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2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区域发展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艳景 阎斌论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62-163,175,共3页
地方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无论从地方院校的历史使命,还是实验室自身发展需要,都必须把服务区域发展作为地方院校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 地方院校省级重点实验室无论从地方院校的历史使命,还是实验室自身发展需要,都必须把服务区域发展作为地方院校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把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区域社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平台,实现实验室自身建设和区域发展的和谐,是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结合我校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探讨了重点实验室如何为区域发展服务,在服务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验室的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实验室 区域发展 实验室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蛭弧菌LBd02-1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静 张晓君 +2 位作者 秦蕾 范朋 阎斌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87-590,共4页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 利用海水双层平板法分离获得蛭弧菌LBd02-1,从基因水平上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对嗜水气单胞菌、鳗弧菌、大肠杆菌和霍乱弧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裂解能力较弱。以鳗弧菌为宿主菌,探索了不同条件(温度、盐度、Ca2+、Mg2+)下蛭弧菌LBd02-1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LBd02-1在温度为25~30℃.盐度为10~30时,对鳗弧菌的裂解效果较佳;在Ca2+浓度为5~10 mmol/L、Mg2+浓度为0.5~2 mmol/L时,蛭弧菌LBd02-1的裂解能力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蛭弧菌LBd02-1 鳗弧菌 裂解 生长 宿主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生产技术 被引量:15
3
作者 徐加涛 徐国成 +1 位作者 于斌 阎斌伦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55,共4页
脊尾白虾,俗称白虾、小白虾、五须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长臂虾属,是我国特有的经济虾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以黄渤海产量最大,主要生活在泥沙底质的近岸浅海及河口附近,常随海水进入围塘而成为混养种类。
关键词 脊尾白虾 繁殖生物学 生产技术 人工育苗 长臂虾科 甲壳纲 十足目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灌河口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士虎 王洪斌 +4 位作者 阎斌伦 金学萍 肖龙海 徐加涛 郑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094-5098,共5页
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连云港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属205种,其中有硅藻(139种)、甲藻(28种)、蓝藻(9种)、金藻(3种)、绿藻(16种)、黄藻(6种)、裸藻(4... 根据2011年5月至2012年2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连云港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群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7属205种,其中有硅藻(139种)、甲藻(28种)、蓝藻(9种)、金藻(3种)、绿藻(16种)、黄藻(6种)、裸藻(4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较大,最高值出现在2012年2月(1.154 9×106个/m3),最低值出现在2011年8月(2.007×105个/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密度 种群 灌河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艳景 胡虹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18-7720,共3页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 [目的]研究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方法]利用植物化学分析方法对这5种海洋贝类成分进行初步分离,将其乙醇提取液分为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4个不同极性部分,并对这些成分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活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贝类的乙醇提取物均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大多数组分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只有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四角蛤蜊的石油醚部分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对人肺癌细胞A549以及缢蛏的石油醚部分、杂色蛤仔的乙酸乙酯部分、杂色蛤仔和文蛤的正丁醇部分和青蛤的水提部分等组分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种贝类的大多数提取组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有调节作用,其中文蛤和缢蛏的增殖作用较强,文蛤的水提部分和石油醚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70%和370%,缢蛏正丁醇部分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为500%,少数提取成分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真瓣鳃目5种海洋贝类提取物大多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物 抗肿瘤活性 免疫调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斑东风螺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建华 阎斌伦 +1 位作者 高焕 赵秋龙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4-75,共2页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 方斑东风螺是国内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养殖品种,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但产量有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为发展方斑东风螺养殖业,对其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食性与生长等;养殖技术研究包括苗种繁育技术和成螺养殖技术,目前方斑东方螺成螺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塘养殖、对虾高位池养殖、自然海区砂滩养殖、海区沉箱养殖、鲍笼养殖等;另外,还探讨了方斑东风螺的病害防治对策,认为应以预防为主,采用防治相结合的原则。鉴于方斑东风螺市场消费潜力大、养殖适应性广等特点,对其养殖前景十分看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星鲽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1 位作者 阎斌伦 马甡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6-68,共3页
简要介绍了条斑星鲽的形态、生态、生长和生殖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变化,详细介绍了条斑星鲽的集约化养殖技术,指出了该鱼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条斑星鲽 生物学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氏新对虾的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8
