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andsat 8数据的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监测及生态质量指数提升对策分析——以泰州市海陵区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朱希希 侯玉婧 +3 位作者 张宗祥 黄辉 王树祥 田慧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80,共9页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 选取2013年、2017年和2021年覆盖泰州市海陵区范围的Landsat 8陆地成像仪(OLI)影像数据,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并基于转移矩阵对泰州市海陵区2013—2021年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建成区公园绿地可达指数等进行模拟测算分析。研究发现,建成区绿地面积、公园面积与建成区绿地率指数、公园绿地可达指数及生态质量指数(EQI)呈正相关,且绿地类型、公园形状、公园分散度等均会对指数测算结果产生不同影响。植被覆盖度监测结果表明,海陵区植被覆盖度明显下降的地块主要位于其边缘带,而植被覆盖度显著上升的地块则零星分散于海陵区各区域,说明海陵区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兼顾了对绿色生态空间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陵区 生态质量指数 植被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像元二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兴化里下河地区地表水季节性低溶解氧驱动因素及污染溯源
2
作者 何娟 申华杰 +3 位作者 薛锐 刘颖 张庆军 李嘉琪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3,共11页
为探究里下河地区溶解氧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驱动因素及污染来源,以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数据,采用GIS、聚类统计等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合相关系数矩阵开展驱动因素定量分析,并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 为探究里下河地区溶解氧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驱动因素及污染来源,以江苏中部兴化里下河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历史数据,采用GIS、聚类统计等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结合相关系数矩阵开展驱动因素定量分析,并运用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光谱比对等方法开展污染溯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溶解氧的季节性差异显著,夏秋季节河道水质溶解氧偏低;地表水污染来源主要分为2支,一支分布于兴化中北部地势低洼地区等,以溶解氧、氨氮、总磷污染为主;另一支集中于兴化东北片区,以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溶解氧等污染为主。趋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水温、pH、浊度等水质因子是驱动溶解氧本底水平差异的自然因素;地形条件、水动力条件是驱动地表水溶解氧下降的客观因素;汛期强降雨造成的径流污染是驱动溶解氧突降的直接因素;溶解氧与主要污染指标仅在夏秋季表现为高度负相关,因此,夏汛期间农业、养殖等外源输入性耗氧及底质内源性耗氧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溯源结果表明:LDCN点位主要受生活污染影响,各支流水质基本处于Ⅳ~Ⅴ类水平,且与该点位具有高度同源性,是溶解氧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图谱比对和非靶向筛查结果,支流4周边某企业可能存在雨污混排等问题,对LDCN点位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不排除其降低溶解氧水平的可能。另外,浮水植物水葫芦生长耗氧也是该点位出现低溶解氧现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低溶解氧 相关系数矩阵 驱动因素 非靶向筛查 光谱比对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文武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0年第3期68-71,共4页
于2018年4—9月对泰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开展现场观测,结合观测数据分析该市大气中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平均摩尔比为45.1 nmol/mol,其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占比为57.8%;受周边排... 于2018年4—9月对泰州市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开展现场观测,结合观测数据分析该市大气中VOCs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平均摩尔比为45.1 nmol/mol,其中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占比为57.8%;受周边排放源和地理位置影响,下风向点位的VOCs测定值高于其他点位;VOCs月均最高值出现在6月,与臭氧月均最高值出现时间一致,7—9月气团出现老化,导致臭氧生成能力减弱;观测期间VOCs中甲苯/苯(T/B)比值范围为0.2019~5.1303,且大部分T/B比值>2,说明溶剂、油气和液化石油气挥发等排放源对泰州市环境空气中VOCs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时空分布 环境空气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废气、飞灰、环境空气和土壤中各二噁英类单体分布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慧 张宗祥 于建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58-2768,共11页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烟道气废气、焚烧飞灰、企业周边环境空气和土壤中二噁英的水平和各二噁英类单体指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气中的二噁英呈现出冬季稍高于夏季的排放特征,呋喃对总∑TEQ的贡献率范围为72%-90%... 以某生活垃圾焚烧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烟道气废气、焚烧飞灰、企业周边环境空气和土壤中二噁英的水平和各二噁英类单体指纹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气中的二噁英呈现出冬季稍高于夏季的排放特征,呋喃对总∑TEQ的贡献率范围为72%-90%.飞灰作为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的主要捕集途径,TEQ浓度季度变化比废气更加明显,呋喃对总∑TEQ的贡献率范围为74%-81%.环境空气和土壤中二噁英的季度分布特征与废气、飞灰的分布特征一致,且主导风向土壤中二噁英的TEQ浓度明显高于次主导风向.环境空气单体指标中呋喃对总∑TEQ的贡献率与废气和飞灰规律一致,说明该区域环境空气中的二噁英与企业排放废气中的二噁英具有同源性.与废气、飞灰和环境空气相比,土壤中呋喃与二噁英的比值和呋喃对总∑TEQ的贡献率存在差异,说明土壤中的二噁英并非单一来源于企业排放废气.废气、飞灰、企业周边环境空气和土壤中的17种PCDD/Fs单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是O8CDD,PCDDs的浓度随着取代氯原子个数的增加而增大.17种PCDD/Fs单体中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的单体是2,3,4,7,8-P5CDF.2,3,7,8-T4CDD是引起废气中二噁英排放呈现出冬季稍高于夏季的特征污染因子,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企业 二噁英 飞灰 环境空气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及生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玉祥 陆炜梅 +4 位作者 程滢 吴莹 杨文武 徐亮 温焱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1-679,共9页
