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邓伟 张秝湲 +1 位作者 马静 何兰超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9-385,共7页
立足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背景,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内涵出发,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水资源情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块式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苏州、淮安、江阴、大丰不同水资源条件、不... 立足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背景,从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内涵出发,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水资源情势,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模块式的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苏州、淮安、江阴、大丰不同水资源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试点地区的水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资源管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再生水利用和水权水市场建设是主要薄弱指标,是今后水资源管理建设应该着重注意的方面。在参与评价的4个城市中,苏州水资源管理现代化程度最高,苏南两市(苏州、江阴)现代化程度明显高于苏北两市(大丰、淮安),这与各城市水资源管理现代化建设进度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现代化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水资源利用考核关键技术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江苏省受水区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曾春芬 马劲松 +3 位作者 曹明霖 杨树滩 耿建萍 王腊春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29,共8页
针对技术与管理层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量化实施支撑不足的问题,为满足跨流域调水复杂水工程集群的管理需求,以南水北调江苏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基于课题组建立的多层次水资源模拟与配置模型,核定并解析地... 针对技术与管理层面对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量化实施支撑不足的问题,为满足跨流域调水复杂水工程集群的管理需求,以南水北调江苏受水区为研究对象,从水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基于课题组建立的多层次水资源模拟与配置模型,核定并解析地级市、水资源分区、区段、梯级等多层次区域用水总量控制目标,基于现状用水与高效用水不同模式,进行用水总量考核;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体系,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水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考核全体达标;水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北高南低,差距较大,其中最高综合得分1. 2,最低-5. 1;研究区节水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尤其是在水源相对充足的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更为低下。基于多层次水资源模拟与配置模型及其反算功能,解决了省控控制条件与不同层面水资源管理部门量化执行需求之间的脱节,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的水资源利用考核提供技术支撑,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示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总量控制 水资源利用效率 考核关键技术 南水北调东线江苏受水区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苏水资源系统安全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13
3
作者 杜梦娇 田贵良 +1 位作者 吴茜 蒋咏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7-73,共7页
在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水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2018年后江苏省将出现水资源供需安全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江苏省水资源安全系统的4大动力因素,并设计6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方... 在对区域水资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江苏水资源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2018年后江苏省将出现水资源供需安全问题。通过定量分析找出影响江苏省水资源安全系统的4大动力因素,并设计6种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方案对比分析得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优方案是综合型方案。最后,对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系统安全 系统动力学 仿真模拟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谢蓉蓉 逄勇 +3 位作者 屈健 陈可 莫旭东 蒋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4-222,共9页
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海洋水体环境容量是实施海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以江苏省沿海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在内的沿海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海排污口排污方式的不同,将沿海排污... 在江苏省沿海开发战略发展的背景下,研究海洋水体环境容量是实施海洋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的基础和前提。以江苏省沿海区域(包括连云港、盐城、南通在内的沿海三市)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海排污口排污方式的不同,将沿海排污区域划分为沿岸区域和离岸区域两部分,分别建立了2种区域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结合近岸海域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和污染物通量计算模型对三市的沿海区域水环境容量、人海河流污染物通量分别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测算得到2007年沿海三市污染排放贡献率,并通过污染排放贡献率计算得到沿海三市最大允许人海量。结果表明,江苏省沿海区域COD的水环境容量为1 249 231 t/a,其中沿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968 921 t/a,离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280 310 t/a,沿海三市的COD排放贡献率为44%;江苏省沿海区域氨氮的水环境容量为73 658 t/a,其中沿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47 728t/a,离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为25 930 t/a,沿海三市的氨氮排放贡献率为65%。