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OF分解方法反演海浪参数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忠彪 何宜军 +1 位作者 丘仲锋 张彪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37-340,345,共5页
【目的】进一步确认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处理导航X波段雷达图像序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基于两套导航X波段雷达同步观测的实验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算法反演海浪的有效波高(SWH)、峰值周期、主波波向和主波波长。【结果】... 【目的】进一步确认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处理导航X波段雷达图像序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基于两套导航X波段雷达同步观测的实验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算法反演海浪的有效波高(SWH)、峰值周期、主波波向和主波波长。【结果】4种参数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0.2m,0.6∽0.9s,5.01°和7.09m。【结论】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反演不同海浪参数的方法适用于处理近岸海区的非均匀波浪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航X波段 EOF 反演 近岸 海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幂律模型研究——以黄渤海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彭田 丘仲锋 +1 位作者 孙德勇 王胜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8,共9页
为了准确地描述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探索高精度的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模拟,本文基于2014年11月黄、渤海的现场悬浮颗粒物粒径数据,研究了幂律模型在黄、渤海的适用性;同时,参考粒径作为幂律模型的重要参数,影响着幂律模型的斜率(... 为了准确地描述悬浮颗粒物粒径的分布特征,探索高精度的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模拟,本文基于2014年11月黄、渤海的现场悬浮颗粒物粒径数据,研究了幂律模型在黄、渤海的适用性;同时,参考粒径作为幂律模型的重要参数,影响着幂律模型的斜率(颗粒粒径分布斜率)和模拟精度,因此对不同参考粒径下幂律模型的斜率变化情况以及模型模拟精度也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渤海区域颗粒粒径分布斜率在0.46~7.53(均值:4.09),其中84.2%的斜率在3.2~4.5范围内;当参考粒径小于7.33μm时,颗粒粒径分布斜率变化大(均值为5.60±1.09),颗粒粒径分布模拟误差大,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在20%~85%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48.2%;当参考粒径为7.33~19.8μm时,颗粒粒径分布斜率为4.08±0.29,颗粒粒径分布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在5%~25%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9.8%;当参考粒径大于19.8μm时,颗粒粒径分布斜率为3.87±0.25,颗粒粒径分布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在2%~10%范围内,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6.0%。误差分析表明:参考粒径取值大于19.8μm,幂律模型对颗粒粒径分布的模拟效果较好,最优参考粒径可选为122.0μm,此时模拟误差最小(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4.79%±1.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悬浮颗粒物 颗粒粒径分布 幂律模型 参考粒径 LISST-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被引量:3
3
作者 杜吉净 毛龙江 +3 位作者 贾耀锋 谭志海 李楠 孙梓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7,共9页
使用X射线和ICP-MS方法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的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沉积物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Al>Fe>Ca>K>Na>Mg>Ti,从底层到表层元素含量变化相... 使用X射线和ICP-MS方法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的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沉积物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Al>Fe>Ca>K>Na>Mg>Ti,从底层到表层元素含量变化相似;微量元素从底层到表层的含量变化亦比较相似,且以1958年为时间节点,之前元素含量变化大,之后元素含量稳定。HZ02岩芯沉积物元素的多变量分析表明海州湾潮滩沉积环境变化主要受陆源影响。海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为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废黄河和黄海输入。1958年以前,主要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废黄河物质,之后主要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黄海沉积物。50年代的导沭工程和1958年的石梁河水库建设,临洪河沉积物物质输入明显减少,特别是粗颗粒物质输入减少。HZ02岩芯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特征清楚地揭示了海州湾潮滩沉积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潮滩 沉积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El Nio发生前期大气海洋状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淑雯 智协飞 王晓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8-677,共10页
