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驱动下未来城市情景与规划响应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甄峰 谢智敏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19,共9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对于未来城市的科学分析与预测成为规划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技术驱动下的未来城市情景依然是多样化的,城市规划也将在...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对于未来城市的科学分析与预测成为规划学界关注的焦点。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由于不确定性的广泛存在,技术驱动下的未来城市情景依然是多样化的,城市规划也将在其中发挥着补充、替代和修正的关键作用。文章通过梳理未来城市探索与技术发展的互动历程,分析新技术应用场景及其不确定性,总结出技术驱动下未来城市的四大情景,并针对不同情景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响应策略:跨学科共促智慧规划编制、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定战略目标、促进技术应用与居民需求有机耦合及加强政策干预和公共利益保障,以期为新时代城市规划工作的变与不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驱动 新技术 未来城市 情景 规划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技术对城市居民活动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3
2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姗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3-425,共13页
从技术演变与居民活动视角,总结智能技术呈现出的交互性发展趋势,在回顾传统信息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基础上,从智慧出行决策、新居民活动形式、新时空间利用特征和社会与文化效应4方面对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活动变... 从技术演变与居民活动视角,总结智能技术呈现出的交互性发展趋势,在回顾传统信息技术与信息通讯技术对居民活动影响的基础上,从智慧出行决策、新居民活动形式、新时空间利用特征和社会与文化效应4方面对智能技术影响下的城市居民活动变化进行梳理。最后,对“城市居民−智能技术−城市空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并构建智能技术对居民活动影响的研究框架,从特征与模式、机制与效应、预测与模拟3方面梳理了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的研究内容,以期为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居民活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技术 居民活动 城市空间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规划支持系统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叶澄 张姗琪 +1 位作者 李民健 李智轩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29,共7页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现有规划编制实践主要依据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少定量化的手段和工具支撑设施的精准化布局决策。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理...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现有规划编制实践主要依据千人指标和服务半径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缺少定量化的手段和工具支撑设施的精准化布局决策。基于数据增强设计的理念,梳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提出基于布局优化模型和智能优化算法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思路,构建面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优化的规划支持系统技术框架,以期推动设施布局规划技术创新,促进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决策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数据增强设计 布局优化模型 规划支持系统 技术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活动视角的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研究框架 被引量:28
4
作者 曹阳 甄峰 姜玉培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12-1620,共9页
快速城镇化在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预防医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以居民日常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围绕"城市建成... 快速城镇化在改变城市空间形态与布局的同时也对公众健康产生了间接影响,城市建成环境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过程与作用模式的研究,一直是预防医学、地理学与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以居民日常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围绕"城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这一健康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分支方向,提炼了不同尺度建成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的概念模型与作用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成环境客观组织-居民主观感知-体力活动促进-健康效应产出"系统性研究框架,并从数据来源、研究方法、重点研究内容3个方面阐述了具体研究思路,认为通过居民活动识别空间利用与方案优化是未来微观尺度健康地理研究的重要结合方向,为后续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范式借鉴,同时也为相关公共卫生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成环境 体力活动 健康效应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城市研究范式探讨——数据驱动亦或人本驱动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萧 甄峰 魏宗财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40,共10页
