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路压覆石膏矿采空区勘探与稳定性评价——以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为例
1
作者 汪传胜 宋涛 +3 位作者 李健 葛斐 刁谦 孔玉柱 《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石膏采空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塌陷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压覆石膏采空区分布及其稳定性,通过In SAR监测对面积1.64 km^(2)的研究区在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并圈定了沉降异常... 石膏采空区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造成的塌陷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查明江苏省邳州X301县道某段压覆石膏采空区分布及其稳定性,通过In SAR监测对面积1.64 km^(2)的研究区在2017~2021年间的地面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并圈定了沉降异常,投入高密度电阻率法测线6.24 km和验证钻探261.10 m实施地下采空区勘探,综合多源信息建立三维地质模型,推断解释了采空区7处;确定6项采空区稳定性影响因素,采用综合评价法进行了采空区稳定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2处不稳定采空区和5处基本稳定采空区。实践证明,在InSAR监测和高密度电阻率法联合勘探隐伏采空区的基础上,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具有可靠的效果和良好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矿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高密度电法 沉降监测 邳州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江都地区土地复垦后蔬菜种植类土壤的肥力指数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居维伟 孙丰瑞 +1 位作者 卢诚 张会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1期53-56,共4页
为提升土地整治质量并科学指导复垦耕地的培肥和管理。选择江苏省江都地区6个村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复垦年限的村庄土壤样品以及周边荒草地的土壤样品,选取8个评价指标(土壤压实程度、酸碱度、盐分浓度、颗粒组成等),采用层次分析法... 为提升土地整治质量并科学指导复垦耕地的培肥和管理。选择江苏省江都地区6个村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复垦年限的村庄土壤样品以及周边荒草地的土壤样品,选取8个评价指标(土壤压实程度、酸碱度、盐分浓度、颗粒组成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因子的权重,并构建了土壤肥力评价模型,并对土地复垦后不同年限蔬菜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复垦前的A值范围在50.58~69.34,复垦后的A值范围在61.64~72.93,蔬菜土壤肥力优化效果与复垦年限呈正相关,表明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肥力指数和优化指数相应增加;同时,有机质对蔬菜土壤肥力的影响较pH值、电导率、全氮等因素的影响大。本研究中,有机质是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5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江都地区 土地复垦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居维伟 谌伟艳 +1 位作者 张会 吕国海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188-190,共3页
江苏省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农业发展困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助力乡村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为此,江苏省应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为促进乡村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江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 江苏省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和农业发展困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助力乡村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为此,江苏省应深化土地综合整治,为促进乡村农业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基于此,本文探讨了江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乡村农业发展的路径,以优化江苏土地利用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以达到助推乡村农业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乡村农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盐城地区土地复垦24年后农业用土壤碳氮组分的特征分析
4
作者 刘小胡 谌伟艳 +1 位作者 张会 吕国海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33-35,共3页
