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以泰州市高港水土保持监测站为例
1
作者 张彩云 张俊瑞 芮军杰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25年第5期4-5,共2页
通过分析连续3 a的土壤含水量数据,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耕地和K值的土壤含水量较高,林地的土壤含水量较低。
关键词 沿江高沙土区 土壤含水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湖各水资源分区入出湖河流总磷浓度与负荷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琼芳 许树洪 +5 位作者 陈启慧 贾小网 严方家 朱玉婷 林鹏 皋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4-89,共16页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太湖湖体磷收支平衡的关键因素.基于2012-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全湖及各水资源分区河流入出湖总磷负荷,并以水量加权计算其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不同分区水污关系的... 入出湖总磷负荷变化是影响太湖湖体磷收支平衡的关键因素.基于2012-2018年水质水量监测资料,计算全湖及各水资源分区河流入出湖总磷负荷,并以水量加权计算其总磷年平均浓度,探明其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不同分区水污关系的变化规律;以月为时间尺度,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揭示入湖总磷负荷分别与入湖水量、入湖总磷浓度的相关关系;通过讨论分析,明确适用于太湖的入湖总磷平均浓度计算方法、总磷负荷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水量加权法比算术平均法更加适用于太湖入湖总磷平均浓度的削减管理;环太湖河流入湖总磷浓度多年平均值为0.189 mg/L,明显高于出湖的0.079 mg/L,入湖总磷负荷多年平均值为2206.51 t,也高于出湖的873.73 t;2016年丰水年入、出湖及净入湖总磷负荷均最高,分别为2993.9、1341.1、1652.8 t.(2)湖西区河流入湖总磷浓度多年平均高于所有其他分区,其值为0.226 mg/L,浙西区、武澄锡虞区河流出湖总磷浓度多年平均分别为0.114和0.109 mg/L,均高于其他分区.不同水资源分区的水污关系呈现不同的年际变化规律,但除杭嘉湖区外,其他分区均未表现出入湖总磷得到有效控制的迹象.(3)湖西区和浙西区入湖总磷年负荷多年平均值分别为1748.71和278.61 t,两区各年入湖总磷负荷占总入湖负荷的比重位居前二,湖西区的都在67.88%以上;而浙西区在7%~19%之间变化;太浦河出湖总磷年负荷多年平均值为272.27 t,自2014年起其占出湖总磷年负荷的比重均在30%以上.(4)不同水资源分区月入湖总磷负荷均与入湖水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且除阳澄淀泖区外,其他分区月尺度入湖总磷负荷变化主要受入湖水量控制.(5)2016年丰水年湖西区入湖河流总磷浓度较高、入湖水量大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其入湖总磷负荷的显著增加.研究成果可为太湖的磷外源负荷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水资源分区 总磷 负荷 时空变化 双累计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宿迁市水资源变化分析与保护利用建议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海明 吴泽雄 +4 位作者 许广东 叶文 徐蛟 尹若燕 刘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84-86,共3页
基于2009—2018年宿迁市水资源量、供用水结构和水质变化趋势,对水资源保护利用提出建议。宿迁市2009—2018年年均降雨量为893.5 mm,人均水资源量为472.1 m3,总用水量降低(农业用水量降低幅度最大),工业用水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Ⅰ~Ⅲ... 基于2009—2018年宿迁市水资源量、供用水结构和水质变化趋势,对水资源保护利用提出建议。宿迁市2009—2018年年均降雨量为893.5 mm,人均水资源量为472.1 m3,总用水量降低(农业用水量降低幅度最大),工业用水量达到峰值后逐年下降,Ⅰ~Ⅲ类水占比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宿迁市2009—2018年年均降雨量与多年(1956—2018年)平均降水量912.7 mm相比有所减少,处于极度缺水水平;节水压采措施、南水北调工程对缓解宿迁水资源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通过压缩农业用水降低了总用水量,在一定时期内工业用水量增加,但是工业用水效率显著提高;河流水质状况得到改善。建议加强城市雨洪资源化研究,优化用水结构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节水宣传、水环境安全意识和水污染治理,提高生态用水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供水 水质 宿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地多源数据与GA-DNN模型的江苏省GPM产品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秀丽 张艺铭 +2 位作者 张俊瑞 张彩云 吴泽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21,62,共5页
针对GPM降水产品低空间分辨率的缺陷,基于多源环境数据提取了表征区域地形、水汽、地表覆被、海陆位置等20个辅助变量,采用遗传算法(GA)提取最相关变量做为降尺度因子,运用深层神经网络(DNN)算法建立2019年江苏省GPM逐月产品的降尺度模... 针对GPM降水产品低空间分辨率的缺陷,基于多源环境数据提取了表征区域地形、水汽、地表覆被、海陆位置等20个辅助变量,采用遗传算法(GA)提取最相关变量做为降尺度因子,运用深层神经网络(DNN)算法建立2019年江苏省GPM逐月产品的降尺度模型,并利用地面站点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A算法能很好地排除冗余信息、约简降尺度模型;基于地面资料的独立验证表明降尺度后数据的决定系数R^(2)介于0.43~0.93之间,相对误差M_(RE)在7.47%~23.77%之间,平均绝对误差M_(AE)、均方根误差R_(MSE)分别为2.18~26.84、3.23~29.54 mm;与GPM原始产品相比,降尺度后的平均R^(2)增加了0.05,M_(AE)、R_(MSE)分别减小了1.44、2.04 mm,M_(RE)降低了2.97%。提出的GA-DNN降尺度模型可为粗级降水产品的精细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GA-DNN模型 变量优化 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雅君 傅国圣 +1 位作者 蒋陈娟 安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3,共6页
