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年12月江苏省两次连续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顾沛澍 刘端阳 +4 位作者 陈鹏 孙燕 彭小燕 张琪 张树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23-1232,共10页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AQI(空气质量指数)、ρ(PM2.5)、ρ(PM10)等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2016年12月江苏省连续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AQI(空气质量指数)、ρ(PM2.5)、ρ(PM10)等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对2016年12月江苏省连续出现的两次大范围大气污染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连续污染天气过程可分为颗粒物积聚-清除-再积聚-彻底清除4个阶段,相应地,地面形势表现为均压场-低压倒槽-西路冷空气-东路冷空气.第1次污染天气形成和维持主要是长时间受均压场控制、近地层逆温和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颗粒物积聚;第2次污染天气形成和维持主要是因西路冷空气南下、上游重污染地区颗粒物随冷空气向江苏省输送.持续降水和持续2.0 m/s以上偏东风对大气中颗粒物有较明显的清除作用.淮北西部垂直、水平扩散条件差、降水清除时间短,导致该地区在全省污染等级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西路冷空气影响期间,各站颗粒物质量浓度转为快速上升,东部地区在偏西风持续49~58 h后空气质量改善为良,中西部地区无法得到有效改善;东路冷空气影响7~22 h后,中西部地区空气质量转为良,高压底部持续偏东风使全省颗粒物得到彻底清除,连续污染天气结束.研究显示,西路弱冷空气的输送会加剧江苏省的污染程度,持续较长时间的东路冷空气则可以改善江苏省的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重污染天气 气象条件 冷空气 清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大雾持续时间及相关要素的周末效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心如 白莉娜 +2 位作者 唐红昇 陈广昌 王伟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17-122,共6页
使用1996-2006年共11年南京、淮安、徐州、赣榆、射阳、东台、吕泗、溧阳8站大雾持续时间、气温、湿度、风速等资料进行周末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并和风速、相对湿度的周末效应相一致,即在周末风速较小... 使用1996-2006年共11年南京、淮安、徐州、赣榆、射阳、东台、吕泗、溧阳8站大雾持续时间、气温、湿度、风速等资料进行周末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持续时间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并和风速、相对湿度的周末效应相一致,即在周末风速较小、湿度较大。通过对2001-2006年南京市用电量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明显的周末效应,即在周六、周日陡然下降,在周一大幅上升,表明人类活动具有7天的短周期循环,同时发现大雾持续时间和用电量的周末效应是一致的,说明人类活动和大雾持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使用南京市2001-2006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资料进行要素周末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持续时间也与气溶胶浓度存在着的显著的周末效应相一致。文章认为,人类活动导致周末气溶胶浓度增大,从而使大雾在周末持续时间延长,影响人类生活,体现了人类活动和高影响性大雾天气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气象要素 用电量 气溶胶 周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信息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鲍磊磊 陈铁 +2 位作者 吴信明 吴嘉伟 鲍婷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138-141,146,共5页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 以自动站数据、雷达资料、天气预报和农气文献为信息资源,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构建并设计开发"基于SOA架构的气象为农服务数据库和信息系统",系统通过Web网站、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和手机短信等发布各类信息,与气象微博、"96121"等专业咨询服务无缝对接,可以满足气象资料在农业生产、科研、决策等多方面应用需求,构建了一个专家与用户紧密联系的系统平台,为农村、农业、农民对气象信息的获取提供了现代化的途径,开辟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 气象 为农服务 农业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7.26”飑线大风过程诊断模拟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庆涛 李泽宇 +1 位作者 李超 史达伟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5,共9页
利用加密自动观测资料、EAR50.25°×0.25°再分析资料、常州和盐城SA天气雷达资料等和基于三维变分技术(3DVAR)的多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利用WRF数值模式,对2022年7月26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大范围飑线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 利用加密自动观测资料、EAR50.25°×0.25°再分析资料、常州和盐城SA天气雷达资料等和基于三维变分技术(3DVAR)的多雷达风场反演技术,并利用WRF数值模式,对2022年7月26日发生在江苏的一次大范围飑线大风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此次飑线大风过程中,高空出流区辐散、低层低涡切变辐合,上干冷下暖湿的环境并且配合低空西南急流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为对流的触发和组织化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水汽条件;飑线入海前,不稳定能量、垂直风切变、垂直上升和水汽条件均较好,而飑线入海后,众物理量配置较差,这与飑线在陆上的组织化发展、强度维持及入海后强度减弱的变化对应较好;飑线入海后,底层后侧入流减弱,使得干空气减少,不利于飑线维持,导致海上大风强度减弱。同时,纬向海陆热力差异变小使得海风的强度也逐渐减小,导致风场辐合效果变差,这可能是飑线系统入海减弱和其引发的海上大风风力变弱的原因之一,数值试验成功模拟了减小纬向热力差异会引发飑线对流系统的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WRF模式 纬向热力差异 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的气象灾害识别 被引量:2
