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铈基材料在机动车尾气催化消除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俊天 刘庆龙 +7 位作者 杨鹏 岳军 王刚 金炜阳 蔡彦迪 谭伟 高飞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3-2017,共15页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催化净化是控制尾气排放、减少污染最有效的手段.铈基材料具有优良的储释氧性能和氧化还原能力,是机动车尾气催化消除领域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用于催化消除机动车尾气以...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催化净化是控制尾气排放、减少污染最有效的手段.铈基材料具有优良的储释氧性能和氧化还原能力,是机动车尾气催化消除领域必不可少的组分之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被用于催化消除机动车尾气以来,铈基催化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对铈基材料在尾气催化消除领域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梳理,有助于对现有催化剂进行结构优化,同时能够将铈基材料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相关领域.本文对铈基材料在机动车催化后处理不同环节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归纳,并对其在机动车尾气后处理过程中的反应过程进行了总结.最后,基于尾气处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本文对铈基催化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车尾气 催化净化 稀土 铈基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散铈物种催化剂的可控制备及其光催化还原CO_(2)为CH_(4)的促进机制
2
作者 赵馨 邹伟欣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80-3488,共9页
调控金属氧化物与载体间的界面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性能.在本工作中,使用配位法将铈(Ce)物种嵌入g-C_(3)N_(4)的三嗪环(CeCN-urea-N_(2))中,相比于浸渍法制备的CeCN-N_(2)样品,CeO_(2)的颗粒尺寸变小,界面之间的相... 调控金属氧化物与载体间的界面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光催化还原CO_(2)的反应性能.在本工作中,使用配位法将铈(Ce)物种嵌入g-C_(3)N_(4)的三嗪环(CeCN-urea-N_(2))中,相比于浸渍法制备的CeCN-N_(2)样品,CeO_(2)的颗粒尺寸变小,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强.结果表明,CeCN-urea-N_(2)样品中存在高度分散的Ce物种,同时理论计算表明,Ce原子的f电子转移到七氮环上,促进光生电子流入Ce位点,并与吸附在其上的CO_(2)分子发生反应.因此,CeCN-urea-N_(2)样品可以形成更多·CO_(2)−自由基,进而与表面H_(2)O/OH产生质子化过程,提高了光催化还原CO_(2)为CH_(4)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散铈物种 光催化还原CO_(2) 内建电场 CH_(4)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基纳米材料在光催化消除环境污染物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邹伟欣 于平平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05-2515,共11页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光催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稀土二氧化铈(CeO_(2))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优异的氧流动性、较好的光学性质等优点,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受到广... 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光催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上述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稀土二氧化铈(CeO_(2))由于具有稳定的晶体结构、优异的氧流动性、较好的光学性质等优点,近年来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综述总结了近年国内外研究者在稀土铈基纳米材料光催化消除环境污染物领域中所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高性能铈基催化剂的设计理念,以及在光催化消除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氮氧化物、温室气体CO_(2)等领域中的基础应用研究,并对稀土铈基纳米材料光催化消除环境污染物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基纳米材料 光催化 环境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Pt-Ir/CeO_(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朱正煊 詹宇 +4 位作者 张悦 王鑫 仝庆 万海勤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009-3020,共12页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催化燃烧中被广泛研究.其中,催化剂制备方法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分别采用浸渍法、沉积沉淀法、乙二醇还原法,将等量贵金属Pt和Ir负载于CeO_(2)上,探究不同制备...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性能而在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催化燃烧中被广泛研究.其中,催化剂制备方法是影响催化剂性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分别采用浸渍法、沉积沉淀法、乙二醇还原法,将等量贵金属Pt和Ir负载于CeO_(2)上,探究不同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相较于浸渍法和沉积沉淀法,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Pt-Ir/CeO_(2)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反应活性,当Pt、Ir载量为0.25%wt时,在180℃下就能将甲苯完全氧化.