该研究成果可为江苏省沿海区域开发中的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水环境容量 数学模型 沿岸排污区 沿岸混合区 离岸排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评估方法探讨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咏 黄晓燕 +3 位作者 杨桂莲 杨建青 胡晓雨 韦诚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8,共6页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划定了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是我国率先实施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的省份之一。从江苏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评估的体系、标准及方法,适用于对省、市、县及乡镇的地下...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划定了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是我国率先实施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的省份之一。从江苏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评估的体系、标准及方法,适用于对省、市、县及乡镇的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管理工作评估,为掌握地下水资源管理成效、客观反映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提供了一套管理辅助评估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位红线 控制水平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适宜水面率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树滩 仲兆林 华萍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31-34,共4页
通过对江苏省情、水域现状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域变化的调查分析,评价了现状水域状况,指明了研究适宜水面率的重要意义。以现状水面率调查评价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适宜水面率相关研究成果,对适宜水面率作了界定。根据江苏省情,提出了一... 通过对江苏省情、水域现状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水域变化的调查分析,评价了现状水域状况,指明了研究适宜水面率的重要意义。以现状水面率调查评价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适宜水面率相关研究成果,对适宜水面率作了界定。根据江苏省情,提出了一种新的水面率研究方法——类比法,采用该方法对江苏各地级行政区和全省总体适宜水面率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相应成果,并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研究方法及思路对类似地区和大尺度地域适宜水面率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水面率 类比法 水域状况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在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树滩 夏自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7,56,共4页
为了对洛阳市的水资源紧缺程度进行评价,尝试利用模糊数学,并根据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建立了一种水资源紧缺程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算法,评价出洛阳市水资源基本处于紧缺状态以上,符合洛阳市水资源实际。
关键词 水资源 紧缺程度 评价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晓雨 陆隽 +3 位作者 蒋咏 王聪聪 崔彦萍 杨树滩 《水利经济》 2018年第4期45-49,54,共6页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从水量、水效、水质、水生态4个维度构建了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阴市2011—201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 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从水量、水效、水质、水生态4个维度构建了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江阴市2011—2016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阴市水资源承载能力逐年增强,并从超载向临界超载转变。最后,针对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地下水埋深三大水资源承载能力限制因子,提出了江阴市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江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0年前江苏省一般工业需水量预测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树滩 欧建锋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结合江苏省一般工业2030年前需水量预测的实例,系统介绍了一般工业需水量的预测思路,包括历史取水趋势、主要因素考虑、初步成果、最终成果等。预测包括发展规模预测、取水指标确定、成果分析等。并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风险分析理念... 结合江苏省一般工业2030年前需水量预测的实例,系统介绍了一般工业需水量的预测思路,包括历史取水趋势、主要因素考虑、初步成果、最终成果等。预测包括发展规模预测、取水指标确定、成果分析等。并将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风险分析理念在一般工业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分析预测成果未能预期实现的风险水平,从而了解预测成果的可靠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工业 需水量 预测 风险分析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节水问题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玉柏 常本春 王亦斌 《水资源保护》 CAS 2002年第2期52-56,共5页
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的特点 ,指出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江苏省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渠道防渗 ,推广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发展沟灌、畦灌、喷灌、微灌地膜覆... 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的特点 ,指出发展节水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率 ,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江苏省发展农业节水的主要途径为加强渠道防渗 ,推广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 ,发展沟灌、畦灌、喷灌、微灌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出为加快节水农业的发展 ,必须依法治水 ,广泛筹集资金 ,改革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加大科技投入 ,理顺水费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农业节水 水资源 节水灌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RP模型的吕梁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单义明 杨侃 +2 位作者 吴云 华萍 汤梓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2-47,共6页
