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病人满意为追求目标 创建基本现代化医院
1
作者 杨惠光 《中国医院》 2004年第5期57-58,共2页
2004年5月8日,作为江苏省江阴市人民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的江阴市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大楼,将正式启用.
关键词 病人满意 医院 管理 人才培养 专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医院专科工作效率 被引量:2
2
作者 陈颖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临床的实际工作价值情况,来考核临床的实际运作科学性,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抽取十个重点专科某月统计的八项数据,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质性分析。结果只有通过提高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 目的分析临床的实际工作价值情况,来考核临床的实际运作科学性,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合理性及科学性。方法抽取十个重点专科某月统计的八项数据,用综合评价法进行实质性分析。结果只有通过提高工作强度和工作效率,才能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结论医院在引进各种先进设备的同时挖掘可用的人力资源,才能降低技术难度,真正以精湛技术桥梁,实施三甲医院的综合评审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医疗质量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国庆 朱祖福 +1 位作者 王辉 徐裕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江阴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包括单纯静脉溶栓、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详细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缺血性卒中、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吸烟史);收集入院检查指标[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收缩压、舒张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前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血糖、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纤维蛋白原];根据患者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区分责任血管所在部位(前循环、后循环、前后循环)并收集相关影像学参数(梗死核心体积和缺血半暗带体积)。单纯静脉溶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机械取栓和桥接治疗患者收集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及取栓后血管再通情况[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收集患者出院时情况(出院NIHSS评分)。根据出院后90 d随访mRS评分将患者分为结局不良(mRS评分3~6分)组和结局良好(mRS评分0~2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临床结局的因素,并分别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探讨对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患者152例,男86例,女66例;年龄38~91岁,平均(73±10)岁。其中单纯静脉溶栓52例,单纯机械取栓24例,桥接治疗76例。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患者69例(结局不良组),结局良好患者83例(结局良好组),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首次发现异常至急诊时间、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入院NIHSS评分、治疗前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和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CT灌注参数方面,结局不良组具有较大的梗死核心[49(20,84)ml比8(2,19)ml,Z=-7.049,P<0.01]和缺血半暗带体积[164(107,243)ml比55(17,131)ml,Z=-6.12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OR=1.203,95%CI:1.085~1.334,P<0.01)、梗死核心体积(OR=1.048,95%CI:1.023~1.073,P<0.01)。联合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二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P<0.01)。结论心房颤动相关心源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后结局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入院NIHSS评分和梗死核心体积,联合入院NIHSS评分与梗死核心体积或可对结局不良患者进行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梗死 预测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43
4
作者 沈杰 姜雪峰 +1 位作者 黄国伟 徐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 目的探讨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6月~2018年1月,对123例(137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行跗骨窦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其中Ⅱ型95足,Ⅲ型42足。观察术后跟骨骨折复位、腓肠神经损伤和伤口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1例深部感染,10例腓肠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96(39.8±11.3)月。22例(25足)获得5年以上随访,AOFAS评分(83.5±12.1)分;46例(50足)获得3~5年随访,AOFAS评分(86.4±9.1)分;55例(62足)获得1~3年随访,AOFAS评分(87.9±7.3)分。共62例(67足)术后12~51(20.7±8.5)月行内固定取出,1例腓肠神经损伤,无伤口感染。结论经跗骨窦入路联合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手术入路 微创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任科伟 韦山 +2 位作者 姜雪峰 黄国伟 沈建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8-177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0月应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35例,对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口愈合情况... 目的·观察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0月应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35例,对临床资料及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伤口愈合情况,手术前后及骨折愈合后的跟骨B?hler角度,AOFAS踝-后足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0.1个月(6~3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表浅的皮缘干性坏死;所有患者术后B?hler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手术后至骨折愈合,未发现明显复位丢失及外侧撞击症病例;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为87.5%。