各项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Pt-Ir/CeO_(2)-EG样品由于其CeO_(2)表面上具有更多均匀分散的金属态Pt0和Ir0,具有更强的氧活化能力,因此具有更优异的甲苯催化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催化燃烧 制备方法 铂铱双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NH_(3)-SCR催化剂抗中毒与再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斌 邹伟欣 +1 位作者 赵勇刚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氮氧化物(NO_(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非电行业.不同工况下,硫、酸、碱金属、飞灰等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因此,如何制备抗中毒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氮氧化物(NO_(x))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钢铁、焦化、陶瓷、玻璃、水泥、垃圾焚烧、燃气锅炉等非电行业.不同工况下,硫、酸、碱金属、飞灰等会导致SCR催化剂中毒.因此,如何制备抗中毒性能好的脱硝催化剂,并且有效再生失活SCR催化剂一直是研究热点.本综述针对不同中低温SCR的工况,对比总结脱硝催化剂的应用、抗中毒机制与再生方法,最后对中低温SCR脱硝催化技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 脱硝 催化剂 抗中毒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浸渍法制备NiO/CeO2催化剂及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敬方 葛成艳 +4 位作者 姚小江 曹原 张雷 汤常金 董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451-2458,共8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 采用固相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NiO/CeO2催化剂,并通过与常规湿浸渍法比较,考察了制备方法对催化剂和CO氧化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X射线衍射(XRD),N2吸附-脱附(BET),透射电镜(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表面物种分散状态进行了表征.CO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当镍负载量相同时,固相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相比于湿浸渍法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TEM、XPS、H2-TPR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更有利于加强镍铈间的相互作用和得到高分散的镍物种,从而促进镍物种的还原.Raman结果表明固相浸渍法相比于湿浸渍法能产生更多氧空位,这有利于氧气在催化剂表面的活化,使得CO氧化反应更容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O CeO2 CO氧化 固相浸渍法 湿浸渍法 界面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选择性催化还原Ce-Mn-Ti-O催化剂铈组分助催化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庄柯 裘婧 +1 位作者 许波连 范以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1-685,共5页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 用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BET表面积测试结合NO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微型反应评价等方法,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e-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中铈组分的助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随铈含量增加,NO转化率大幅度增加,在Ce/Mn摩尔比约0.08时达极大值,其后随铈含量进一步增加,NO转化率又逐渐下降.适量铈组分的加入对Mn-Ti-O催化剂表面酸性影响不大,但增加了催化剂活性组分Mn物种的表面浓度,提高了Mn4+物种的相对含量和Mn物种的可还原性,从而提高催化剂低温SCR活性.当Ce/Mn摩尔比超过0.08,催化剂表面的Mn组分与Ce组分可能形成无定型结构的多层聚集的Ce-O-Mn物种,导致催化剂Mn/Ti摩尔比下降和Mn物种可还原性下降,从而导致催化剂SCR活性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铈 氧化锰 氧化钛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基催化剂用于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洪亮 龙红明 +1 位作者 李家新 董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3-768,共16页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V_2O_5-WO_3(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虽然已经工业化应用,但其工作温度偏高,不能满足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等工况的需要。因此,开发具有宽工作温度窗口的低温脱硝催化剂成为研究热... 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氮氧化物的排放。V_2O_5-WO_3(MoO_3)/TiO_2脱硝催化剂虽然已经工业化应用,但其工作温度偏高,不能满足低温宽工作温度窗口等工况的需要。因此,开发具有宽工作温度窗口的低温脱硝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其中,铁基催化剂因其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以及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无害等特点,使其在低温氨选择性催化还原(NH_3-SCR)反应中得到了广泛研究。基于Fe_2O_3在NH_3-SCR催化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从Fe_2O_3作为载体、助剂、活性组分以及新型结构的铁基催化剂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基催化剂在NH_3-SCR反应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还总结了铁基催化剂的NH_3-SCR反应机理以及抗水抗硫性,并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氮氧化物 烟气脱硝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温(<150℃)SCR脱硝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9