5
作者 樊仲欣 焦圣明 谭桂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182,共12页
气象灾害案例是气象业务部门归纳与总结预报经验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当需要的灾害性天气没有时空定位档案,或档案不够完整和全面,那么就势必要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逐一进行查找定位,因此针对这种海量数据中逐一查找的低效问题,应用一种改... 气象灾害案例是气象业务部门归纳与总结预报经验的前提与基础,但是当需要的灾害性天气没有时空定位档案,或档案不够完整和全面,那么就势必要从海量的历史数据中逐一进行查找定位,因此针对这种海量数据中逐一查找的低效问题,应用一种改进的密度峰值聚类方法进行灾害天气识别。该方法首先以气象要素为维度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密度、距离、路径、分布四大属性,然后用回归分析提取簇心并判定其灾害类型及级别,最后判定同簇剩余数据点划入对应的灾害得到识别结果,由于可以同时定位多种类型和级别的灾害天气,且无需低效地逐一比对数据和灾害等级标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速度快、控制参数少的优点。使用该方法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再分析资料进行聚类分析,进而识别出江苏省2018年各类气象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地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一次性识别出暴雨、烈风、暴雪、高温、寒潮、重旱六种灾害,而k-means聚类识别率为其53%,层级聚类识别率为其77%,密度峰值聚类(Clustering by density peaks,CDP)识别率为其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峰值 聚类 气象灾害 灾害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沿海风速空间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燕 程婷 李进喜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6-1092,共7页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 为了合理利用江苏沿海地区的风能资源,利用2009年6月2010年5月江苏中部沿海地区的测风塔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研究了海陆风背景下风速由海岸过渡至内陆时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海陆风现象较明显,全年17.3%的日数发生了海陆风现象,海陆风发生次数、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风速等特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从海岸至内陆,风速随着离海岸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夏季和低层更明显;在江苏沿海的平坦地形下,海陆风的风速比变化总体呈指数衰减,其中在海岸附近接近线性变化,向内陆延伸后衰减速度变缓慢,为指数变化,到一定距离后接近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空间衰减 海陆风 风速剖面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江苏地区一次平流雾过程的模拟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崔驰潇 包云轩 +3 位作者 袁成松 周林义 焦圣明 宗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44-1362,共19页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在平流雾的预报准确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3月18~19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平流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耦合不同闭合方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选取在平流雾的预报准确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WRF模式对2013年3月18~19日发生在江苏地区的一次平流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对耦合不同闭合方式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试验结果与实测气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估了他们对此次平流雾的模拟效果,探讨了边界层高度对此次平流雾的生成和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耦合不同边界层方案的WRF模式对地面气象要素的模拟结果均呈现气温偏低、湿度和风速偏大的特征。(2)QNSE方案对气温的模拟能力最强;ACM2方案对相对湿度的模拟性能最好;YSU方案对风速的模拟效果最佳。不同边界层方案的模拟结果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低空相对湿度上:QNSE方案预报的湿度更大。(3)综合TS(Threat Score)和BS(Bias Score)两个评分指标来看,ACM2方案对雾区分布的模拟效果最好。三个边界层方案对此次平流雾的模拟结果在江苏沿海站点的预报评分较高,在距海较远站点的预报评分表现较差。YSU方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雾区预报评分较高;QNSE方案对长江沿江区域的雾区预报评分较高;ACM2方案对沿海地区、尤其对沿海北部地区的有较好的预报效果。(4)QNSE方案对此次平流雾的生成时间、出现地点预报比较准确。(5)平流雾的生成与发展阶段模拟雾区覆盖范围与边界层高度关系十分紧密,适当强度的湍流混合作用有助于平流雾在地面的生成与发展;但是过强的湍流混合作用会导致大雾过早的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地区 平流雾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WRF模式 模拟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初江苏连续性雾-霾天气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于庚康 王博妮 +2 位作者 陈鹏 黄亮 谢小萍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2-629,共8页
