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2017年夏季南京雨滴谱特征 被引量:25
1
作者 梅海霞 梁信忠 +3 位作者 曾明剑 李力 祖繁 李玉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利用2015-2017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对南京在梅雨开始前、梅雨期及梅雨结束后3个不同时段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梅雨开始前对流活动强度偏弱,但对流降水的雨滴平均质量加权直径、分钟级强降水频率和逐小时累积短时强降... 利用2015-2017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对南京在梅雨开始前、梅雨期及梅雨结束后3个不同时段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梅雨开始前对流活动强度偏弱,但对流降水的雨滴平均质量加权直径、分钟级强降水频率和逐小时累积短时强降水的频率为3个时段中最高;天气尺度强迫提供的有利于降水的持续性条件、弱对流强度下充分的凝结过程及微物理相关过程对云粒子的损耗偏弱,是有利于该时段大雨滴形成和降水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梅雨结束后,高温高湿环境易产生剧烈对流活动,导致对流降水的大尺度雨滴样本比例及分钟级极端降水发生频率位于3个时段的首位。层云降水时,梅雨期降水频率、降水率及雨滴尺度平均值均位于首位,小尺度雨滴样本比例最低;有利天气尺度强迫条件下的充分碰并作用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同时段雨滴谱谱形参数(μ)与斜率(A)之间的二项式关系式的差异与μ的取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降水特征 对流降水 μ-A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风速空间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燕 程婷 李进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6-1092,共7页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象,海陆风发生次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风速等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海岸至内陆,风速随着离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夏季和低层更明显;在江苏沿海的平坦地形下,海陆风的风速比变化总体呈指数衰减,其中在海岸附近接近线性变化,向内陆延伸后衰减速度变缓慢,为指数变化,到一定距离后接近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空间衰减 海陆风 风速剖面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江苏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模拟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崔驰潇 包云轩 +3 位作者 袁成松 周林义 焦圣明 宗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4-1362,共19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在平流雾的预报准确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3月18~19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平流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耦合不同闭合方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在平流雾的预报准确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3月18~19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平流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耦合不同闭合方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他们对此次平流雾的模拟效果,探讨了边界层高度对此次平流雾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不同边界层方案的WRF模式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模拟结果均呈现气温偏低、湿度和风速偏大的特征。(2)QNSE方案对气温的模拟能力最强;ACM2方案对相对湿度的模拟性能最好;YSU方案对风速的模拟效果最佳。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结果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低空相对湿度上:QNSE方案预报的湿度更大。(3)综合TS(Threat Score)和BS(Bias Score)两个评分指标来看,ACM2方案对雾区分布的模拟效果最好。三个边界层方案对此次平流雾的模拟结果在江苏沿海站点的预报评分较高,在距海较远站点的预报评分表现较差。YSU方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雾区预报评分较高;QNSE方案对长江沿江区域的雾区预报评分较高;ACM2方案对沿海地区、尤其对沿海北部地区的有较好的预报效果。(4)QNSE方案对此次平流雾的生成时间、出现地点预报比较准确。(5)平流雾的生成与发展阶段模拟雾区覆盖范围与边界层高度关系十分紧密,适当强度的湍流混合作用有助于平流雾在地面的生成与发展;但是过强的湍流混合作用会导致大雾过早的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地区 平流雾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WRF模式 模拟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初江苏连续性雾-霾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于庚康 王博妮 +2 位作者 陈鹏 黄亮 谢小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2-629,共8页
利用FNL资料、污染物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月12—16日江苏地区的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变化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配合稳定... 利用FNL资料、污染物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月12—16日江苏地区的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变化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配合稳定少动的地面气压场为雾-霾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和较低的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大和PM_(2.5)、PM_(10)的浓度的变化为雾-霾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雾-霾期间低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混合层高度与AQI呈反相关关系,当混合层高度越低,AQI就越高,污染就越严重,能见度就越差;相对湿度的升高和PM_(2.5)在污染物颗粒中的富集,是导致能见度下降和持续污染的首要原因,而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是污染物颗粒被快速清除的重要动力机制;影响南京的污染物来源为:黄海、安徽地区、北方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的局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污染物颗粒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史潇 娄丹 +1 位作者 李玉涛 徐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5,共8页
针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未知的问题,利用23年江苏省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ERA-Interim土壤... 针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未知的问题,利用23年江苏省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ERA-Interim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与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2套数据整体上均呈现"南湿北干"的空间格局;ERA-Interim与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在江苏大部分地区相关系数都达到0.75以上,ERA-Interim能较好地体现该地区的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2)ERA-Interim季节性波动与观测数据较为一致,体现为春季、秋季较干的变化特征,但冬季明显低估了土壤湿度。3)就年际变化而言,ERA-Interim资料与观测资料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冬季最高达0.88,夏季最低到0.75,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 土壤湿度 江苏地区 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量参数的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9