作者 汤常金 孙敬方 董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873-4884,共12页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工业脱硝的主流技术。我国已形成在180~420℃(包含低温和中高温)范围内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的SCR技术及其催化剂体系,但超低温段(<150℃)仍有待突破。超低温SCR脱硝通常位于“除尘-脱硫”工艺之... 以氨为还原剂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工业脱硝的主流技术。我国已形成在180~420℃(包含低温和中高温)范围内具有良好应用效果的SCR技术及其催化剂体系,但超低温段(<150℃)仍有待突破。超低温SCR脱硝通常位于“除尘-脱硫”工艺之后,具有烟气组成简单、能耗少、改造成本低等优点,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简要分析不同行业烟气排放特征及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150℃以下具有良好SCR活性的催化剂体系(锰基、钒基、铬基和活性炭基),重点对催化剂的抗水、硫、碱金属和硝铵中毒性能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该领域最近的一些中试/侧线试验研究进展情况,最后对这一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治理 烟道气 脱硝 超低温 选择性催化还原 煤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环素在CuY分子筛上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景亮 郑寿荣 许昭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3-458,共6页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交换量的CuY分子筛吸附剂。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XRD结果表明,交换上的Cu2+不影响Y分子筛的晶型和骨架结构。四环素在CuY分子筛上吸附动...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不同交换量的CuY分子筛吸附剂。分别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XRD结果表明,交换上的Cu2+不影响Y分子筛的晶型和骨架结构。四环素在CuY分子筛上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四环素在CuY分子筛的吸附明显强于Y分子筛,并且其吸附量随着Cu2+交换量增加以及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溶液的pH值对CuY分子筛吸附四环素的影响较大,其吸附大小顺序为中性>碱性>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素 CuY分子筛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掺杂的Cu-ZnO催化剂甘油加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强 许波连 +1 位作者 仝庆 范以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69-474,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掺杂的Cu-Zn O催化剂,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手段研究了其化学物理性质及甘油加氢制取1,2-丙二醇反应催化性能。结果发现,金属Ni助剂的引入可以进一步优化Ni-Cu-Zn O催化剂的甘油加氢生成1,2-丙二醇的反应活性。少量金属N...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Ni掺杂的Cu-Zn O催化剂,采用多种物理化学手段研究了其化学物理性质及甘油加氢制取1,2-丙二醇反应催化性能。结果发现,金属Ni助剂的引入可以进一步优化Ni-Cu-Zn O催化剂的甘油加氢生成1,2-丙二醇的反应活性。少量金属Ni的加入,Ni-Cu-Zn O催化剂的甘油转化率变化不大,生成1,2-丙二醇的选择性明显增加。而进一步增加Ni含量到nNi/nCu=0.5,Ni含量过高会导致Ni-Cu-Zn O催化剂中实际Cu原子的量减少,从而导致甘油转化率下降。Ni掺杂的Cu-Zn O催化剂甘油加氢性能稳定性较好,在反应102 h后没有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ZNO NI 甘油 1 2-丙二醇 加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Mn_2O_3/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在CO氧化反应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戴越 李珊珊 +5 位作者 汤常金 姚小江 齐蕾 刘斌 高飞 董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5-1562,共8页
采用浸渍法在γ-Al2O3载体上分步负载改性剂Mn2O3和活性组分CuO,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CuO/Mn2O3/γ-Al2O3催化剂,并运用CO+O2模型反应、XRF、XRD、H2-TPR、in-situ FTIR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锰... 采用浸渍法在γ-Al2O3载体上分步负载改性剂Mn2O3和活性组分CuO,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CuO/Mn2O3/γ-Al2O3催化剂,并运用CO+O2模型反应、XRF、XRD、H2-TPR、in-situ FTIR等手段表征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物理化学性质。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γ-Al2O3载体的改性能有效地提高CuO/γ-Al2O3催化剂在CO+O2模型反应中的催化活性。XRD结果表明,锰氧化物对γ-Al2O3载体的改性可以促进氧化铜在载体表面的分散,从而提高了分散态氧化铜的含量,不过这与活性变化的趋势并不完全一致。