利用FNL资料、污染物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月12—16日江苏地区的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变化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配合稳定... 利用FNL资料、污染物颗粒浓度资料以及常规气象资料对2013年1月12—16日江苏地区的连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大气边界层结构及大气污染状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形势变化平稳、中低层的暖平流配合稳定少动的地面气压场为雾-霾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持续变化较小的气压梯度和较低的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大和PM_(2.5)、PM_(10)的浓度的变化为雾-霾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雾-霾期间低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逆温现象,混合层高度与AQI呈反相关关系,当混合层高度越低,AQI就越高,污染就越严重,能见度就越差;相对湿度的升高和PM_(2.5)在污染物颗粒中的富集,是导致能见度下降和持续污染的首要原因,而强冷空气带来的大风降温是污染物颗粒被快速清除的重要动力机制;影响南京的污染物来源为:黄海、安徽地区、北方污染物的输送和本地的局地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能见度 污染物颗粒 后向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量参数的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9
9
作者 沈澄 孙燕 +1 位作者 魏晓奕 尹东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6,共10页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 本文利用2004—2013年6—8月江苏省三个常规探空站(徐州、射阳、南京)的逐日高空探测资料,计算了51个物理量参数。在物理量参数与短时强降水事件(观测时刻后0~6 h内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基础上,根据物理量参数在短时强降水样本和非短时强降水样本中值域分布特征,最终选定了具有预报意义的16个物理量参数。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物理量参数对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指示作用,根据各物理量参数在各月短时强降水事件中的阈值,确定了江苏短时强降水预报的判定指标。采用隶属函数转换法,建立江苏夏季短时强降水预报模型,经实况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物理量参数 拟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湿度再分析资料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潇 娄丹 +1 位作者 李玉涛 徐敏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8-145,共8页
针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未知的问题,利用23年江苏省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ERA-Interim土壤... 针对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未知的问题,利用23年江苏省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土壤湿度资料,对ERA-Interim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江苏区域的适用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1)ERA-Interim土壤湿度的空间分布与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有较好的一致性,2套数据整体上均呈现"南湿北干"的空间格局;ERA-Interim与农业气象观测站的资料在江苏大部分地区相关系数都达到0.75以上,ERA-Interim能较好地体现该地区的土壤湿度的时间变化特征。2)ERA-Interim季节性波动与观测数据较为一致,体现为春季、秋季较干的变化特征,但冬季明显低估了土壤湿度。3)就年际变化而言,ERA-Interim资料与观测资料在春、夏、秋、冬4个季节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冬季最高达0.88,夏季最低到0.75,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湿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 土壤湿度 江苏地区 再分析资料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S法对影响江苏台风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喜度 韩桂荣 +3 位作者 殷笑茹 李杨 刘寅 唐云志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5-775,共11页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 利用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江苏省地面自动站资料以及长三角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使用气旋相空间法(CPS)对2000-2015年影响江苏台风的相空间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经过和台风年鉴比对,CPS法能较为客观准确地描述各类路径影响江苏台风的变性过程,而结果表明:影响江苏的台风发生变性的多为登陆北上、变性前强度较强的台风。进一步分析台风"海葵"和"麦德姆"两个CPS轨迹不同的台风相空间参数,发现其参数轨迹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变性过程中的热力结构和环流特征演变,与台风降水的落区和强度有一定关联,CPS参数变化明显的"海葵",台风降水范围和强度变化较大,参数变化较小的"麦德姆",降水基本位于台风本体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S法 台风变性 冷空气 冷心 暖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和先兆信号的江苏夏季降水客观预测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蒋薇 刘芸芸 +1 位作者 陈鹏 张志薇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35-1048,共14页