利用风场、20℃等温线深度、海表温度以及Wheeler和Hendon提出的逐日MJO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EP型和CP型El Nino发生前各要素场的特征,以及近30年来两类El Nino事件发生前MJO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赤道西太平洋,EP型El... 利用风场、20℃等温线深度、海表温度以及Wheeler和Hendon提出的逐日MJO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EP型和CP型El Nino发生前各要素场的特征,以及近30年来两类El Nino事件发生前MJO活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赤道西太平洋,E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要早于CP型El Nino出现,其强度也远远强于CP型事件。E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在发生前2个月已东扩至东太平洋地区,而CP型El Nino的异常西风在El Nino事件发生前3个月东扩至日界线附近,此后也只维持在日界线以西。而在赤道东太平洋,不同于EP型El Nino,CP型El Nino事件在El Nino事件发生前始终有偏东风存在。EP型El Nino温跃层有明显的加深东移现象,温跃层的演变要超前于海表温度的变化。由MJO处于5-8位相的异常概率分布,可知EP型El Nino在中西太平洋的MJO活动要比CP型El Nino早发生,比较赤道纬向风平方的均方差,发现EP型El Nino发生前对应的MJO活动要明显地强于CP型El Nin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型El Nino CP型El Nino 赤道纬向风 温跃层 MJO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太平洋海域上层海洋热含量及其变化机制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宁 王晓春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1992—2015年国际共享的ECCO v4 (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同化产品,利用热含量控制方程定量地诊断赤道太平洋(118°E—75°W, 5°S—5°N, 0~300m)和Ni?o 3.4区(170... 基于1992—2015年国际共享的ECCO v4 (Estimating the Circulation and Climate of the Ocean Version 4)同化产品,利用热含量控制方程定量地诊断赤道太平洋(118°E—75°W, 5°S—5°N, 0~300m)和Ni?o 3.4区(170°W—120°W, 5°S—5°N,0~80m)这两块区域热含量变化机制。对于去掉季节平均后的年际变化,在赤道太平洋地区,时间趋势项主要由经向输送和海表热通量项共同驱动。通过5°N断面的输送决定了时间趋势项的幅值和正负符号。在Ni?o3.4区,时间趋势项主要由海表热通量项和热量输送项共同驱动,其中垂向输送对总输送贡献最大。赤道太平洋地区经向热量输送异常领先于Ni?o3.4区垂向热量输送异常,这解释了在年际尺度上赤道太平洋热含量异常领先Ni?o3.4指数变化的原因。尽管EP(Eastern Pattern)型El Ni?o和CP(Central Pattern)型El Ni?o有许多不同之处,合成分析表明,两类El Ni?o的共同点为:在赤道太平洋地区,两类El Ni?o事件的热量输送异常在发展期和衰退期由经向输送主导;在Ni?o 3.4区, EP型El Ni?o和CP型El Ni?o的热量输送在发展期和衰退期由垂向输送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层海洋热含量 变化机制 El Nino ECCO v4 赤道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夏秋季黄、渤海悬浮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昊 丘仲锋 +2 位作者 张艳萍 孙德勇 王胜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1-99,共9页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 悬浮颗粒物及粒径是水质重要参数,研究其分布特征有助于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了解。利用2013年6月和2013年11月LISST-100观测数据,研究了黄、渤海区域悬浮物粒径和浓度的分布情况,浓度分布整体上近岸高远岸低,粒径分布呈现近岸细远岸粗的特征,季节分布特征明显。通过典型断面分析发现,悬浮物粒径和浓度随着水深变化明显,连续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风对底层颗粒物的再悬浮作用显著,潮流对悬浮物的时空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水体衰减系数随着体积浓度变化明显。此外,还研究了悬浮颗粒物粒径Junge分布在黄、渤海区域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渤海 悬浮物 粒径分布 体积浓度分布 LISST-1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面高度异常资料再处理 被引量:4
7
作者 陈亚飞 王晓春 刘屹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159,共9页
卫星海面高度异常产品再处理的研究多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近海,中国近海尚未有过。在产生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全球0.25°多颗卫星海面高度异常产品时,只用了1/3~1/2的部分... 卫星海面高度异常产品再处理的研究多集中在欧洲和美国近海,中国近海尚未有过。在产生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全球0.25°多颗卫星海面高度异常产品时,只用了1/3~1/2的部分沿轨资料,给区域海洋动力学研究造成了一定的限制。本研究尝试利用多颗卫星的所有沿轨资料及25个测潮站的观测资料,通过最优插值方法产生一份新的中国近海海面高度异常资料。新资料的空间分辨率仍为0.25°,但使用了来自3颗卫星(Jason-1、Jason-2、Cryo Sat-2)的所有沿轨资料及25个测潮站的观测资料。新资料的范围为10°S^50°N、90°~160°E。新资料与AVISO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新资料更接近沿轨海面高度异常观测,同时也更接近测潮站资料。与AVISO资料相比,新资料与沿轨海面高度异常观测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0.03%,与测潮站资料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高度异常 中国近海 再处理 高度计 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 测潮站 AVISO(Archiving VALIDATION and INTERPOLATION of SATELLITE Oceanographic Da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资料和观测数据的重点海域海表盐度评估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明海 张彪 +1 位作者 陈忠彪 何宜军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329-336,共8页
【目的】通过验证Aquarius海表盐度遥感产品数据在不同大洋和波束的反演精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盐度观测数据评估Aquarius卫星在重点海域(太... 【目的】通过验证Aquarius海表盐度遥感产品数据在不同大洋和波束的反演精度,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自沉浮式剖面探测浮标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盐度观测数据评估Aquarius卫星在重点海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不同波束对应的海表盐度产品精度。【结果】相对于波束2和波束3,波束1海表盐度与Argo观测最为接近,偏差和均方根差分别为0.003psu和0.397psu。与大西洋和印度洋相比,太平洋反演精度最高。在中纬度地区,盐度偏差较小,约为0.1psu;在南北纬20°和高纬度区域,盐度偏差较大,约为0.2psu;低海温和高风速对盐度误差也有重要贡献,低海温对应的弱亮温信号和高风速下的不准确的海面粗糙度模型是导致盐度偏差的主要因素。此外,利用Argo月平均海表盐度观测数据评估了Aquarius卫星海表盐度三级产品,均方根差在0.27∽0.34psu之间,平均值为0.31psu。在二级和三级产品中,V3.0SSS_bias_adj的均方根差相比V3.0SSS均降低约0.04psu。