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KML的气象数据多维度集成表达与实现 被引量:2
1
作者 路明月 邵一丹 +1 位作者 刘彬 郑建琴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5年第11期32-35,共4页
随着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能够基于丰富的地理信息进行专业数据更加直观的可视化表达,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深入分析Keyhole标记语言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对地理数据表达的逻辑结构,结合气象数据的空间特性,提出基于KM... 随着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人们能够基于丰富的地理信息进行专业数据更加直观的可视化表达,为专业领域的研究提供支持。深入分析Keyhole标记语言KML(Keyhole Markup Language)对地理数据表达的逻辑结构,结合气象数据的空间特性,提出基于KML的气象数据表达模型架构体系。基于程序语言设计完成具备多层次结构的相关类库,实现了气象数据的KML多维度集成表达,以期为气象领域的专业研究提供新的可视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L 气象数据 表达模型 模型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电厂雷电灾害案例分析与防护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杨仲江 赵景昭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80-82,共3页
雷电灾害是造成电力供应中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某热电厂的一次雷击事故的具体分析,认为一般热电厂的高大烟囱、冷却塔、露天的大型变电设备、金属油罐及管道等构筑物较易遭受直接雷击,而与热电厂连接的多条架空电力电缆更容易... 雷电灾害是造成电力供应中断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对某热电厂的一次雷击事故的具体分析,认为一般热电厂的高大烟囱、冷却塔、露天的大型变电设备、金属油罐及管道等构筑物较易遭受直接雷击,而与热电厂连接的多条架空电力电缆更容易将广袤的大地上发生的雷击形成的线路雷击过电压引入厂区电力设施。发电厂担负着为社会提供电力供应的重要任务,因此,应加强对热电厂系统的雷电灾害研究,提出高效合理的防护对策,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保证电力供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厂 雷电灾害 防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和甘肃两地区地闪特征的初步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岩 王振会 +3 位作者 康凤琴 张慧良 肖稳安 李照荣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69-674,共6页
利用浙江和甘肃两地区地闪活动的闪电定位资料,对两地地闪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强度分布及其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地闪电活动的月变化、日变化以及强度分布差异较大,浙江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及夜间地闪所占的比例均小于甘... 利用浙江和甘肃两地区地闪活动的闪电定位资料,对两地地闪的时间变化规律和强度分布及其差异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地闪电活动的月变化、日变化以及强度分布差异较大,浙江地区正地闪占总地闪的比例及夜间地闪所占的比例均小于甘肃地区,浙江地区地闪频数在6~8月较多,甘肃地区地闪频数在7~9月较多,浙江地区地闪日变化中总地闪达到峰值的时间比甘肃地区要早,而正地闪达到峰值的时间较为一致;最后,将地闪活动与大气不稳定因子(CAPE)结合讨论,对比分析发现夏季杭州附近的CAPE平均值比兰州附近的大,但地闪活动频数对CAPE变化的敏感性要比兰州附近的小。而造成两地地闪活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两地不同的地理条件及雷暴产生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和甘肃地区 地闪特征 对流有效位能(CAP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Haitang)台风降水非对称分布成因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1 位作者 曾刚 王咏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33-1342,共10页
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登陆福建省前后所引发的降水呈明显的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逐时MT1R静止气象卫星IR1云图分析揭示,陆地上台风环流云系呈南北非对称分布。浓白色的降水云区主要位于台风北侧,而在此期间,台风南侧云系则... 2005年第5号台风"海棠"登陆福建省前后所引发的降水呈明显的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逐时MT1R静止气象卫星IR1云图分析揭示,陆地上台风环流云系呈南北非对称分布。浓白色的降水云区主要位于台风北侧,而在此期间,台风南侧云系则相对较暗。在WRF模式成功模拟的基础上,分析模拟的700 hPa高度上相对湿度和垂直上升运动场表明,垂直上升运动场呈现出与降水场相似的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而台风南北两侧空气相对湿度呈均匀分布。进一步改进的湿Q矢量(Q*)以及地形抬升和地表摩擦作用(简称地形因子)分析表明,Q*矢量散度辐合区、地形因子强迫产生的垂直上升速度区都呈南北非对称分布特征。综合考虑指出,"海棠"台风降水分布的南北非对称性,主要由动力因子(Q*矢量(相当于上升运动)、地形抬升与地表摩擦以及垂直上升运动场)引起的,而热力条件(包括相对湿度)是不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台风 台风降水 非对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同太平洋SSTA的遥相关 被引量:48
5
作者 杨金虎 江志红 白虎志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31-338,共8页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 利用近50年月平均NCEP再分析高度场、风场、NOAA重构海表温度以及中国西北区东部38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太平洋SSTA对我国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后期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影响最显著,并且赤道中东太平洋是影响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关键区,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发生异常时,首先引起纬向和经向垂直环流圈发生异常,进而强迫大气环流发生调整,先后通过PNA和WP遥相关使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发生异常,最终使得西北区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SSTA 西北区东部 极端降水事件 SV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非地转Q矢量之间的定量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岳彩军 寿亦萱 +2 位作者 寿绍文 曾刚 王咏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8-618,共11页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场,定量比较分析了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的诊断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期模拟雨区都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同时,非地转湿Q矢量和改进的湿Q矢量的散度辐合强度都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且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尤其是在主雨区表现的更为明显。