利用1961—2019年江苏省67个站降水量和气候指数数据集等资料,选取大气环流、海温和积雪等先兆信号的不同组合作为预测因子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开展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 利用1961—2019年江苏省67个站降水量和气候指数数据集等资料,选取大气环流、海温和积雪等先兆信号的不同组合作为预测因子方案,通过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方法对江苏省夏季降水开展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较传统统计方法和其他机器学习方法有一定优势,深度神经网络结合动态权重集合因子方案对江苏省夏季降水的预测技巧最高,其独立样本检验结果稳定,2015—2019年的平均PS评分为76.0,距平符号一致率为0.62,距平相关系数达0.35,尤其对江苏省中南部的预测技巧更高,具有业务应用价值。不同预测因子方案对比分析表明,大气环流因子在江苏省夏季降水预测中做主要贡献,而海温因子和积雪等其他因子也有正贡献,说明使用综合性预测因子以及集合方案有助于提升季节预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季节预测 先兆信号 深度神经网络 动态权重集合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彬 唐红昇 +2 位作者 肖晨 李玉涛 牛霭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JAVA语言开发、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的降水、温度、日照百分率等13种气象要素日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标准化... 基于JAVA的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江苏一体化平台提供的气象基础数据,采用JAVA语言开发、气象数据标准化处理、嵌入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实现江苏省70个国家基本站的降水、温度、日照百分率等13种气象要素日均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标准化存储,具有系统资源占用少、管理成本低、部署灵活性高以及数据实用性强等特点。气象日均数据处理系统可为江苏省农业气象业务平台及江苏农田旱涝监测预警提供有效、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撑,在全省旱涝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均数据 JAVA 数据标准化 嵌入式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RF2和LACP MAD的气象网络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鲍磊磊 唐红昇 +2 位作者 姜淑杨 吴嘉伟 李玉涛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7-141,共5页
气象内网传统架构基本采用VRRP和MSTP的组网模式。针对传统模式下,设备性能的利用率不高,网络管理工作繁杂,网络架构不能满足气象信息业务发展需求等问题,基于IRF2和LACP MAD对地市级气象内网进行优化设计和平滑升级。对升级后的虚拟化... 气象内网传统架构基本采用VRRP和MSTP的组网模式。针对传统模式下,设备性能的利用率不高,网络管理工作繁杂,网络架构不能满足气象信息业务发展需求等问题,基于IRF2和LACP MAD对地市级气象内网进行优化设计和平滑升级。对升级后的虚拟化网络系统原理、工作过程、分裂冲突过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模拟软件对升级后的网络系统进行分裂测试、抓包分析,结果表明该网络性能及可靠性均优于现有网络。该设计方案同样适用于省级气象网络核心和接入层的平滑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RRP MSTP 智能弹性架构 OSPF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 M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云盘综合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涛 殷笑茹 马彬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8-43,共6页
气象数据由于存在一定的涉密性,因此在办公场所采用了相关网络安全措施确保各类资料文件的安全,与此同时带来了数据的交换、文件的异地处理的不便。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以外的地方对文件进行接收、处理,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设... 气象数据由于存在一定的涉密性,因此在办公场所采用了相关网络安全措施确保各类资料文件的安全,与此同时带来了数据的交换、文件的异地处理的不便。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在办公场所以外的地方对文件进行接收、处理,同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设计并实现气象云盘综合应用系统。该系统需考虑服务需求、安全策略、功能特性及设计思路。对搭建的云盘系统进行测试并投入江苏省气象局使用,旨在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云盘 云存储 通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南京雾霾的气候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程婷 魏晓弈 +1 位作者 翟伶俐 朱宝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54-61,共8页
利用南京地区5个观测站点1962-2012年的雾日和霾日气象资料,对南京雾霾日数的年际及四季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雾霾相互转换的条件及气象要素对雾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郊区的年均雾日比南京市区的年均雾日偏多,受地势及污染... 利用南京地区5个观测站点1962-2012年的雾日和霾日气象资料,对南京雾霾日数的年际及四季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雾霾相互转换的条件及气象要素对雾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京郊区的年均雾日比南京市区的年均雾日偏多,受地势及污染物等影响,各站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江浦、溧水、高淳雾日数上升趋势明显,而六合、南京两站雾日数略有下降。南京市区的年均霾日是南京郊区的年均霾日的2.7倍,南京郊区和市区的霾日数在1962-2012年期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各站都在2012年达最高值。南京地区平均雾日数秋季最多,夏季最少;平均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分析也表明,雾和霾往往相伴出现,而且可以相互转化,南京市区雾霾多出现在近地面风速较小、风向为东南东和湿度较大等气象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雾霾 气候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流参数的洋口港地区雷暴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冯民学 周俊驰 +5 位作者 曾明剑 焦雪 王洪生 许小川 葛黎黎 庄智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15-1522,共8页
