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省电网气象服务系统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凯 方乾 +1 位作者 唐红升 崔晓红 《科技通报》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根据电网对气象的特殊需求,研制了一套远程气象服务系统。通过对气象信息的采集、加工、分发和传输等来实现系统功能。Internet技术应用于远程气象服务系统的研制中。
关键词 计算机系统结构 电网 专项气象服务 WEB网页 SQL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江苏省小麦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炳娟 张旭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24期282-282,286,共2页
介绍了江苏省2009年小麦生育期内主要有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及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并对冬小麦的产量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2009年江苏省小麦单产是持平略增。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气象条件 分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初江苏省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项瑛 商兆堂 +2 位作者 陈钰文 张旭辉 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407-10409,共3页
[目的]分析干旱过程可能对小麦产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潜在蒸散量分析江苏省各站的年降水趋势及干旱相似年份的蒸散情况。[结果]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7日,降水最少的是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市,徐州市部... [目的]分析干旱过程可能对小麦产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气候倾向率和潜在蒸散量分析江苏省各站的年降水趋势及干旱相似年份的蒸散情况。[结果]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7日,降水最少的是徐州、连云港、宿迁和淮安市,徐州市部分站点的降水量不足20mm。1961~2008年,江苏省东北部的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南部降水略有增长。淮北地区大部分站点的年降水倾向率为负值,其中最显著的地区是邳州和盐城。江苏省历史上灾情严重的5次干旱过程分别出现在1973年10月~1974年1月上旬、1978年3月~1979年6月、1983年12月~1984年4月、1987年12月~1988年7月上旬、1995年10月~1996年3月。2008年11月~2009年2月上中旬,江苏省淮北地区的逐月蒸散量不大。[结论]预计2009年初的干旱过程对小麦产量的负面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影响 小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徐圩盐场近40年气温、降水分析
4
作者 孙海珍 《苏盐科技》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本文利用徐圩盐场1952年~1993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站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发现夏季降水的变化对全年降水年际变化的贡献最大,而且夏季降水和前期冬季气温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关系,利用前期气温可以在一定... 本文利用徐圩盐场1952年~1993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该站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发现夏季降水的变化对全年降水年际变化的贡献最大,而且夏季降水和前期冬季气温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关系,利用前期气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报后期夏季降水,从而为长期预报提供一种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统计关系 长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气象等级预报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旭晖 高苹 +3 位作者 居为民 王筛祥 王建林 武金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030-10032,共3页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 [目的]准确开展小麦赤霉病流行程度预报,科学合理地防治小麦赤霉病。[方法]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具有影响的气象因子进行统计分析,确定赤霉病致病日,计算赤霉病感病期间逐日诱发修正系数、赤霉病致病日的持续时间诱发修正系数,建立促病指数模型,判别小麦赤霉病气象条件适宜程度及发生的等级。[结果]经过42年资料的拟合、验证,模型能够准确判别出气象等级为4级(即赤霉病不流行)的年份。拟舍的赤霉病发生气象等级在1~3级的年份各地均超过90%,误差1个等级的占24%~38%,误差2个等级的占0~9%。2007年动态试报结果与实况相符。[结论]该方法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年的发病程度,可投入实际业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致病日 气象等级 动态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京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燕 张秀丽 +1 位作者 韩桂荣 濮梅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9-282,共4页
应用江苏南京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京的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存在下降趋势,灰霾事件明显增多;高温、暴雨、大风、雾、霾存在较强年际变化但不具备明显的周期... 应用江苏南京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关系。结果表明,近60年来南京的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存在下降趋势,灰霾事件明显增多;高温、暴雨、大风、雾、霾存在较强年际变化但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低温、闷热和雷暴事件的年际变化较小并且存在一定的年代际和年际的周期变化;南京年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灰霾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与区域气候变暖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南京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台风产生江苏大风的动力学诊断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凯 沈树勤 孙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553-9557,共5页