结论·利用改良跟骨钢板结合跗骨窦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固定可靠,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跗骨窦入路 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剑宇 彭岚 +1 位作者 刘冬柏 刘定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24-1425,共2页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 目的:探讨三七皂甙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梗死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江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22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每日一次口服,101例患者(男65例,女56例),观察组:120例患者(男68例,女52例)。三七皂甙片200mg,每日3次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日1次口服。观察2组1年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并于治疗后分别检测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观察组1年内脑梗死再发率(5.83%)与对照组相比(1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皂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可能与三七皂甙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减少阿司匹林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三七皂甙 阿司匹林 脑梗死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附睾蛋白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艺 陈道桢 +6 位作者 王珂 许飞 赵军 黄飚 张珏 范俊 周彬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93-796,共4页
目的:建立人附睾蛋白4(HE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探讨血清HE4检测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铕标记示踪,构建HE4的双抗体夹心TRFIA,并检测了225例受试者血清HE4水平,分析血清HE4在妇科肿瘤中的诊断意义,并探讨诊断子宫... 目的:建立人附睾蛋白4(HE4)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探讨血清HE4检测在妇科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铕标记示踪,构建HE4的双抗体夹心TRFIA,并检测了225例受试者血清HE4水平,分析血清HE4在妇科肿瘤中的诊断意义,并探讨诊断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的最佳参考值。结果:HE4 TRFIA工作线性范围10~10 000 pmol/L,灵敏度7.5 pmol/L,与CA125和CA199无交叉反应,批间变异系数小于10%,与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一致。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宫颈癌组的血清HE4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子宫肌瘤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年龄增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增加。HE4在上述恶性肿瘤检测中ROC^(AUG)>0.5,运用本方法测定的参考值为60 pmol/L。结论:建立了稳定、准确的HE4 TRFIA,有助于妇科肿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卵巢肿瘤 宫颈肿瘤 人附睾蛋白4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闫凯旋 高恒 +5 位作者 徐伟东 周新民 王其平 徐向东 吴伟 叶富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将发生IAR动脉瘤的不同破裂点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其与IAR患者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30例患者的3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20.9%,占患者22.2%),其中破裂点发生在动脉瘤顶部9个、体部17个及颈部5个。17例患者GOS评分5分,8例4分,2例3分,1例2分,2例1分;预后良好者共25例,预后不良者共5例。IAR不同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73,95%CI:6.764~18.344,P=0.006),其中25例瘤体、顶部破裂者中1例预后不良,5例瘤颈部破裂者中4例预后不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术中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6
9
作者 边静 张兰凤 +2 位作者 刘谆谆 倪同伟 李芸芸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091-2096,共6页
目的修订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并初步评价其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对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进行内容修订,形成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癌症家庭照顾者420例,采用... 目的修订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并初步评价其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应用的信效度。方法对疾病获益感量表中文版进行内容修订,形成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9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就诊的癌症家庭照顾者420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对其进行调查。4周后,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例癌症患者家庭照顾者,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对其获益感进行重测。对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进行条目分析、内容效度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包括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5个维度,2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0.899,Bartleet's球形检验χ2=2 876.943,自由度为231(P<0.01),5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9.903%。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残差均方根(RMR)=0.032,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33,增值拟合指数(IFI)=0.984,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80,比较拟合指数(CFI)=0.983,简约拟合优度指数(PGFI)=0.703,简约规范拟合指数(PNFI)=0.778,简约比较拟合指数(PCFI)=0.834。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33,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和健康行为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905、0.856、0.886、0.841、0.889。重测信度系数为0.884。结论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在癌症家庭照顾者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医疗护理提供者 疾病获益感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 被引量:15