基于里下河腹部区2010~2018年46条河流86个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为里下河腹部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依据。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间变化特征为:非汛期(1~4月、1... 基于里下河腹部区2010~2018年46条河流86个断面的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运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为里下河腹部区水环境治理与保护提供依据。里下河腹部区水质时间变化特征为:非汛期(1~4月、10~12月)水质优于汛期(5~9月),12月水质最佳,7月水质最差;近年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总体均呈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水质空间变化分析表明:非汛期水质总体较好,中部的泰州兴化、扬州高邮段水质较差;汛期水质总体较差,仅部分流域性或区域性骨干河道水质达标,西南部、东北部和中部地区水质最差。区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与外引水源水量关系密切,外引水源对改善区域水质的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单因子评价方法 GIS空间分析方法 里下河腹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探头H-ADCP在宽浅河道断面复杂工况下实时流量监测的相向组合式应用
6
作者 钱睿智 傅国圣 +2 位作者 王江 张艺铭 张彩云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10,共5页
为解决宽浅河道断面复杂工况下的流量实时在线监测问题,基于常规在线测流设备适用性,提出双探头H-ADCP相向组合式应用,以南水北调东线取水源头高港水利枢纽为例,从河道断面数值模拟、流场分析、设备安装、比测设置等方面全过程开展应用... 为解决宽浅河道断面复杂工况下的流量实时在线监测问题,基于常规在线测流设备适用性,提出双探头H-ADCP相向组合式应用,以南水北调东线取水源头高港水利枢纽为例,从河道断面数值模拟、流场分析、设备安装、比测设置等方面全过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测流河段在控制枢纽闸泵不同调度工况下流场复杂变化,双探头H-ADCP可安装在同一断面同一高度,超声波束相向交叉不会影响有效单元流速数据采集,可建立双指标流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推算实时流量,组合式应用测流流量精度高于单个H-ADCP测流数据精度,研究成果形成一套宽浅河道复杂工况下实时流量监测应用方法,可为在线测流设备组合性使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DCP 双指标流速 宽浅河道 流量在线监测 高港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23年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区水质演变趋势 被引量:1
7
作者 衣鹏 纪源 +1 位作者 钱睿智 杨咏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49,共10页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 为全面了解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源区水质状况及其演变趋势,基于水质指数(WQI)评价法,结合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2012—2023年东线工程水源区6个监测断面水质演变趋势及主要污染成分进行分析,并基于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识别了影响水源区WQI的关键指标,构建了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同时采用2023年WQI数据评估了该模型的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WQI年均值总体呈现增大趋势,2012—2017年WQI平均值为38.0,水质评价等级为较差,2018—2023年WQI平均值为67.4,水质明显提升并持续处于良好等级;水源区水体污染物类型主要为有机物质和氮磷营养盐,农业种植产生的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以及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造成的点源污染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加强点源、面源污染防治是解决水源区水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小水质指数模型具有较好的水质评价性能,有助于节约监测成本和提升评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水质指数评价法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水源区 江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邵伯湖虚拟突发水污染扩散模拟
8
作者 闵智翔 李煜 +3 位作者 钱睿智 涂逸可 韦宇飞 李琼芳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100,109,共8页
邵伯湖是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关键湖泊,一旦突发水污染事故,将威胁东线沿线供水安全。以邵伯湖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耦合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邵伯湖虚拟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湖流流向、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浓... 邵伯湖是重要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东线上的关键湖泊,一旦突发水污染事故,将威胁东线沿线供水安全。以邵伯湖为研究对象,建立二维水动力学数学模型,通过耦合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邵伯湖虚拟突发水污染事故后,湖流流向、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浓度、泄漏时长不同组合工况下汛期和引调水期的污染物时空扩散特征。结果表明:湖流流向为由南往北,在污染源位于上游且污染物持续泄漏时,与污染物总量相同的其他情景相比,可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最大污染面积(8.4~64.9km^(2))与滞留时间(18~138 h)均增加;在不同组合工况下,邵伯湖内最大污染面积与滞留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954。研究结果可为南水北调后续工程规划优化和湖区突发水污染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邵伯湖 突发水污染 水动力模型 对流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流量下轴流泵站的内流及涡量特性
