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PM_(2.5)和PM_(10)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高振翔 叶剑 +4 位作者 周红根 王晓彬 殷华 王纪 李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1-58,共8页
该文利用江苏省2015-2018年72个环境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者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 该文利用江苏省2015-2018年72个环境监测站的颗粒物浓度数据,分析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二者均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特征以及双峰型的日变化特征。PM_(2.5)和PM_(10)浓度在空间上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2)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与气温、湿度、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特别是大部分地区在东风、东南风风向上易出现较高的PM_(2.5)和PM_(10)浓度。该研究结果为江苏省PM_(2.5)和PM_(10)浓度的监测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PM_(10) 变化特征 气象因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太阳噪声气象雷达接收系统标定检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周红根 吴艳峰 +3 位作者 曹德煜 许波 乔贺 吴田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21,32,共5页
太阳是一个宽带射电噪声源,利用其射电密度即太阳能流密度,结合雷达相关参数,可计算出雷达接收的太阳射电功率理论值,对比雷达实际接收到的太阳射电功率,即能标定检验包括天线罩在内的全雷达接收系统。文中将该太阳噪声法应用在江苏省... 太阳是一个宽带射电噪声源,利用其射电密度即太阳能流密度,结合雷达相关参数,可计算出雷达接收的太阳射电功率理论值,对比雷达实际接收到的太阳射电功率,即能标定检验包括天线罩在内的全雷达接收系统。文中将该太阳噪声法应用在江苏省气象局部署的8部CINRAD/SA雷达上,开展了两年多的试运行标定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太阳噪声法对雷达全链路接收系统的标定检验,能客观反映出雷达接收系统回波强度的标定状况,从而提高了组网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客观性和一致性,提高雷达数据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噪声 回波强度 标定 太阳能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法对影响江苏台风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喜度 韩桂荣 +3 位作者 殷笑茹 李杨 刘寅 唐云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5-775,共11页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类路径影响江苏台风的变性过程,而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的台风发生变性的多为登陆北上、变性前强度较强的台风。进一步分析台风"海葵"和"麦德姆"两个CPS轨迹不同的台风相空间参数,发现其参数轨迹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热力结构和环流特征演变,与台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关联,CPS参数变化明显的"海葵",台风降水范围和强度变化较大,参数变化较小的"麦德姆",降水基本位于台风本体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法 台风变性 冷空气 冷心 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缪明榕 吴辉 +3 位作者 朱毅 杨曼菲 张琪 袁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9248-9254,共7页
为了厘清南通市大气污染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与气象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潜在的输送来源,利用南通市2018年全年大气污染物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要素资料,对SO2、NO2、CO、O3、PM10、PM2.5污染物的时、日、月、季浓度变... 为了厘清南通市大气污染浓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与气象因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潜在的输送来源,利用南通市2018年全年大气污染物资料和同期气象观测要素资料,对SO2、NO2、CO、O3、PM10、PM2.5污染物的时、日、月、季浓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结合南通市2次重污染天气过程,使用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4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SO2、NO2、CO、PM10和PM2.5浓度夏季最低,其次是秋季,冬、春季浓度最高;O3浓度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SO2、NO2、CO、O3年平均排放量均较低。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气象因素影响情况不同导致污染物的浓度不同。O3浓度变化跟NO2浓度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性。O3污染最高的天气,一般是气压较低、能见度较好的晴朗天气。而研究发现,PM2.5在气温较低、湿度高、气压高、日降水量较小、能见度低且风速较小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浓度更容易升高。NO2在低温高湿、气压高且风速较小的气象条件下时更容易堆积。NO2、CO、O3与6种常规气象要素均存在显著相关性。O3跟气象要素之间相关性关系正好与其他5种污染物相反(湿度除外)。通过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的后向轨迹分析,南通市大气污染物来源既有西北和偏北气流的长距离输送,也有偏西和偏南气流的区域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浓度 气象因素 相关性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探测的南京市大气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逸扬 周红根 +2 位作者 乔贺 徐进 刘寅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06-2315,共10页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工业发达,大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为深入研究南京市污染状况,利用MODIS以及CALIPSO的气溶胶产品对南京市2011—2019年气溶胶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地基反应性气体分析仪数据分析了冬季南京市大气中4种... 