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日前调度计划模型 被引量:133
1
作者 刘小聪 王蓓蓓 +2 位作者 李扬 姚建国 杨胜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0-38,共9页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重要互动资源,在综合考虑供应侧和需求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需求响应纳入发电调度,建立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调度模型。考虑了用户用电模式的多样性和选择的意愿性,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 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框架下的重要互动资源,在综合考虑供应侧和需求侧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将需求响应纳入发电调度,建立智能电网下计及用户侧互动的发电调度模型。考虑了用户用电模式的多样性和选择的意愿性,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用户响应原理预测的负荷曲线为基础,考虑可中断备用与发电侧备用的协调优化,综合衡量各方利益,选取使发电成本最低的最优分时电价和最优可中断备用容量,并以此制定发电调度方案。IEEE 24节点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有效降低了发电成本,证明了考虑用户侧互动下将发电侧和需求侧的资源进行综合规划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可中断负荷 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中心化的配电网市场交易机制、模型与技术实现 被引量:13
2
作者 窦晓波 曹水晶 +3 位作者 刘之涵 蔡超 韩俊 陈曦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112,共9页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推动了双边开放电力市场的发展,新结构下市场成员间的互动行为更加灵活多变。为引导市场成员理性报价,鼓励各成员间开展良性竞争,首先,构建了综合成员利益和系统网损的能量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弱中心化的新...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推动了双边开放电力市场的发展,新结构下市场成员间的互动行为更加灵活多变。为引导市场成员理性报价,鼓励各成员间开展良性竞争,首先,构建了综合成员利益和系统网损的能量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了弱中心化的新型市场机制,该机制设计了市场交易成员、框架和流程。在市场成员中,配电网系统运营商作为超级用户参与市场的监管工作,并与普通用户共同参与市场出清。普通用户在出清过程中可权衡利弊多次修改自身报价,还原了电力市场自由竞争、分散决策的特性。然后,利用交替方向乘子算法进行市场出清,市场成员间只需传递少量信息即可通过并行计算达到市场均衡,抑制了成本信息不对称引发的恶意报价行为。最后,针对所提交易机制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以太坊智能合约方案,通过算例和部署在以太坊私有链上的智能合约,验证了所提市场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开放市场 市场机制 弱中心化 信息不对称 交替方向乘子算法 以太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四极板耦合器的建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成 曲小慧 +1 位作者 孔凡雷 马春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02-1912,I0024,共12页
相较于常被视为绝缘体的空气,水介质中离子浓度影响其导电性,进而水下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耦合器的模型与空气中不同,极板间可同时存在电容和电导,且为防腐蚀而引入极板的绝缘介质层亦会带来额外电容,为耦合器建模带来挑战。考虑实际应... 相较于常被视为绝缘体的空气,水介质中离子浓度影响其导电性,进而水下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耦合器的模型与空气中不同,极板间可同时存在电容和电导,且为防腐蚀而引入极板的绝缘介质层亦会带来额外电容,为耦合器建模带来挑战。考虑实际应用场景中淡水和海水的电导率,文中以常用的四极板耦合器为对象,提出其等效模型。首先,经理论分析和有限元仿真得到可忽略水域容纳的频率范围,推导出耦合器无绝缘介质层时的六电导及其简化Π电导模型,并给出模型中参数计算与测量方法;接着,考虑绝缘介质层产生的电容,基于简化Π电导模型,提出完整的耦合器模型。模型中耦合器等效电容仅与绝缘层材料与厚度相关,不受水域中传输距离的影响,可有效指导耦合器和补偿网络的设计。最后,搭建实验样机,模拟实际淡水和海水环境下的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式无线电能传输 耦合器建模 水下环境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及优化 被引量:19
4
作者 高赐威 罗海明 +2 位作者 朱璐璐 刘福潮 韩永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0-148,共9页
蓄能用电技术的调峰特性使得其应用比较广泛,但对于蓄能用电技术的节能效果却少有量化的分析。提出、推导了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节点煤耗率指标,基于交流最优潮流进行了节点煤耗率的求解;基于节点煤耗率理论,提出了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 蓄能用电技术的调峰特性使得其应用比较广泛,但对于蓄能用电技术的节能效果却少有量化的分析。提出、推导了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节点煤耗率指标,基于交流最优潮流进行了节点煤耗率的求解;基于节点煤耗率理论,提出了蓄能用电技术节能评价的节点用电煤耗指标,利用该指标构建并研究了蓄能用电的节能优化控制模型。IEEE14节点系统算例分析了节点煤耗率指标的时间空间特性以及用于电力系统能效评估的可行性;冰蓄冷系统算例验证了该评价方法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蓄能用电节能优化控制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整体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效评估 节点煤耗率 节点用电煤耗 蓄能用电 节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不确定时滞的有源配电网无功电压鲁棒控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窦晓波 葛浦东 +4 位作者 全相军 季宇 吴在军 顾伟 张从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0-1301,共12页