9
作者 周鹏 解超 +4 位作者 王琰 张艺铭 范云逸 朱潘方圆 徐文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4-472,共9页
针对小流量工况下立式轴流泵站内部的不稳定流动,采用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的雷诺时均方法(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某大型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流道... 针对小流量工况下立式轴流泵站内部的不稳定流动,采用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的雷诺时均方法(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的某大型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流量工况下,流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回流区,回流现象在肘形流道的出口段和虹吸式流道的进口段尤为明显;叶轮和导叶处存在不同尺度的失速涡团和脱流涡团;叶轮轮毂及轮缘附近存在大范围的极值轴向涡量,导叶进口及尾缘附近也存在显著的极值轴向涡量,叶片表面附近存在不同程度的极值周向涡量,这些轴向涡量和周向涡量不仅影响了流动的均匀性,还是导致泵站流动不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研究成果可为泵站优化设计、高效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站 内流特性 涡量 柱坐标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市古马干河河流健康状况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朝康 黄勇 +2 位作者 吴泽雄 陈小丽 蒋陈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4-67,共4页
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由于水动力较弱,河流系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往往存在较多问题,河流健康评价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河流的属性和功能出发,以河流健康为总目标,以自然属性健康和社会服务状况为控制对象,建立了由12个指标... 平原河网区的河流由于水动力较弱,河流系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往往存在较多问题,河流健康评价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有重要意义。从河流的属性和功能出发,以河流健康为总目标,以自然属性健康和社会服务状况为控制对象,建立了由12个指标和24个变量构成的平原河网区河流健康评价体系,并应用此评价方案从自然水文、水质、生态及社会服务等方面评估了泰州市古马干河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古马干河的健康等级处于亚健康状态。研究成果可为河流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古马干河 河流健康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州地区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佳楠 傅国圣 +1 位作者 安浩 蒋陈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5-28,共4页
非点源污染对水生态、水环境影响很大,识别流域的关键源区并进行整治是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方法。以磷指数模型为基础,提出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源因子、以区域至水体距离为迁移因子的半定量非点源污染流失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 非点源污染对水生态、水环境影响很大,识别流域的关键源区并进行整治是控制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方法。以磷指数模型为基础,提出以土地利用类型为源因子、以区域至水体距离为迁移因子的半定量非点源污染流失风险评价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识别泰州地区非点源污染关键源区。结果表明:泰州地区大部分区域非点源污染流失风险等级为中高风险,低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兴化市西北部和和通南地区,非点源污染输出的关键源区分布在城市、建制镇、村庄等人类活动强度大的区域以及主要河道的两侧区域内。对非点源污染输出的关键源区需重点治理,严格控制污染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关键源区识别 源因子 迁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7 位作者 陈小丽 瞿建宏 李丹丹 范立民 裘丽萍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83,共8页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 为了探究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通过布设20个采样站点,于2014年丰水期(7月29日)和枯水期(12月24日)对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进行了2次全面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动物2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无节幼体1类;其中轮虫最多,共14种,占浮游动物总种数的66.6%;枝角类次之,共6种,占28.6%;桡足类最少,仅1种,占4.8%;各站点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密度均以轮虫和枝角类为主,数量在5-15种,密度变化在9.8-102.2个/L。