、大黄按一定比例组成的复方的MIC分别为3.906mg/mL、7.813mg/mL、15.625mg/mL。通过对筛选的复方与市场上销售的3种成品复方的体外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本实验室筛选的复方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嗜水气单胞菌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木耳中3种重金属 被引量:3
7
作者 曾艳霞 马卫兴 沙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4-785,共2页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海木耳中3种重金属(铜、铅和镉)。将海木耳样品去柄后剪碎并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样品1.0000g,分次用硝酸-高氯酸(9+1)混合酸10mL消解至溶解完全,定容至10mL,用FAAS按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了海木耳中3种重金属(铜、铅和镉)。将海木耳样品去柄后剪碎并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样品1.0000g,分次用硝酸-高氯酸(9+1)混合酸10mL消解至溶解完全,定容至10mL,用FAAS按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其中的铜、铅和镉量。对同一样品的上述3元素作5次平行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依次为2.0%,3.2%及2.5%。用标准加入法测得方法的回收率为95.4%(铜),95.3%(铅)及103.0%(镉)。在测定结果中除铜量外,铅量及镉量均分别超过国家标准规定允许量的34.3倍和13.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海木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和壳聚糖酶水解特性的薄层色谱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杨国宁 陈列欢 +1 位作者 曾毅伟 刘万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7,共5页
建立了聚合度2~10的壳寡糖的薄层层析分析(TLC)方法,在异丙醇∶水∶氨水=60∶30∶4的展开体系中,各壳寡糖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各单体间比移值(Rf)差异明显,无拖尾现象。通过对比TLC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壳寡糖单体的效果,得出... 建立了聚合度2~10的壳寡糖的薄层层析分析(TLC)方法,在异丙醇∶水∶氨水=60∶30∶4的展开体系中,各壳寡糖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各单体间比移值(Rf)差异明显,无拖尾现象。通过对比TLC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壳寡糖单体的效果,得出TLC法具有快速、有效、方便的优点,可以作为定性分析壳寡糖单体纯度的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壳聚糖酶对3种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和DP2~6的壳寡糖进行水解,采用TLC法对水解产物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壳聚糖脱乙酰度的降低,其酶水解产物的糖链延长。该壳聚糖酶不能水解DP2~4的壳寡糖,对DP5~6的壳寡糖水解速率缓慢。通过对该壳聚糖酶作用特点分析,表明该酶可作用于GlcN-GlcN糖苷键,而不能水解Glc-NAc-GlcNAc糖苷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 壳聚糖酶 薄层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