基于2022年8月6—18日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监测的数据,从时间、空间维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基于观测的箱体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_(3)生成机... 基于2022年8月6—18日一次典型臭氧(O_(3))污染过程监测的数据,从时间、空间维度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并运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和基于观测的箱体模型(OBM)识别VOCs的主要来源和O_(3)生成机制。结果表明:本次O_(3)污染过程中,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泰州市VOCs体积分数和NO_(2)浓度在污染中阶段比污染前阶段分别升高了8.2%、24.2%,是O_(3)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对OFP贡献较高的是烯/炔烃、芳香烃,间/对二甲苯是3个监测站点污染前阶段OFP贡献最高的物种,异戊二烯、乙苯、间/对二甲苯分别是兴化市、姜堰区、海陵区监测站点污染中和污染后阶段OFP贡献最高物种。源解析结果显示,溶剂使用源(26.5%)、工业源(20.9%)、移动源(20.5%)是泰州市污染期间VOCs的主要污染源。此次O_(3)污染过程中泰州市的O_(3)生成机制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时间上,由于各监测站点大气中氮氧化物(NO_x)比例递减,O_(3)生成对于NO_x的敏感性递增,整体呈现出由VOCs控制区转变为协同控制区,再转变为NO_x控制区的趋势;空间上,泰州北部区域和城区主要处于VOCs控制区,近城区处于协同控制区。基于以上结果,建议在NO_x排放量较大的北部及城区,应侧重于VOCs减排;在VOCs排放量较大的近城区,实行NO_x和VOCs协同减排,以实现O_(3)污染的精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过程 挥发性有机物 关键活性组分 生成机制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泰州城市霾天和沙尘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6
作者 孙海涛 张宗祥 朱希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4-113,共10页
近年来,空气污染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气溶胶颗粒物(PM)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生物气溶胶作为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泰州2019年11月至2020年1... 近年来,空气污染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关键的环境问题之一,气溶胶颗粒物(PM)是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生物气溶胶作为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泰州2019年1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发生沙尘和霾污染时生物气溶胶中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冬季沙尘天和霾天气溶胶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霾天细菌群落多样性、均匀度以及基于进化的多样性明显高于夏季优良天,粒径差异增大;沙尘天细菌群落结构变化和霾天正好相反,不仅大气微生物丰富度会降低,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也会降低。优良天粗细颗粒的细菌群落组成和优势种相似度较高,沙尘和霾污染天粗细颗粒间的细菌组成差异较大,病原细菌的种类和相对丰度也明显增加,优势类群中致病菌浓度上升的主要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雷氏菌属(Ralstoni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增加了人类、动物及农业生产活动潜在的暴露风险。基于丰度热图分析污染天各粒径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沙尘天大部分粒径聚在一起,粒径间的细菌组成相似性较高;霾天样品的粒径分布总体较分散,随着污染加重,粒径差异有增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细菌 群落结构 致病菌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地表水环境改善与制约因素分析
7
作者 黄子璐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55-156,共2页
水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本文从改善因素与制约因素2个角度对泰州市地表水环境进行分析,以期对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地表水环境 改善因素 制约因素 江苏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生态空间结构及连通性动态变化分析
8
作者 朱希希 侯玉婧 +3 位作者 王甜甜 张宗祥 黄辉 王树祥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4,共9页
基于1990—2020年7期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转移矩阵、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南京市生态用地结构与景观连通性的关系以及重要生态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南京城市用地... 基于1990—2020年7期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综合运用转移矩阵、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斑块重要性指数(dPC)等方法,初步分析了南京市生态用地结构与景观连通性的关系以及重要生态斑块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耕地和水体是南京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土地来源,1990—2020年,生态景观组分数量增加近5倍,等效连通面积(ECA)下降了24.24%,网络连通度(DOC)降低了3.48%,表明生态用地被逐渐分割和隔离。斑块重要性分析表明:南京市重要生态斑块面积基本呈缩减趋势。长江湿地、石臼湖风景名胜区、老山森林公园、横山林场、固城湖生态景区、汤山林场等区域是目前维持南京市景观连通性的关键生态节点,在今后的监管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的保护管理措施,有效减少社会经济活动对南京市生态空间结构及连通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土地利用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景观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mageNet数据能否帮助改进基于深度学习的云图分类准确率?