作者 叶建生 王兴强 阎斌伦 《渔业现代化》 2007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周氏新对虾 生物学特性 养殖技术 新对虾属 连云港市 英文名 俗称 沙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人工诱导生成技术研究进展
9
作者 朱明 刘兆普 +1 位作者 戴传超 阎斌伦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10-314,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各种海洋藻类在不饱和脂肪酸(PUFAs)含量及组成差异方面的研究结果,分析了目前海洋微藻人工培养条件下影响PUFAs生成或累积的多种生态因素,总结了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及培养基等条件提高海洋微藻不饱和脂肪酸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将微藻培养后诱导生成PUFAs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藻 不饱和脂肪酸 诱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杭柯 孙金秋 +2 位作者 徐莞媛 阎斌伦 高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2-640,共9页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和CRISPR/Cpf1技术,与以往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简便、低廉等优点,因此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该基因编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和CRISPR/Cpf1技术,与以往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简便、低廉等优点,因此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该基因编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s musculus)、猪(Sus scrofa)等陆生生物基因编辑相关研究中。目前,该技术在水生生物中也得到了应用,如在模式生物与疾病模型的构建、基因功能解析与筛选、水生生物新品种选育、疾病控制及海洋药物研发等方面。在阐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结构、作用机制和与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比较的基础上,对其在水生生物多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 CRISPR/Cpf1 水生生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额新对虾生物学特性及海水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被引量:3
11
作者 时冬晴 《河北渔业》 2007年第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刀额新对虾 海水池塘 健康养殖技术 生物学特性 新对虾属 淡水养殖 存活时间 活体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α-葡萄糖苷酶的克隆表达及其制备高纯潘糖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于轶群 薛陆州 +4 位作者 倪豪 蒋蕾 亢新鑫 盘赛昆 王淑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8-165,共8页
潘糖是含α-1,6糖苷键的低聚异麦芽糖,α-葡萄糖苷酶是制备潘糖的关键酶制剂。本研究对深海热液口超嗜热古菌(Thermococcus siculi HJ21)中的α-葡萄糖苷酶序列进行合成,并克隆入载体pET29a,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通过His Trap HP层析... 潘糖是含α-1,6糖苷键的低聚异麦芽糖,α-葡萄糖苷酶是制备潘糖的关键酶制剂。本研究对深海热液口超嗜热古菌(Thermococcus siculi HJ21)中的α-葡萄糖苷酶序列进行合成,并克隆入载体pET29a,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通过His Trap HP层析柱纯化获得纯酶,以SDS-PAGE电泳测定α-葡萄糖苷酶分子量,并研究了酶的性质和其转糖苷作用。结果表明:该基因为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7.2 kDa。该酶最适催化温度和pH分别为40℃和6.0。在以果糖为受体,与麦芽糖的比例为1:9,反应10 h时,其潘糖的生成量最高可以达到79.1%。研究结果为古细菌α-葡萄糖苷酶制备高纯度潘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葡萄糖苷酶 克隆表达 低聚异麦芽糖 转糖苷 潘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地区罗氏沼虾稻田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玉琦 周欣玙 +2 位作者 钟豪 张庆起 阎斌伦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46-48,共3页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bergii),原产自东南亚,是一种大型淡水虾,适宜气候类型为热带、亚热带,生存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1]。不喜肥水,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5 mg/L,栖息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体清新的底层,白...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n rosebergii),原产自东南亚,是一种大型淡水虾,适宜气候类型为热带、亚热带,生存温度为15~35℃,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1]。不喜肥水,对水体溶解氧含量要求>5 mg/L,栖息在有水生植物生长的水体清新的底层,白天通常潜伏在水底或水草丛中,夜晚出来觅食。在自然界中,其幼体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长大以后常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罗氏沼虾 浮游动物 淡水虾 水生植物 生存温度 苏北地区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赤潮生物夜光藻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奕帆 王君玥 +4 位作者 王英豪 李秋萍 何森浩 申欣 姬南京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5-1086,共12页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形成赤潮的典型物种之一,其种群的暴发性增殖或聚集不仅使水产养殖业损失惨重,还严重破坏了海域的环境稳态。近年来,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规模和频次在世界多个海域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温...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是形成赤潮的典型物种之一,其种群的暴发性增殖或聚集不仅使水产养殖业损失惨重,还严重破坏了海域的环境稳态。近年来,由夜光藻引发的赤潮规模和频次在世界多个海域均呈现增加趋势,且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温度、盐度、营养盐和水动力等环境因子变化均会影响夜光藻赤潮的发生。本文主要从夜光藻的基本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和赤潮治理等方面对该物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另外,针对该物种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夜光藻有性繁殖发生机制、摄食多样性、分子生态学及赤潮预警治理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夜光藻赤潮的发生机制研究及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光藻 赤潮 基础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seq技术在虾蟹研究中的应用
15