为探究江苏盐城地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碳、氮组分的特征,选取江苏省盐城地区,在复垦了24年的混交林、乔木纯林、苗圃地、未成林造林地这4种土地复垦样地,以及未复垦样地和原地貌样地进行研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土壤的碳、氮组... 为探究江苏盐城地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碳、氮组分的特征,选取江苏省盐城地区,在复垦了24年的混交林、乔木纯林、苗圃地、未成林造林地这4种土地复垦样地,以及未复垦样地和原地貌样地进行研究。采集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对土壤的碳、氮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的碳、氮组分含量,其中混交林的效果较好。但在24年复垦后,土壤仍存在钾限制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土壤碳组分 土壤氮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油气田与金属矿床的伴生与共生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花林宝 丁梅花 +2 位作者 真允庆 巫静 戴宝章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4-827,共14页
我国处于"三面受挤压"、多旋回、多期造山运动的大地构造地质背景,多为叠合盆地展布,其"盆""山"耦合格局,基本上控制着油气田和金属矿床的分布。石油和天然气均产于现行盆地和残留盆地内。在石油、油层... 我国处于"三面受挤压"、多旋回、多期造山运动的大地构造地质背景,多为叠合盆地展布,其"盆""山"耦合格局,基本上控制着油气田和金属矿床的分布。石油和天然气均产于现行盆地和残留盆地内。在石油、油层水中常含有Au、Ag、Hg、U、Fe等多金属组分;天然气中亦含有He、Xe等稀有元素。在盆地内或周边(山脉)常分布金、银、铅、锌、铀等多金属工业矿床共生或伴生,有的矿床规模已达大型、超大型。油气是来自盆地内"有机"和"无机"物质经一定温、压条件下,在"生、储、蓄、圈、移、保"封闭的还原环境下的产物;金属矿床是深部来自地壳、地幔含矿流体,多沿断裂构造密集、开放环境条件下卸载的结果。两者在空间上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关系。研究其规律对当今深部找矿和找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合盆地 “盆”“山”耦合 油气与金属矿床 共生与伴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地区农业土地综合整治用地热环境效益及驱动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肖娥 谌伟艳 +1 位作者 禹秀艳 张文国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2期193-197,共5页
以盐城地区为例,利用2006—2022年的地表温度数据,将天然林地作为参照,分析了盐城地区农业土地综合整治用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及其与驱动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白天农业用地呈现出增温效应,最高增温幅度可达8℃;夜晚农业用地则呈现... 以盐城地区为例,利用2006—2022年的地表温度数据,将天然林地作为参照,分析了盐城地区农业土地综合整治用地对区域气候的影响,及其与驱动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白天农业用地呈现出增温效应,最高增温幅度可达8℃;夜晚农业用地则呈现明显的降温效应,最高降温幅度可达-6℃,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差异明显。总体上,农业土地综合整治用地导致夜晚年均温度降低了0.31℃。白天的ΔT与ΔET呈显著负相关,与ΔWSA呈显著正相关;ΔT与气温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尤其在夜晚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23±0.30),但在白天呈正相关;夜晚的ΔT与降雨量呈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2±0.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土地综合整治 气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农业土地复垦利用潜力研究
7
作者 刘小胡 谌伟艳 +1 位作者 张会 吕国海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4年第4期47-48,51,共3页
通过对扬州地热井地热水的水质及其对环境污染、农作物、鱼类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评价地热水的土地复垦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氟化物的含量范围为7.09~16.21mg/L,超过当地饮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田灌溉用水... 通过对扬州地热井地热水的水质及其对环境污染、农作物、鱼类的影响进行分析,以评价地热水的土地复垦利用潜力。结果表明:地热水中氟化物的含量范围为7.09~16.21mg/L,超过当地饮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标准、渔业用水标准、地面水最高允许浓度;地热井水的氟化物含量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地热井周围100 m处土地复垦后蔬菜的氟含量均高于对照点;常规水体的氟含量小于1 mg/L,符合渔业用水标准,且鱼体氟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地热水氟含量高于渔业用水标准,且鱼体氟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 化学特征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电磁法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勘探研究 被引量:44
8
作者 张春贺 刘雪军 +5 位作者 何兰芳 何委徽 周印明 朱永山 崔志伟 邝锡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73-3183,共11页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能否充分发挥出非地震勘探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优势,检验电法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有效性,是当前在页岩气勘探起步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在研究和总结含气页岩密度、极化率、电阻率等... 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能否充分发挥出非地震勘探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技术优势,检验电法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有效性,是当前在页岩气勘探起步阶段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在研究和总结含气页岩密度、极化率、电阻率等岩石物理特征基础上,在四川盆地南部筠连地区开展的物性调查、时频电磁法勘探试验工作.