10
作者 胡永明 孔明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691-692,共2页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布托啡诺 剖宫产 药物过敏史 肾功能不全 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 P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武平 徐学东 孙驰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7-860,共4页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8例1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23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的手术方式,术中根据患者晶状体混浊情况,必要时联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孔闭合、视网膜复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7眼(94.44%)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眼经再次手术后仍存在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未进行再次手术治疗。OCT随访显示,黄斑裂孔Ⅰ类U形愈合3眼(16.67%),Ⅰ类V形愈合9眼(50.00%),Ⅱ类W形愈合5眼(27.78%),未愈合1眼(5.56%)。所有患者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眼发生一过性眼压升高,1眼术后出现前房房水闪辉,1眼因患者术后俯卧位置不当出现人工晶状体瞳孔区夹持,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2眼术后出现晶状体后囊羽毛状混浊。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手术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以及视网膜的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填塞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BS参数及SRI技术综合评价表阿霉素复合化疗药物早期心肌毒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春恒 沈伟生 +5 位作者 邹大中 张华 邓立春 袁明 奚蕾 张瑶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及应变率显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综合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表阿霉素(EPI)早期心肌毒性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 E33型超声诊断仪及其配置的背向散射联机分析软...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积分技术(Integrated backscatter,IBS)及应变率显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SRI)综合评价蒽环类抗肿瘤药表阿霉素(EPI)早期心肌毒性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i E33型超声诊断仪及其配置的背向散射联机分析软件和应变率成像软件测定30例接受EPI化疗的肿瘤患者于化疗前、达到表阿霉素累积剂量分别为100mg/m^2、200mg/m^2、300mg/m^224小时后进行心肌背射参数、组织多普勒应变率成像测定:心肌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心肌校正的背向散射积分均值(IBS%)、背向散射积分的心动周期变化幅度(CVIB)、背向散射积分周期变异率(CVIB%)和心尖四腔观后间隔应变ε及应变率(Strainrate,SR)。30例组织病理确诊为不同部位肿瘤的患者,准备行表阿霉素为主的化疗。结果:EPI化疗前后心肌IBS均呈周期性变化,但EPI化疗组变化幅度明显减低;EPI化疗组心肌IBS%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VIB和CVIB%则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P〈0.01);与化疗前相比较,当表阿霉素累积剂量200mg/m2时就观察到明显左室收缩功能损害:SR明显下降(1.82±0.57/svs1.45±0.44/s)且与SR值呈正相关,而应变ε无明显变化(21.45±5.43%vs21.15±8.18%);随后当表阿霉素累积剂量在300mg/m^2时,左室舒张功能出现明显改变:二尖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下降(1.16±0.36vs0.93±0.24)与SR无明显相关,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药前及在整个化疗过程中(累积剂量100-300mg/m^2内)均值有所下降,但始终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IBS参数测定及SRI技术从结构和功能上可早期(累积剂量为200mg/m^2)综合评价EPI心脏毒性,IBS参数的变化不仅反映表阿霉素复合化疗患者的心肌病理改变,还可间接反映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心肌 药物疗法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怡燕 吴永发 +3 位作者 徐灿 邹多武 周国武 李兆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8-339,共2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克罗恩病患者18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5mg/kg静滴0、2、6周,以后每8周1次,维持46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英夫...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07年12月至2009年2月符合诊断标准的克罗恩病患者18例,使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治疗(5mg/kg静滴0、2、6周,以后每8周1次,维持46周),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2周后,患者腹痛、腹泻等症状明显缓解,全身营养状况改善迅速,并发症如瘘管等均愈合良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中CDAI评分从321.5±34.5降为98.0±25.1(P<0.05);ESR(mm/h)从43.6±18.6(25~76)下降为6.8±3.1(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克罗恩病具有确切的近期疗效且有很好的安全性,但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抗肿瘤坏死因子 克罗恩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定位PICC导管头端位置中的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高春恒 何丽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6-217,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入右房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完成置管术后,仅行X线观察导管位置,以排除导管异位入颈内... 