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6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戴桂红 魏雪 +3 位作者 吴楠 夏秋媛 周晓军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1,共4页
目的 探讨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myxoid adrenocortical adenoma,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MACA中vimentin、Syn、α-inhibin和Melan-A等的表达,回顾性分析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 探讨伴假腺样结构的黏液型肾上腺皮质腺瘤(myxoid adrenocortical adenoma,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MACA中vimentin、Syn、α-inhibin和Melan-A等的表达,回顾性分析MA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年龄31-64岁,男女比为1∶2。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肿块重15-150g,最大径2-11cm。MACA肿瘤间质显著黏液变性(30%-100%),瘤细胞黏附性差,呈假腺腔样结构排列,或呈梁索状、微囊状、簇状等形态。黏液型与经典型皮质腺瘤混合。MACA不同程度表达vimentin、Syn、α-inhibin和Melan-A。间质黏液样物质阿尔辛蓝染色阳性,PAS染色阴性。术后随访11-72个月,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MACA临床罕见,肿瘤组织结构多样,需与其他肿瘤鉴别,完整切除肿瘤后应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假腺样 黏液 腺瘤 肾上腺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病理与鉴别诊断附4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9
2
作者 于鸿 王朝夫 朱雄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EMC,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 目的探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extraskeletal myxoid chondrosarcoma,EM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4例EMC,对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成年男性,平均年龄40.2岁,平均病程约30.3个月。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或有触痛性软组织肿块,3例发生于下肢,1例发生于胸壁。病理检查:(1)眼观见瘤体最大径平均6.5 cm,切面呈多结节状,有黏液感,界清。(2)镜检见肿瘤呈分叶状生长,瘤细胞排列呈索状、簇状或纤细网状。3例间质富于黏液样基质,1例富于软骨样基质,血管较稀疏。免疫组化:4例均表达Vim(4/4),3例表达S-100蛋白(3/4),2例表达NSE(2/4),2例表达CgA和Syn(2/4),1例表达CKpan(1/4),1例Ki-67阳性率为50%,3例Ki-67阳性率均<5%,4例均不表达SMA和EMA。结论EMC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发生部位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肺上皮性恶性肿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小芹 陆珍凤 +2 位作者 时姗姗 周晓军 印洪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肺上皮性恶性肿瘤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肿瘤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抗酸染色和结核PCR检测结果,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 目的探讨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肺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1例肺上皮性恶性肿瘤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肺肿瘤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抗酸染色和结核PCR检测结果,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2.3岁,男女之比为10∶1。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发热、咯血等。术前临床诊断肺癌9例,肺结核和炎性病变各1例。全部肿瘤病灶的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病变与肿瘤在同一部位(混合存在),病理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或典型结核样肉芽肿形态,其中腺癌4例,鳞癌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11例中3例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6例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阳性。5例术后2年内因不同原因死亡。结论伴上皮样肉芽肿反应的肺上皮性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肺癌征象,预后差,明确病变性质需依赖病理活组织检查。重视该类病变(尤其病灶穿刺样本)的病理检查与鉴别诊断,对明确诊断及治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上皮样肉芽肿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Smad7基因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对Ⅰ、Ⅲ型胶原表达的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于鸿 陈琦 +2 位作者 刘晔 赵仲华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40,共5页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 目的探讨Smad7基因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Ⅰ、Ⅲ型胶原(ColⅠ、ColⅢ)表达的影响,为试图运用Smad7对肾纤维化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含有Smad7重组表达质粒转染大鼠MsC,用G418筛选及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法鉴定;又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阳性MsC克隆ColⅠ、ColⅢ表达改变。结果成功建立稳定高表达Smad7的阳性MsC克隆(S-22与S-26),并证实两阳性MsC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其中S-22克隆ColⅠ及ColⅢmRNA表达分别降低47%和56%,其蛋白表达分别降低65%和54%。结论Smad7可能通过抑制组织内ColⅠ及ColⅢ的生成而起到减轻肾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SMAD 7 Ⅰ型胶原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华 肖蔚 +1 位作者 于鸿 王朝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25-1026,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因左下腹疼痛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锁骨上可扪及2枚肿大淋巴结,质地硬,其它部位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妇科检查:子宫左后方扪及一5.0 cm×4.0 cm大小的包块,周界不清,活动度差。B超示:左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伴左... 患者女性,49岁,因左下腹疼痛1个月余入院。体检:左锁骨上可扪及2枚肿大淋巴结,质地硬,其它部位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妇科检查:子宫左后方扪及一5.0 cm×4.0 cm大小的包块,周界不清,活动度差。B超示:左侧输尿管中上段扩张伴左肾中度积水,左侧附件囊实性包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促结缔组织增生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术后12年孤立性脾转移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滕霞丽 周晶 +3 位作者 戴桂红 朱晓蔚 鲍晶晶 于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7-768,共2页
患者,58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8个月余,伴腹胀、恶心等不适入院。既往史:患者12年前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累及肌层,术后予“特素240 mg+卡铂400 mg”化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未扪及... 患者,58岁,因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性病变8个月余,伴腹胀、恶心等不适入院。既往史:患者12年前行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累及肌层,术后予“特素240 mg+卡铂400 mg”化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未扪及明显肿大脾脏。实验室检查:CA199636.45 U/mL、CA125180.90 U/mL。彩超示:脾内稍高回声光团。上腹MRI示:脾脏见大小117 mm×86 mm异常信号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脾转移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1例
7
作者 吴梅 于鸿 刘慧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11-1012,共2页
患者女性,34岁,2015年2月26日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就诊,无疼痛、发热,无乳头凹陷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超声检查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大小3.9 cm×1.2 cm×2.6 cm,界尚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异常淋巴结形态。... 患者女性,34岁,2015年2月26日发现左侧乳腺肿块就诊,无疼痛、发热,无乳头凹陷溢液,无局部皮肤改变。超声检查示左侧乳腺低回声区,形态欠规则,大小3.9 cm×1.2 cm×2.6 cm,界尚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异常淋巴结形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均为正常值。临床诊断乳腺癌,于2015年3月4日手术切除,术后患者拒绝化疗,予以中药对症支持治疗。2017年7月12日复查彩超示:左侧乳腺切口瘢痕后方探及不均质回声结节,大小约1.7 cm×0.8 cm×1.8 cm,界欠清,内示血流信号,双侧腋窝未探及明显异常淋巴结声像。实验室检查示VEGF为144.8 pg/mL,轻度升高,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MCV、EBV、HBV等均正常。PET-CT未示异常高代谢灶。临床分期:IA期,ECOG评分:0分,低危组,予以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伴IRF4重排大B细胞淋巴瘤 鉴别诊断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