针对区域缺水风险以及水资源配置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传统两阶段随机规划与区间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加入鲁棒性优化方法形成区间两阶段随机鲁棒规划(ITSRP)模型,不仅可以用离散的区间数表示水资源配置中的多重不确定性,而且可以实现... 针对区域缺水风险以及水资源配置中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在传统两阶段随机规划与区间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加入鲁棒性优化方法形成区间两阶段随机鲁棒规划(ITSRP)模型,不仅可以用离散的区间数表示水资源配置中的多重不确定性,而且可以实现模型的最优化目标与系统稳定性,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将该模型应用于吕梁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中,当模型的鲁棒性因子达到一定值时,不同概率水平下的目标函数值均达到最优,最终得到吕梁市2025年水资源优化配置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不确定性 区间两阶段随机鲁棒规划 鲁棒性优化 吕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闽慧 岳金桂 +1 位作者 韦诚 常本春 《水利经济》 2014年第2期12-14,40,共4页
利用江苏省2011年水利普查的截面数据以及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偏低,水价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仍未形成硬性约束;人均... 利用江苏省2011年水利普查的截面数据以及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偏低,水价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仍未形成硬性约束;人均收入是影响农村居民用水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家庭人口规模对生活用水存在规模效应;而由于农村居民住宅类型的特点,使得人均住房面积对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影响不显著;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发挥水价杠杆作用的同时,还需增强居民节水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需求 农村居民用水 计量经济学 影响因素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工业用水效率及节水潜力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恩 耿雷华 +1 位作者 饶猛 盖永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6,共7页
为探究江苏省工业节水潜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工业绿色发展建设,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16~2020年江苏省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行业的用水效率与节... 为探究江苏省工业节水潜力,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工业绿色发展建设,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2016~2020年江苏省32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行业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并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行业的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各行业用水效率值均未达到1,工业节水潜力总和为29.82亿m^(3),各工业行业存在一定的节水空间,节水潜力较大;全省32个行业按用水效率分为4类,并分别对各类的行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具体分析;全省32个行业按节水潜力分为3类,江苏省分行业节水潜力呈现出金字塔特征,高节水潜力行业与中节水潜力行业仅涉及5个行业,但其节水潜力之和占全省节水潜力总和的97%。研究成果可为江苏省工业节水管理及优化工业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效率 节水潜力 随机前沿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如东县沿海平原水库水源论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袁文秀 杨树滩 张明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7,共3页
从江苏省如东县的洋口港发展形势、地理位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角度,论证建设如东县沿海平原水库的必要性及其水源的可靠性。由于如东县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性,提出根据内河河网水位进行频率分析选择典型年的思想。根... 从江苏省如东县的洋口港发展形势、地理位置、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角度,论证建设如东县沿海平原水库的必要性及其水源的可靠性。由于如东县的地理位置、水资源利用的特殊性,提出根据内河河网水位进行频率分析选择典型年的思想。根据选择的典型年,分析现状水平年的可供水量、需水量及二者之间的余缺关系,计算水库来水过程,再根据水库的调节计算条件及拟定的补库方案,论证建设如东县沿海平原水库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有效库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 水位 水源论证 调节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节水分区研究
15
作者 陈韬 陈松峰 +6 位作者 林锦 何菡丹 倪显锋 李伟 柳鹏 王会容 孙意翔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4,共7页
江苏省13个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用水效率、节水水平等条件差异明显,节水模式与推进路径不尽相同。在充分吸纳现有用水效率指标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节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等6个方面构建具有江苏特... 江苏省13个地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资源禀赋、用水效率、节水水平等条件差异明显,节水模式与推进路径不尽相同。在充分吸纳现有用水效率指标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节水、供水、用水和排水等6个方面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节水分区指标体系。引入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了3个节水分区:Ⅰ区包括南京市、常州市、无锡市和苏州市;Ⅱ区包括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和镇江市;Ⅲ区包括徐州市、连云港市和宿迁市。在各区节水工作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各分区的节水工作重点。本研究可为探索丰水地区节水优先途径等后续工作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分区 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影响要素及计算模型研究
16