作者 谢姝敏 张惠玲 +4 位作者 熊佳瑶 花松松 邢超凡 高焕 王攀攀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RNA-seq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较高经济价值的虾蟹类动物研究中,从分子水平剖析虾蟹类生命周期中相关基因的调控功能和遗传信息。本文综述了对虾蟹类动物转录组研究现状,包括虾蟹类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育、环境胁迫、...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RNA-seq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较高经济价值的虾蟹类动物研究中,从分子水平剖析虾蟹类生命周期中相关基因的调控功能和遗传信息。本文综述了对虾蟹类动物转录组研究现状,包括虾蟹类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育、环境胁迫、免疫应答、营养代谢和分子标记开发等,分析了RNA-seq技术在虾蟹类研究中面临的局限与挑战,以期为更深入开展虾蟹类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SEQ 虾蟹类动物 生长繁育 环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人工栽培技术(上)
16
作者 路颖 王颖 +2 位作者 赵晓恒 程汉良 丁祝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8期72-73,共2页
条斑紫菜隶属于红毛菜科,紫菜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最南端至东海的浙江舟山群岛沿岸。由于条斑紫菜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因此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栽培藻类之一。我国条斑紫菜栽培地原先是在青岛、大连,但因气候环境受限... 条斑紫菜隶属于红毛菜科,紫菜属,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渤海、黄海,最南端至东海的浙江舟山群岛沿岸。由于条斑紫菜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因此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栽培藻类之一。我国条斑紫菜栽培地原先是在青岛、大连,但因气候环境受限,未能得到发展。20世纪70年代,江苏省启东市吕泗港开始进行条斑紫菜产业化人工栽培,并栽培成功,之后逐渐推广至启东、如东、赣榆等江苏沿海各地(朱建一等,2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江苏省启东市 人工栽培技术 江苏沿海 舟山群岛 吕泗港 营养价值 紫菜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人工栽培技术(下)
17
作者 路颖 王颖 +2 位作者 赵晓恒 程汉良 丁祝进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66-68,共3页
(2)冷藏网技术。目前,我国条斑紫菜出苗期间受气温、海况、杂藻和病害影响较大。当海区出现不利于培苗的情况时,将苗网及时进库冷藏,规避海区不良生长环境,或控制杂藻的影响,或控制苗量,使栽培网上形成合理的苗群结构,防控病害发生。冷... (2)冷藏网技术。目前,我国条斑紫菜出苗期间受气温、海况、杂藻和病害影响较大。当海区出现不利于培苗的情况时,将苗网及时进库冷藏,规避海区不良生长环境,或控制杂藻的影响,或控制苗量,使栽培网上形成合理的苗群结构,防控病害发生。冷藏网技术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紫菜栽培的影响,从而确保紫菜的稳定生长和产品的高品质。目前,在冷藏网技术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备用网技术已呈现出较好的效果,使用备用网替换海上出苗或生长不好的网帘,可以有效减少栽培中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帘 条斑紫菜 人工栽培技术 环境因素 冷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石斑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系统发育学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张晓君 秦国民 +2 位作者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共6页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 对从1尾病死的观赏用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 L.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和对抗菌类药物的敏感性等较系统的表观生物学性状鉴定。同时,测定了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了相关细菌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供试两株纯培养菌(编号:HQ061227-1、HQ061227-2)为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Beijerinck 1889)的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P.damselae subsp.damselae(Love et al.1982;Smith et al.1991),用HQ061227-1株作为代表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不包括引物结合区)为1469bp(GenBank登录号:EF635307),与GenBank数据库中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的同源性在99%。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青霉素G等4种耐药,对头孢唑啉等32种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低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石斑鱼 美人鱼发光杆菌美人鱼亚种 生物学特性 系统发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L_1-9菌株对小麦的促生防病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马桂珍 王淑芳 +2 位作者 暴增海 吴少杰 夏振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2,共5页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了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两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了海洋细菌L1-9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1-9菌株及其发酵液对两种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种子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L1-9菌株发酵液和无菌发酵液分别处理小麦种子后,能显著提高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出苗率以及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干重,促进小麦幼苗的生长。该菌株对小麦根腐叶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病效果,发酵液的防效分别达到82.00%和73.84%,发酵液的抑菌防病作用显著高于无菌发酵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植物病原真菌 防治效果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鲤维氏气单胞菌感染症及其病原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4
20
作者 秦国民 张晓君 +2 位作者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15-8117,共3页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 [目的]报道锦鲤的发病情况及其病原的主要生物学性状。[方法]对5尾发病及新鲜病死的锦鲤病变组织进行细菌检查及分离,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分类学指征鉴定;同时择代表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的分子鉴定、健康锦鲤的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根据2株分离菌的形态特征及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序列测定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判定其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其代表菌株HC050630A-1的16S rRNA基因序列长度为1457bp。人工感染试验表明,HC050630A-1株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药敏试验结果显示,HC050630A-1菌株对供试37种抗菌药物中的头孢拉定等16种高度敏感,对头孢唑啉等13种敏感,对青霉素G等8种药物耐药。[结论]该研究为对该病的有效检验与防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鲤 维氏气单胞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