受外界环境影响,分布式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且难以预测,其高渗透接入会带来局部过电压问题,同时其分散化接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不确定时滞的有源配电网无功电压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充分... 受外界环境影响,分布式光伏出力具有波动性、不确定性且难以预测,其高渗透接入会带来局部过电压问题,同时其分散化接入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控制的难度。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计及不确定时滞的有源配电网无功电压鲁棒控制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光伏的无功调节能力,解决含多种不确定性因素的配电网局部过电压问题;首先,采用含光伏和负荷出力不确定性的多胞体模型设计H∞电压鲁棒控制器,实现对电压越限的抑制;其次,构建不确定时滞补偿模型来解决通信延迟和闭环控制带来的控制滞后性问题;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PG&E 69节点仿真模型并进行算例分析,验证所提控制方法可适应有源配电网运行状态变化,提高配电网控制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配电网 时滞 不确定性 H∞鲁棒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聚合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7
6
作者 孙玲玲 高赐威 +1 位作者 谈健 崔高颖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9-167,共9页
用户侧可控负荷调度灵活且对用户舒适度影响较小,经聚合其参与系统调度潜力巨大,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文中从负荷聚合目的出发,阐述了负荷聚合的必要性,介绍了4种被动负荷聚合方法,着重对主动负荷聚合对象分类及控制方式、主动负荷... 用户侧可控负荷调度灵活且对用户舒适度影响较小,经聚合其参与系统调度潜力巨大,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文中从负荷聚合目的出发,阐述了负荷聚合的必要性,介绍了4种被动负荷聚合方法,着重对主动负荷聚合对象分类及控制方式、主动负荷聚合建模,以及主动负荷聚合应用场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从负荷聚合的不确定性量化、负荷动态聚合建模和负荷聚合模型控制指令分解3个方面探讨了负荷聚合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目的 被动聚合方法 主动聚合对象 主动聚合建模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宽频振荡中的应用与挑战 被引量:29
7
作者 冯双 崔昊 +2 位作者 陈佳宁 汤奕 雷家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7889-7904,共16页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双高”电力系统的形成,其中的振荡问题也日趋复杂,呈现出显著的宽频域、强时变性、强非线性、多模态以及广域传播等特征,目前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人工智能由于具有对系... 随着高比例新能源与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的“双高”电力系统的形成,其中的振荡问题也日趋复杂,呈现出显著的宽频域、强时变性、强非线性、多模态以及广域传播等特征,目前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数学模型和分析方法。人工智能由于具有对系统模型的低依赖性,对大量数据之间非线性复杂关系的强大学习能力以及对随机时变环境的快速适应性,有助于解决电力系统宽频振荡问题。该文首先根据宽频振荡在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分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宽频振荡问题的可行性与优势。然后,分别从宽频振荡的辨识、振荡源定位与抑制方法3个方向分析提炼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宽频振荡问题的研究成果,并抽象出对应的典型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以上3个研究领域面临的样本完整性、方法可迁移性和鲁棒性、广域互联系统中的算法收敛性等方面挑战。最后,结合人工智能的最新发展与宽频振荡的研究动态,从样本获取、算法可解释性及其与宽频振荡特性相融合等角度指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宽频振荡问题中的一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人工智能 宽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优化调度通用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陆婷婷 高赐威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700-2707,共8页
针对基于电池租赁的换电模式下充换电网络的运营调度问题,首先建立了充换电网络中3种类型服务站的通用模型,用以表征服务站的行为与状态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然后对电动汽车用户的换电行为进行研究,建立换电服务的排队模型以计算... 针对基于电池租赁的换电模式下充换电网络的运营调度问题,首先建立了充换电网络中3种类型服务站的通用模型,用以表征服务站的行为与状态之间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然后对电动汽车用户的换电行为进行研究,建立换电服务的排队模型以计算服务站的实际服务能力,并据此对采用统计学方法获得的初始换电曲线进行修正;最后,基于分时电价建立充换电网络的运营调度模型,在满足用户换电池需求的前提下,通过联合优化电池组的充电方案、调配方案以及物流方案,使得充换电网络的日运营总费用最小。算例分析表明:物流车辆运费越低,集中型充电站对充换电站的满电池组支持作用体现得越明显,日运营总费用越小;此外电池配比率是影响充换电网络运营调度的关键因素,配比率越高,日运营总费用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换电网络 排队论 通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电量函数法的含DG配电网接线方式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姜淼 高赐威 苏卫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200-2206,共7页