南京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工业发达,大气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为深入研究南京市污染状况,利用MODIS以及CALIPSO的气溶胶产品对南京市2011—2019年气溶胶特性进行分析,并基于地基反应性气体分析仪数据分析了冬季南京市大气中4种常见反应性气体(SO_(2)、NO、NO_(2)、O_(3))的体积分数时序状况.结果表明:①南京市2011—2019年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整体呈下降趋势,冬季AOD值可达0.7,污染程度为四季中最高,且气溶胶以粗粒子和吸收性粒子为主.②南京市近地层大气(2 km以内)以大粒子和不规则颗粒物为主,2~6 km高度层内细粒子与规则颗粒物的占比逐渐增多,且2~6 km高度层内粒子的体积大小变化不大.③冬季4种常见的反应性气体中,φ(NO)在大气中的变化最为显著,且最高值可达160×10^(-9),φ(NO_(2))与φ(O_(3))在大气中的变化趋势相反.由于排放限制措施、工厂脱硫措施的推广以及光化学反应的影响,导致φ(SO_(2))较低,仅在3×10-9左右.结合OMI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下工厂停工的影响,2020年初南京市φ(NO_(x))维持在较低水平.研究显示,近年来南京市颗粒物污染状况有所改善,但仍需注意粗颗粒物的排放,需严格控制工厂气态污染物,尤其是NO_(x)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遥感 气溶胶 反应性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大鹏 《农业与技术》 2020年第13期142-143,共2页
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联系密切,所以需要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本文结合气象观测业务和农业生产实际,简单介绍了针对农业的地面气象观测原则,重点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 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联系密切,所以需要加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开展,从而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本文结合气象观测业务和农业生产实际,简单介绍了针对农业的地面气象观测原则,重点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提出了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升的对策,以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 观测原则 农业生产 作用 提升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六合区气象服务需求分析及发展对策
7
作者 赵虹 刘寅 《绿色科技》 2019年第12期32-34,共3页
分析了南京六合区气象服务发展现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得到了公众气象服务和高敏感行业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为提升气象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 公众气象服务 高敏感行业专业气象服务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强度数据中的阵风锋特征统计和自动识别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芬 杨吉 +1 位作者 夏文梅 周红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595,共10页
利用江苏南京2009-2012年天气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阵风锋变化特征、阵风锋弧长与移速关系,及其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呈现的总体、局部特征,详细分析了三种窄带回波回波带反射率因子分布特征。通过设计反... 利用江苏南京2009-2012年天气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自动站风场资料分析江苏沿江地区阵风锋变化特征、阵风锋弧长与移速关系,及其在雷达反射率因子图像中呈现的总体、局部特征,详细分析了三种窄带回波回波带反射率因子分布特征。通过设计反映回波带平坦性的计算方法实现定量分析窄带回波分布异同功能。根据回波带径向波形特征判断径向波形的波宽、波峰个数、波峰阈值和波形双边梯度等特性,实现阵风锋径向波段识别。在对反射率因子图像预处理基础上,结合回波平坦性测试方法和阵风锋径向波形识别算法达到自动识别阵风锋回波的目的。识别效果表明:回波带平均值>5 d BZ的独立阵风锋回波识别准确率达87%以上,回波带平均值>10 d BZ的混合型阵风锋回波识别准确率达89%以上。对弱阵风锋识别成功率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雷达数据 回波平坦性测试 径向波形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夏季淮安市大气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许波 张英杰 +2 位作者 吴序鹏 朱毅 肖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16-321,共6页
根据淮安市2016年6~8月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研究了淮安夏季大气污染特征、成因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淮安PM_(2.5)、PM_10、SO_2、CO、O_3日最大8 h和NO_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68、13、847、138和18μgm^(-3),环境空气质量达... 根据淮安市2016年6~8月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研究了淮安夏季大气污染特征、成因及应对措施。结果表明:2016年夏季淮安PM_(2.5)、PM_10、SO_2、CO、O_3日最大8 h和NO_2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8、68、13、847、138和18μgm^(-3),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67%,首要污染物为O_3和PM。O_3呈现单峰型日变化特征,PM则呈现三峰型。观测期间受偏东和偏南方向气流影响,O_3污染可能是高空高浓度臭氧混合到地面导致,且同时伴随着高浓度的PM污染。盛行风向城市和排放源区污染控制,可以有效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安 夏季 大气污染 臭氧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GFA阵风锋识别算法改进与检验 被引量:7
10
作者 徐芬 杨吉 +1 位作者 郑媛媛 周红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53,共10页