研究了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Khanun)"产生江苏大风的动力机理,采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对"卡努"产生江苏大风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风场可以分解为涡度风、散度风、伸长变形风及切变变形风;涡度风是... 研究了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Khanun)"产生江苏大风的动力机理,采用物理量诊断方法,对"卡努"产生江苏大风的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矢量风场可以分解为涡度风、散度风、伸长变形风及切变变形风;涡度风是台风的基本风场,对台风风场的维持与发展起主要作用,也是产生江苏大风的主要风场;散度风对台风水平风场的贡献最小,它是低层产生辐合上升运动的主要动力因子,而对于台风外围大风强度的差异与变化,变形项起着更为明显的作用;变形项对台风的转向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大风 变形向量 涡度风 散度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海涂气候研究
8
作者 姚丽娜 魏建苏 +1 位作者 裴海英 周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61-2463,2478,共4页
利用江苏海涂区域22个代表站1971~2006年年平均降水资料和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展开分析时空变化的差异;再用方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到海涂区域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海涂区域年平均... 利用江苏海涂区域22个代表站1971~2006年年平均降水资料和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展开分析时空变化的差异;再用方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到海涂区域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海涂区域年平均气温周期性明显,36年来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个区域降水呈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分布,高荷载主要位于连云港到盐城的北部区域;一致增加的分布类型的次数增加对海涂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是气温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海涂区域降水和温度在纬向和经向之间也存在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涂区域 气候 空间分布 时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气象风险评估及适宜度等级预测技术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义方 高苹 +1 位作者 朱凤 刘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弄清适宜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应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提高水稻气象型病害防控能力,本文利用江苏省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气象资料,通过评估发病敏感时段和致病风险,以及分析江苏省稻曲病最大成灾风险度出现日期以及... 为了弄清适宜稻曲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以及对应的气象适宜度等级,提高水稻气象型病害防控能力,本文利用江苏省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结合历史气象资料,通过评估发病敏感时段和致病风险,以及分析江苏省稻曲病最大成灾风险度出现日期以及空间分布情况,指出8月下旬为稻曲病高发期,对于发病风险高且程度重的沿淮、沿江以及江淮之间地区需要加强病害防御。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连续致病天数对稻曲病流行的影响,利用最优化技术,构建了综合稻曲病指数,并划分气象条件适宜度等级。通过单站和多站检验发现该指数对"中等、大流行"发病实况的判定准确率极高,但容易高估"轻度流行"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风险评估 综合稻曲病指数 气象等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气象适宜度等级精细化预报技术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义方 朱凤 +2 位作者 高苹 张旭晖 蔡凝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7-223,共7页
为了有效提高对水稻气象型病害的防控能力,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基于构建的综合稻曲病指数及相应划分的气象适宜度等级,利用历史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两套精细化预报产品,针对2015年和2017年稻曲病典型发生... 为了有效提高对水稻气象型病害的防控能力,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措施和建议,本文基于构建的综合稻曲病指数及相应划分的气象适宜度等级,利用历史气象资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两套精细化预报产品,针对2015年和2017年稻曲病典型发生年份,结合病害监测时段中易于病菌入侵和流行的气象条件,选择病害起报时间,分别给出了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细网格预报产品和江苏省气象局精细化预报产品的稻曲病流行气象适宜度等级预测结果。通过稻曲病大田调查资料的检验,发现提前7d给出稻曲病发生气象适宜度等级的预测结果与全省实际稻曲病发病趋势和程度基本相符,实现了对水稻稻曲病监测和预警的及时性、连续性和动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曲病 病害指数 气象适宜度 等级预测 精细化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分位数在倒春寒气象指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尧 沈阳 +1 位作者 杨琼琼 姜麟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5期62-66,共5页
利用1981-2020年3-4月江苏13市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记录,采用“持续日数D”和“过程平均最低温度T_(min)”2个因子第50、80百分位数法,建立了基于百分位数法的分区倒春寒指标,将倒春寒分为轻、中、重3级。研究结论如下:1981-2020年,... 利用1981-2020年3-4月江苏13市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记录,采用“持续日数D”和“过程平均最低温度T_(min)”2个因子第50、80百分位数法,建立了基于百分位数法的分区倒春寒指标,将倒春寒分为轻、中、重3级。研究结论如下:1981-2020年,扬州倒春寒总频次最少,镇江最多;泰州、镇江、常州和无锡4个市年均倒春寒频次高于全省平均值。随着倒春寒严重程度加深,相应等级事件中心自江苏东南部地区逐渐向西、向北转移。分区统计表明江南地区倒春寒最为频繁,其所有等级倒春寒平均频次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倒春寒的因子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别,未来应更多关注重度倒春寒频次的演变趋势。该倒春寒指标判定的事件范围和等级,尤其是重度倒春寒事件,与《中国气象灾害大典(江苏卷)》记录完全一致,充分证明了该指标在江苏地区具备完善的合理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春寒 入春时间 百分位数 分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5年7月份江苏盐场暴雨特征
12
作者 朱护 《苏盐科技》 1996年第3期20-22,共3页
1995年7月暴雨均降落在灌河以西、云台山两侧五场,主要原因是影响暴雨的天气系统主力偏北、低涡气旋向东北方向移动在灌河口以北入海、冷峰向北收缩,同时还有云台山的阻挡作用和黄海灌河水面的影响所致。