在传统等效电量函数法的基础上,引入了DG的出力模型与负荷的持续曲线模型,并以此计算出含DG的负荷的失负荷概率与系统失负荷电量期望值。再与常见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相结合,将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等效为具有等效故障率... 在传统等效电量函数法的基础上,引入了DG的出力模型与负荷的持续曲线模型,并以此计算出含DG的负荷的失负荷概率与系统失负荷电量期望值。再与常见的配电网网架结构相结合,将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or,DG)等效为具有等效故障率的常规电源,进而计算线路可靠性指标。算例比较了常见接线方式接入DG后的可靠性指标变化,分析了DG容量与模型参数对等效故障率的影响,探讨了接入DG后不同配电网接线方式可靠性的改善情况,分析了通过选择接线方式或配置合理的DG容量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电量函数法 分布式电源 配电网 接线方式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故障恢复的重构与孤岛划分统一模型 被引量:59
10
作者 汤一达 吴志 +3 位作者 顾伟 余鹏 杜进桥 罗欣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731-2737,共7页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在发生故障之后可以进行重构和孤岛划分,提高故障恢复的水平。为此,提出了一种同时包含重构与孤岛划分的故障恢复方法。建立包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储能的多时间段故障动态恢... 随着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在发生故障之后可以进行重构和孤岛划分,提高故障恢复的水平。为此,提出了一种同时包含重构与孤岛划分的故障恢复方法。建立包含多类型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和储能的多时间段故障动态恢复模型,考虑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黑启动能力,并计及故障恢复时间和检修次序。利用二阶锥技术将所建模型转换成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在PG&E69系统上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故障恢复方法计算速度更快,故障恢复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恢复 网络重构 孤岛划分 混合整数二阶锥模型(MISOCP) 分布式电源(D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配电网分布式混合时间尺度无功/电压控制 被引量:49
11
作者 李培帅 吴在军 +3 位作者 张错 胡敏强 李淑锋 王方胜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168,共9页
利用光伏逆变器进行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VVC)可以降低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随着配电网规模与运行工况的日益庞大与复杂,传统的集中式VVC与分散式VVC在响应灵活性与决策最优性方面的不足愈加凸显。鉴于此,提出了分布式混合时... 利用光伏逆变器进行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VVC)可以降低系统网损,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随着配电网规模与运行工况的日益庞大与复杂,传统的集中式VVC与分散式VVC在响应灵活性与决策最优性方面的不足愈加凸显。鉴于此,提出了分布式混合时间尺度VVC(DHT-VVC)策略,其通过分布式优化框架对光伏逆变器的"分钟级"调度与"实时"控制2个环节进行同步协调优化,给出全局趋优性控制决策。分析这2个环节在配电网实际运行中的相互影响,将光伏逆变器本地"实时"下垂控制参数转化为"分钟级"调度中的决策变量,构建了调度层与控制层耦合的DHT-VVC模型。利用随机规划理论刻画光伏有功功率与有功负荷在实时控制中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并利用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最终,通过基于IEEE 123节点系统的算例分析,论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电压控制 实时控制 混合时间尺度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综合效益的虚拟同步化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鸣 宋振浩 +3 位作者 吕振宇 熊雄 吕志鹏 孙丽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43-753,共11页
为解决传统微电网调频策略过于依赖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响应速度慢,可靠性及经济性差等问题,该文在虚拟同步机控制技术及其调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电源虚拟同步机发电成本及负荷虚拟同步机用电收益的虚拟同步化微电网二次调频... 为解决传统微电网调频策略过于依赖微电网中央控制器,响应速度慢,可靠性及经济性差等问题,该文在虚拟同步机控制技术及其调频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考虑电源虚拟同步机发电成本及负荷虚拟同步机用电收益的虚拟同步化微电网二次调频策略。该策略以微电网二次调频的综合效益为目标,通过源、荷、储虚拟同步机相邻控制器间的稀疏通信,采用分布式计算,得到虚拟同步变换器的有功参数最优参考值,从而实现了计及综合运行成本的频率最优调节。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具有不同运行成本单元的虚拟同步化微电网模型,通过仿真及硬件在环实验,验证所提二次调频策略的有效性,与传统经济调频策略相比的优越性以及并网时对主网的频率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虚拟同步机 频率调节 分布式控制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换电网络协调规划 被引量:12