勘探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分布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志留系龙马溪组(S1l)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时频电磁法具有勘探富有机质页岩层系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非地震勘探 时频电磁法 四川盆地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地区突泉盆地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其构造格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丹丹 李世臻 +3 位作者 周新桂 李爱勇 温泉波 林燕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0-253,共14页
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中生界是新近确定的东北油气资源新区的主力层系,其盆地内部地层展布、构造样式、油气成藏组合条件等均不明确,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程度较低。笔者以内蒙古东北部突泉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 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中生界是新近确定的东北油气资源新区的主力层系,其盆地内部地层展布、构造样式、油气成藏组合条件等均不明确,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程度较低。笔者以内蒙古东北部突泉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揭示了突泉盆地深部地层结构形态并评价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勘探成果显示:盆地内沉积地层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逐渐倾斜,即沉积地层向盆地中心延伸,其埋深逐渐加大,马吉拉胡一带可能为盆地中心;突泉盆地内部存在区域性断裂13条,断裂走向以NE、NW向为主,这些断裂构成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研究区内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的隆凹格局及沉积地层发育;并圈定了北部次凸、德泉次凹、白子庙次凹、东南次凸4个中生代构造单元。这些认识和成果为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工作部署提供了盆地深部结构方面的重要证据,也对在东北油气资源新区(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进行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泉盆地 油气勘探 重力 磁力 大地电磁(MT) 构造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频电磁法的富有机质页岩层系勘探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春贺 刘雪军 +4 位作者 周惠 何兰芳 何委徽 周印明 朱永山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27-634,共8页
为了发挥非地震勘探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检验电法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有效性,分别于2011、2012年对分布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志留系龙马溪组-奥陶系五峰组、寒武系牛蹄塘组两套典型富有机质页岩层系进行了时频电磁法(Time-Freque... 为了发挥非地震勘探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检验电法勘探技术在页岩气勘探中的有效性,分别于2011、2012年对分布于四川盆地南部的志留系龙马溪组-奥陶系五峰组、寒武系牛蹄塘组两套典型富有机质页岩层系进行了时频电磁法(Time-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Method,TFEM)页岩气勘探试验。岩石样本研究表明,这两套页岩层系具有较为明显的低密度、低磁化率、高极化率、高TOC、相对高电阻率,即"两低、两高、一相对高"的物性特征。2012年进行的面积时频电磁法勘探试验结果与2011年完成的二维时频电磁法勘探试验结果均表明,试验区分布的志留系龙马溪组-奥陶系五峰组层系具有高极化率与相对高电阻率异常分布特征。以时频电磁法勘探获取的高极化率异常为主,通过多参数评价,预测了试验区两套目标层系的TOC高值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勘探 时频电磁法 电阻率 极化率 TOC高值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春霞 韩爱民 +2 位作者 隋志龙 肖向军 王凯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9-102,共4页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 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复合地基承载力是最重要的设计依据。本文通过对多个搅拌桩工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工程中的水泥土单桩的实际承载力一般难以达到设计或理论计算值。在此基础上,对工程中如何确定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 承载力 载荷试验 折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雄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陆源沉积组份变化的古气候指示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尹 李祥辉 +1 位作者 周勇 刘玲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3,共8页
