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0
1
作者 李彦军 颜红勤 +2 位作者 葛强 杨敬江 严登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4-148,共5页
为了对配置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立式泵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一种高效的立式泵装置,在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出水流道型线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流道设计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能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使流道的型线自动... 为了对配置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式出水流道的立式泵装置进行深入的研究,得到一种高效的立式泵装置,在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出水流道型线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流道设计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能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使流道的型线自动符合一维流速渐变的原则,并对虹吸出水流道的最优驼峰位置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待建的某大型低扬程泵站进行了肘形进水流道和虹吸出水流道的优化设计,得到了水力性能优良的进出水流道型线方案。根据泵装置水力模型比选试验,优选出了效率高、高效运行范围宽、无不稳定运行区、汽蚀性能好的高比转数导叶式混流泵211-80模型,在配置优化了的进出水流道的基础上使泵装置在扬程5.4m时模型装置效率达到了79.62%。该泵装置的优化设计方法与试验结果对相同装置型式的大型低扬程泵站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机械 模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肘形进水流道水力优化仿真计算与试验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驰 李彦军 +1 位作者 蒋红樱 袁建平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0-866,共7页
为了分析大型泵站肘形进水流道的开挖量与流道水力损失及内部流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流道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8组肘形进水流道方案,其中1-4组方案流道底板上翘角度不同(方案1底板上翘角为0),5-8组方案流道后壁弯曲段半径R不同.基于雷... 为了分析大型泵站肘形进水流道的开挖量与流道水力损失及内部流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对流道设计进行了研究.设计了8组肘形进水流道方案,其中1-4组方案流道底板上翘角度不同(方案1底板上翘角为0),5-8组方案流道后壁弯曲段半径R不同.基于雷诺平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运用SIMPLEC算法,模拟了额定流量下肘形进水流道的8组方案三维流场.结果表明:1-4组,底板倾角不断抬高.当底板上翘7°时,流道水力损失只有略微增加,流道进口底板较方案1抬高1.15 m;继续增加底板倾角,水力损失明显增加.5-8组,流道后壁弯曲段半径R不断减小.当R为1.03倍叶轮直径时,水力损失较方案1增加14.5 mm(水力损失以水头高度表示),整体流道底板抬高0.36 m;若继续减小R值,水力损失明显增加.对优选的底板上翘7°流道方案进行模型试验.换算到原型后,流道水力损失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肘形进水流道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调水-供水-蓄水结合泵站-渠道-湖库系统效率计算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海田 仇宝云 +2 位作者 颜红勤 王亦斌 王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1-26,共6页
提出了包括全部能源消耗在内的站系统效率概念,以及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力损失的渠系统效率概念.研究得出了单一调水单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调水-供水结合单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单一调水多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调水-供水-蓄水结... 提出了包括全部能源消耗在内的站系统效率概念,以及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力损失的渠系统效率概念.研究得出了单一调水单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调水-供水结合单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单一调水多级泵站-渠道系统效率、调水-供水-蓄水结合多级泵站-渠道-湖库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进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调水工程效率计算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渠道-湖库系统 调水-供水-蓄水结合 系统效率 水量损失 水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扰动作用下地基土体渗透破坏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国庆 李天斌 +2 位作者 贺宇航 周治刚 韦璐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分析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频繁发生的"天坑"形成原因,从渗流破坏理论出发,通过自主设计循环变水压渗透试验装置模拟地下水扰动过程,研究了地下水扰动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破坏机制。首先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获得土样的基本物... 