根据南京CINRAD/SA天气雷达探测的江苏沿江地区阵风锋回波特征,对MIGFA(Machine Intelligence Gust Front Algorithm)阵风锋识别算法进行改进:在考虑平滑算法使用和低仰角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根据阵风锋回波特征,改进了0.5°反射率阵... 根据南京CINRAD/SA天气雷达探测的江苏沿江地区阵风锋回波特征,对MIGFA(Machine Intelligence Gust Front Algorithm)阵风锋识别算法进行改进:在考虑平滑算法使用和低仰角数据融合的基础上,根据阵风锋回波特征,改进了0.5°反射率阵风锋细线函数模板,设计了较高仰角(1.5°/2.4°)反射率阵风锋细线函数模板,引入1.5°和2.4°双层反射率阵风锋细线函数模板替代原空间差分反射率函数模板。考虑阵风锋特征与距离测站的关系,设计了动态权重函数组合多组得分值,从而有效识别阵风锋回波。在此基础上通过弧度判断和阵风锋回波平坦度测试的方式,进一步降低虚警率。最后利用2009年6月14日南京雷达阵风锋个例进行效果识别,并采用临界成功指数对南京雷达120个阵风锋样本进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改进的MIGFA法识别效果良好,将临界成功指数从0.39提高至0.60,引入降低虚警率的做法使得虚假警报率从0.34降至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识别 MIGFA算法 CINRAD/SA雷达 回波平坦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在地面观测资料变分同化中的个例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虹 秦正坤 +1 位作者 王金成 刘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9-765,共17页
同化地面观测资料能够获得丰富的地面大气信息,这对于大气边界层的准确模拟尤为重要。由于地面观测资料同化一直受到地面观测资料质量较差的影响,因此,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地面资料同化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分析基于经验... 同化地面观测资料能够获得丰富的地面大气信息,这对于大气边界层的准确模拟尤为重要。由于地面观测资料同化一直受到地面观测资料质量较差的影响,因此,地面观测资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地面资料同化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分析基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方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quality control,EOF-QC)对地面资料同化效果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该方法在实际同化试验中的应用效果,在WRF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中引入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同时通过一系列同化试验比较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与原系统自带的基于观测与模拟偏差质量控制法(Observation Minus Background quality control,OMB-QC)的差异。2008年1和7月的多个强降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能够保留更多天气系统的有效观测信息,更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大气真实状态;同化经过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后的观测资料,模式预报的温度降低,在北部形成一个气旋性环流,该环流底部的偏西气流带动北部冷空气东移入海,同时冷空气南下也削弱了带有丰富水汽的西南气流,从而使模式预报的降水范围和强度更加合理。降水的空间分布对比结果也表明,经验正交函数质量控制法改善了模式对降水落区和强度的预报能力,各个量级的降水评分有明显提高,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况。各组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法在WRF-3DVAR中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质量控制 资料同化 WRF-3DVAR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原位在线检测褐煤及煤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娟 刘玉柱 +2 位作者 储晨曦 卜令兵 张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54-960,共7页
褐煤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用煤,但因为其较低的煤化程度,使用时会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和黑灰,而且烟尘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开展对褐煤烟尘的研究非常有意义。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快速、多元素同时分析的... 褐煤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用煤,但因为其较低的煤化程度,使用时会产生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碳和黑灰,而且烟尘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会危害人体健康,所以开展对褐煤烟尘的研究非常有意义。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具有快速、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适合用于煤烟的原位在线探测。实验制备了含铅浓度不同的三种褐煤样本(O,H,L),其中O为原始无铅样本,利用LIBS对褐煤及煤烟进行原位在线探测。实验仪器主要由激光器,反射镜,聚焦透镜,触发装置,载物平台和分析系统组成。用高纯度铅块校准实验中的的波长漂移。分析了褐煤样本O,H,L的元素成分。发现褐煤O中含有C,Si,Fe,Mg,Al,Ca,Sr,Na等元素,同时检测到空气中的元素N,O,H_(α)和H_(β)等,且含铅褐煤光谱中多出了8条铅元素的谱线,最后给出了褐煤中主要元素的光谱鉴别表。然后使用447 nm的连续光点燃褐煤,将1064 nm的脉冲光聚焦在煤烟上,对褐煤煤烟进行了原位在线检测。发现煤烟中含有Mg,Ca,Al,Sr,Pb等金属离子,说明了褐煤中的一些金属离子会随着煤烟排放到空气中并危害人体健康。经褐煤及煤烟的光谱比较,发现煤烟的信噪比更差,且所有元素的谱线强度都比在褐煤中弱很多,另外发现在烟尘中碳原子谱线的相对强度是所有元素中最高的(无明火),这说明LIBS可以有效探测CO_(2)。分析了实验中的CN分子谱,给出了CN分子的具体波长,并利用LIFBASE软件拟合了CN分子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分别为6780和7520 K。最后对样本H和L两种煤烟中的铅浓度进行分析,选取参考线(CaⅡ363.846 nm)归一化之后比较了铅元素在363.956,368.346和405.780 nm处的相对强度,发现这三条特征谱线的相对强度与自身实际所含的铅浓度呈很好的线性关系,验证了LIBS技术应用于煤烟中重金属元素半定量分析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 褐煤燃烧 原位在线检测 重金属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组网雷达龙卷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曾强宇 卿智鹏 +3 位作者 陈亚军 王皓 周红根 刘寅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5-837,共13页