13
作者 潘樟惠 高赐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0-487,共8页
基于电池租赁的换电模式是应对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但是当前对换电网络中各个单元的协调规划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对换电网络中各个单元进行独立规划,分析了电池数量、物流能力与配送方案的关系,对换... 基于电池租赁的换电模式是应对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的一种可行的商业模式,但是当前对换电网络中各个单元的协调规划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本文首先对换电网络中各个单元进行独立规划,分析了电池数量、物流能力与配送方案的关系,对换电网络运行方式进行了讨论,并基于换电网络运行方式优化建立起换电网络协调规划模型。模型以电池组缺额最小为换电网络运行方式优化目标,并以换电冗余度为判断准则,以最小化各个单元的调整成本为目标,对换电网络进行协调规划。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对权重系数的分析可以为换电网络各单元之间的博弈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换电网络 协调规划 运行方式 换电冗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故障抢修驻点选址与抢修任务分配优化策略 被引量:17
14
作者 孟军 施萱轩 +1 位作者 陈中 车松阳 《广东电力》 2018年第3期120-126,共7页
配电网故障抢修工作是配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抢修驻点位置可以有效提高抢修效率,减少停电所造成的损失。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二维空间地理位置坐标的配电网故障抢修驻点选址与抢修任务分配模型,并引入拉格朗日乘子法简化计算... 配电网故障抢修工作是配电网运行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抢修驻点位置可以有效提高抢修效率,减少停电所造成的损失。为此,建立了一种基于二维空间地理位置坐标的配电网故障抢修驻点选址与抢修任务分配模型,并引入拉格朗日乘子法简化计算。针对所建立的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免疫算法得到全局最优解或近似全局最优解。最后,以实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配电网故障抢修驻点选址与抢修任务分配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故障抢修 选址与分配模型 拉格朗日乘子法 免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8
15
作者 吴熙 徐珊珊 +2 位作者 冯双 范立新 顾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6-1847,I0014,共13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的频率大范围时变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adaptive notch filter,ANF)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分析ANF安装于风机转子侧变流器(rotor-side converter,RSC)不同位置时对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阻断效果,确定ANF的最佳安装位置;其次,基于紧缩技术近似投影子空间跟踪算法(projection approximation subspace tracking based on the deflation technique,PASTd)在线获取次同步振荡信息,提出总体控制架构,设计基于量测数据辨识的ANF中心频率更新策略;最终,在考虑风速、风机台数、无功出力、电网拓扑变化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验证控制策略对频率时变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效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控制策略不依赖于系统的准确数学模型,且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转子侧变流器 安装位置 自适应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谷分时电价下的用户响应行为研究 被引量:185
16
作者 阮文骏 王蓓蓓 +1 位作者 李扬 杨胜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6-93,共8页
在基于消费者心理学原理建立的峰谷分时电价下用户响应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制定过程需要,准确把握用户响应特性的需求,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户响应度曲线的参数辨识模型;提出了用户真实响应度曲线的获取是一个利用历史... 在基于消费者心理学原理建立的峰谷分时电价下用户响应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峰谷分时电价制定过程需要,准确把握用户响应特性的需求,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用户响应度曲线的参数辨识模型;提出了用户真实响应度曲线的获取是一个利用历史数据反复修正的过程,并解决了分段线性的响应度曲线的拐点处理问题;然后针对峰谷电价不同实施情况的用户,制定了峰谷分时电价下用户响应行为的实时仿真流程,并用实例说明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谷分时电价 加权最小二乘法 参数辨识 拐点 用户响应行为 实时仿真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侧资源的大规模风电消纳随机机组组合模型 被引量:91
17
作者 刘小聪 王蓓蓓 +1 位作者 李扬 王珂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3714-3723,共10页