目的 :探讨心脏超声在预防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后导管异位入右房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女性乳腺癌需行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完成置管术后,仅行X线观察导管位置,以排除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实时心脏超声导向,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对于导管过长已进入右房,需要拔出部分导管的患者,应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结果:试验组仅1例患者PICC导管进入右房,对照组共有10例异位入右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对于导管已异位入右房需退管的11例患者,使用心脏超声测量PICC进入右房的距离计算需拔出的导管长度,一次性退管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中有4例随心脏搏动不同程度碰撞右房壁,有3例收缩期碰撞到三尖瓣,1例患者出现房性早博,未见感染性心内膜炎及三尖瓣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脏超声可有效预防PICC导管异位入右房,对于已异位入右房的导管可准确判断需退出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静脉穿刺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外周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建庆 王杏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24-325,共2页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氯胺酮在人体有无外周性镇痛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为生理盐水组 ,Ⅱ组为氯胺酮组 ,Ⅲ组为氯胺酮 +纳洛酮组 ,Ⅳ组为氯胺酮 +生理盐水组。用改进的止血带法进行疼痛刺激 ,... 目的 :从临床角度研究氯胺酮在人体有无外周性镇痛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四组 :Ⅰ组为生理盐水组 ,Ⅱ组为氯胺酮组 ,Ⅲ组为氯胺酮 +纳洛酮组 ,Ⅳ组为氯胺酮 +生理盐水组。用改进的止血带法进行疼痛刺激 ,分别在注射前、注射氯胺酮后 5分钟、注射纳洛酮或生理盐水后 5分钟三个时点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进行疼痛评分。结果 :注射氯胺酮后 5分钟与注射前相比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P <0 0 1)。纳洛酮可明显地部分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P <0 0 1)。结论 :氯胺酮对人的皮肤压痛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该作用的产生可能与其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上的阿片受体有关 ,提示小剂量氯胺酮似可用于临床的外周疼痛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疼痛 外周镇痛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张玉兰 武明珠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9-170,共2页
我院自1982~1990年共收治27例晚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子缺乏症,现就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和远期随访结果作简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资料男22例,女5例。发病年龄28天~2月21例,~4月6例。母乳喂养24例。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转移性肝癌介入联合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茅卫东 张汀荣 +2 位作者 王琼 程洁敏 王建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374-375,共2页
关键词 转移性肝癌 免疫治疗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兆申 许国铭 +8 位作者 孙志扬 陶忻 邹晓平 金震东 孙振兴 熊源长 方国恩 陈国昌 夏惠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5-476,共2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111例(男性7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3.6岁),给予奥曲肽0.1mg,静脉滴注,1...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奥曲肽治疗急性胃粘膜病变及应激性溃疡出血111例(男性70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3.6岁),给予奥曲肽0.1mg,静脉滴注,1次/8h,共维持3d。结果:24,48及72h止血率分别为18.9%,28.8%和37.8%,3d总止血率为85.6%,无效率为14.4%。未发现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奥曲肽对严重创伤、烧伤、神经系统损伤、重要器官功能不良及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曲肽 胃粘膜病变 应激性溃疡 出血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裂的鼻内镜解剖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季俊峰 王秋萍 +2 位作者 李泽卿 江满杰 石宇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18-1420,共3页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及规律,为鼻内镜鼻窦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剖标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鼻内镜下用专业手术器械模拟前筛、额窦、上颌窦的手术操作,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解剖学特点及规律,为鼻内镜鼻窦手术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剖标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方法鼻内镜下用专业手术器械模拟前筛、额窦、上颌窦的手术操作,解剖12例24侧外观无异常的成人尸头(男8例、女4例)标本,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鼻内镜解剖特征。结果星状裂是由筛泡的顶端及其向上伸出的角、钩突的顶端、中鼻甲的前顶端在额隐窝区域汇合形成的一个星状裂隙,上述结构围绕筛泡形成鼻道沟、钩突沟、筛泡沟,星状裂为三条沟的起始部。鼻道沟气房群(包括额窦)分布于前内侧,钩突沟气房群位于前外侧,居鼻道沟气房群的下后侧,筛泡沟气房群位于钩突沟气房群的后上侧。它们的开口恒定且互不相通,在星状裂所处位置相对固定。结论星状裂是前组鼻窦开放的关键区域。由于鼻窦结构的变异大,各气房气化程度不一,了解恒定的解剖标记及鼻窦分布的规律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 解剖学 局部 窦口鼻道复合体 星状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继发青光眼的联合手术治疗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惠英 徐学东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0期797-798,共2页
关键词 晶状体脱位 继发性青光眼 联合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