近年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防灾减灾工作的推进,龙卷等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现有龙卷检测算法基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在多个仰角和体积扫描中进行阈... 近年来我国极端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防灾减灾工作的推进,龙卷等中小尺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工作的关注度正逐步提升。现有龙卷检测算法基于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数据在多个仰角和体积扫描中进行阈值判断得到龙卷涡旋特征TVS,在自适应协同观测背景下表现为自适应策略同步较慢,预警预报准确率不高,提前预警时间短。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结合龙卷在雷达反射率、径向速度和速度谱宽的多重特征能有效提高龙卷识别的准确率和预警时间,能提高组网雷达的协同观测能力。基于随机森林的龙卷检测算法(TDA-RF),使用CINRAD雷达历史龙卷数据作为训练集,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对训练集进行分类学习得到龙卷预测模型,使用预测模型对实时雷达数据进行龙卷检测。试验结果表明,TDARF算法能有效识别不同强度的龙卷,较TVS龙卷检测算法能给出龙卷区域的分类概率值,无需对龙卷特征时空连续性进行判断;TDA-RF算法对多个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使基于组网雷达的龙卷预警时间最高可达18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龙卷 随机森林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冰梅 高翔 +1 位作者 杨恒祥 禹胜林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2020年第5期27-29,共3页
通过设计优化的环形上电极结构和普遍采用的栅条形上电极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和对比测试分析,并采用Looyenga及Dubinin等方程进行计算研究。为了扩大孔隙率,以提高水分子通过上电极的效率,从而缩短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对上电极多... 通过设计优化的环形上电极结构和普遍采用的栅条形上电极结构,进行理论研究和对比测试分析,并采用Looyenga及Dubinin等方程进行计算研究。为了扩大孔隙率,以提高水分子通过上电极的效率,从而缩短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响应时间,对上电极多孔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表明优化设计的环形上电极结构有利于改善湿度传感器的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湿度传感器 上电极 多孔结构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制通风温度传感器计算流体动力学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琪 刘清惓 +1 位作者 杨杰 丁仁惠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0,29,共5页
自然通风防辐射罩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导致其温度测量值高于大气真实温度,辐射误差可达0.8℃甚至更高。为提高气温观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强制通风温度传感器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分析计算该传感器在不同... 自然通风防辐射罩内部的温度传感器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会导致其温度测量值高于大气真实温度,辐射误差可达0.8℃甚至更高。为提高气温观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强制通风温度传感器设计。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分析计算该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辐射误差,采用麦夸特法对仿真数据进行拟合,获得辐射误差修正方程。结果表明,强制通风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气温观测精度,可达0.05℃量级。CFD仿真结果和辐射误差修正方程结果之差小于0.005℃,两者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计算流体动力学 辐射误差 气温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自然通风防辐射罩的设计与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中琳 刘清惓 +1 位作者 杨杰 张婷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1期13262-13267,共6页
为了降低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下垫面反射辐射等对现有气象站中温度传感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多导管式球形防辐射罩。首先对防辐射罩外形结构进行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风速、太阳辐... 为了降低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下垫面反射辐射等对现有气象站中温度传感器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多导管式球形防辐射罩。首先对防辐射罩外形结构进行设计;然后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对风速、太阳辐射强度、太阳高度角等不同环境参数下传感器的辐射误差进行量化;接着,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训练预测模型;最后,利用外场辐射误差实验平台对其辐射屏蔽效果及算法预测精度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辐射误差精度可降至0.05℃量级。可见,此防辐射罩降低辐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辐射罩 计算流体动力学 辐射误差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通地区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缪明榕 周红根 +3 位作者 王辉 鲍磊磊 王剑林 汤建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88-396,共9页