关键词 气旋 低涡 冷锋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场“96714”暴雨个例分析
13
作者 黄河清 《苏盐科技》 1997年第1期22-22,共1页
本文分析了1996年7月14日~15日江苏盐场暴雨形成的原因,对以后分析暴雨成因和采取防范措施都很有借鉴性。
关键词 环流 低槽活动区 低空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5822”江苏盐场暴雨分析
14
作者 刘德光 《苏盐科技》 1996年第1期25-26,共2页
通过揭示“95822”江苏盐场暴雨的主要成因,对雷达回波和高空各层天气图资料的分析,提出本次暴雨是中纬度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为江苏盐场暴雨的预报总结出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江苏盐场 暴雨 雷达回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场四十年来气候变化浅析
15
作者 陆炳虹 邓小丁 《苏盐科技》 1995年第2期19-20,共2页
本文从江苏盐场40年的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等诸多气象资料中,剖析江苏盐场40余年来气象变化的一些规律,提出一些值得研究的气象问题。
关键词 江苏盐场 气候变化浅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场“941015”秋季暴雨分析
16
作者 封士云 《苏盐科技》 1995年第1期28-29,共2页
1994年10月15—16日,江苏盐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秋季暴雨。当时正处秋收扒盐的大忙季节,由于预报准确,没有造成冲淡卤水、淌化盐斤等重大损失。本文就暴雨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的预报着眼点以及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作初步分析... 1994年10月15—16日,江苏盐场出现了一次罕见的秋季暴雨。当时正处秋收扒盐的大忙季节,由于预报准确,没有造成冲淡卤水、淌化盐斤等重大损失。本文就暴雨发生发展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特征的预报着眼点以及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作初步分析,以供今后预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暴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0704”南京市特大暴雨内涝灾害的仿真模拟 被引量:25
17
作者 解以扬 李大鸣 +3 位作者 沈树勤 李培彦 韩素芹 曾明剑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76,共4页
以城市地表与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为骨架,对小于离散网格尺度的排水渠涌或河道,结合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的算法,设计了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南京市。根据该市的地形、地貌及排水系统特征概化... 以城市地表与河道水流运动为主要模拟对象,以二维非恒定流基本方程为骨架,对小于离散网格尺度的排水渠涌或河道,结合一维明渠非恒定流方程的算法,设计了城市暴雨内涝数学模型,并应用于南京市。根据该市的地形、地貌及排水系统特征概化仿真系统的各类参数,对2003年7月4-5日发生在南京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取得较好效果。模拟的积水误差主要分布在20cm以内,大约占84%,但也不应忽视有11%的网格模拟的积水误差大于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仿真系统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春季冰雹天气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东屏 吴海英 +3 位作者 张备 孙燕 杨婷娅 刘安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748-1751,共4页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 对2007年5月5日江苏出现的大范围雷雨、大风和区域性冰雹天气的环流背景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触发所致,锋前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和500 hPa冷空气的先行南下使潜在的对流不稳定性加剧;地面冷锋前中尺度低压的发展是对流性天气发展的主要因素;强烈的上升运动和低层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于冰雹产生的过冷水滴的碰撞增长条件;冰雹天气的产生与地面物理量场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预报 对流不稳定 上升运动 水汽通量散度 地面加密观测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市花粉浓度变化规律及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魏建苏 刘梅 +2 位作者 顾亚进 张军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9368-9371,共4页
在花粉观测和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地区花粉季节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以及南京地区不同种类花粉的季节分布特点,发现南京地区花粉分布呈单峰型分布,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3月中旬起,花粉数量迅速增多,到4月中旬达到顶... 在花粉观测和气象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南京地区花粉季节变化规律和日变化规律,以及南京地区不同种类花粉的季节分布特点,发现南京地区花粉分布呈单峰型分布,具有很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3月中旬起,花粉数量迅速增多,到4月中旬达到顶峰,此后缓慢下降,但起伏较大。同时,根据同期气象条件分析了气象因子(温度、湿度、降水、风速)对花粉浓度的影响,建立了花粉浓度预报方程:Y=0.703X1+0.005X2+0.005X3+0.452。其中,Y为花粉浓度预报值;X1为前一日花粉实况;X2为气压差;X3为温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花粉 变化规律 影响因子 浓度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流域暴雪天气形成的条件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梅 尹东屏 +1 位作者 张备 孙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813-12818,共6页
对2002年1月17日和2006年2月5日江淮流域2次暴雪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不稳定能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冬季江淮地区暴雪形成的原因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形成暴雪灾害的环境场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充足的水汽供应、较好... 对2002年1月17日和2006年2月5日江淮流域2次暴雪过程的重要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不稳定能量进行较详细的分析,讨论了冬季江淮地区暴雪形成的原因和动力机制。结果表明,形成暴雪灾害的环境场具有一定的共性和差异,充足的水汽供应、较好的风场辐合和700 hPa以下温度的要求是产生暴雪的先决条件,而中高层的不稳定能量是降雪的触发机制,尤其是湿位涡中的正压项和斜压项产生的不稳定能量对暴雪的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研究 影响系统 不稳定能量 温湿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