回顾传统城市研究范式,指出其"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而轻微观居民个体需求分析"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进而抛出"数据亦或人本驱动?"的争论;从大数据自身的缺陷、智慧社会的到来... 回顾传统城市研究范式,指出其"重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而轻微观居民个体需求分析"这一问题,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城市研究领域的大数据热潮,进而抛出"数据亦或人本驱动?"的争论;从大数据自身的缺陷、智慧社会的到来及未来城市发展维度3个方面分析未来城市研究数据和人本之间的关系,提出应遵循"人本驱动、数据支撑"的研究范式,扩展了"人本驱动"的内涵。最后,从城市居民生活(生活圈打造、社会网络构建、满足生命周期需求)、企业生产(人才流动网络构建、产业链打造、营销模式转变)、政府管治(数据共享与融合、社会服务供应、公众参与机制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城市研究的新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人本驱动 未来城市 城市研究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日常身体活动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姜玉培 甄峰 +1 位作者 赵梦妮 曹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6-1506,共11页
依托南京主城区居民日常身体活动调查数据,基于身体活动时空维度,挖掘城市居民日常身体活动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究身体活动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居民日常身体活动时空异质特征明显。工作日/非工作日不同类型身体... 依托南京主城区居民日常身体活动调查数据,基于身体活动时空维度,挖掘城市居民日常身体活动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混合效应模型探究身体活动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居民日常身体活动时空异质特征明显。工作日/非工作日不同类型身体活动时间安排及个体间差异均显著;工作性、交通性、家务性身体活动空间制约明显,而休闲性身体活动空间分布更具弹性;与工作日相比,非工作日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空间范围变化收敛与扩散特征并存。②活动空间范围、个人社会经济属性、自身健康状况对居民日常身体活动分异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居民日常活动空间范围决定身体活动的空间适应与选择;社会分工差异导致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身体活动具有指向性;身体活动时间出现与个人社会经济实力倒置现象;而良好健康状态会激励居民日常身体活动的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健康地理学 地理学 混合效应模型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活动视角的城市雾霾灾害韧性评估——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31
7
作者 孙鸿鹄 甄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88-796,共9页
基于居民活动视角解读城市雾霾灾害韧性潜在的人地关系内涵,以南京市主城区进行韧性评估的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韧性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主城区雾霾灾害韧性整体处于处于低水平,现状建成环境适应性效果有限。②居民活动扰动性、建成环... 基于居民活动视角解读城市雾霾灾害韧性潜在的人地关系内涵,以南京市主城区进行韧性评估的实证分析,提出针对性韧性提升策略。结果表明:①主城区雾霾灾害韧性整体处于处于低水平,现状建成环境适应性效果有限。②居民活动扰动性、建成环境适应性分别呈现冷热'多核'圈层集聚'、带状'集聚的空间特征,两者匹配失衡导致霾灾害韧性的空间分异不显著且大部分地区水平较低。③居民活动扰动性主要受雾霾严重性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建成环境适应性受生态减霾性、设施避霾性影响均较大,雾霾灾害韧性则更受居民活动扰动性影响。雾霾灾害韧性的建设应针对性地提升建成环境适应性或降低居民活动扰动性,并注重两者在空间优化措施上的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灾害韧性 韧性城市 评估 居民活动 空间大数据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股权关联的城市网络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哲睿 甄峰 傅行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63-1770,共8页
选取全行业企业的投资数据,通过逐一计算海量企业股权联系的所有可能链接路径,提出了利用企业之间联系研究城市网络的新思路。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向网络中,上海、杭州与合肥是区域资本集散中心。其中,上海是整个区域... 选取全行业企业的投资数据,通过逐一计算海量企业股权联系的所有可能链接路径,提出了利用企业之间联系研究城市网络的新思路。对长三角地区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有向网络中,上海、杭州与合肥是区域资本集散中心。其中,上海是整个区域的链接枢纽,对江苏的辐射影响尤为突出。无向网络中,上海与杭州的核心地位明显,但淮北、衢州等边缘性节点的网络层级也大幅提升。上海、杭州与合肥加速了整个区域的一体化进程,南京的网络地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股权关联 城市网络 节点层级 网络组织 长三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签到数据的城市居民暴雨洪涝响应时空分析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波 甄峰 孙鸿鹄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43-1552,共10页
暴雨洪涝等小型地域性气候灾害给城市韧性带来挑战。以南京暴雨洪涝为例,通过挖掘新浪微博签到数据,构建公众感知指数和公众情绪指数,分析居民对暴雨洪涝响应的时空格局。在时间维度上,居民对暴雨洪涝的响应主要集中在暴雨洪涝期,并随... 暴雨洪涝等小型地域性气候灾害给城市韧性带来挑战。以南京暴雨洪涝为例,通过挖掘新浪微博签到数据,构建公众感知指数和公众情绪指数,分析居民对暴雨洪涝响应的时空格局。在时间维度上,居民对暴雨洪涝的响应主要集中在暴雨洪涝期,并随灾害的严重程度而变化;在暴雨洪涝期内,居民在社交媒体上对暴雨洪涝的响应集中在早、晚高峰。在空间维度上,居民对暴雨洪涝的响应集中在主城区和3个新市区;重要交通基础枢纽地区和低海拔、经历快速城市化的新市区的居民对暴雨洪涝担忧程度更高。时空分析表明,暴雨洪涝对居民的交通出行影响最明显。基于时空间分析,最后从硬件和软件设施上为提升暴雨洪涝的城市韧性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韧性 社交媒体 时空间分析 暴雨洪涝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社会下的远程通勤:基于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波 甄峰 +1 位作者 谢金燕 刘吉祥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88-796,共9页
