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被引量:
10
1
作者
江建华
赵其兵
+4 位作者
刘强明
陈兰
陈甫龙
乔保健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位点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将生育期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71。将单株有效穗数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生育期性状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4.64。将株高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62;1个生育期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3.89。利用这些适用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生育期
株高
单株有效穗数
非条件QTL定位
条件QTL定位
重组自交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江建华
张晚霞
+5 位作者
刘晓丽
刘强明
卢超
党小景
赵其兵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4,共10页
为阐明粳稻株高动态发育遗传基础,在南京和泗洪3个环境下种植粳稻品种秀水79和C堡及其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对3个环境下不同时期株高变异的各效应值进行估计,进而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定...
为阐明粳稻株高动态发育遗传基础,在南京和泗洪3个环境下种植粳稻品种秀水79和C堡及其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对3个环境下不同时期株高变异的各效应值进行估计,进而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的方法对控制株高性状的静态位点和动态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中RIL群体各期株高均呈正态分布并出现双向超亲分离。株高受环境的影响随发育进程而不断减小。成熟期检测到5个QTL,其中qPH8.3仅在该时期检测到。采用非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5个非条件加性QTL。不同时期检测到的同一加性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同一亲本,加性效应的大小随着发育进程而增大。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6个条件加性QTL和16个互作位点对,6个加性QTL在不同的两个时间段检测到,其余位点(位点对)均在单个时期检测到。从播种至移栽后42d、移栽后56d至70d以及移栽后98d至112d这3个时间段,株高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移栽后42d至56d以及移栽后70d至84d这两个时间段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控制;而移栽后84d至98d则以上位性遗传效应为主。G×E互作遗传效应在整个调查时期均很小。多环境条件下两种定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株高
非条件QTL
定位
条件QTL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座
粳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被引量:
10
1
作者
江建华
赵其兵
刘强明
陈兰
陈甫龙
乔保健
洪德林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泗洪县原种场丰收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0AA10130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8025)
+1 种基金
农业部948项目[2006-G8(4)-31-1]
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资助项目(505005)
文摘
利用粳稻品种秀水79/C堡重组自交系群体的254个株系,在南京和泗洪两个环境条件下,对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有效穗数进行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结果表明,2种方法检测到的3个性状的QTL均以加性效应为主,上位性位点对表型解释率较小,加性位点和上位性位点均不存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将生育期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71。将单株有效穗数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生育期性状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4.64。将株高矫正到同一水平,检测到1个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80-160bp,加性效应为0.62;1个生育期适用有利等位变异RM448-240bp,加性效应为3.89。利用这些适用有利等位变异改良目标性状不会对另外2个性状产生影响。
关键词
粳稻
生育期
株高
单株有效穗数
非条件QTL定位
条件QTL定位
重组自交系
Keywords
japonica rice
growth duration
plant height
productive panicle number per plant
unconditional QTL mapping
conditional QTL mapping
recombinant inbred line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
被引量:
5
2
作者
江建华
张晚霞
刘晓丽
刘强明
卢超
党小景
赵其兵
洪德林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泗洪县原种场丰收种业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5-64,共10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10AA101301)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项目(B08025)
+1 种基金
农业部948计划资助项目[2006-G8(4)-31-1]
教育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重点资助项目(505005)
文摘
为阐明粳稻株高动态发育遗传基础,在南京和泗洪3个环境下种植粳稻品种秀水79和C堡及其杂交衍生的254个重组自交家系,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和最佳线性无偏预测方法对3个环境下不同时期株高变异的各效应值进行估计,进而利用非条件和条件QTL定位的方法对控制株高性状的静态位点和动态位点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3个环境中RIL群体各期株高均呈正态分布并出现双向超亲分离。株高受环境的影响随发育进程而不断减小。成熟期检测到5个QTL,其中qPH8.3仅在该时期检测到。采用非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5个非条件加性QTL。不同时期检测到的同一加性位点,增效等位基因来自于同一亲本,加性效应的大小随着发育进程而增大。条件定位的方法共检测到16个条件加性QTL和16个互作位点对,6个加性QTL在不同的两个时间段检测到,其余位点(位点对)均在单个时期检测到。从播种至移栽后42d、移栽后56d至70d以及移栽后98d至112d这3个时间段,株高性状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移栽后42d至56d以及移栽后70d至84d这两个时间段受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共同控制;而移栽后84d至98d则以上位性遗传效应为主。G×E互作遗传效应在整个调查时期均很小。多环境条件下两种定位方法的结合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株高在不同发育时期的遗传基础。
关键词
株高
非条件QTL
定位
条件QTL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座
粳稻
Keywords
plant height
unconditional QTL mapping
conditional QTLA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japonica rice
分类号
S511.2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条件QTL定位发掘粳稻生育期和株高及单株有效穗数适用有利等位变异
江建华
赵其兵
刘强明
陈兰
陈甫龙
乔保健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环境下粳稻株高动态QTL分析
江建华
张晚霞
刘晓丽
刘强明
卢超
党小景
赵其兵
洪德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