为分析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频繁发生的"天坑"形成原因,从渗流破坏理论出发,通过自主设计循环变水压渗透试验装置模拟地下水扰动过程,研究了地下水扰动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破坏机制。首先通过现场和室内试验获得土样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排除由碳酸盐溶洞导致地表塌陷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为模拟地下水循环扰动对土体的渗透破坏作用,采用饱和土渗流理论,设计了1种变压型常水头渗透试验装置,通过自动循环地改变水头大小模拟地下水扰动对土体的破坏机制,分析实验前后土样级配组成、水头变化和土样变形破坏特性,试验表明土样在地下水扰动作用下细颗粒明显减少,土体级配结构发生改变,土体承载力降低并最终导致土体塌陷。变压型常水头渗透破坏试验研究表明,该方法较好地阐明了该地区"天坑"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天坑 渗透破坏 地下水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模型和CFD的轴流泵自动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陆荣 袁建平 +1 位作者 李彦军 蒋红樱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1-487,共7页
参数化设计和计算流体力学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采用旋转机械设计软件CFturbo对轴流泵进行水力设计.为缩短优化周期,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通过编写批处理命令将CFturbo与PumpLinx集成,实现了轴流泵的CFD自动优化.以提... 参数化设计和计算流体力学被广泛应用于流体机械的优化设计.采用旋转机械设计软件CFturbo对轴流泵进行水力设计.为缩短优化周期,基于Isight多学科优化平台,通过编写批处理命令将CFturbo与PumpLinx集成,实现了轴流泵的CFD自动优化.以提高轴流泵的水力效率为优化目标,采用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对叶轮和导叶的7个设计变量进行空间采样,设计了72组方案.基于PumpLinx的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目标函数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并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且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轴流泵效率与设计变量的关系.优化后,设计点效率提高了4.46%,而扬程几乎不变.通过Pareto图分析,获得了设计变量对目标影响的显著水平,可为轴流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程序集成 最优拉丁超立方设计 优化设计 径向基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_0固结条件下淤泥土排水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艳芳 蔡正银 +1 位作者 周治刚 关云飞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43-2248,共6页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土体蠕变特性时,因受试验条件限制较少开展土体的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对于先还原土体的先期固结条件,然后再开展土体的三轴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的研究更少。为此,以淤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k0固结三轴排水蠕变试验探讨了... 利用室内试验研究土体蠕变特性时,因受试验条件限制较少开展土体的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对于先还原土体的先期固结条件,然后再开展土体的三轴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的研究更少。为此,以淤泥土为研究对象,通过k0固结三轴排水蠕变试验探讨了饱和淤泥土在轴向加载和侧向减载条件下的排水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可知:排水条件下,两种应力路径的轴向蠕变规律基本一致,体积应变明显小于轴向应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程度的剪缩与剪胀交替性。首次利用三单元力学模型推测出淤泥土的蠕变起始时间为施加偏应力荷载后的100~200 min之间。提出淤泥土蠕变系数的概念并总结其变化规律,得知淤泥土的蠕变系数与偏应力水平密切相关,即不论围压及加载方式如何,蠕变系数均随应力水平增大而增大,且基本呈直线关系,而与前期固结围压大小、蠕变荷载施加方式关系不大。最后提出了淤泥土蠕变本构模型建立的思路,即用南水双屈服面模型描述瞬时变形量和用蠕变经验公式描述蠕变变形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蠕变本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土 k0固结蠕变试验 蠕变起始时间 蠕变系数 蠕变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史江伟 朱俊高 +1 位作者 张丹 周喜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利用两种土石料三轴CD试验数据确定两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研究了模型参数α、KG、n、h、m、M1、M2和pr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对模型所反映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体积应变对参数h、m比较敏感;... 利用两种土石料三轴CD试验数据确定两组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参数,研究了模型参数α、KG、n、h、m、M1、M2和pr分别单独变化(而其他参数保持不变)对模型所反映的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的体积应变对参数h、m比较敏感;α、KG、n对剪胀性土的体变影响较大,而对剪缩性土体变影响不明显;α、KG、n、h和m对模型反映的强度没有影响;pr变化对体变和强度影响均较小。M1和M2对强度和体变均有显著影响,且M1和M2中的小值决定模型的强度。定义了灵敏度,即一种用于表示模型参数对其所反映的应力-应变的影响程度的参数。分析表明,不同的参数,其灵敏度差异很大;不同的土类,参数灵敏度差异也较大。实际应用时,对灵敏度大的参数取值应特别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抛物线双屈服面模型 参数灵敏度 应力应变 剪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优化设计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彦军 颜红勤 +2 位作者 葛强 严登丰 胡德义 《排灌机械》 2008年第4期43-47,共5页