智慧社会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工作的时空限制,丰富居民工作的时空间组织形式。从时间维度,划分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2种在家办公形式,并以南京608位有互联网办公经历的全职就业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的实... 智慧社会下,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工作的时空限制,丰富居民工作的时空间组织形式。从时间维度,划分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2种在家办公形式,并以南京608位有互联网办公经历的全职就业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的实际选择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虽然56.1%的受访者表示能够在家完成部分工作任务,但仅13.5%和30.4%的受访者表示在半个月内有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经历,非全天在家办公相较于全天在家办公相对普遍。(2)全天和非全天在家办公选择受到个人/家庭社会经济属性、互联网使用经历、工作主观态度、以及居住地建成环境的不同影响;不控制自选择因素(工作主观态度)的模型夸大建成环境对在家办公选择的影响。(3)在298次非全天办公经历中,有4.0%和71.1%的通勤发生上班和下班时间调整,非全天在家办公为缓解晚高峰交通拥堵提供有效的交通需求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通勤 信息与通信技术 在家办公 建成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级和城市网络结合视角下的南京城市首位度评估与提升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哲睿 甄峰 徐锋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0-107,共8页
顺应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诉求及网络化发展态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首位度研究方法框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论文依托多源数据,面向现状-定位两个时间层面,提出基于城市能级测度的首位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城市网络关系调控的首位... 顺应城市的高质量发展诉求及网络化发展态势,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首位度研究方法框架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论文依托多源数据,面向现状-定位两个时间层面,提出基于城市能级测度的首位度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基于城市网络关系调控的首位度提升路径,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江苏省内的城市能级得分遵循“南高北低”的传统空间发展格局,南京的综合城市能级得分略高于苏州,呈现“双核引领”的省内发展态势;苏、浙、皖三省的首位城市均是其省会城市,但杭州与合肥的首位度指数远超南京,两地尤其加快了创新城市建设;调控南京的网络关联空间指向,将重点关联地区定位于长三角中西部地区,能够加速区域资源要素向南京集聚,进而提升南京首位作用。论文所提的方法框架能够为其他城市的首位度评估及首位城市间对比分析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位度 城市能级 城市网络 多源数据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访客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傅行行 甄峰 罗桑扎西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1-78,共8页
访客是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优化配置,需要对访客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用户识别-特征描述-影响因素分析"为逻辑,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城市访客活动空间... 访客是城市实际服务管理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城市公共资源按实际服务管理人口优化配置,需要对访客的行为特征和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文章以"用户识别-特征描述-影响因素分析"为逻辑,基于手机信令数据,构建城市访客活动空间特征研究方法框架。以南京为例,分析访客和居民活动时空分布差异,从4个空间尺度比较不同来源地的访客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并采用GWR模型分析活动分布的影响因素,探讨城市各类空间的供需特征。研究发现:访客活动相比居民有明显的空间偏好,主要集中于新街口、南京南站和南京站两大对外交通枢纽;访客活动分布有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一天中存在早晚两个活动集聚的高峰时段;各类空间对不同来源地访客的影响特征不同,来源地越近的访客活动时空弹性越小,目的性越强。研究结论反映城市空间各类功能的需求特征和辐射能力,可为城市空间功能优化和人口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空间 访客 手机信令数据 城市职能 实际服务管理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居住环境品质及其制度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魏宗财 甄峰 秦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6,共8页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 为应对住房市场化改革带来的严峻的住房担负问题,中央政府推行了大规模建设保障房的政策,但政策实施成效,特别是保障房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状况,仍有待进一步探究。于2015年对广州11处保障房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基于与城市工作POI核密度的分析结果匹配发现,保障房住区在空间和社会双重孤立的区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其不宜人的居住环境,难以与低收入居民的实际需求相匹配。既有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职能部门间低效的沟通、不稳定的土地来源成为阻碍保障房供应和住区居住环境品质提升的重要制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品质 保障房住区 制度因素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出行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魏宗财 甄峰 +2 位作者 莫海彤 刘晨瑜 彭丹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82-1091,共10页