9
作者 季焱 叶灵熙 +6 位作者 黄智勇 彭婷 高智伟 孔德璇 吉璐莹 朱寿鹏 智协飞 《大气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9-403,共15页
精准的云属分类,对于区域天气形势预测和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客观地识别地基云图目前仍然存在挑战,尤其是当前可获得的标准云图数据不足,因此以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云图分类模型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探索了如何... 精准的云属分类,对于区域天气形势预测和全球能量收支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客观地识别地基云图目前仍然存在挑战,尤其是当前可获得的标准云图数据不足,因此以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云图分类模型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探索了如何利用非气象云图数据,如ImageNet数据集,帮助改进地基云图分类技巧。以世界气象组织定义的10类标准云属和1类尾迹云为分类对象,构建了基于卷积结构的ResNet50、MobileNet-V2和基于自注意力结构的ViT云图分类模型。结果表明,仅使用原始云图训练时,参数量较小的传统卷积结构网络要优于参数量庞大的ViT模型。然而,通过使用ImageNet数据集进行预训练后,ViT模型的云图分类技巧有了显著提升,预训练策略将平均F 1评分由0.78提高至0.96,超过了当前的主流分类模型。这表明,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云图分类是可靠且有效的途径,而预训练策略对于类似于ViT的大型网络而言更为重要。此外进一步将训练稳定的模型部署至移动端口(http://43.142.162.19:5174/),实现了通过上传拍摄云图进行实时分类,并提供相关的云类科普信息,推动气象云知识在社会公众中的普及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云图分类 ViT模型 预训练模型 非常规气象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泰州市空气质量的几种沙尘类型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程滢 吴莹 +1 位作者 彭婷 王玉祥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利用2020年11月—2021年5月泰州市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结合激光雷达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式,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沙尘天气过程对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泰州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共计12次,影响天数21 d,污染... 利用2020年11月—2021年5月泰州市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结合激光雷达观测资料、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模式,研究分析不同类型沙尘天气过程对泰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泰州市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共计12次,影响天数21 d,污染天数占比达42.9%;按照影响时长和影响程度将沙尘天气过程分为直接影响型、移速缓慢型、边缘影响型、入海回流型等4种类型;由于天气形势背景和传输路径差异,不同类型沙尘对泰州市空气质量影响程度差异较大,整体而言,移速缓慢型沙尘、入海回流型沙尘对泰州市空气质量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大气颗粒物 气溶胶激光雷达 后向轨迹 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盐界河民主村断面水环境质量溯源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亮 时志强 张慧芬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3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民主村断面上游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物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现场快速筛查、实验室分析及现场实地勘查结果,判断重点监测区域污染情况,并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及现场排查对民主村断面所在的兴盐界河开展全流域排查。结果表明,兴盐界河... 以民主村断面上游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物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现场快速筛查、实验室分析及现场实地勘查结果,判断重点监测区域污染情况,并使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及现场排查对民主村断面所在的兴盐界河开展全流域排查。结果表明,兴盐界河沿线排污口众多,民主村断面汇水区域及兴盐界河沿线广泛受到养殖业、生活源、种植业污染,河内源污染严重,加之水流不畅、汛期放大污染等自然因素,导致断面水质无法稳定达标,全年平均水质超Ⅲ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来源 溯源监测 现场调查 水质 兴盐界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工业废气排放特征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晶 乐小亮 毛慧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2期155-157,共3页
结合泰州市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从变化趋势、污染物特征、空间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2019年间泰州市工业废气气污染源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全市工业废气污染源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正逐步减少,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氮氧化物的等标污染... 结合泰州市环境统计数据,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从变化趋势、污染物特征、空间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2019年间泰州市工业废气气污染源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全市工业废气污染源中污染物的排放量正逐步减少,污染情况有所改善;氮氧化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为首要污染物;高港区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为首要污染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气 等标污染负荷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免疫传感器检测噻虫啉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军 毛慧 +2 位作者 张芹 赵国政 张晋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9-244,共6页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000 ng·... 