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最强。(2)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与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范围几乎相同,且明显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雨区范围大,相对来讲,与同期模拟降水场的雨区更接近。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强,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强迫次之,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弱。三种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弱于同期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更接近于模拟的降水强度。(3)三种Q矢量散度场以及强迫产生的降水场之间的差异,充分表明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大尺度稳定水汽凝结潜热和对流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考虑了水汽凝结潜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与改进的湿Q矢量,对降水反映能力均较非地转干Q矢量有所改进,尤其是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干Q矢量 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 Q矢量散度 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群发的研究Ⅱ.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建芸 吕心艳 +1 位作者 张秀芝 江志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7,共10页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OLR,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群发的可能机理,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5~10月季风槽强度及形态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副高的位置以及...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OLR,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群发的可能机理,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5~10月季风槽强度及形态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副高的位置以及南半球澳洲冬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不同区域季风槽强度增强都可能导致MTTC群发。(2)MTTC群发与季风槽强度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当季风槽强度30~60 d振荡处于活跃期,准双周10~20 d的振荡也处于活跃期时,有利于MTTC的群发。(3)副高的位置、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低频振荡的位相配置将影响季风槽强度和形态,进而影响MTTC群发。副高东退或位置偏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或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增强或同时增强,季风槽偏北或东伸,皆有利于MTTC群发;副高偏西偏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增强或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增强,季风槽偏南,该类型MTTC群发比例较低,群发次数偏少。(4)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季风槽强度和形态的差异造成MTTC主要生成区对流条件以及水汽条件的差异,致使MTTC群发的年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 热带气旋 群发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量时空大气电场数据的压缩存储与共享
8
作者 路明月 郑建琴 +2 位作者 刘彬 王轩 邵一丹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6年第7期93-96,共4页
大气电场数据能够很好地表征地面大气电场的变化情况,对于研究雷电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场数据的时空海量特性给数据的存储共享以及专业分析使用都带来很大困难这一问题,根据电场数据随时间起伏变化的特点,提出时间分割基础... 大气电场数据能够很好地表征地面大气电场的变化情况,对于研究雷电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场数据的时空海量特性给数据的存储共享以及专业分析使用都带来很大困难这一问题,根据电场数据随时间起伏变化的特点,提出时间分割基础上的压缩组织存储算法。该算法能够确保在电场数据"波动段无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场冗余数据的存储,节省存储空间,提高海量数据的查询效率;基于"波动段"与"非波动段"的组织结构进一步增加了数据检索查询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WCF(Windows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技术实现对电场数据及其压缩操作算法等的服务共享。最后采用实际电场数据进行了实例实现,充分验证了该压缩存储算法以及共享机制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能够为海量电场数据高效的专业分析使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数据 压缩 存储 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遥感辐射传输模式的一种有效的Jacobian算法
9
作者 官莉 李俊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2,共5页
介绍并验证了一种快速、精确地计算Jacobian的解析方法(辐射传输方程的线性化,简称LR方法),将其结果与NAST-I真正的线性模式及数值方法(差分方法)的Jacobian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解析算法不仅快速、精确,而且独立于辐射传输方程,... 介绍并验证了一种快速、精确地计算Jacobian的解析方法(辐射传输方程的线性化,简称LR方法),将其结果与NAST-I真正的线性模式及数值方法(差分方法)的Jacobian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种解析算法不仅快速、精确,而且独立于辐射传输方程,在有效Jacobian计算中只需要输入大气透过率,可适用于任何垂直探测器权重函数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Jacobian算法 权重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