对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流道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并能使流道的型线自动符合流速渐变的原则.结合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对流道内流场进行三维空间的仿真,检验了流道的水力性... 对虹吸式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流道参数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进行流道型线的绘制,并能使流道的型线自动符合流速渐变的原则.结合三维紊流数值模拟对流道内流场进行三维空间的仿真,检验了流道的水力性能.建立了以虹吸式出水流道水力损失为目标函数、驼峰断面位置为求解变量的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求解结果表明:当驼峰位于流道进口的正上方,即进口弯管段变为近似直管时,整个虹吸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为最小.说明在设计虹吸式出水流道时,在泵站结构布置允许的条件下,驼峰的位置应尽可能向流道进口方向靠近,以减小出水流道的水力损失,提高泵装置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虹吸式出水流道 优化设计 流态分析 目标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淤模袋筑堤现场试验袋体变形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吴月龙 周治刚 +2 位作者 龚丽飞 张红 朱方方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0-144,共5页
堤身变形监测及变形规律的研究,对于充淤模袋筑堤来说极其重要。现场试验设计了自然排水、真空预压排水、掺固化剂三种工法进行施工,通过监测堤身高度及宽度变化,对三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袋体高度的变化规律与袋体... 堤身变形监测及变形规律的研究,对于充淤模袋筑堤来说极其重要。现场试验设计了自然排水、真空预压排水、掺固化剂三种工法进行施工,通过监测堤身高度及宽度变化,对三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结果显示,袋体高度的变化规律与袋体中淤泥固结排水的规律相一致,并且与所充填的淤泥的性质、掺入固化剂的种类和掺量以及排水的方式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体积减少固结法可用于预测竣工后堤身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淤模袋 袋体高度监测 袋体宽度监测 体积减少固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直播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勋斌 顾克礼 +3 位作者 崔业荣 袁其林 邵正喜 袁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88,共2页
套直播稻出苗率高且稳定。套直播稻比直播稻播种早,抽穗期早3d。由于套直播稻实粒数增加,产量与移栽稻、共生套稻持平,比直播稻明显提高。套直播稻秸秆可全量还田。套直播稻通过诱发杂草稻出土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套直播稻适宜在稻麦(... 套直播稻出苗率高且稳定。套直播稻比直播稻播种早,抽穗期早3d。由于套直播稻实粒数增加,产量与移栽稻、共生套稻持平,比直播稻明显提高。套直播稻秸秆可全量还田。套直播稻通过诱发杂草稻出土用灭生性除草剂防除。套直播稻适宜在稻麦(油)两熟直播稻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直播稻 生育 特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0固结条件的淤泥土排水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艳芳 周治刚 蔡燕燕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4,共6页
通过k_0固结蠕变试验探讨饱和淤泥土在轴向加载和侧向减载条件下的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知:排水条件下,两种应力路径的轴向蠕变规律基本一致,体积应变明显小于轴向应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程度的剪缩与剪胀交替性。Merchant和Burger... 通过k_0固结蠕变试验探讨饱和淤泥土在轴向加载和侧向减载条件下的蠕变特性。由试验数据知:排水条件下,两种应力路径的轴向蠕变规律基本一致,体积应变明显小于轴向应变,且随时间的延长呈现一定程度的剪缩与剪胀交替性。Merchant和Burgers蠕变模型对淤泥土都有较好拟合精度。二者的蠕变参数E_K、η_K、η_M均呈现随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E_M随应力水平的变化则较为平稳,无明显增大或减小趋势,说明淤泥土的蠕变变形受黏弹模量影响较小,受土体黏滞系数及弹性模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土 K0固结 蠕变试验 Merchant模型 BURGER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水与供水结合站渠系统效率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海田 颜红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9-61,共3页
在建立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头损失的渠道输水效率概念及计算方法,以及将泵站和渠道作为整体建立站渠系统调水效率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站渠系统普遍实行的调水与供水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提出该方式下站渠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并... 在建立既包括水量损失又包括水头损失的渠道输水效率概念及计算方法,以及将泵站和渠道作为整体建立站渠系统调水效率概念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站渠系统普遍实行的调水与供水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提出该方式下站渠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并初步分析了影响系统效率的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站渠系统 调供水结合 系统效率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泵站蜗壳出水流道型线的优化与试验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彦军 严登丰 +2 位作者 颜红勤 胡德义 冯旭松 《排灌机械》 EI 2009年第1期39-42,共4页