日益增长的风电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的特点,综合考虑基于激励和基于电价两类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在响应特性上的互补关系,探索建立灵活配置日前电价型和日内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平衡的... 日益增长的风电给电力系统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该文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的特点,综合考虑基于激励和基于电价两类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在响应特性上的互补关系,探索建立灵活配置日前电价型和日内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电力平衡的两阶段随机规划风电消纳机组组合模型。由日前分时电价参与风电消纳一阶段决策,引导用户响应风电出力变化,消纳预测概率较大的风电出力;日内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参与二阶段决策,用以满足不同风电场景的差别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电价型DR不确定性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即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需求响应资源的灵活性效用,提升系统风电消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互联网 需求响应 随机规划 风电消纳 机组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LC的空调负荷双层优化调度和控制策略 被引量:196
18
作者 高赐威 李倩玉 李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46-1555,共10页
空调负荷占电力终端设备的比重逐年增长,已成为峰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深了中国高峰时段的供需矛盾,导致峰谷差进一步拉大。但同时空调负荷具有一定热存储能力,具备巨大的负荷调节潜力,可以通过需求响应纳入到电力系统调度中。为此,提... 空调负荷占电力终端设备的比重逐年增长,已成为峰荷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深了中国高峰时段的供需矛盾,导致峰谷差进一步拉大。但同时空调负荷具有一定热存储能力,具备巨大的负荷调节潜力,可以通过需求响应纳入到电力系统调度中。为此,提出了基于直接负荷控制的空调负荷双层优化调度和控制模型。在宏观层模型中,根据负荷聚合商在各时段的空调负荷出力和报价,优化调度计划,最小化电力公司负荷调度成本;在微观层模型中,通过优化其管辖范围内空调负荷的控制策略,使得实际的空调负荷出力与调度计划尽可能保持一致并最大化其利益。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所提出模型的应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响应 空调负荷 直接负荷控制 双层优化 负荷聚合商 负荷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大容量风电接入考虑用户侧互动的系统日前调度和运行模拟研究 被引量:133
19
作者 王蓓蓓 刘小聪 李扬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5-44,8,共10页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增大了系统调度的难度,将需求响应融入传统发电日前调度计划,将风电备用成本纳入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正负旋转备用约束。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用户响应原理预测负荷曲线,将可中断负荷作为部分系统备用,建立面... 风电的随机波动性增大了系统调度的难度,将需求响应融入传统发电日前调度计划,将风电备用成本纳入目标函数,同时增加了正负旋转备用约束。以基于消费者心理学的分时电价用户响应原理预测负荷曲线,将可中断负荷作为部分系统备用,建立面向大容量风电接入考虑用户侧互动的系统日前调度模型和运行模拟模型。综合考虑发用电侧资源,将分时电价和可中断负荷这两种需求响应措施融入同一模型,用于应对风电的反调峰特性和间歇性。采用蒙特卡洛算法模拟多种风电出力的情况,评估考虑用户侧互动前后系统的弃风量和电力不足情况,并分析风电渗透率和弃风量、电力不足量的关系。IEEE24节点算例验证说明了本文用户侧互动调度模型的作用,可以起到有效降低发电成本,提高风能利用效率和风电容量利用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消纳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可中断负荷 机组组合 蒙特卡洛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需求响应的理论与实践综述 被引量:127
20
作者 高赐威 梁甜甜 李扬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52-359,共8页
自动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功能之一,但是对于自动需求响应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在学术研究、工业实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自动需求响应不依赖于任何的人工操作,可以大大提高需求响应的时效性、可靠性、灵活... 自动需求响应是智能电网的核心技术功能之一,但是对于自动需求响应及其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在学术研究、工业实践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距。自动需求响应不依赖于任何的人工操作,可以大大提高需求响应的时效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成本效益。自动需求响应颠覆了传统的需求响应认识,将需求响应的主要功能从优化电能配置拓展到了向系统提供实时辅助服务,真正将需求响应纳入实时调度范畴,充分利用负荷的实时可调节潜力,极大地提高系统间歇性能源接入能力和安全稳定运行能力。文章还讨论了智能电网新技术对自动需求响应功能的支撑作标准及试点工程。最后,分析了国内实施自动需求响应存在的障碍,指出了我国开展自动需求响应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需求响应 智能电网 电力系统运行 新能源接入 OpenAD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