进一步结合H2-TPR、in-situ FTIR表征结果 ,我们发现,分散态铜、锰氧化物的还原性质也是影响其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催化剂中分散态铜、锰物种越容易被还原,其对CO+O2模型反应的催化活性就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Mn2O3/γ-Al2O3催化剂 分散态 还原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方法对Cu-OMS-2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陆义媛 孙敬雅 +3 位作者 宁欣 万海勤 许昭怡 郑寿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627-2633,共7页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 分别采用前掺杂法(PI)、离子交换法(IE)和浸渍法(IM)合成了过渡金属Cu掺杂的催化剂Cu-OMS-2,通过XRD、BET、XPS、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燃烧性能.XRD结果显示,全部掺Cu样品与单纯OMS-2晶相峰相同;XPS结果表明,Cu掺杂有效调控了Mn^(3+)/Mn^(4+)的比例,催化剂表面形成不同数量氧空位,其中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生成了更多的氧空位;H_2-TPR结果显示Cu掺杂降低了催化剂还原温度,且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还原温度低于浸渍法合成的样品.因此,前掺杂法和离子交换法合成的催化剂在甲苯催化氧化中显示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MS-2 甲苯 催化氧化 掺杂法 离子交换法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低温NH3-SCR脱硝工艺中试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林 任景行 +3 位作者 赵勇刚 孔伟 董林 曹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71-1377,共7页
国内对于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小试规模,对无钒低温NH3-SCR蜂窝催化剂在燃煤烟气条件下的脱硝活性和中毒机理研究较少,无法完全反映出催化剂在真实烟气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NH3-SCR装置在石河子... 国内对于低温脱硝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的小试规模,对无钒低温NH3-SCR蜂窝催化剂在燃煤烟气条件下的脱硝活性和中毒机理研究较少,无法完全反映出催化剂在真实烟气条件下的运行状况。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低温NH3-SCR装置在石河子市某热电厂进行了中试研究,得到了该催化剂在实际烟气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深入分析了实际烟气中复杂成分对低温脱硝催化剂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O2浓度低于35mg/m3、空速约为4200h-1、烟气温度约为100℃、氨氮比约为1.2时催化剂的脱硝效率最佳;高浓度的SO2会促进硫酸盐类的形成和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硫酸化,是催化剂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环境友好型低温脱硝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性能;脱硝工艺改造方便;具有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烟道气 蜂窝催化剂 低温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g-C_(3)N_(4)(M=Cu、Co、Ir)催化剂制备及其可见光驱动光解水制氢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冰清 李玉凡 +7 位作者 陈冲 邹伟欣 仝庆 杨珊 孙传智 万海勤 汤常金 董林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12-3121,共10页
贵金属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驱动分解水产氢反应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却面临价格贵、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将金属Cu、Co、Ir分别引入到贵金属Pd粒子中形成二元PdM金属粒子,负载到g-C_(3)N_(4)表面制得催化剂.在可见光... 贵金属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驱动分解水产氢反应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却面临价格贵、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采用乙二醇还原法,将金属Cu、Co、Ir分别引入到贵金属Pd粒子中形成二元PdM金属粒子,负载到g-C_(3)N_(4)表面制得催化剂.在可见光驱动下分解水产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二元金属Co、Ir的引入相较于0.05 g单金属负载催化剂的4 h产氢量都有明显提升,而Cu则稍微有所降低,最高产氢量是215μmol.并且使得Pd原子的平均产氢量增至1.4—4.4倍.光催化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PdM粒子负载增强了样品对光的吸收,促进了光生电子与空穴的分离,增加了样品的亲水性降低了水分子吸附能.另外,二元金属的引入可显著提升Pd原子的平均产氢量.尤其是与过渡金属Co形成PdCo粒子,其4 h产氢性能与PdIr接近,但其价格远低于Ir.因而PdCo/g-C_(3)N_(4)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M二元金属 g-C_(3)N_(4) 可见光 光催化 分解水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M/CeO_(2)催化剂对甲苯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谷广锋 曹兴涛 +4 位作者 刘铭辉 王新乐 万海勤 郑寿荣 许昭怡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0-115,共6页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二氧化铈,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金属(Cu,Co,Ni,Mn)掺杂的Pd/CeO_(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 文章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棒二氧化铈,并以其为载体,通过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不同金属(Cu,Co,Ni,Mn)掺杂的Pd/CeO_(2)催化剂。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金属掺杂制备的Pd/CeO_(2)催化剂中Pd均以Pd^(2+)的形式存在于纳米棒状CeO_(2)表面,但其氢气还原温度和催化性能出现差异。