利用陆源沉积中的碎屑组份(泥岩中的碎屑黏土矿物种类和砂岩中砂、粉砂碎屑类型)相对含量变化,对广东北部和江西南部的南雄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气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砂岩碎屑组份含量气候指数(长石/石英比,F/Q)介于0.02~0.14之... 利用陆源沉积中的碎屑组份(泥岩中的碎屑黏土矿物种类和砂岩中砂、粉砂碎屑类型)相对含量变化,对广东北部和江西南部的南雄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古气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砂岩碎屑组份含量气候指数(长石/石英比,F/Q)介于0.02~0.14之间;(碎屑)黏土矿物组合主要以伊利石为主,平均79%;伊利石结晶度指数与化学指数分别为0.25~0.39、0.31~0.7。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这一时期以干旱气候为主,存在暖湿气候间断,古气候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晚白垩世马斯特里赫特期以干旱—半干旱性气候为主,古新世丹尼期早期转变为相对湿热或与干旱—半干旱气候交替,古新世丹尼期晚期恢复到半干旱性气候,但比第一阶段湿度可能稍有增加。这一总体干旱—半干旱气候格局及其变化总体与同期全球气候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组份指针 黏土矿物 古气候 晚白垩世 古新世 南雄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法的多宝山矿集区隐伏斑岩体识别与深部找矿实践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理芳 李希元 +6 位作者 李成立 赵俊康 包怡 陈中 刘和花 梁杰 王佩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重力 磁法 广域电磁法 隐伏斑岩体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域大地电磁测深中水体对电磁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建荣 柳建新 +3 位作者 李爱勇 杨生 刘海飞 瓮晶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7-573,共7页
通过研究层状介质条件下水面与水底电磁场的关系,计算了电磁场的衰减关系式,获得水体对电磁场信号产生的衰减规律和在电磁信号分离采集的水域大地电磁测深勘探中对实测数据的改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频率越高、水体的电阻率越低,电磁场... 通过研究层状介质条件下水面与水底电磁场的关系,计算了电磁场的衰减关系式,获得水体对电磁场信号产生的衰减规律和在电磁信号分离采集的水域大地电磁测深勘探中对实测数据的改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频率越高、水体的电阻率越低,电磁场信号衰减越严重,但水体对电场信号和磁场信号的衰减特征不同,在同等条件下,磁场信号的衰减幅度远大于电场的衰减幅度,且受影响的频率范围也较宽,电场信号的衰减主要取决于水体本身的电阻率和深度,而磁场信号的衰减不仅与水体本身的电阻率、深度有关,还与水体下方介质特征有关,水下介质的电阻率越高,磁场的衰减越严重;在电磁信号分离采集的水域电磁测深勘探中,水域影响可忽略的条件是:使用MT法时水体深度应小于3 m,使用CSAMT法时水体深度应小于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水域勘探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南段构造演化与邻区成矿作用——从年代学资料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3
15
作者 花林宝 真允庆 +6 位作者 曾朝伟 王磊 戴宝章 丁梅花 袁杰 杨伟 巫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09-536,共28页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 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北北东—北东向岩石圈深大断裂带。在其南段的邻区,分布有胶东金矿区、鲁西铁金矿区以及长江中下游的铁铜(金)成矿带和苏北油气田等矿产。从已获得大量测年资料分析,可将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分为3个阶段:1)早期(800~550 Ma):自元古宙泛古陆裂解和随之而来的加里东期古地震和局部海西期喷流作用,证实地壳运动早已拉开了它的"构造活动序幕",此阶段继承和构建了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先存的构造薄弱带,从成矿作用而论,此阶段可称为"成矿预备场地";2)主期(1 80~110 Ma):在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和华北板块陆—陆碰撞和中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等,造就了现今郯庐断裂与分支断裂的构造格架。其中主峰形成时间为140~120 Ma±,在这个阶段广泛有钙碱性系列、富钾高锶钙碱系列、碱性系列岩浆和后期成矿热液,沿着有利构造空间剧烈活动和成矿就位。本区壳幔混熔型和壳源同熔型花岗岩,是地壳减薄和下地壳拆沉、底侵的产物,而不是单一的构造运动的结果。此阶段可称为断裂构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的鼎盛期;3)晚期(60Ma~现代):沿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或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存在橄榄玄武岩喷侵,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提供了热源和物源,此期可称其为构造—岩浆活动的衰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古陆裂解 陆-陆碰撞 西太平洋板块俯冲 拆沉、底侵作用 燕山期构造-岩浆-成矿事件 郯庐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琼地区滩海MT勘探可行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全胜 王家映 +1 位作者 叶景艳 王磊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4-67,共4页