作者 徐荣艳 王怡宁 +5 位作者 江鹏 周超 丁钰童 张美娜 盖永伟 王振龙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及埋深关系,选取五道沟实验站2011-2022年气象观测及蒸渗仪数据资料,对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步进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获得...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和黄潮土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与气象因子及埋深关系,选取五道沟实验站2011-2022年气象观测及蒸渗仪数据资料,对夏玉米生长期潜水蒸发量与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步进法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获得的直接通径系数将模型自变量进行通径分析,揭示了夏玉米潜水蒸发量的主要影响要素,构建了回归模型;并提出潜水蒸发系数与0.2~5.0 m埋深非线性拟合函数。结果表明:①砂姜黑土埋深0.2 m、0.4 m潜水蒸发量与水汽压力差相关性显著,埋深0.6 m其与水汽压力差、绝对湿度相关性显著,埋深1.0 m其与水汽压力差、日照时数、相对湿度相关性显著;黄潮土埋深0.2、0.6和1.0 m潜水蒸发量与水汽压力差相关性显著,埋深0.4 m其与水汽压力差、绝对湿度和平均气温相关性显著。②构建夏玉米在不同土质及埋深下潜水蒸发量与各气象因素回归模型,模型均满足精度要求(砂姜黑土模型R^(2)>0.810,黄潮土模型R^(2)>0.800)。③潜水蒸发系数与埋深的非线性拟合表明,砂姜黑土玉米呈对数函数关系(R^(2)>0.75);黄潮土玉米初期和后期呈逆函数关系(R^(2)>0.800),发育期和中期呈指数函数关系(R^(2)>0.950)。④砂姜黑土夏玉米极限埋深Zm在2.7~3.1 m范围内;黄潮土夏玉米Zm在3.5~4.6 m范围内。研究揭示了夏玉米潜水蒸发量变化规律及不同土质间差异性,计算模型满足精度要求,可用于生长期潜水蒸发量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水蒸发量 气象因子 埋深 通径分析 夏玉米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构建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申蓓 李颖 +1 位作者 孙晓文 李嘉欣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3,共8页
围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厘清水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的12个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过程提炼出52个初始概念、18个基本范畴和3个... 围绕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和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厘清水生态产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对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公布的12个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三段式编码过程提炼出52个初始概念、18个基本范畴和3个主范畴,构建了解释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运行机理和路径的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以“强化水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根本,通过资源修复、摸排和整合建立资源优势;以补链、延链和强链“打造水生态产品产业链”为手段,打通价值变现通道;“构建多元联动体系”进行保障,为价值转化进行制度赋能和形成合力释能的系统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扎根理论 路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卫星反演与再分析降水数据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文韬 余钟波 +3 位作者 陈松峰 谷黄河 鞠琴 周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 为评估不同降水数据在长江上游的适用性,基于气象站点观测数据,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降水数据(IMERG-Final、GSMaP-Gauge)及再分析降水数据(ERA5-Land)在长江上游的应用精度,并分析了各降水数据在不同等级降水的误差结构。结果表明:3套降水数据均能准确捕捉流域降水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与观测降水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且2015—2019年表现平稳,有可长期应用的潜力;各降水数据时间分辨率越高,误差相对越大,在流域地形变化剧烈的中部误差更大;对弱降水易错报高估,对强降水的低估随降水强度上升而加剧;两套卫星反演降水数据总体误差较小,适用性良好,IMERG-Final有更好的误差控制能力,GSMaP-Gauge对降水发生的识别更为准确;ERA5-Land明显高估流域降水,尤其在西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反演降水 再分析降水 适用性评估 误差结构分析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沉积物营养物及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珏 支鸣强 +4 位作者 朱德龙 李苑禾 殷鹏 唐婉莹 尹洪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57-1465,共9页
以太湖不同湖区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53个点位),通过对沉积物表层及垂向中的总氮、总磷、有机质和8种重金属(Hg、As、Cu、Zn、Pb、Cd、Ni、Cr)含量的进行分析,基于ArcGIS制图软件绘制了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在不同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评... 以太湖不同湖区的沉积物为研究对象(53个点位),通过对沉积物表层及垂向中的总氮、总磷、有机质和8种重金属(Hg、As、Cu、Zn、Pb、Cd、Ni、Cr)含量的进行分析,基于ArcGIS制图软件绘制了沉积物氮、磷和重金属在不同湖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评估了各项污染指标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全太湖表层沉积物(0~10cm)的总氮为561~2707mg/kg,平均值1502mg/kg;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总磷为308~1156mg/kg,平均值532mg/kg;总体处于中度污染.有机质为1.69%~3.44%,平均值2.35%,污染区域空间上由湖中心往湖西北方向污染程度逐渐增加,尤其以竺山湖区、东太湖区和西沿岸北部这3个区域污染最为严重.重金属空间分布上自东南往西北污染程度逐步增加,尤其以竺山湖区、西沿岸区和南沿岸最为严重,Cd污染在8种重金属污染中最为严重.在纵向分布特征上,氮、磷与重金属含量在0~30cm上逐层降低,呈表层富集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底泥 营养物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区积雪与雪线高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小妮 莫李娟 +4 位作者 辛昱昊 陈松峰 赵雯颉 吴金雨 鞠琴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8,共11页
积雪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积雪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将青藏高原划分为12个子流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子流域的积雪深度、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 积雪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研究积雪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生态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遥感数据和河流水系分布情况,将青藏高原划分为12个子流域,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子流域的积雪深度、积雪覆盖率、雪线高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1979—2020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呈明显降低趋势,空间上积雪深度由中心区域向四周递增,阿姆河流域多年平均积雪深度最大,印度河流域的次之。②2000-2015年青藏高原多年平均积雪覆盖率为29.66%,呈平缓的下降趋势,印度河流域的积雪覆盖率最大,高达39.83%,塔里木河的次之。③青藏高原雪线高度的变化范围为[4700,5000]m,夏季的雪线高度整体偏高,在8月达到最大值;各子流域雪线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雅鲁藏布江流域、印度河流域、河西流域、恒河流域、长江流域、怒江流域、阿姆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柴达木河流域、内河流域、黄河流域、澜沧江流域。研究结果对寒区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深度 积雪覆盖率 雪线高度 时空变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