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中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来源及污染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项立辉 王艳芬 +2 位作者 姜辞冬 刘强 李伟欣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2,共11页
基于2015年江苏中部潮间带8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测试分析结果和以往资料,探讨了Cu、Pb、Zn、Cr、Cd、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并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对该区重金属状况进行了系统评... 基于2015年江苏中部潮间带8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测试分析结果和以往资料,探讨了Cu、Pb、Zn、Cr、Cd、As和Hg 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性,并采用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地累积指数法和富集系数对该区重金属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差较大,平均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Cr>Zn>Cu>Pb>As>Cd>Hg,空间分布不均匀,高值区呈点状或片状分布。沉积物质量符合中国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所有站位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可能效应水平(PEL),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元素相关性分析、地累积指数、富集系数和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u、Pb和Zn元素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或自然风化作用,未污染、未富集;Cr元素含量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部分站位轻度污染和轻度富集;Cd、As和Hg元素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较为富集,污染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肖晓牛 张少云 +4 位作者 鞠昌荣 张晓坤 游奔 易飞 邓辉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7-249,共13页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 云南东川人占石铜矿位于川滇元古宙铜多金属成矿带之滇中一带,是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和云南金山矿业有限公司新近勘查开发的一个资源产地。本文重点报导了矿体特征、矿石岩石学矿物学特征,矿物生成顺序与共生、交代关系等矿床地质特征,并从这些实际材料出发,通过综合类比研究,对矿床成因进行初步讨论。研究表明,人占石铜矿床赋存于青龙山组灰白色厚层状白云岩中,系在中元古界裂谷环境的海盆沉积碳酸盐含矿层经变质成矿作用之后,在晋宁期又叠加了热液改造富集,可以归属于"东川式"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矿床,使东川地区原始含矿层位在继因民组、落雪组、黑山组、陡山沱组"四层楼"之后,又增加了青龙山组一层,丰富了东川成矿模式内容,为本区进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龙山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云南东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豆乍山产铀花岗岩的铀源矿物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胡欢 王汝成 +3 位作者 陈卫锋 丁海红 陈培荣 凌洪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6-1068,共13页
豆乍山花岗岩是桂东北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豆乍山花岗岩中绿泥石主要为铁绿泥石和辉绿泥石,而含铀副矿物的蚀变和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铁绿泥石密切相关。花岗岩中主要富铀副矿物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 豆乍山花岗岩是桂东北重要的产铀花岗岩之一,通过精细矿物学研究,豆乍山花岗岩中绿泥石主要为铁绿泥石和辉绿泥石,而含铀副矿物的蚀变和形成温度相对较高的铁绿泥石密切相关。花岗岩中主要富铀副矿物为晶质铀矿、锆石、独居石、磷钇矿和铀钍石,其中晶质铀矿是公认铀源矿物,而其他副矿物的赋存状态及蚀变特征决定了其是否为铀源矿物。锆石多未发生蚀变,U仍保持其结构中,因此不是铀源矿物;而铁绿泥石附近的独居石和磷钇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蚀变,蚀变作用不仅使独居石和磷钇矿结构中的U得以释放进入热液,而且原磷钇矿包裹的铀钍石变为赋存于次生磷灰石中,其所含铀容易活化而成为铀源矿物。总之,在豆乍山产铀花岗岩含铀副矿物中,晶质铀矿、蚀变的独居石和磷钇矿、次生磷灰石中铀钍石是铀源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乍山花岗岩 铀源 蚀变 独居石 磷钇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苗儿山花岗岩黑云母矿物学特征对比及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18
4
作者 胡欢 王汝成 +4 位作者 陈卫锋 丁海红 凌洪飞 陈培荣 刘国宁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1-327,共7页
香草坪岩体和豆乍山岩体同为苗儿山矿田中部的印支期花岗岩,它们空间关系密切,但香草坪岩体为非产铀花岗岩,而豆乍山岩体为产铀花岗岩,矿化特征显著差异。通过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对比,豆乍山产铀花岗岩黑云母蚀变程度强,化学成分富铝、... 香草坪岩体和豆乍山岩体同为苗儿山矿田中部的印支期花岗岩,它们空间关系密切,但香草坪岩体为非产铀花岗岩,而豆乍山岩体为产铀花岗岩,矿化特征显著差异。通过黑云母的矿物学特征对比,豆乍山产铀花岗岩黑云母蚀变程度强,化学成分富铝、铁,贫镁、钛,挥发性组分F质量分数较高,并且花岗岩成岩温度和氧逸度较低,有利于铀在花岗岩体富集和富铀矿物的析出,从而为晚期铀成矿提供成矿物质。这就是豆乍山岩体周边有大量铀矿床,而香草坪岩体不成矿,同为印支期花岗岩铀成矿能力却不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香草坪花岗岩 豆乍山花岗岩 铀成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南缘老牛山杂岩体岩石成因:来自黑云母的信息 被引量:3
5
作者 齐秋菊 王晓霞 +1 位作者 柯昌辉 李金宝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2-261,共10页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老牛山杂岩体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岩性的黑云母成分变化不大,具有富Mg、Ti、A... 老牛山杂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由晚三叠世(印支期)和晚侏罗世(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在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老牛山杂岩体中的黑云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岩性的黑云母成分变化不大,具有富Mg、Ti、Al、K的特征;黑云母主要是镁质黑云母;自印支期到燕山期黑云母的成分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TiO2、FeOT和Al2O3含量有所升高,而MgO含量逐渐降低;印支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0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0.98~1.95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3.72~7.38km;燕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在650℃~700℃之间,结晶压力为1.47~2.01kbar,相应的侵位深度为5.55~7.61km;老牛山杂岩体属于同熔型(I型)花岗岩,具有壳幔混源成因的特征,但花岗岩类成岩物质来源略有不同,印支期花岗岩较燕山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组成,可能幔源物质更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体 黑云母 结晶温度 结晶压力 侵位深度 同熔型花岗岩 壳幔混源 华北陆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