为了进一步加快雷琼地区徐闻区块石油勘探进度,我们做了滩海MT技术论证。由于在海底密封、调整磁探头很困难,在技术论证中采用了磁电分离采集技术。文章从理论和实际资料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地磁场具有相对稳定性;利用Chave、F illoux推导... 为了进一步加快雷琼地区徐闻区块石油勘探进度,我们做了滩海MT技术论证。由于在海底密封、调整磁探头很困难,在技术论证中采用了磁电分离采集技术。文章从理论和实际资料两个方面阐述了大地磁场具有相对稳定性;利用Chave、F illoux推导的海底-海面水平电场与磁场关系式,处理了磁、电采集站分离不同距离和不同海水深度情况下在雷琼地区滩海采集的MT资料,通过与临近陆上MT结果对比,证明磁电分离采集技术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海 大地电磁测深 磁电分离采集 可行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天山推覆带大地电磁测深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全胜 王家映 +1 位作者 杨生 朱春生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1-55,共5页
利用远参考与Robust技术手段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大地电磁原始资料进行去噪处理,以及静态校正、逐级反演、梯度法、残差法等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取得了较好成效。将该区划分为四棵树凹陷、山前断褶带、北天山推覆带、中天山隆起带四大构造... 利用远参考与Robust技术手段对新疆北天山地区大地电磁原始资料进行去噪处理,以及静态校正、逐级反演、梯度法、残差法等处理与综合地质解释,取得了较好成效。将该区划分为四棵树凹陷、山前断褶带、北天山推覆带、中天山隆起带四大构造单元,其中北天山推覆带地表裸露石炭系基岩。在推覆断层之下,显示中浅部存在层状低阻异常带,推测为侏罗与白垩系地层,为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天山推覆带 大地电磁测深 低阻异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聚类静态校正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许建荣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0-723,共4页
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态效应校正一直是国内外电法勘探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 ,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 ,其中的曲线平移校正法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然而当曲线平移校正法用于面积性勘探时 ,剖面间的视电阻率经过校正后会产生系统偏差 ,而... 大地电磁测深法中的静态效应校正一直是国内外电法勘探界人士广泛关注的问题 ,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 ,其中的曲线平移校正法仍是目前的主要手段。然而当曲线平移校正法用于面积性勘探时 ,剖面间的视电阻率经过校正后会产生系统偏差 ,而且两条测线相交处各测线视电阻率可能不一致 ;另一方面 ,此法可能将由实际地质构造变化引起的曲线幅值突变也视为静位移被消除 ,造成有用信息丢失。因此本文提出平面聚类静态校正法 ,该法可在平面先进行汉宁滤波 ,再将测区各测点的视电阻率曲线进行聚类分析 ,自动实现以构造单元分区校正的目的。此法的应用实例与同一地段的地震剖面对比 ,两者有很好的可比性 ,说明此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静态校正 构造单元 大地电磁测深 地震剖面 静态效应 电法勘探 平面 曲线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作物与地下水作用试验的灌溉分区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赫生 李燕 +1 位作者 张庆 周锴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6-89,共4页
通过不同地下水埋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得到阜阳地区3种主要农作物在两种耕作土上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及最优埋深,在无降水、干旱、灌溉及施肥等条件干扰下,亚黏土耕作时,小麦、大豆、玉米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6~1.5、0.4~1.0、0.4~... 通过不同地下水埋深对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得到阜阳地区3种主要农作物在两种耕作土上的适宜地下水埋深及最优埋深,在无降水、干旱、灌溉及施肥等条件干扰下,亚黏土耕作时,小麦、大豆、玉米适宜的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6~1.5、0.4~1.0、0.4~1.0,最优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8、1、1.5 m;亚砂土种植条件下小麦、大豆、玉米适宜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4~1.5、0.6~1.5、1.5~2 m,最优埋深分别为1.0、1.5、1.8 m。在此结论的基础上,结合野外调查、实测等手段,获得阜阳地区地下水位埋深数据,研究了阜阳地区地下水埋深分布及其对灌溉的影响,并提出自然条件下不同农作物灌溉分区,为该地区节约地下水资源、科学灌溉,促进国家高标准农田高产高效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宜地下水埋深 最优埋深 灌溉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尚志MT阵列剖面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建荣 朱春生 杨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4-69,共6页
根据哈尔滨 -尚志连续电磁剖面测深结果 ,研究了松辽盆地东缘盆山结合部的地质结构特征 ,尤其是对深层的地质结构取得了重要的认识。盆山结合部划分出 3个基本单元 :松辽盆地、滨东隆起区和张广才岭隆起区。盆地一侧的盖层具有双重结构... 根据哈尔滨 -尚志连续电磁剖面测深结果 ,研究了松辽盆地东缘盆山结合部的地质结构特征 ,尤其是对深层的地质结构取得了重要的认识。盆山结合部划分出 3个基本单元 :松辽盆地、滨东隆起区和张广才岭隆起区。盆地一侧的盖层具有双重结构。盆地具双重基底 ,即浅变质岩的褶皱基底与侵入岩的结晶基底。莫霍面在盆地一侧隆起 ,向张广才岭变深 ,隆起幅度 4km。断裂主要为岩石圈与壳断裂 ,对构造单元起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电磁测深 哈尔滨—尚志 深层地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