该文研制了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运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对修饰过程中电极表面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通过间接竞争法检测了杀虫剂噻虫啉,最低检出限为0.7 ng·mL^(-1),线性范围为10~5000 ng·mL^(-1)。经检测纳米金/石墨烯/噻虫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并对香蕉、西红柿、苹果和大米实际样品进行测定,回收率范围87.1%~1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石墨烯 免疫传感器 噻虫啉抗体 噻虫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9
14
作者 曹侃 应旻 +7 位作者 魏峻山 曹炳伟 储险峰 黄子璐 徐洁 陈燕玲 罗勇 王东方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59,共16页
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江西省国控点臭氧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超标时间和质量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4—6月和8—10月是江西臭氧污染高发... 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的江西省国控点臭氧监测数据和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研究江西省臭氧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超标时间和质量浓度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4—6月和8—10月是江西臭氧污染高发期,其中8—10月臭氧污染最严重;臭氧1 h浓度日变化呈现“单峰”分布特征,早晚浓度低,上午09:00浓度快速上升,15:00达到峰值。除景德镇外,2017—2019年江西省臭氧污染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2019年臭氧污染在空间上呈现出总体平均分布的特征。大体上,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臭氧超标天数比例的峰值在(30,35]℃日最高气温区间。晴朗天气时的地面低压系统与臭氧污染关联性强,江西省11个设区城市在日均地面气压(990,1013.25]hPa、日均地面湿度(50%,70%]和日均地面风速(1,2]m/s条件下臭氧容易超标,臭氧超标时地面主导风向主要为北风和东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时空变化特征 气象条件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住宅小区内二噁英类物质的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5
作者 毛慧 于建飞 张宗祥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404,共11页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为监测对象,研究其主导上、下风向住宅小区内的环境空气、土壤和室内积尘等各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废气中的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007~0.064...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为监测对象,研究其主导上、下风向住宅小区内的环境空气、土壤和室内积尘等各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浓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生活垃圾焚烧厂排放废气中的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为0.007~0.064 ng·m^(-3),满足《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中规定的二噁英毒性当量限值0.1 ng·m^(-3)。4个住宅小区内环境空气、土壤和室内积尘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分别是0.12~0.19 pg·m^(-3)、1.1~4.8 ng·kg^(-1)和1.1~5.3 ng·kg^(-1),均处于较低水平。住宅小区内环境空气中二噁英的浓度呈现出秋冬季稍高于春夏季的现象,与废气中二噁英排放特征一致,下风向小区C和小区D环境介质中二噁英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点位,说明本研究区域内的二噁英主要来源于该生活垃圾焚烧厂,在秋冬季要加强焚烧企业的管控力度。通过比较同一住宅小区、同一监测时段室内积尘和土壤监测数据发现,室内积尘对人体的暴露风险要大于土壤暴露风险。通过人群健康风险评估发现,儿童的呼吸暴露量是成人的4倍,儿童经口摄入土壤或室内积尘的日均暴露量是成人的10倍,儿童的暴露应该得到更高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噁英 生活垃圾焚烧厂 风险评估 暴露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质中丁基黄原酸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启明 罗清莉 +1 位作者 何明穗 黄成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4期120-122,共3页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具有分析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通过调整色谱条件、加入氨水调节pH等措施,优化整个实验室分析过程,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基黄原酸的方法。结果表明:丁基黄原酸的...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水中丁基黄原酸,具有分析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通过调整色谱条件、加入氨水调节pH等措施,优化整个实验室分析过程,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直接进样测定基黄原酸的方法。结果表明:丁基黄原酸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2μg/L和0.8μg/L,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丁基黄原酸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0%~112%和84.0%~110%,样品间的标准偏差均<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质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基黄原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直接进样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