文章分析了洋口港地区2001—2009年4—9月1645个样本22种对流参数与雷暴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各对流参数月际分布差异较大,各参数与雷暴事件相关系数也不同。因而选择沙氏指数SI、全总指数TT、杰弗逊指数JI、... 文章分析了洋口港地区2001—2009年4—9月1645个样本22种对流参数与雷暴事件的相关性以及这些参数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各对流参数月际分布差异较大,各参数与雷暴事件相关系数也不同。因而选择沙氏指数SI、全总指数TT、杰弗逊指数JI、抬升凝结高度温度tcl_t、上下层温差dt_58、大气可降水量p_w、风暴强度指数SSI等7个对于雷暴活动具有较好相关性的因子,并考虑到4—9月月际分布差异,使用不同月份p_w、SI、TT、JI的不同阈值作为排空因子,不同月份SSI、tcl_t、dt_58的不同阈值作为预报因子,使用二级逻辑回归法建立排空方程和预报方程,同时对所建立各月预报方程进行了检验和拟合结果分析,并对2010年4—9月样本进行试报,预报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参数 相关系数 月际分布 二级逻辑回归预报方程 雷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3
18
作者 焦圣明 郑媛媛 +3 位作者 王宏斌 徐芬 鲍婷婷 王啸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364,共11页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是由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数据层)、气象数据应用中间件子系统(服务层)和个例库综合分析业务子系统(应用层)3部分组成,综合运用HTML5 Canvas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高效可视化渲染技术等实现了气象灾... 灾害性天气个例库智能分析系统是由基础数据支持子系统(数据层)、气象数据应用中间件子系统(服务层)和个例库综合分析业务子系统(应用层)3部分组成,综合运用HTML5 Canvas技术、数据库技术、GIS技术、高效可视化渲染技术等实现了气象灾害性天气个例的交互式录入、关键词查询与检索以及相关气象资料智能再分析等功能。文章针对系统的组成架构、个例库设计、功能特点等关键技术进行了重点探讨,并详细介绍个例库录入与查询、WebGIS组件、可视化渲染以及气象资料再分析等功能的设计和实现。系统投入业务运行结果表明,页面响应速度快、兼容浏览器性能佳、人机交互体验好,能够满足高效、智能、灵活的业务需求,在为预报员建立正确的预报思路、提升天气过程分析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个例库 地理信息系统 天气过程 智能分析 预报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夏季南京雨滴谱特征 被引量:25
19
作者 梅海霞 梁信忠 +3 位作者 曾明剑 李力 祖繁 李玉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利用2015-2017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对南京在梅雨开始前、梅雨期及梅雨结束后3个不同时段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梅雨开始前对流活动强度偏弱,但对流降水的雨滴平均质量加权直径、分钟级强降水频率和逐小时累积短时强降... 利用2015-2017年夏季南京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对南京在梅雨开始前、梅雨期及梅雨结束后3个不同时段降水的宏微观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梅雨开始前对流活动强度偏弱,但对流降水的雨滴平均质量加权直径、分钟级强降水频率和逐小时累积短时强降水的频率为3个时段中最高;天气尺度强迫提供的有利于降水的持续性条件、弱对流强度下充分的凝结过程及微物理相关过程对云粒子的损耗偏弱,是有利于该时段大雨滴形成和降水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梅雨结束后,高温高湿环境易产生剧烈对流活动,导致对流降水的大尺度雨滴样本比例及分钟级极端降水发生频率位于3个时段的首位。层云降水时,梅雨期降水频率、降水率及雨滴尺度平均值均位于首位,小尺度雨滴样本比例最低;有利天气尺度强迫条件下的充分碰并作用是主要原因之一。不同时段雨滴谱谱形参数(μ)与斜率(A)之间的二项式关系式的差异与μ的取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降水特征 对流降水 μ-A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台风“桑美”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沈菲菲 闵锦忠 +1 位作者 陈鹏 李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6,共12页
本文以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为个例,考察了同化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对台风初始场和预报场的改进作用。首先对沿海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观测资料进行了去噪音、退模糊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 本文以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为个例,考察了同化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对台风初始场和预报场的改进作用。首先对沿海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观测资料进行了去噪音、退模糊等一系列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5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每30min循环同化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同化多普勒雷达径向风观测资料后,对台风在模式中的初始位置进行了很好的修正,同时对台风区的动力和热力结构均有较好的调整。两组同化试验对于台风的路径、强度、降水等预报要优于控制试验,并且对背景误差协方差尺度化因子优化调整可以更有效地吸收雷达观测资料并提供更多的中小尺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径向风资料 资料同化 WRF-3DVAR系统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