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面渗透融入社会生活,导致高度压缩的时间、空间和距离,重塑了城市居民行为活动模式。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共享"的新型出行方式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方式。但既有成果对共享单车的研究尚不充分。使用... 移动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全面渗透融入社会生活,导致高度压缩的时间、空间和距离,重塑了城市居民行为活动模式。共享单车作为"互联网+共享"的新型出行方式改善了居民的出行方式。但既有成果对共享单车的研究尚不充分。使用摩拜单车1周的骑行数据,剖析广州中心城区共享单车出行轨迹的时空间分布特征,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进一步探究建成环境的功能密度因素对共享单车出行的影响及程度。研究发现,共享单车在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出行均具有明显的早晚高峰特征。公共交通站点POI密度、功能混合度、机动车道密度等因素的边际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不稳定性。研究能为共享单车企业提升运营水平和政府优化慢行交通环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出行特征 POI数据 广州 地理加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基于中外引文内容的分析与对比 被引量:2
15
作者 唐佳 甄峰 汪侠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45-1255,共11页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 以引用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的898篇英文文献和363篇中文文献为数据基础,综合运用引文内容分析和引文情境分析方法,基于中外引文的分析与对比,研究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的知识贡献。研究发现:“流动空间”是国内外文献引用最多的理论观点,且国内研究的引用比例明显高于国外研究;国内外研究对于“网络社会理论”的关注点存在差异,国内研究主要聚焦于网络社会的外在空间形态及其的转型,而国外研究则更加关注网络社会的内在空间动力;引文内容承担着9种引用功能以及3类知识贡献,体现了“网络社会理论”对于人文地理学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批判性引用揭示了“网络社会理论”的不足之处,指出了“空间二元论”的抽象性、地方空间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数据、方法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为未来“网络社会理论”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的应用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理论 流动空间 人文地理 知识贡献 引文分析 引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群与活动差异视角下网络休闲对实体休闲的影响方式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罡 甄峰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79,共8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相关网络终端的普及,网络休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休闲形态,其对实体休闲活动的影响方式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实体休闲活动类型是作用于网络休闲对实体休闲影响方式的重要因素。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相关网络终端的普及,网络休闲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休闲形态,其对实体休闲活动的影响方式已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及实体休闲活动类型是作用于网络休闲对实体休闲影响方式的重要因素。通过问卷调查采集基础数据,将实体休闲活动划分为社交性、户外游憩性、娱乐性及旅游性4种类型,运用对数线性饱和模型和卡方分析技术研究网络休闲对实体休闲的影响方式在不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性别、年龄、学历)及休闲活动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就社交性实体休闲而言,网络休闲对其影响方式(促进、替代、补充)在男性和女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就户外游憩性和娱乐性实体休闲而言,网络休闲对其影响方式在不同性别和学历层次的人群之间均未发现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就旅游性实体休闲而言,网络休闲对其影响方式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不同学历层次的人群之间未发现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网络休闲 实体休闲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魏玺 甄峰 席广亮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40-1750,共11页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通勤出行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出行需求,相关研究也成为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借助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城市内及城市间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非线性影响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非通勤出行逐渐成为居民的重要出行需求,相关研究也成为人本主义视角下城市规划、交通地理学领域的热点。文章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借助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探究城市内及城市间居民非通勤出行特征及其非线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南京都市圈城市内非通勤出行集中于各城市中心城区,城市间非通勤出行集中于城市交界区域及南京市中心城区。(2)建成环境对居民非通勤出行具有非线性影响,城市内非通勤出行受到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双重非线性作用,城市间非通勤出行则主要受到交通设施的非线性作用。(3)不同影响因子具有不同的非线性作用方式,需要根据其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调控和配置。最后,文章提出基于非通勤人流特征和建成环境非线性影响作用的都市圈设施优化配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通勤出行 非线性影响 机器学习 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思路 被引量:31