浮游动物相似性指数在0.18-0.55,平均为0.36,偏向于轻度相似,表明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生境差异较大。优势种的优势度不高,在0.023-0.297;多样性指数在1.73-3.56,均匀度指数在0.67-0.95,表明丰、枯水期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浮游动物群落信息含量较大、群落结构处于较稳定状态。浮游动物多样性和水质监测结果均表明,枯水期水质优于丰水期,枯水期水质基本处于清洁状态,丰水期水质基本处于中度污染状态;污染源主要为面源污染,且串场河(6号)、新通扬运河(12号)、喜鹊湖(17号)、兴姜河(18号)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里下河腹地 丰水期 枯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随机搜索算法在河网数学模型糙率反演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丽 王加虎 +2 位作者 王建群 李国新 傅国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7,共4页
介绍自适应随机搜索(ARS)算法的基本原理,并以泰州市河网为例,测试了ARS算法在资料受限条件下河网模型糙率反演的表现。结果表明,ASR算法能够自动优选出河网大多数河段的糙率值,得到较好的水位流量拟合效果。
关键词 ARS算法 河网模型 糙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秋季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孟顺龙 肖代 +6 位作者 陈小丽 李丹丹 裘丽萍 范立民 宋超 陈家长 徐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98-2005,共8页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 采用浮游植物种类相似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cnaughton优势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研究了2014年秋季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态学特征,以期为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的生态环境评价和综合整治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里下河腹地典型水体共出现浮游植物7门81种;其中绿藻种数最多,共40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49.4%;硅藻次之,共1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17.3%;其余各门藻类数量由多到少依次为蓝藻、裸藻、黄藻、隐藻、甲藻,种类数量分别为13,6,4,3,1,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6.1%,7.4%,4.9%,3.7%,1.2%。各监测点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均以绿藻、蓝藻、硅藻为主,浮游植物种类数变化在13~37之间,生物量变化在(1.20~14.05)×106ind·L-1之间。各站位间的浮游植物相似性指数变化在0.07~0.50之间,相似性较低,显示出各个监测点的生境差异较大。共发现优势种4门19种,优势度变化在0.10~0.60之间,除了大纵湖和泰东河口的铜绿微囊藻以及兴化二水厂的水华微囊藻具有较高优势度外,其余各站位的优势种优势度都不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在2.07~4.45之间,平均为3.29;均匀度指数变化在0.51~0.87之间,平均为0.76;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态学特征 里下河腹地 典型水体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沿海潮间带土-气界面CO_2交换特征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鹏 王一丹 +3 位作者 申霞 王晨昕 华祖林 王胜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5-682,共8页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_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_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 选择南通协兴港附近裸露潮滩,使用便携式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开展潮间带湿地CO_2通量监测,研究无植被覆盖条件下潮间带碳通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各潮滩CO_2固定水平表现为高潮带<中潮带<低潮带.低潮带叶绿素a含量较高,对CO_2的吸收能力较强,而高潮带有机碳含量高,微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_2通量较高,研究区整体上表现为对CO_2净吸收.此外,CO_2净固定通量随土壤有机碳含量和落潮时间增加而下降,与土壤叶绿素a含量和地下水位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于明确人类活动对江苏沿海潮间带裸露光滩碳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裸露潮滩 碳通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流量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韩继伟 牛睿平 +3 位作者 王岩 孟令鹏 邱福琼 杨树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7,共6页
根据目前传统时差法流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着重阐述了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流量计流量计算方法。在京杭大运河徐州段运河水文站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垂线时差法与传统时差法和流速仪法趋势一致,虚拟垂线法优于传统时差法。... 根据目前传统时差法流量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着重阐述了虚拟垂线流速时差法流量计流量计算方法。在京杭大运河徐州段运河水文站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虚拟垂线时差法与传统时差法和流速仪法趋势一致,虚拟垂线法优于传统时差法。可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为国产化时差测流装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测验 时差法 虚拟垂线流速 流量计算 京杭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纳气泡示踪的拖曳法ADCP流速测试 被引量:4