利用2007年4月—2018年10月南通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年、季、月变化特征及12 a平均酸雨变化规律,利用酸雨观测的长期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酸雨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南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 利用2007年4月—2018年10月南通地区3个酸雨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南通地区年、季、月变化特征及12 a平均酸雨变化规律,利用酸雨观测的长期资料进一步统计分析酸雨发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并结合南通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数据进行初步归因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南通地区吕四、南通、如皋酸雨观测站都有酸雨出现,出现的频率都在50%以上。吕四站的(强)酸雨概率大于其他2个站,pH也是最低的。由年平均降水pH及(强)酸雨频率分析显示,2008年前后3个站酸雨达到最强,2014年之后,降水的酸性程度在减小,酸雨率在降低。夏季和秋季降水受污染程度较冬季和春季轻,吕四站冬季降水甚至达到强酸雨污染程度;南通地区3个站pH都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趋势。3个站的电导率均是随日降水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可以看出降水量的大小会影响降水的电导率。从主导风向对比降水pH、酸雨频率,吕四站酸雨污染程度高于南通站和如皋站;吕四站和南通站出现酸雨概率最多的为东南风,如皋站出现酸雨的频率最多的为东北偏东风。分析2017年全年南通站降水当日的降水pH跟当日SO 2、NO 2、PM 10和PM 2.5均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降水当天大气污染越严重,降水酸度越强。由南通地区酸雨的变化趋势,也能说明近年SO 2、NO 2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在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 大气污染物 酸雨频率 气象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产量因素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晓奕 张佩 +1 位作者 徐进 朱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9-94,共6页
以油菜单株第一分枝数、单株籽粒质量、单株荚果数、千粒质量、籽粒与茎秆比、产量等为预测对象,利用观测品种同为秦油2号的淮安站1995—2004年油菜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充分考虑油菜各生育阶段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气象... 以油菜单株第一分枝数、单株籽粒质量、单株荚果数、千粒质量、籽粒与茎秆比、产量等为预测对象,利用观测品种同为秦油2号的淮安站1995—2004年油菜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对应的气象观测资料,充分考虑油菜各生育阶段的生理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不同要求,梳理确定育苗期≥0℃有效积温等35个气象因子,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BP神经网络等2种方法构建油菜产量因素的预测模型,并利用观测品种也为秦油2号的镇江站及射阳站1996—2000年、金坛站1997—2000年数据资料验证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效果。对比分析2种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BP神经网络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上均优于线性回归模型,能对具有交互作用下的众多气象因子和产量因子进行非线性映射,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油菜产量因素与相关气象因子间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多元线性回归 产量预测方法 油菜产量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天气现象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道远 乔贺 +1 位作者 王锰 王大鹏 《江西农业》 2020年第6期49-50,共2页
降水类天气现象是气象业务观测中重要的观测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在气象系统中很多地方开始建设降水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仪,中国气象局也在2017年10月要求全国各省市开展为期2 a的降水现象平行化观测,第一年以人工观测为准,第二年... 降水类天气现象是气象业务观测中重要的观测项目,随着科技的发展,近些年在气象系统中很多地方开始建设降水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仪,中国气象局也在2017年10月要求全国各省市开展为期2 a的降水现象平行化观测,第一年以人工观测为准,第二年以仪器设备为准。基于此,依据中国气象局印发的《降水现象平行观测业务技术规定》要求,将平行化观测为期一年(2017年10月1日-2018年9月30日)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仪器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差异性、准确性等,评估分析仪器设备取代人工观测的可适用性,能够为降水天气现象自动化观测业务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降水现象 人工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0
作者 高振翔 叶剑 +3 位作者 丁仁惠 唐欢 周红根 李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399,414,共7页
为理解中国植被GPP的变化规律,基于改进后的EC-LUE模型,分析了中国1982—2016年植被GPP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中国植被GPP年变化范围介于0~3051.08 g C/(m^(2)·a),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 为理解中国植被GPP的变化规律,基于改进后的EC-LUE模型,分析了中国1982—2016年植被GPP的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中国植被GPP年变化范围介于0~3051.08 g C/(m^(2)·a),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华南、东南沿海地区,低值区分布在青藏高原、新疆、内蒙古西部等地区;(2)近35 a中国植被GPP整体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2.43 g C/(m^(2)·a)(p<0.05),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GPP增加趋势明显,但在东北及东南沿海的部分地区呈显著减少的趋势;(3)中国植被GPP变化与气温和降水呈正相关关系,气温和降水强驱动的面积占比8.1%,气温为主要驱动因子的面积占比25.3%,降水为主要驱动因子的面积占比15.1%,气温和降水弱驱动面积占比8.9%。虽然近年来中国植被固碳能力呈变好趋势,但在未来气候变化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生态保护工作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驱动因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