【结论】与V2.0数据产品相比,V3.0二级产品精度有了的较大提高,三级产品无明显改善,升轨和降轨的偏差依然存在。海表温度校正能够提高盐度反演的精度,使得均方根误差下降0.04ps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rius卫星 海表面盐度 ARGO浮标 准确度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取南黄海浒苔的自适应阈值遥感算法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怡人 王胜强 +2 位作者 喻樾 焦红波 孙德勇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针对现有浒苔遥感监测指数算法采用固定指数阈值导致监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阈值提取算法。算法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该算法对浒苔识别的平均精度为94.9%;2)针对浒苔爆发的不同年份以及浒苔生消过程... 针对现有浒苔遥感监测指数算法采用固定指数阈值导致监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自适应阈值提取算法。算法以归一化植被指数为例。研究结果表明:1)该算法对浒苔识别的平均精度为94.9%;2)针对浒苔爆发的不同年份以及浒苔生消过程,对该算法的适用性进行了检验,发现在不同情况下都能够给出准确的阈值进行浒苔提取,表明其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该算法为浒苔的全自动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但对其他浒苔提取指数和其他卫星遥感数据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遥感监测 光谱指数 自适应阈值 南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P卫星海表盐度观测在中国近海的验证与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文浩 王晓春 +1 位作者 吴琼 赵爽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5-573,共9页
基于2015-09-2016-08 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卫星资料研究了中国近海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的空间分布。首先利用中国近海实测SSS数据对SMAP卫星资料进行验证,接着利用SMAP数据和长江大通水文站的径流... 基于2015-09-2016-08 SMAP(Soil Moisture Active and Passive)卫星资料研究了中国近海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 SSS)的空间分布。首先利用中国近海实测SSS数据对SMAP卫星资料进行验证,接着利用SMAP数据和长江大通水文站的径流量资料分别对夏季和冬季长江冲淡水的扩散特征进行研究,探讨长江径流量与长江口SSS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SMAP资料与实测SSS资料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3.55和1.14,远小于SSS的季节变化;中国近海SSS的季节变化在长江口邻近海域表现得最为明显,夏季SSS达到最低,冬季达到最高,春秋季为过渡季节;长江冲淡水夏季向东北扩散,冬季沿岸向南扩散,且夏季扩散范围明显大于冬季;长江径流量与长江口附近海域SSS为负相关,夏季径流量较大,对应长江口SSS较低;冬季径流量较小,对应SSS较高。SMAP SSS资料同时、大范围的特征对长江冲淡水扩散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P CTD 海表盐度(SSS) 长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SO与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中笑 魏文豪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0-626,共7页
利用Mauna Loa和南极站点月均观测大气CO_2和δ^(13)C资料分析了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而与火山喷发指数呈负相关。大规模火山喷发能够降低强ENSO对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不仅与... 利用Mauna Loa和南极站点月均观测大气CO_2和δ^(13)C资料分析了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特征,发现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而与火山喷发指数呈负相关。大规模火山喷发能够降低强ENSO对大气CO_2浓度的年际变化的影响,不仅与喷发强度有关,还与持续作用时间有关。ENSO与火山喷发共同影响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而分析期间内的El Chichon和Pinatubo喷发后大气CO_2和δ^(13)C年际变化的差异则受ENSO和火山喷发的强度以及两者的相对起始时间的影响。δ^(13)C分析结合Keeling Plot计算表明,ENSO对大气CO_2浓度年际变化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变化,而火山喷发对其影响则通过因温度降低和海洋施肥效应所引起的海洋吸收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2 δ13C 年际变化 ENSO 火山喷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西太平洋海面高度变化与华南3—4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12
作者 吴琼 王晓春 +1 位作者 胡雅君 刘屹岷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40,共10页
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进步,新的海洋数据在大气海洋研究中得到应用。卫星海面高度观测反映了海洋的热力及动力状况,是海洋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多颗卫星观测融合的海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资料分析了海面高度异常与华南前汛期... 随着海洋观测技术的进步,新的海洋数据在大气海洋研究中得到应用。卫星海面高度观测反映了海洋的热力及动力状况,是海洋状况的重要指标。利用多颗卫星观测融合的海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SLA)资料分析了海面高度异常与华南前汛期3—4月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气候状况而言,华南前汛期3—4月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其外围的西南气流为华南提供充足的水汽输送;年际尺度,华南前汛期3—4月降水指数与850 hPa等压面上100~140°E范围内的副高脊线的南北位置为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青藏高原东南侧(105~115°E,20~25°N)的西南风为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大气向外长波辐射(OLR)及再分析资料的分析表明,西南太平洋(150°E^170°W,10~5°S)的海面高度异常将引起菲律宾以东广大洋面上OLR异常及相应的潜热释放异常,当这一海域的海面高度偏高时,西太副高位置较常年偏北,青藏高原东南侧西南风将偏弱,不利于向华南地区的水汽输送及辐合,华南降水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高度 西南太平洋 西太副高脊线 西南风急流 华南前汛期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