对大型泵站蜗壳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了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将导水锥型线进行了优化,在流道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仅将出水室蜗壳段弧线曲率半径适当加大,同时延长扩散管的长度,减小扩散管出口及蜗壳断面流速.最终得到了水力性能优良... 对大型泵站蜗壳出水流道的型线进行了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试验研究:将导水锥型线进行了优化,在流道宽度不变的条件下,仅将出水室蜗壳段弧线曲率半径适当加大,同时延长扩散管的长度,减小扩散管出口及蜗壳断面流速.最终得到了水力性能优良的蜗壳出水流道型线方案.在模型比为10.27,叶片角度(-2°)和转速(1400 r/min)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流道形式的模型泵装置效率达到78%以上,比优化前提高了6个百分点,达到或已超过常用流道型式立式泵装置效率,为蜗壳进出水流道在大型低扬程泵站中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蜗壳出水流道 流道型线 模型试验 水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层介质中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的简易解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南军 陈学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27,共4页
基于McEnroe给出的衬里上排水层饱和深度的解析解,分析了垃圾填埋场衬里上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和设计参数入流量、排水层渗透系数和衬里坡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了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及其在衬里上出现位置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衬里坡度对最... 基于McEnroe给出的衬里上排水层饱和深度的解析解,分析了垃圾填埋场衬里上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和设计参数入流量、排水层渗透系数和衬里坡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给出了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及其在衬里上出现位置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衬里坡度对最大饱和深度出现位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在成层介质中适用于扩展Dupuit假定的一种简化计算渗滤液最大饱和深度的方法。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便于在工程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衬里 渗滤液 最大饱和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封盖土坡系统的地震稳定性
15
作者 程南军 刘志明 陈学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64,共3页
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垃圾填埋场封盖土坡系统在渗流作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屈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不同参数下的封盖土坡系统的地震稳定性分析表明:浸润面高度显著影响封盖土坡系统的稳定性和屈服加速度。认为... 采用极限平衡法推导了垃圾填埋场封盖土坡系统在渗流作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同时给出了屈服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不同参数下的封盖土坡系统的地震稳定性分析表明:浸润面高度显著影响封盖土坡系统的稳定性和屈服加速度。认为在填埋场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渗流影响,以保证封盖土坡系统长期有效的设计排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边坡稳定 垃圾填埋场 封盖土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条件下常德市降水气温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济琛 陆宝宏 +3 位作者 徐玲玲 侯盼 钱纯纯 徐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91,共7页
基于1968-2012年常德站降水量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九点二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法、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常德市降水量和气温序列的趋势、突变、周期特征,运用R/S分析法计算得Hurst指数预测了两者未来的变化... 基于1968-2012年常德站降水量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九点二次平滑、MannKendall检验、Yamamoto法、Morlet小波分析研究了常德市降水量和气温序列的趋势、突变、周期特征,运用R/S分析法计算得Hurst指数预测了两者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年常德市年降水量呈略微上升趋势,未发生突变,降水序列存在6a、15a和28a三个周期,在未来年降水量有增加趋势;近45年常德市年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显著性水平α=0.01),在1994年发生突变,气温序列存在28a的主周期,在未来年平均气温有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气温 常德市 趋势 Yamamoto法 MORLET小波 HUR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钟形进水流道试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7