18
作者 孔宇 甄峰 +2 位作者 张姗琪 刘婧 李兆中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5-124,共10页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提出利用多源数据评价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思路,为辅助编制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趋势下,以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内涵为引导,... 研究目的: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提出利用多源数据评价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思路,为辅助编制高质量的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支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在国土空间规划新趋势下,以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内涵为引导,提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高质量利用目标与评价维度,并构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的评价方法框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高质量利用评价应在统筹各类空间不同目标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和实践需要,因地制宜进行评价,进而形成各空间的发展合力,推进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高质量利用 评价思路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南京市域城乡融合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谢智敏 甄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以特大城市南京市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耦合协调度和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量化评价,利用多源数据创新市域城乡融合水平测度的思路与方法,探索性构建由城镇化发展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设施均等化水平与城乡联系水平四大子系统所组... 以特大城市南京市作为实证分析对象,通过耦合协调度和二分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量化评价,利用多源数据创新市域城乡融合水平测度的思路与方法,探索性构建由城镇化发展水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设施均等化水平与城乡联系水平四大子系统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域城乡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圈层扩散与点轴扩散并存的蛛网结构;②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差异,其中土地粗放利用与设施建设短板是制约发展协调地区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发展失调地区多受限于交通区位,城乡联系较为薄弱,因而发展动力不足。③各项指标发展水平的聚类特征明显,呈现出城市、城市边缘、小城镇、乡村4级9类的城乡融合单元。其中城市边缘地区细分为边缘新城、郊区副城、郊野公园3类单元,乡村地区则包括城市辐射型、观光休闲型、人口聚居型与偏远独立型4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大城市地区 城乡融合水平 耦合协调度 二分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手机数据的老年人流动网络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宇 甄峰 张姗琪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5-52,共8页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面临着新的压力,老年人的空间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对老年人流动空间的分析是实现“老年人友好”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老年人流动网络,对老年人工作日与...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市空间面临着新的压力,老年人的空间需求越来越被重视,对老年人流动空间的分析是实现“老年人友好”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手机信令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老年人流动网络,对老年人工作日与休息日的流动网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工作日和休息日老年人流动网络具有相似性,两个网络规模不大、覆盖范围有限,均表现出了“中心-外围”的结构特征,其中工作日为双中心结构,休息日为单中心结构;(2)两个网络的核心节点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从类型看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村庄、安置区和老旧小区为主的街区,一类是以公园绿地为主的街区;(3)主城内的社团之间相互联系密切,主城与副城的社团、副城社团之间联系较弱,其中位于主城中的老城区内的社团内部老年人流动网络呈现出“多核心”的结构特点,位于3个副城区域的社团老年人流动网络则呈现出“单核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流动空间 复杂网络分析 Gephi 手机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