其中掺杂金属铜的Pd-Cu/CeO_(2)催化剂还原温度最低,且在催化性能测试中具有更低的T50和T90,其温度分别为239℃和266℃,表明以Cu改性合成的Pd-Cu/CeO_(2)对甲苯的催化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棒二氧化铈 Pd-M/CeO_(2)催化剂 金属掺杂 甲苯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脱硫中间产物CaSO3无氧热分解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袁晓东 杨忠 +6 位作者 董林 齐誉 乔秀文 洪成林 李洪玲 王金玉 但建明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减少烟气脱硫产物的污染和实现钙硫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简化现有的脱硫工艺,提出将烟气脱硫中间产物CaSO3进行无氧热分解为CaO和SO2的循环利用途径。本文研究以热分解产物CaO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探究影响CaSO3热分解的条件。实验结果... 为减少烟气脱硫产物的污染和实现钙硫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简化现有的脱硫工艺,提出将烟气脱硫中间产物CaSO3进行无氧热分解为CaO和SO2的循环利用途径。本文研究以热分解产物CaO含量为主要考察指标,探究影响CaSO3热分解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无氧高温条件下,CaSO3热分解为CaO和SO2,热分解的优化条件为:N2气氛、热分解温度1150℃、热分解时间2h、热分解升温速率6℃/min、N2流量80mL/min,热分解产物CaO含量为99.32%。烟气脱硫中间产物CaSO3的无氧热分解,具有明显的环保和经济价值,其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O3 烟气脱硫 无氧 热分解 优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低温绿色合成:焦磷酸锆催化乳酸脱羰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聪明 张瑜 +5 位作者 李新利 谭平华 邹伟欣 董林 庞均 张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9-827,共9页
以生物基乳酸为原料,焦磷酸锆为催化剂,通过脱羰反应制备乙醛。探讨了模板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织构、表面酸碱性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与脱羰反应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乳酸脱羰反应由... 以生物基乳酸为原料,焦磷酸锆为催化剂,通过脱羰反应制备乙醛。探讨了模板剂、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织构、表面酸碱性以及催化活性的影响规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揭示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与脱羰反应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发现乳酸脱羰反应由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位协同催化。和文献报道的相关催化剂比较,该催化剂拥有良好的低温催化活性。此外,在较高液空速、低催化剂用量以及控制低乳酸转化率(<40%)下,催化剂连续运行50 h左右后,乳酸转化率及乙醛选择性没有明显变化,表明该催化剂拥有良好的稳定性能。通过反应尾气分析,证实了乙醛的合成主要是通过乳酸脱羰反应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锆 脱羰 乳酸 乙醛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废水与半焦配煤制浆研究
19
作者 顾思云 何其慧 +3 位作者 王溢华 田万成 刘志勇 胡柏星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68,共10页
煤炭分质利用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半焦,但因半焦的孔隙率高、堆积密度低,所以难以制备高浓度水.半焦浆.利用煤和半焦的可磨性和粒度的差异进行半焦配煤制浆,使浆体具有较宽的粒度分布,可以显著... 煤炭分质利用是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半焦,但因半焦的孔隙率高、堆积密度低,所以难以制备高浓度水.半焦浆.利用煤和半焦的可磨性和粒度的差异进行半焦配煤制浆,使浆体具有较宽的粒度分布,可以显著提高浆体浓度等性能,制浆浓度可达62wt%;同时可以解决半焦挥发分低、难以单独燃用的问题.此外,利用半焦比表面大、孔径发达的特性来吸附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可以降低废水对水煤浆制浆性能的劣化作用,同时能显著减少废水散发的刺激性气味,是一种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水和半焦的清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焦 工业废水 级配 浆体性能 废弃物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铈基催化材料氧空位的表征方法综述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敬方 葛成艳 +3 位作者 安冬琦 仝庆 高飞 董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403-3415,共13页
氧空位(oxygen vacancy,Ov)是金属氧化物缺陷的一种,在多相催化、储能材料、能源化工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关于其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以稀土CeO2这一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催化材料为例,简单... 氧空位(oxygen vacancy,Ov)是金属氧化物缺陷的一种,在多相催化、储能材料、能源化工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关于其在理论和实验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了广泛关注。以稀土CeO2这一广泛应用于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催化材料为例,简单归纳了一些氧空位检测的常用表征方法,包括拉曼(Raman)、电子顺磁共振(EPR)、正电子湮没能谱(PALS)、固体核磁(ss-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等,同时对各种表征方法的结果分析进行了举例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氧空位表征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可以对稀土铈基催化材料缺陷相关的表征及研究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空位 表征技术 催化剂 CEO2 纳米结构 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