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不同阶段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周西 詹政军 +4 位作者 季亚培 郁晴雯 尚国玲 许欢欢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4-327,共4页
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 为探讨开口饵料种类在黄颡鱼仔稚鱼阶段的投喂效果,研究了不同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及后期存活与生长的影响。试验选用480尾刚出膜4 d的黄颡鱼幼鱼,随机分为8组,开口期分别投喂蛋黄(蛋黄开口组,前4组)、轮虫(轮虫开口组,后4组),后期对蛋黄组和轮虫组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组合。试验结束以存活率(SR)、特定生长率(SGR)、增质量率(WGR)、最终肥满度(CF)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的饵料组合对黄颡鱼仔稚鱼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黄颡鱼仔稚鱼开口期投喂轮虫,苗种的SR最高,可达90.83%,而投喂蛋黄组的SR只有63.75%,同时前者的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后期阶段,前期投喂轮虫的组别分别改投喂蛋黄、轮虫、卤虫及轮虫与卤虫混合的4个试验组,SR分别为35.00%、48.33%、56.67%和50.00%,SGR分别为2.48%、3.05%、5.88%和5.22%,SR和SGR均以后期投喂卤虫组为最高,蛋黄组呈现类似结果;就黄颡鱼仔稚鱼整个生长阶段(4-24 d)来看,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投喂卤虫的饵料组合下,苗种的SR最高,为56.67%;WGR也最大,为3 300%。SGR以开口期投喂蛋黄且后期投喂卤虫的组合最高,为5.00%,开口期投喂轮虫且后期也投喂轮虫的组合CF最大,为1.23%。研究表明,在黄颡鱼苗种开口期投喂轮虫,后期投喂卤虫可以有效地保证苗种较高的存活率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颡鱼仔稚鱼 蛋黄 轮虫 卤虫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蜕壳期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调查
2
作者 丁奕帆 贾豪敏 +3 位作者 马行空 田间 葛家春 杨家新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 为了解浮游生物在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过程,尤其是前期蜕壳阶段的群落结构特征和池塘水质状况,于2021年3、5、6月,在成蟹2~4蜕壳期,对养殖池塘浮游生物群落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36属57种,浮游动物4类17属3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57×10^(3)~1.15×10^(5)cells/L,平均生物量为(14.99~1 837.30)10^(-4)mg/L;浮游动物密度为1.21×10^(2)~3.79×10^(4)ind./L,平均生物量为2.67~49.81 mg/L。指出,成蟹2~4蜕壳期,池塘水质为中污型水质;溶解氧和温度影响浮游生物结构变化的主要理化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蜕壳期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季温度刺激对克氏原螯虾繁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庆 杨家新 +5 位作者 匡腾蛟 朱欢喜 蒋琦辰 周国勤 周国平 朱银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加温刺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虾在冬季抱卵,并对卵及幼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8 d的加温刺激,在26℃下陆续观察到有虾抱卵,18℃以下未观察到抱卵虾,但该水温能促进雌虾性腺发育。雌虾经加... 通过加温刺激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雌虾在冬季抱卵,并对卵及幼体在不同水温下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经过38 d的加温刺激,在26℃下陆续观察到有虾抱卵,18℃以下未观察到抱卵虾,但该水温能促进雌虾性腺发育。雌虾经加温刺激后所抱卵在18℃,21℃和26℃下均能正常孵化出幼虾。18℃,21℃和26℃下孵化时间分别为(39.67±3.06)d,(28.33±2.52)d和(15.00±2.00)d,孵化所需时间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减少(P<0.05)。孵化的幼虾经45 d养殖后,在18℃,21℃和26℃下体长分别为(1.90±0.25)cm,(2.73±0.38)cm和(3.78±0.70)cm,体重分别为(0.223±0.100)g,(0.688±0.331)g和(2.145±1.272)g。18℃,21℃水温下的幼虾在此生长阶段为非异速生长(b=3),26℃水温下的幼虾为异速生长(b>3)。在3种温度下,幼体生长速度随温度的升高明显加快(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冬季 加温刺激 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欢欢 苏宇琦 +5 位作者 郭蕾 罗玉霞 单雨燕 刘露露 郁晴雯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48-151,共4页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 报道无机硒及富硒藻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动态的影响。萼花臂尾轮虫直接暴露在亚硒酸钠中的效果显示,亚硒酸钠浓度为0.1、0.2、0.4 mg/L时,其种群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分别上升了12.76%、16.76%、14.22%;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0.00、0.05、0.10、0.20、0.40 mg/L)培养富硒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轮虫投喂小球藻密度3×10~6 cells/mL时,与对照组相比,0.05、0.1、0.4 mg/L浓度组种群增长率均表现出明显抑制(P<0.05)。各试验组的r分别下降了36.94%、40.96%、17.63%、28.44%,大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亚硒酸钠可促进轮虫种群增长,但单纯从种群增长率分析,富硒饵料微藻在短期内对轮虫种群增长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藻 蛋白核小球藻 萼花臂尾轮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土池生态育苗敞池培养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邵力 肖佳华 +2 位作者 宋小平 闵元棋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98-202,共5页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 土池生态育苗是目前江苏沿海河蟹育苗的主导模式。通过敞水池塘开放式培养天然饵料(微藻-轮虫)达到生产河蟹苗种的目的。敞池培养海水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即在生物饵料培育过程中,通过添加培育天然饵料微藻和补充外源性饵料按照一定配比提高轮虫生产密度,延长轮虫高峰期持续时间,实现河蟹"饵料微藻-轮虫-河蟹幼苗"的土池生态育苗良性生产。通过在露天培育土池中,加入经过发酵的酵母悬液和无机氮肥(尿素)溶解液的方式,使轮虫的高峰期(>1200 ind./mL)时间维持5~6 d,最大密度达到3320±35.78 ind./mL,比对照池最大密度(1023±53.30 ind./mL)高出近2倍,由此可见,酵母加无机肥培养生物饵料的方式能相对缩短褶皱臂尾轮虫达到峰值的时间,并能明显提高种群的密度和延长轮虫高峰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育苗 微藻 褶皱臂尾轮虫 酵母 尿素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调控下枯草芽孢杆菌配合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肖佳华 李茹梦 +3 位作者 邵力 宋小平 张凯雷 杨家新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89-196,共8页
为研究温度调控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配合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射阳轮虫养殖池塘实地采集的褶皱臂尾轮虫品系为试验对象,以活酵母为轮虫基础培养食物,选取20、25、30℃这3个温度梯... 为研究温度调控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配合酵母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种群增长的影响,以射阳轮虫养殖池塘实地采集的褶皱臂尾轮虫品系为试验对象,以活酵母为轮虫基础培养食物,选取20、25、30℃这3个温度梯度,设置枯草芽孢杆菌的浓度梯度为0(对照组)、100、200、300、500、800 mg/L,连续观察10 d,对轮虫数量、种群增长率以及种群密度等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在以酵母为基础饵料的情况下,20、25、30℃条件下,处理组轮虫最大种群密度分别较对照组上升24%、153%、74%(P<0.05)。研究表明,在以酵母为轮虫基础培养食物,添加一定浓度的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褶皱臂尾轮虫的生长繁殖,可以明显提高轮虫的种群数量,而设置高温可以加快轮虫繁殖,有效控制轮虫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褶皱臂尾轮虫 酵母 温度调控 种群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