作者 颜红勤 陈松山 +2 位作者 葛强 李彦军 严登丰 《排灌机械》 2007年第5期55-60,共6页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某泵站钟形进水流道的设计,设计和制作了3种不同形状吸水室模型流道并进行水工试验,测试了流道水力损失。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湍流模型,运用SIMPLER算法,在均匀入流与偏移入流两种进水条件下对各种吸水室流道内流... 结合南水北调东线某泵站钟形进水流道的设计,设计和制作了3种不同形状吸水室模型流道并进行水工试验,测试了流道水力损失。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湍流模型,运用SIMPLER算法,在均匀入流与偏移入流两种进水条件下对各种吸水室流道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湍流数值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ω"形后壁吸水室钟形进水流道在不同进水条件下均具有良好的水力性能,水力损失小,流道出口断面速度加权平均入流角接近90°,是钟形进水流道理想的吸水室形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钟形进水流道 吸水室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河流域中上游河川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宝华 张少杰 +3 位作者 陆小明 徐玲玲 王猛 陆建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2-27,共6页
基于浑河流域中上游北口前站和大伙房水库站实测逐月径流资料,借助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法、分摊熵、绝对变化幅度和相对变化幅度等方法和指标,研究了浑河流域中上游河川径流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北口前站径流年内... 基于浑河流域中上游北口前站和大伙房水库站实测逐月径流资料,借助累积滤波器、Mann-Kendall法、分摊熵、绝对变化幅度和相对变化幅度等方法和指标,研究了浑河流域中上游河川径流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及趋势。结果表明,北口前站径流年内分配呈单峰型,其年径流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最大月径流由7月向8月转移;大伙房水库站径流年内呈双峰型分布,其年径流呈不显著减少趋势,汛期各月径流显著减少,非汛期各月径流增加;北口前站、大伙房水库站径流年内绝对变化幅度、相对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但北口前站径流年内分配整体趋于更不均匀,大伙房水库站径流年内分配趋向于均匀,这有助于大伙房水库下游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川径流 变化特征 累积滤波器 分摊熵 浑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水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水力性能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0
19
作者 夏臣智 成立 +1 位作者 蒋红樱 辛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5-51,共7页
为研究潜水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该文采用CFD方法对潜水贯流泵装置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过流部件形式对泵装置内水力性能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潜水贯流泵装置灯泡体支撑片的数量会影响导叶与支撑片... 为研究潜水贯流泵装置过流部件的水力性能,该文采用CFD方法对潜水贯流泵装置进行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过流部件形式对泵装置内水力性能的影响,并对计算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潜水贯流泵装置灯泡体支撑片的数量会影响导叶与支撑片之间的水流流态,支撑片的数量应与导叶片数一致。潜水贯流泵装置宜采用椭球体的灯泡体尾部形式,能避免回流、脱流等不良流态的产生。采用流线形进线孔,并且将进线孔与支撑片结合在一起,能改善出水灯泡体的流态,提高装置效率。在闸门槽间的进水流道过渡形式宜采用渐缩方管式。优化后泵装置在最优工况点的效率提高2.5%,达到78.0%。在最高效率点,数值计算预测扬程和流量的不确定度均小于1%,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该研究可为潜水贯流泵装置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仿真 优化 潜水贯流泵 过流部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站进水池构筑物布置形式对水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颜红勤 陈松山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8,共4页
为分析泵站进水池中构筑物布置对水流的影响,采用CFD技术模拟计算了进水池中不同构筑物布置形式的水体流动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水管两侧设置水泵梁,对进水池流态及喇叭口出口水力性能基本无影响;进水侧水泵梁改为检修平台,平台下方... 为分析泵站进水池中构筑物布置对水流的影响,采用CFD技术模拟计算了进水池中不同构筑物布置形式的水体流动状态。计算结果表明:在进水管两侧设置水泵梁,对进水池流态及喇叭口出口水力性能基本无影响;进水侧水泵梁改为检修平台,平台下方出现横轴漩涡,喇叭口出口水力性能略有降低;进水管后侧设置检修平台,切断了进水池表面及两侧近壁区水体进入喇叭口的通道,出口水力性能降低;在池内设置检修胸墙,改变了表面水体流动方式,造成喇叭口单向进水,出口水力性能下降明显;同时设置检修胸墙及进水管后侧检修平台,池内水流紊乱,喇叭口单向进水,出口水力性能最差。因此,除水泵梁外,进水池中应避免设置其他构筑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进水池 构筑物 流态 水力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