17
作者 韩继伟 邵军 +3 位作者 符伟杰 赵士伟 毛春雷 房照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8,共6页
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设备在水文领域保有量大、应用广,但如何对其进行量值溯源,确保现场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分析ADCP的测试现状,阐述ADCP的6个测试参数,分析出流速测试是核心;利用微纳气泡作为示踪粒子,尝... 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设备在水文领域保有量大、应用广,但如何对其进行量值溯源,确保现场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是用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分析ADCP的测试现状,阐述ADCP的6个测试参数,分析出流速测试是核心;利用微纳气泡作为示踪粒子,尝试解决静止水体无反射粒子的问题,为ADCP流速测试提供支撑;以TRDI的WHR600-1型ADCP为例,说明ADCP流速测试过程和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得出微纳米气泡是ADCP拖曳水槽水跟踪测试较好的示踪物质,进而实现ADCP水跟踪流速测试。为拖曳水槽ADCP测试改造建设提供技术思路,并给出实验室测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P坐标系 拖曳水槽 水跟踪 微纳米气泡 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模拟扰动下梅梁湾沉积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胜艳 郝少盼 +2 位作者 王鹏 谢增芳 吕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共5页
在太湖梅梁湾采取沉积物原状芯样,利用沉积物再悬浮振荡器,以100r/min的步长逐步增大隔栅的振荡频率使其在0-800r/min范围内振荡,进行0-0.53N/m2底部切应力条件下的沉积物悬浮模拟实验,揭示上覆水中悬浮颗粒物(SPM)、上覆水中可溶性磷(S... 在太湖梅梁湾采取沉积物原状芯样,利用沉积物再悬浮振荡器,以100r/min的步长逐步增大隔栅的振荡频率使其在0-800r/min范围内振荡,进行0-0.53N/m2底部切应力条件下的沉积物悬浮模拟实验,揭示上覆水中悬浮颗粒物(SPM)、上覆水中可溶性磷(SRP)以及因扰动引起悬浮的颗粒物生物可利用磷(BAP)与切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扰动实验结果表明:(1)上覆水中SPM的含量随切应力的增加而增大,呈现指数上升趋势,采样点沉积物的临界切应力为0.12N/m2。(2)扰动过程中,上覆水中的SRP含量随切应力增加而增大,悬浮颗粒物BAP的含量随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且较大的切应力对SRP和BAP含量产生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较小的切应力。(3)上覆水中SRP的含量在临界切应力0.12N/m2后明显上升,悬浮颗粒物BAP的含量在临界切应力0.12N/m2时急剧下降,临界切应力对悬浮过程中营养盐磷的释放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泊 风浪扰动 临界切应力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法的融雪模型多时间尺度模拟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曦 王船海 +2 位作者 李书建 程华娟 吴晓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选择基于能量平衡法的融雪模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融雪模型进行比较。尝试采用小时模型进行日温模拟,分别用线性模型和正弦-指数模型模拟温度的变化。选择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中测得积雪最多的清水河气象站、甘德气象站、达日气象站的实... 选择基于能量平衡法的融雪模型,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融雪模型进行比较。尝试采用小时模型进行日温模拟,分别用线性模型和正弦-指数模型模拟温度的变化。选择三江源区18个气象站中测得积雪最多的清水河气象站、甘德气象站、达日气象站的实测资料对模型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小时尺度的融雪模型比日模型的模拟精度高;线性模型对资料要求不高,并且能更好地模拟积雪消融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平衡 时间尺度 日温模拟 融雪模型 三江源区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引水对南水北调东线前沿受水区水质改善效果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玉婷 陈启慧 +4 位作者 张玉田 李琼芳 陈静 宋耘 杨雪芮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31,共7页
模拟分析不同调水引流方案对南水北调东线前沿受水区水质的影响,是保障其水质安全的重要依据。以南水北调东线前沿受水区-里下河南片区为研究区,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依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水现状设定江都枢纽补水、高港枢纽补水以及... 模拟分析不同调水引流方案对南水北调东线前沿受水区水质的影响,是保障其水质安全的重要依据。以南水北调东线前沿受水区-里下河南片区为研究区,建立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依江都枢纽、高港枢纽引水现状设定江都枢纽补水、高港枢纽补水以及江都枢纽-高港枢纽联合补水三种引水方案,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研究区水质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三种调水引流方案均能有效降低研究区河道污染物浓度,且水质改善效果随引水量增加而提升,对于污染严重河道水质虽有改善但效果相对较差;在江都枢纽引水91.8m^(3)/s,高港枢纽引水122.8~142.8m^(3)/s的方案下,总体水质改善效果最佳。研究成果可为里下河腹部南片地区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南水北调东线受水区水质安全保障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地区 MIKE11 补水方案 水质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