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驱动的潜在固碳过程
1
作者 袁庆 王俊 +2 位作者 李雨霏 王淑芳 姜丽晶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3-432,共10页
为探究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介导的固碳过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定向培养技术研究了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化能自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中的... 为探究红树林沉积物中化能自养细菌介导的固碳过程,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定向培养技术研究了福建泉州湾红树林沉积物化能自养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征。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在红树林沉积物样品中,细菌以变形菌门中的弯曲菌纲和γ-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最高,最优势的菌属是硫卵菌属(Sulfurovum)和伍斯式菌属(Woeseia)。在不同位点、不同层位中菌群存在明显差异,临近入海口位点的沉积物中的菌群相对丰度与多样性明显高于近岸位点沉积物。不同层位化能自养菌参与的潜在固碳过程不同,在沉积物上层(0~<6 cm),硫微杆菌属(Thiomicrorhabdus)和热脱硫弧菌属(Thermodesulfovibrio)介导有氧的硫氧化固碳过程;在中层(6~<12 cm),脱硫葱头状菌属(Desulfobulbus)、深海弯曲杆菌属(Mariprofundus)、盐单胞菌属(Halomonas)和水弧菌属(Hydrogenovibrio)等通过硫歧化/硫酸盐还原、铁氧化或氢氧化获得能量固定CO_(2);在深层(12~18 cm),硫卵菌属(Sulfurovum)和硫单胞菌属(Sulfurimoans)氧化H_(2)或硫化物获得能量,耦合硝酸盐或S0进行碳固定。通过可培养方法分离获得13株化能自养细菌,其中4株菌CM-A-1、CM-B-1、CM-C-1、CM-D-1可能为潜在新种。随后生理生化特征证实菌株CM-A-1、CM-B-1和CM-C-1可以利用硫代硫酸盐和S0等还原性物质为电子供体,O_(2)、NO_(3)^(-)为电子受体获得能量进行CO_(2)的固定。研究结果为探索红树林沉积物微生物参与的固碳过程提供了实验材料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沉积物 化能自养菌 多样性 硫氧化 泉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