6
作者 沈澄 孙燕 +1 位作者 魏晓奕 尹东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短时强降水样本和非短时强降水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最终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各月短时强降水事件中的阈值,确定了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江苏夏季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物理量参数 拟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法对影响江苏台风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喜度 韩桂荣 +3 位作者 殷笑茹 李杨 刘寅 唐云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5-775,共11页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类路径影响江苏台风的变性过程,而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的台风发生变性的多为登陆北上、变性前强度较强的台风。进一步分析台风"海葵"和"麦德姆"两个CPS轨迹不同的台风相空间参数,发现其参数轨迹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热力结构和环流特征演变,与台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关联,CPS参数变化明显的"海葵",台风降水范围和强度变化较大,参数变化较小的"麦德姆",降水基本位于台风本体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法 台风变性 冷空气 冷心 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先兆信号的江苏夏季降水客观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8
作者 蒋薇 刘芸芸 +1 位作者 陈鹏 张志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5-1048,共14页
利用1961—2019年江苏省67个站降水量和气候指数数据集等资料,选取大气环流、海温和积雪等先兆信号的不同组合作为预测因子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开展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 利用1961—2019年江苏省67个站降水量和气候指数数据集等资料,选取大气环流、海温和积雪等先兆信号的不同组合作为预测因子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开展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较传统统计方法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有一定优势,深度神经网络结合动态权重集合因子方案对江苏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技巧最高,其独立样本检验结果稳定,2015—2019年的平均PS评分为76.0,距平符号一致率为0.62,距平相关系数达0.35,尤其对江苏省中南部的预测技巧更高,具有业务应用价值。不同预测因子方案对比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因子在江苏省夏季降水预测中做主要贡献,而海温因子和积雪等其他因子也有正贡献,说明使用综合性预测因子以及集合方案有助于提升季节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季节预测 先兆信号 深度神经网络 动态权重集合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流参数的洋口港地区雷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冯民学 周俊驰 +5 位作者 曾明剑 焦雪 王洪生 许小川 葛黎黎 庄智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5-1522,共8页
文章分析了洋口港地区2001—2009年4—9月1645个样本22种对流参数与雷暴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各对流参数月际分布差异较大,各参数与雷暴事件相关系数也不同。因而选择沙氏指数SI、全总指数TT、杰弗逊指数JI、... 文章分析了洋口港地区2001—2009年4—9月1645个样本22种对流参数与雷暴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各对流参数月际分布差异较大,各参数与雷暴事件相关系数也不同。因而选择沙氏指数SI、全总指数TT、杰弗逊指数JI、抬升凝结高度温度tcl_t、上下层温差dt_58、大气可降水量p_w、风暴强度指数SSI等7个对于雷暴活动具有较好相关性的因子,并考虑到4—9月月际分布差异,使用不同月份p_w、SI、TT、JI的不同阈值作为排空因子,不同月份SSI、tcl_t、dt_58的不同阈值作为预报因子,使用二级逻辑回归法建立排空方程和预报方程,同时对所建立各月预报方程进行了检验和拟合结果分析,并对2010年4—9月样本进行试报,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 相关系数 月际分布 二级逻辑回归预报方程 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0
作者 焦圣明 郑媛媛 +3 位作者 王宏斌 徐芬 鲍婷婷 王啸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是由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数据层)、气象数据应用中间件子系统(服务层)和个例库综合分析业务子系统(应用层)3部分组成,综合运用HTML5 Canvas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高效可视化渲染技术等实现了气象灾...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是由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数据层)、气象数据应用中间件子系统(服务层)和个例库综合分析业务子系统(应用层)3部分组成,综合运用HTML5 Canvas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高效可视化渲染技术等实现了气象灾害性天气个例的交互式录入、关键词查询与检索以及相关气象资料智能再分析等功能。文章针对系统的组成架构、个例库设计、功能特点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探讨,并详细介绍个例库录入与查询、WebGIS组件、可视化渲染以及气象资料再分析等功能的设计和实现。系统投入业务运行结果表明,页面响应速度快、兼容浏览器性能佳、人机交互体验好,能够满足高效、智能、灵活的业务需求,在为预报员建立正确的预报思路、提升天气过程分析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个例库 地理信息系统 天气过程 智能分析 预报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的三维建模算法
11
作者 殷笑茹 焦圣明 +1 位作者 喜度 鲍婷婷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空间呈锥状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基数据的移动梯状多面体三维建模算法(MTPD).该方法采用梯状多面体作为体积单元,根据雷达三维建模空间范围选择六面体索引和四面体索引两种不同模式构建三维等值面,以平衡算法... 根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空间呈锥状分布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基数据的移动梯状多面体三维建模算法(MTPD).该方法采用梯状多面体作为体积单元,根据雷达三维建模空间范围选择六面体索引和四面体索引两种不同模式构建三维等值面,以平衡算法效率和建模结果精度.在该算法基础上利用WebGL技术开发了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可视化平台.结果表明:与传统三维建模算法相比,MTPD在保证建模精度的条件下明显提升了算法效率,六面体索引模式和四面体索引模式计算效率分别提高62.5%和23.0%,四面体索引模式得到的回波三维结构更连续,基于WebGL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三维可视化平台提供了跨平台的雷达三维展示,能够直观反映对流云的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天气雷达 三维建模 移动梯状多面体 WEBG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病虫害集成预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
作者 周元 高苹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41-144,214,共5页
为了适应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下监测、预警和客观评价的需要,结合农业气象业务需求使用Visual Studio 2008工具设计开发了农作物病虫害集成预报系统。系统使用最优化技术和回归预测分析方法构建了单模式预报模型和集成预报模型,实现了... 为了适应农作物病虫害气象条件下监测、预警和客观评价的需要,结合农业气象业务需求使用Visual Studio 2008工具设计开发了农作物病虫害集成预报系统。系统使用最优化技术和回归预测分析方法构建了单模式预报模型和集成预报模型,实现了数据管理、资料预处理、数学建模、单模式预报与集成预报等功能。以江苏太湖区域小麦赤霉病的预报服务情况为例,使用1981—2010年资料回代检验表明,集成预报的效果比三种单模式平均预报效果要好,为防灾减灾、科学种植提供了决策依据,具有良好的服务效益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资料预处理 集成预报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